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人群如何更好地適應投資市場

2021-01-08 金融界

來源:期貨日報

敏感特質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生存需要演化而來的,它是一種挑戰,更是一份禮物。研究發現,高敏感人群由於超高的洞察力,所以更容易學習新知識,也更富有創造力。

A心理問題

在很小的時候,我就意識到自己和其他人不太一樣,因為我很難快速融入群體,獨處會讓我感到非常自在。剛工作的時候,每天晚上我會一遍一遍地回想自己白天說過的話、做過的事,稍有不合適的地方便會自責很久,難以入睡,甚至別人的一個眼神都會讓我神經緊繃。

後來進行投資時候,我發現這種敏感變成了一把雙刃劍,我可以更早地覺察到市場變化,更快地作出反應。不過,受到雜波的影響,我的快速響應很多時候都是無效的,盈虧帶來的體驗卻因此增加和放大,讓我疲憊不堪。

我曾經以為這種狀態是由於自己的知識儲備不足造成的,於是認真學習分析方法,但這些方法和理論卻無法幫助我處理心理波動帶來的損耗。進入期貨公司後,我對大量的投資者展開了調研,結果發現,很多投資者都遇到了和我相似的問題,而這種對於內心狀態的無知和無法處理是造成交易虧損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於是我轉而去學習心理學,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

心理學家Borchard、Tartakovsk、Aron認為,敏感是人的一種正常人格特徵的維度,該維度是一個雙向連續變量。也就是說,人們的敏感程度是沿著一根繩子變化,繩子的兩端分別指向高、低兩個方向,敏感與不敏感不是一個機械的數值,而是一個區間變量。

高敏感人群(HighlySensitivePerson,HSP)通常能夠更完整細緻地處理外在世界的積極和消極信息,對外在的周圍環境有很強的感知力和洞察力,他們通常能夠很快發現一些異樣。不過,他們也常常容易被這些外在的刺激所影響,更願意把時間花在一個人安靜的獨處上。

當然,高度敏感有時也會給人帶來困擾。由於高度敏感的人對外在環境和內在情緒的高度感知,會因為過多的信息、情緒和感知而產生疲勞、壓力、焦慮和痛苦。為了避免潛在可能的痛苦結果,他們更容易在行動之前再三思慮行為後果,這有可能導致他們對自己有過分苛刻的要求,要求自己做到極致,以至於形成一種不健康的完美主義傾向。

B應對方法

人格特質是客觀存在的,並無好壞之分。敏感特質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生存需要演化而來的,它是一種挑戰,更是一份禮物。研究發現,高敏感人群由於超高的洞察力,所以更容易學習新知識,也更富有創造力。

正如前文提到的,這種特質幫助我更好地抓住了投資機會。我們需要認真找尋與自己的相處之道,使內心波動可以被感知、被預防,也可以被調適,讓自己處在一個可控的平衡之中。

覺察以及預防

每一個高敏感的人都不同,有些人對聲音和色彩更敏感,有些人則對氣味更敏感。在人際情境中,有些人對拒絕更敏感,有些人則對忽視或者批評更敏感。你需要了解那些最容易觸發自己的敏感的事物,這對你而言通常不是一件難事,但更關鍵的是掌握應對這些事物對自己造成的刺激和影響。

我們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提前做好準備。同樣一件事,一些人對其無動於衷,而另一些人則需要經歷了情緒波動之後,才能把情緒控制下來。從結果來看,心靈湖面都歸於寧靜,而產生漣漪之後的平靜和從始至終的平靜,消耗的能量畢竟不同。例如,為減少無端的心理控制消耗能量,在交易過程中,我們需要了解自己對什麼敏感、什麼樣的狀況比較難處理,這些都需要我們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狀況包含兩個層面的意義:一個是交易環境。如果你對噪音敏感,那麼鄰居家裝修的時候,在家交易就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你需要提前準備降噪的設備。另一個是交易策略。高敏感人群從事長線投資,在持倉過程中需要忍受行情反覆起伏帶來的情緒波動,他們的心理成本要高於常人,所以長線投資是比較辛苦的,而短線持倉和較輕倉位的選擇則會減輕這種負擔成本,可能是更適合這類人格特質的方法。

