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高敏感、特別在意別人的感受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

2021-01-15 騰訊網

許多女孩子都具有敏感的內心,在親密關係中,很可能因為對方一句話就感到傷心。跟朋友的相處中,可能會因為對方的一個玩笑而難過。

除了女孩子,男孩子中也不乏敏感的人。

有一位年輕男性,在這二十幾年裡,都被自己的敏感性格所困擾:別人一句話他要翻來覆去想半天,是不是有其他的含義;剛認識的朋友只不過沒有吃他遞過去的水果,他就認為對方可能討厭自己。

他說自己對周圍的一切都很敏感,好像一輩子都需要小心翼翼的活著,但是這樣的敏感他不想要,他感到疲憊,甚至認為這樣的自己是生病了,因為別人都不敏感,只有自己這麼敏感。

還有些人會認為,敏感是種缺點。

《高敏感是種天賦》一書中提到,社交活動中活躍分子有30%都是高敏感的人。也就是說在當代社會中,敏感不是病,也很常見。

實際上,敏感其實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

心理學家榮格說:高度敏感可以極大地豐富我們的人格特點,只有在糟糕或者異常的情況出現時,它的優勢才會轉變成明顯的劣勢,因為那些不合時宜的影響因素讓我們無法進行冷靜的思考。沒有比把高度敏感歸為一種病理特徵更離譜的事。如果真是這樣,那世界上25%的人都是病態的了。

敏感是種天賦

通常來說,許多敏感的人都有以下幾個特質:

豐富的觀察力和感知力

突出的共情能力

敏銳的情緒捕捉能力

考慮周全的思維

敏感人群有著這樣突出的特質,但是人們卻總是把敏感當做一種缺陷來看待,是因為只看見了敏感的對立面——消極影響。

所有事物都具有多面性,多面性就決定了事物的各種特性。高敏感者在普通敏感者的基礎上,擁有更加突出的特質。

根據神經學研究表明,高敏感者擁有發達的神經系統,因為他們能夠感知到事物細微的差別,並且在此基礎之上,能夠對信息進行更深層次的加工和處理。

換言之,高敏感者擁有比普通人更加活躍的想像力,也有著更加豐富的內心世界。

他們的大腦可能會因為信息超量而感到不堪重負,從而崩潰。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把敏感當做缺點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敏感人群擁有比普通人更強的觀察力,這就使得他們能夠輕而易舉的捕捉到細節,這些細節可能就是被很多人忽略的、具有關鍵作用的地方。

高敏感人群不需要刻意的留意,他們就能夠輕鬆的感知並記憶。

共情也是種難能可貴的能力,許多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犯罪分子,是沒有共情能力的。

高敏感人群則擁有高度的共情能力,他們能夠感同身受,這也是為什麼高敏感人群都更加善解人意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情緒捕捉能力也不見得人人都有。比如《生活大爆炸》裡的謝爾頓,在認識艾米之前,他幾乎任何時候都無法捕捉到身邊朋友的情緒變化。

但是高敏感人群就非常擅長體察到他人的情緒狀態,哪怕只是一個眼神,或是一句話。在洞悉他人心情方面,高敏感人群絕對是佼佼者。

除了上述優點外,高敏感者與普通人相比,也擁有更強的思維規劃能力。

因為他們能夠感知的細節很多,所以他們的認知框架中也會存在這些要素。在計劃面前,他們的反覆思量和周全的考慮,可能會使進度變慢,但這樣的慢是充滿意義的。

謹慎的思維方式,促使他們不斷的接近著完美。

敏感是人人都有的特質,只是程度不同,表現方式和場合也不同。但是高敏感人群是少數。根據美國研究結果顯示,只有15%-20%的人是高敏感者。

敏感不見得就是壞事,尤其是易感性更高的高敏感者。

雖然很多人想要擺脫這樣的特質,渴望當一個相對更加遲鈍麻木的「普通人」,但是特質所決定的這些優點,如果能夠被好好利用,這對工作和生活也會產生莫大的幫助。

伊爾斯·桑德在《高敏感是種天賦》中說:停止內耗,學會接納自己,愛自己。

這也是我想對所有敏感的人所說的話,內耗不僅沒有必要,而且還會不斷的傷害自己。

不必去活成別人眼中的樣子,換個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和自己,好好利用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創造全新的生活,這也是一種可以選擇的生活方式。

