關注我,一起尋找生活中的點滴溫暖。
為什麼總會胡思亂想,為什麼常覺得自己做的事不盡如人意呢為什麼別人勸我,都說我想太多了?為什麼第二天有重要的活動,前一晚我就緊張的睡不好呢?為什麼別人都說我內向,我只不過是喜歡獨處罷了?
從小到大,這些疑問時時縈繞在腦海中,時而開心時而悲傷,直到今年4月份,遇到了《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我才發現我是一名高敏感者,高敏感也是天生的。
1.高敏感人格
在我們身邊,每5個人中就有1個高度敏感,作為五分之一的天選之子,高度敏感特徵的人容易感知到事物細微的差別,有發達的神經系統。
不管是人類還是其他高等動物群體中,都存在兩種類型,高度敏感型和高度復原力型。高度復原力型比高度敏感型更擅長抓住機會,並對自己充滿信心。
談到高敏感型,我們常常會和內向掛鈎,實際上高敏感型中只有70%是內向者,其餘的 30%也是非常活躍的社交人才。而且,高敏感者在感到不適的情況中會表現出焦慮、害羞、抑鬱等特徵,他們對環境的感知度過於強烈,所以,也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
但這不能說明高敏感者就是不善社交的,在他們感到舒適環境裡,也會獲得快樂和內心的滿足。
上天給我們關了一扇門,也會為我們開一扇窗。
高敏感者經常受到敏感神經的困擾,但也正是敏感神經,使他們能夠獲得更大的快樂。比如,大自然中新鮮的環境和鳥鳴聲、自己製作的美食或者是觀看美食類節目、沁人心脾的花香、沉浸式寫作等,所以這些都可以帶給他們快樂。
2.高敏感人群的四大特徵
疼痛閾限比較低。高敏感人群對周圍環境中細小的事物比較敏感。理髮店裡刺鼻的藥水味,燙染頭髮時呲呲的聲音。指甲油、油煙、油漆等氣味,也會難接受。更害怕裝修的聲音,會讓他們變得煩躁和焦爐不安。
外面寒冷的天氣、連續不斷的陰雨天,也會讓他們心情低落,變得更加鬱悶。因為敏感,所以他們在不經意間受到了各種環境的影響,當環境變得糟糕,他們會經受比別人更大的痛苦。
高度共情。高敏感人具有很強的同情心和同理心,這使得他們在交友方面具有很強的優勢。不僅僅善於傾聽,善於幫助和照顧他人,使他們得以擁有良好的口碑。
然而,高敏感者也會受別人情緒的影響,不擅長從他人情緒裡抽離出來,所以,高度的共情,對於高敏感者而言,也是一種消耗。
豐富的精神世界。高敏感者更願意探索事物的本質和意義。他們喜歡深度交流,不太喜歡淺層次的交流。他們也很喜歡獨自一人待著,這樣的時刻不是孤獨和無聊,而是內心的平和和充實。
許多的作家、藝術家都是高敏感者,他們擁有豐富的創造力。
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高敏感者不僅擅長想像可能的結果,也會提前設想未知的風險。他們在進入一個新環境,或者面對一個新任務,總是提前考慮好每一個細節,思慮周全在行動。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特質,可以提前預知事物存在的問題,提前想好解決方案,有很強的危機管理能力。但這也有一個負面的影響。在事情未取得圓滿結束前,高度敏感者總會擔憂事物的進展,焦慮不安。
3.高敏感人群的自救
學會斷舍離。越是想從敏感中走出來,越是很難走出來。
敏感是上帝賜給我們的一個禮物,雖然高度敏感者擁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創造力,但內容攝入過多,就會產生疲憊。
高度敏感者也存在低自尊問題,容易給自己設置高標準,嘗試通過高要求來彌補缺點,結果在失敗中循壞往復,進而產生消極的影響。
所以,高敏感者需要學會斷舍離,減少冗雜的信息和事物,減少不必要的社交和活動,學會接納和愛自己,不需要強迫自己頻繁的接觸不快樂的環境,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快樂方式,讓自己變得會越來越好。
認知決定情緒。敏感性不是缺陷,相反,它可以豐富你的人格。每次感到焦慮不安,需要辨認自己的情緒和他人的情緒,要學會課題分離,自己的情緒自己負責,他人的情緒儘量克服自己不要過多的關注,不要把他人的負面情緒帶入自己的情緒中,這個過程很漫長,卻需要慢慢掌控。
在平時的生活中,多去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多去做一些感覺到輕鬆的無用的事。比如,散步、刷碗、發呆、打掃衛生,給自己更多的時間調整自己。
接納是最好的溫柔。與其糾結於高敏感的好壞,不如多點時間把高敏感者中不好的一面轉變成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