糾正不合理認知

認知心理學認為,所謂的心理困擾並非是刺激所產生的,而是我們對刺激的不合理認知所產生的,所以我們只要調整好不合理的認知,心理困擾就可以消失。比如,很多時候,我們耿耿於懷的事情可能只有自己在意。有一次同學聚會,我提起在大學時候的囧事,這件事一直困擾著我,但在場的同學對這件事幾乎都沒有印象了。

在高敏感的世界中,一切感受都被放大了,很多事情都被賦予了其本不應該擁有的意義,而這個意義可能只對本人適用,所以造成困擾也不過是庸人自擾。事情發生了,無論你如何回想都無法改變結果,只會讓自己陷入漩渦,而不斷反芻事件的意義,是一種對時間的變相浪費。

找到解壓的方法

有時候,儘管人們能找到一些避免受到過度刺激的方法,但還是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壓力。高度敏感人群對壓力的感受尤為深刻,有時甚至會產生一些生理上的應激反應,例如胃痛等一些消化系統的疾病。因此,高敏感人群需要通過適當的放鬆、冥想、郊遊、健身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

在投資中,我採用的方法是寫交易日記,很多投資者認為交易日記只是提高技術水平的手段,但在心理治療過程中,寫作是很重要的情緒抒發方法,同樣的事情,在內心反覆默念千百遍,卻依然被困在內化的過程中,而用筆寫在紙上才算完成了真正的輸出,從而達到情緒的宣洩。因此,在每日工作結束後,完成工作日誌是一個一舉多得的選擇。

(作者單位:華安期貨)