我們的情緒都是由認知所決定的。不被情緒操控,而是自己主導情緒,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成就大事的人,往往都是人群中的極少數。正如那些少數的高敏感者。

- The End -

作者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Individual Psychology》

相關焦點

  • 「高敏感型人格」的心理學解釋
    高敏感型人格清單 2. 高敏感型人格的心理學解釋 3. 高敏感型人格如何揚長避短 高敏感型人格清單 你是高敏感型人格嗎?如果不太確定,先對照下面這份清單自我檢測一下。 1、有著超乎於常人的想法、疑問和很多情緒。
  • 你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至於適當的路,正確的路和唯一的路,這樣的路並不存在。」一個人在意別人的評價,會活得很累。你就能保證你身邊的人都是格局高的人嗎?這個時代有太多身不由己,但真實的做自己,絕對是一種高貴。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做一個討人喜歡的人,而不是討自己喜歡的人呢?
  • 心理學:不願意麻煩別人屬於一種人格缺陷,請遠離他們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生活中有這樣一些人,即使你與他們相識已久,甚至是很好的朋友,但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仍然不會願意來麻煩你。在許多人看來,這些小小的請求只是舉手之勞,而他們總是怕麻煩別人。當對別人提出請求時,心中總會十分糾結與難堪、害怕麻煩他人,導致他人厭煩。
  • 活得很累,因為你太在意別人的評價
    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只會被束住手腳。人這一生,只有擺脫別人的看法、評價,才能過上真正想要的生活。根據專家調查研究,使人覺得滿足的辦法之一就是不要太在乎別人的批評,換句話說就是臉皮要厚一點。不要因外來的逆流而屈服,不要因為別人的冷言冷語就傷心氣憤,以為自我受了莫大的傷害。不過你倒是應該心平氣和地反省一下,如果別人的批評是正確的,你就該改進向上。如果批評是不公正的,何不一笑置之呢?
  • 心理學:你鎖定手機屏幕的方式,揭示了你性格的真相!
    心理學:你鎖定手機屏幕的方式,揭示了你性格的真相!你對待他人也很寬容,但你很容易把一切都藏在心裡,不願意分享你的感受。因此,周圍的人通常都很小心你,因為你很敏感,對每件事都很在意。
  • 聚光燈效應:別人沒你想像中那麼在意你
    幾天後,他終於不那麼在意這件事了,並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說起這件事。結果朋友哈哈大笑,爸爸以為是在笑他的糗事,然而朋友卻笑他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其實別人才沒有那麼的在意你呢,大家都忙於各自的工作,誰會注意你臉上有沒有飯粒呢,就算看到了,笑一下也會很快忘記的。爸爸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高估了別人對自己的關注度, 其實別人沒那麼在意你。
  • 心理學:不要臉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是最高級的成熟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成熟是多麼讓人嚮往,那是歲月擦落青澀後展露出的厚重包漿,泛著深色的流光,熠熠生輝在時光的某一角落。在中國思想體系中,二十弱冠不及烈風,三十而立當有所為,四十不惑眼下清明,五十一過當知天命。
  • 「你太敏感了」|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
    對於這些人而言,生活中不僅需要承擔自己的情緒,還需要額外肩負一份別人的情緒,有時想要視而不見,卻關不上自己的內心,依然會敏感地做出反應。其實,「敏感」是人的一種正常的人格特徵的維度。因為它並不是兩個極值,即不是簡單的「敏感」或「不敏感」,而更像是一個變化的區間。我們所在意的敏感,正是一種敏感程度較高的體現,也就是高敏感。
  • 心理學:敏感、沒有安全感,總感覺有人注視你,三個方法擺脫魔咒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31篇:聚光燈效應字數|3337字 閱讀4分鐘分類|心理學關鍵詞|敏感、沒有安全感、被人注視、為難自己、解放天性、實用心理學是自己想太多太敏感,還是有很多人真的在注視著自己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早上起晚了,發現自己蓬頭垢面,為了不讓自己遲到,不挨領導的批評,匆匆洗漱後就急忙趕去公司
  • 為什麼我對別人的情緒格外敏感?| 共情能力太強的傷害
