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PTON:美國新政府與中國在氣候變化、全球經濟治理等領域有著...

2020-12-05 財經網

「在一些重要的領域,新一屆政府和中國政府有著廣泛的共同目標,氣候變化、國際衛生、全球經濟治理、氣候變化協定、世衛組織、解決貿易摩擦、抓住相互經濟機遇,以及管理一些全球的熱點等等。」11月26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榮譽教授、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David LAMPTON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表示。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榮譽教授、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David LAMPTON

對於美國未來的政局發展,David LAMPTON坦言,「現在拜登政府正在組建,美國將在1月20日形成一個新的國家領導層,致力於以事實為基礎的決策制定,規範化的決策結構,並由專業經驗豐富的人員組成,這些人都是各位所熟知的,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團隊的大部分成員已經宣布了。」

而在David LAMPTON看來,未來改善中美關係,需要恢復和改善雙邊對話和危機管理機制。他表示,「在我看來,首要任務是保證美國或中國國內很多熱點和摩擦點免於升級。」他認為,「我們恢復和改善雙邊對話和危機管理機制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不應該簡單的重建歐巴馬時代那些龐大的對話機制,而是應該有更小、更少層次、更頻繁的對話。一個切入點可以是加強與中國駐華盛頓大使的溝通,讓拜登迅速提名新的美國駐北京大使。」

中美之間的第二項任務,「就是使用56天的時間,以及1月20日之後的幾天,為穩定兩國的關係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包括美國重新加入世衛,因為拜登已經承諾要這樣做了,華盛頓應該與北京合作,不僅改善世衛,同時重振中美雙邊和多邊的衛生合作。」他還建議,「華盛頓應該重新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全球衛生與安全理事會,並且尋求在中國全面部署美國的疾控中心人員,北京應該與前國務卿約翰克裡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密切合作,我們應該重啟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加強文化和教育人文交流,其中包括福布萊特計劃,平衡我們對外國學生的態度和政策。」

在最後,他對中美關係保持了樂觀心態。David LAMPTON稱,「中國也令人印象深刻的控制了疫情。克服各自的挑戰,應該使我們有信心能力建設性的處理彼此的關係,這種信心應該激發我們合作和建設性競爭的精神。」

以下為David LAMPTON講話實錄:  

David LAMPTON:我很好,希望能夠親自到會上跟大家見面,但藉此機會感謝大會的主辦方《財經》雜誌和張燕冬主編,我很榮幸和大家共享這個平臺。我很同意包道格剛才說到的這些建議,我會有一些建議,從更廣的角度入手。

在一些重要的領域,新一屆政府和中國政府有著廣泛的共同目標,氣候變化、國際衛生、全球經濟治理、氣候變化協定、世衛組織、解決貿易摩擦、抓住相互經濟機遇,以及管理一些全球的熱點等等。其次,我們兩國也有迫切的國內挑戰,兩國領導人都致力於接受這些挑戰。管理中美關係的其他方面會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甚至是令人生畏的,可以肯定的是,華盛頓將尋求與盟友和其他國家走的更近,但這種合作的性質,會取決於北京和鄰國,以及其他大國,特別是美國之間的關係,事實是什麼呢?世界需要一個讓人放心的中國,也需要一個讓人放心的美國。人權問題很重要,但解決的方式不應該讓人聯想到我們要破壞某國的政權,我們不應該談論其他國家政權更迭這種危險的話題。在我看來,蓬佩奧在7月23日就中國政策發表的言論具有極大的破壞性。40多年前,我們兩國攜手合作,不是為了改變彼此的內部制度,而是為了改善各自和全世界的環境。但是,有關中國國內政策的新聞,在中國之外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影響了民眾和政府的態度,因此,處理好兩國雙邊關係中的國內政治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兩個社會中有一些個人和團體認為中美摩擦對他們是有利的,或者反映了兩國之間根本的價值差異。儘管川普很快會離開白宮,但是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他會繼續在公共舞臺上,因為有7400萬選民投給他了,所以未來要競選總統的人,肯定會把他的政策考慮進去,所以拜登總統和習主席需要管理雙邊關係,不要不必要的刺激中美社會中那些不和諧的聲音,雙方領導人需要給對方儘可能多的空間。