相關焦點

  • 高敏感人群10個你可能不知道的優點
    最近在TED上看了一個關於敏感人群的課程,讓我對高敏感人群有了更多的認識。雖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有一類人經常被不公平的歸類,在科學術語中稱之為高敏感人群。這是什麼樣的人群?又是什麼樣讓他們與眾不同呢?我們來了解一下。戲劇女王、愛哭鬼、愛抱怨、沒安全感,高敏感人群或者說HSP人群,已經被貼上了所有這些甚至更多的標籤。
  • 《高敏感是種天賦》:接納自己,方能更好地活出屬於你的人生!
    可以更好的運用學過的去調試自己。曾經的我抑鬱、自卑、焦慮、悲觀……現在的我也會有這些情緒,但是當我覺察到的那一刻,我學會在當下去調整。而在這本《高敏感是種天賦》中看到原來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和我一樣的人,和我一樣為心思細膩而苦,就覺得自己是可以去承受和前進的。一、高敏感具體表現高敏感型人格擁有發達的神經系統。
  • 書心驛站 |《多向思考者:高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Ⅰ
    今天向大家推薦的這本書叫做《多向思考者:高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這本書是由法國心理諮詢專家,被譽為「國民心理師」的[法]克莉司德·布提可南撰寫的。主要講的是法國「國民心理師」克莉司德.布提可南在20多年的諮詢實踐中,與數萬名諮詢者——「高敏感人群」直接接觸和對話,記錄下來了他們的所思所想。
  • 「你太敏感了」|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
    對於這些人而言,生活中不僅需要承擔自己的情緒,還需要額外肩負一份別人的情緒,有時想要視而不見,卻關不上自己的內心,依然會敏感地做出反應。其實,「敏感」是人的一種正常的人格特徵的維度。因為它並不是兩個極值,即不是簡單的「敏感」或「不敏感」,而更像是一個變化的區間。我們所在意的敏感,正是一種敏感程度較高的體現,也就是高敏感。
  • 你屬於「高敏感人群」嗎?快來看看你有沒有這些特徵
    那高度敏感人群具有哪些特徵呢?下面檸檬例舉一些,這些表現是依據德國高敏感研究者卡特琳·佐斯特所搜集的知識為基礎的,大家可以對照自己平時的狀態來看看你是否也屬於高度敏感人群。,然後在腦海中把它回顧一遍;7 我經常可以感受到某個人心口不一,並且大多數時候它們會在接下來的接觸中得到證實;8 其他人覺得我觀察細緻入微、感覺靈敏;9 從小我就覺得很多人不敏感或者不顧及別人的感受;10 有時候我可以事先知道將要發生什麼,或者不受距離的限制感受到我身邊的人遇到了讓他不愉快的事;……從這些表現可以看出來,高敏感者不僅對自己的身體和情緒變化很敏感,對其他人也有這樣的敏銳地覺察
  • 「高敏感兒」太過玻璃心?錯了!那是孩子「高天賦」的表現
    01 "高敏感兒"的表現和性格特徵"高敏感兒"與"高敏感族"一詞有關,"高敏感族"是由美國精神分析學者伊蓮艾融博士在 1996 年提出。根據艾融博士的描述,高敏感族容易因外在環境刺激,而出現不適感,且這種感覺會被放大。高度敏感是一種先天個性,從出生時就存在了,人群中15%-20%的孩子都具有這種性格。
  • 家長不要焦慮,這可能是「高敏感兒」的表現
    「本文為小賢爸爸育兒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美國心理學家Elaine N.Aron在《The Highly Sensitive Child》一書中提到:高度敏感是一種先天個性,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且從出生開始就已經存在,人群中
  • 你不是怪胎,只是一類特殊的「高敏感人群」
    01讀《抓落葉》這本書的時候,我少有地感受到了一種沉浸式閱讀的體驗,故事裡的艾略特讓我看到了包括自己在內,很多人的影子。小說的主角艾略特從小和哥哥比賽抓落葉,看誰抓得又快又多。艾略特雖小,但他卻能感知到哥哥想贏的狀態,因此他總是藏起自己真正抓到的落葉的數量,謊報一個肯定比哥哥低的數,故意讓哥哥贏。
  • 大自然保護協會氣候變化與能源總監霍莉:氣候適應需要不斷地監測...
    2020年會分論壇一:氣候適應與影響力投資,以線上直播的形式成功舉辦。 大自然保護協會氣候變化與能源總監霍莉表示,影響力投資最大的網絡叫全球影響力投資網絡,每年也會發布全球評估報告。今年的報告調查樣本在300個左右,基本上佔據了全球影響力投資的半壁江山。樣本的分布在西歐比較多,非洲、北美洲也不少,但亞洲就比較少。 報告發現,目前影響力投資領域呈逐漸多元化,深度和複雜性提高。
  • 《高敏感是種天賦》:「玻璃心」快樂生活的法則
    孜孜不倦地探索精神世界我們相比於向外探索,更經常向內探索,外面的世界不如自己的內心世界更吸引我們,也有一些高敏感族會選擇創造自己的信念體系,或者信仰宗教。從這些特徵可以看出,其實我們高敏感族的這種「高敏感」與其他性格人群並沒有優劣之分,這只是人與人的不同而已。