    同時,與其說他們強烈的反應是在「為他人的痛而痛」,那更像是一種面對他人激動情緒時條件反射式的不安與焦灼。因為別人的痛苦讓他們本能地感到危險。他們對他人情緒的敏感,是一種消除自己不安和恐懼的方法——看到他人開心,平靜時,他們才感到自己是安全的。
  • 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怎麼辦?
    很多時候,別人一句簡簡單單的感謝,能讓你開心很久;反過來,別人一句不友好的話語,也能讓你鬱悶很久。我想,許多朋友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感到「特別不是滋味」,要麼當場發作,要麼忍下來,但內心始終憤憤不平,需要很久才能平復。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那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給你一點啟發。為什麼我們會容易對別人的態度如此敏感呢?
  • 心理學:改變自己是「神」,想要改變別人,那是「神經病」
    人生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貧困,不是厄運,而是精神和心境處於一種無知無覺的疲憊狀態。 每個人都有遇到困境的時候,環境就在那裡,你要做的只能是改變自己,而很多人多數情況下,想改變的是別人,不是自己。
  • 心理學:如果有這8種習慣,說明你可能是高敏感人群
    我們當中有80%的人,經歷著平常的生活,感覺和情緒都會在合理範圍內波動;而另外20%的人,可能並不容易處理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對一件事情的感知力和反應力會更強和更深刻。 以上所列的幾種行為,通常就會出現在這20%的人的身上。
  • 心靈療愈|愛因斯坦一樣有著脆弱的高敏感?3招帶你走出心理困局
    瑞士的精神醫生和心理分析流派的創始人之一榮格說:"沒有比把高度敏感歸為一種病理特徵更離譜的事。如果真是這樣,那世界上25%的人都是病態的了。"可見,高敏感型人格只是一種人格特徵,並非人格障礙。它只是比一些人特殊一點,但是這種特殊卻也是很普遍的存在,並不是一種病,你不需為此而擔憂,過度解讀自己的感受。
  • 心理學分析:如何停止取悅別人?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是一種「很有問題」的心理狀態。「討好者」會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藏在內心深處,不能勇敢而有力地表達自己的訴求;這樣的人,表面像是一個完美的「好人」,但內心卻堆積了不滿,憤怒,甚至怨恨——不斷進行痛苦的自我攻擊。尤其是在職場中,對於許多人來說,即使意識到「討好型人格」這個問題,我們可能也很難改變自己的行為。而這種心態的來源是什麼呢?
  • 請停止在意別人的想法-虎嗅網
    但詭異的是,這個感想以及這篇文章的標題並不只是我個人童年挫敗的經驗,它還反應了某種病態妄想症,它是一種貫穿人類文明、舉世皆然的集體精神失常症候群——我們「瘋狂且不計後果地」在意別人怎麼看我們。因此,不幸的,生活在現代的人們還保留了許多已經是不合適宜的特質,其中一項就是:我們仍然執著於,對於現代社會而言已不再是正確的那種部落模式的社會生存法則。
  • 共情能力強的人會格外在意別人的情緒波動嗎?
    有些人特別擅長於捕捉別人的情緒,可以通過別人的微表情、微動作去感受到別人情緒的變化,不管是長輩還是晚輩,不管是同事還是領導,只要他們情緒有所起伏,自己都能捕捉到,並且還會不停地暗示自己:我感受到他們的情緒就是像我心裡想的那樣。
  • 心理學:習慣說「謝謝」的人,往往有這3種性格特點
    心理學:習慣說「謝謝」的人,往往有這3種性格特點。自小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學完母語,學雙語,再到現在流行的程式語言,卻有很多人不屑於說「謝謝」如此簡單的話。更可笑的是甚至有人認為習慣於說「謝謝」的人虛偽敏感,那麼他們究竟是什麼性格呢?
  • 測測你自己:高敏感人群的16個習慣
    但「少數」並不意味著不好——實際上,高度敏感的人有一系列積極正面的個性特徵。跟著本文一起看看高敏感度人群的一些常見的個性特徵吧。   1. They feel more deeply.   1. 他們的感受更加深刻。
  • 心理學:看圖片第一眼看到什麼動物,測試你的人格原型
    你有比較好的性格,與人相處會非常和睦,對待他人也很友好,因此朋友對你的評價非常的高。你的親近會表現在你的社交方面,這會使你變得積極主動,使你有強烈的歸屬感。你會去認同 他人的意見和看法,儘管你暫時沒有明確的態度。當你進入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你會表現出不安,惶恐,沒有安全感,那是因為你對於新環境的適應能力有點差,你不喜歡一個人獨自的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