在我看來,首要任務是保證美國或中國國內很多熱點和摩擦點免於升級,兩國關係要格外謹慎,我對此問題的擔憂是前所未有的。我們恢復和改善雙邊對話和危機管理機制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不應該簡單的重建歐巴馬時代那些龐大的對話機制,而是應該有更少、更小、更不層次、更頻繁的對話。一個切入點可以是加強與中國駐華盛頓大使的溝通,讓拜登迅速提名新的美國駐北京大使。

中美之間的第二項任務,就是使用56天的時間,以及1月20日之後的幾天,為穩定兩國的關係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這種向前邁進的機會,包括美國重新加入世衛,因為拜登已經承諾要這樣做了,華盛頓應該與北京合作,不僅改善世衛,同時重振中美雙邊和多邊的衛生合作。我們在疫情方面沒有合作,真是一場悲劇,華盛頓應該重新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全球衛生與安全理事會,並且尋求在中國全面部署美國的疾控中心人員,北京應該與前國務卿約翰克裡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密切合作,我們應該重啟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加強文化和教育人文交流,其中包括福布萊特計劃,平衡我們對外國學生的態度和政策,我們應該立即重新開放休斯敦和成都領館。

至於最棘手的問題,比如安全關係,雙方應該討論各自的戰略需求是什麼,我們可以確定什麼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戰略最終狀態或平衡,地區霸權或主導地位,對任何一方都是不可行的目標。我們兩國最近在國內都有很大的挑戰,美國現在是處於政權交界的過程中,雖然有挑戰性,但還是很成功的。中國也令人印象深刻的控制了疫情。克服各自的挑戰,應該使我們有信心能力建設性的處理彼此的關係,這種信心應該激發我們合作和建設性競爭的精神。我知道,有很多人對「競爭」這個詞有很多的看法,但在我看來,說競爭,其實它的基礎就是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是可以競爭的,我們也可以建設性的進行競爭。

謝謝大家今天給我這個機會演講,如果大家有問題歡迎提問。謝謝!

張燕冬:非常感謝David LAMPTON教授,剛才我還沒有向觀眾介紹您,David LAMPTON是霍布金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榮譽教授,是國際上最好的國際關係學院,他也曾經是美中關係的主席。剛才您提了一些建議,一開始您會議尼克森、卡特跟鄧小平的交往,您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但中美兩國的戰略競爭,已經嚴重反映出我們的不同,您認為對中國來說怎麼突破這一點?信心
    
    David LAMPTON:你剛才提到尼克森和卡特都建立了雙方的信心,首先傾聽對方,嘗試了解對方希望從這段關係中獲得什麼,國際政治和國內政治有很大的相似性,就是確認發現我們的共同利益點,在這點上我們可以合作或者妥協。另外,我們還要禮尚往來,如果你幫我解決我的問題,我就能幫助你解決你的問題。包道格剛才也提到了,我們的首要任務是,高層領導人必須要會面,當然之前肯定要安排周到。很幸運的是,雙方領導彼此熟知,在一些場合也相互交談,他們現在各自的地位和當時不同了,但他們的個人基礎是非常重要的。
    
    張燕冬剛才提到中美的交往,以及高層的談判,不要像歐巴馬時期那麼龐大、多層,而是要建立一個精緻的、更高端的、機制性的談判,您能不能再詳細說一下。
    
    David LAMPTON:首先,對話總比不對話好,我不是批評歐巴馬時代的對話機制。當時有些對話雖然是高層,但雙方都有好幾百人參加,我覺得有時候高層幾個人的對話比那些中層好幾百人的對話要有效得多,所以我希望新的對話機制應該是問題導向的,應該涉及雙方高層決策制定人。經常有人批評這種對話機制,說這些對話老是談談談沒有結果。我認為,如果我們讓這些對話言必行,行必果肯定會更好,我相信中國也是一樣。這些對話應該經過深深的準備,要有定期機制性的、針對性的解決特定問題的對話,最好邀請雙方都非常具有影響力的人參加。