  • 「你太敏感了」:14種高敏感人群才懂的痛苦
    每次媒體觀影會結束,片方都緊張兮兮地盯著她:「老師,身體咋樣啊?」我回回都覺得驚奇不已:這是通靈了還是老天爺賞飯吃?直到我在「HSP特質人群」文獻中看到一個極端案例:被試者說,難聽的音樂會讓ta有生理反應——比如嘔吐。
  • 15億高敏感人群,如何獲得情緒自由
    如果你最近焦慮、煩躁、容易沉溺於負面情緒,推薦你看這本《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是寫給15億高敏感人群的情緒管理指南。它會教你,如何獲得「情緒自由」。這本書適合誰讀?
  • 傳奇女撲克牌手談投資:市場大跌時,持倉不動是更好的應對辦法
    現在,杜克在各地發表演講,為各種需要幫助的客戶提供建議,幫助他們理解如何做出決策,其中包括金融市場客戶。杜克最近通過電話來與我們遠距離交談,內容是關於消除決策中的情緒,為什麼全球市場實際上只是一張巨大的撲克牌桌,以及她最大的一次詐牌。《巴倫周刊》:首先,我們對肯尼 · 羅傑斯(譯者註:美國著名鄉村歌手,也是撲克愛好者)的去世表示哀悼。
  • 《多向思考者》:高敏感人群的內心
    用左腦思考的人,大約佔到人群中的70%-85%,用右腦思考的人只佔15%—30%左右,大腦多向思考者都是右腦思考者。右腦思考者擅長發散型思維。發散型思維的特點是思維之間沒有強烈的邏輯關係,有能力提出多種多樣的解決方式,但副作用就是,思維路徑太多,所以容易想太多。 多向思考者感覺異常靈敏,接受到的信息比別人多。
  • 那些有才情的高敏感人群其實是高危人群?
    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文/阿立 正心正舉特約作者馮唐曾在採訪中戲謔地說:「我做過一個基因檢查,就各種疾病的發病概率統計,我得精神分裂症的機率是常人的155倍,我可能天生就有分裂傾向。」這令當時的採訪者不禁感嘆:你得承認,有些職業的確需要老天賞飯。並用「超強敏感度」來形容馮唐的精神傾向。
  • 西藏大學提出藏族人群高原適應機制「新假說」
    資料圖 圖片來自網絡近日,西藏大學在「藏族人群對高原低氧生理適應的分子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揭示了藏族人群血液一氧化氮(NO)在高原低氧環境中的鈍化調節機制。這種高原適應是一種複雜的生理性狀,各種與氧吸收、氧運輸,氧代謝相關的器官都參與其中。其中,一氧化氮是重要的血管舒張因子,在心血管和呼吸等重要生理功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西方學者十年前通過比較高原藏族與平原人群之間的血液一氧化氮濃度,發現高原藏族血液一氧化氮水平要比平原人群高出10倍以上,因此,國際生理學和高山醫學界一直認為一氧化氮升高可能是藏族特有的對高原低氧環境的生理適應特徵。
  • 這家擁有「美式血統」的棒球培訓俱樂部如何適應中國市場?
    這家擁有「美式血統」的棒球培訓俱樂部如何適應中國市場?> 2018-10-23 09:36 這家擁有「美式血統」的棒球培訓俱樂部如何適應中國市場
  • 測測你自己:高敏感人群的16個習慣
    如果以上描述對你適用,那麼你很可能屬於高敏感人群。這種個性特徵是相對普遍的,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人屬於此類。伊萊恩·阿隆博士在20世紀九十年代早期首次對此進行了研究,她寫過數篇研究報告和數本相關圖書,其中包括《高度敏感的人》。她同時也開發了一個自我測試來幫助你決定自己是不是高度敏感(你可以跟著這篇文章進行測試)。
  • 在不同海拔人群環境氧分壓適應中均起著重要作用
    在這些生存環境中,環境氧分壓的適應是非常重要的自然選擇壓力。因此,低氧適應是當前生物進化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近期的全基因組掃描發現,缺氧誘導因子通路上的EGLN1基因多態性與高原世居藏族和安第斯山脈人群的低氧適應密切相關。但這是極端低氧環境中人群的適應情況,中低海拔中常氧及輕度缺氧人群對環境氧分壓變化是否存在適應性進化並不清楚,不同海拔人群對環境氧分壓適應機制的異同更屬未知。
  • 三維動畫公司如何能更好地發展!
    隨著三維動畫的製作需求越來越多,三維動畫製作公司也是不斷湧現,但是想要取得好的發展前景,那麼就需要不斷地提高技術。接下來悅揚傳媒就跟大家聊聊三維動畫公司如何能更好地發展!具有獨特創新的三維動畫,可以提高企業品牌價值,可以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將三維動畫作為宣傳競爭的核心點,這也是三維動畫公司有更好地發展的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