「《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由《財經》雜誌、財經網、《財經》智庫聯合主辦,於11月25日-27日在北京舉行。

(嘉賓觀點據現場發言整理,未經發言人本人確認)

相關焦點

  • 全球氣候治理新變數
    氣候問題是當今國際政治領域的焦點  在全球治理趨熱的今天,氣候問題是其核心議題之一。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的定義,氣候變化是指「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觀察,在自然氣候變化之外由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地改變全球大氣組成所導致的氣候改變」。
  • 全球氣候治理問題上的中國擔當
    講話言簡意豐,擲地有聲,充分展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贏得國際社會廣泛好評。  首先,習近平的講話,清晰地描繪了中國對未來全球治理模式的願景。  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是極其複雜的全球性問題,需要各國一道努力應對,這也給中國提供了展示其全球治理理念的重要契機。
  • 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22日,在2019年創新經濟論壇上,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系統動力學研究組主任約翰·斯特曼表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深入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年來,隨著人口增長和碳排放的增加,氣候變化成為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
  • 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 全球氣候治理向何處去
    撤銷多項環境政策、怠於履行國際義務、缺席多領域多邊環境條約、妨礙多邊環境進程……中國外交部網站近日發布的《美國損害環境事實清單》和《美國損害全球環境治理報告》兩份文件,梳理了美國在環境領域的更多問題。  對於美國這一系列開環境治理「倒車」的行為,國際社會及國際法專家學者普遍認為,這極大地損害了全球環境治理的公平、效率和成效。
  • 中國引領全球氣候治理
    「中國現在致力於向世界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深入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當今世界需要中國這樣負責任的國家在全球生態環境議題中發揮引領作用。」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強調。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關乎人類未來。
  • 中國為全球氣候治理作表率
    根據國際能源署提供的數字,按發電能力計算,全球40%的新建生態發電廠建在中國。如果聚焦太陽能發電,中國的排位更靠前。《日本經濟新聞》網站援引美國環境相關智庫世界資源研究所的調查結果稱,全球有49個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10年前轉為減少,中國位列其中。
  • 中紀委網站: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全球氣候治理向何處去?
    撤銷多項環境政策、怠於履行國際義務、缺席多領域多邊環境條約、妨礙多邊環境進程……中國外交部網站近日發布的《美國損害環境事實清單》和《美國損害全球環境治理報告》兩份文件,梳理了美國在環境領域的更多問題。對於美國這一系列開環境治理「倒車」的行為,國際社會及國際法專家學者普遍認為,這極大地損害了全球環境治理的公平、效率和成效。
  • 提振全球氣候治理雄心的中國擔當
    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峰會並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提出新倡議,宣布新舉措,作出新承諾,以大國擔當為更具雄心的全球氣候治理注入新動力。  當前,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係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更受關注,亟需多邊主義框架下的共同行動。
  • 多措並舉推進全球氣候治理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副主席塞爾瑪·克魯格(Thelma Krug)認為,將全球氣候變暖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可以達成。但要達成這一目標,需要構建高效的氣候治理框架來推進負責任的多層級治理發展。同時,各國都需要加強同非國家層面氣候行動者的合作,如企業、科研機構等。政府、私營部門及金融機構應共同促進氣候政策發展,推動系統性變革。
  • 戰略| 提振全球雄心,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
    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既著眼解決當下突出問題,協調各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更旨在引領未來, 為推動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為新的歷史背景下完善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治理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全人類共同行動。中方提出的倡議,展現了中國堅定支持《巴黎協定》、促進合作共贏的決心。」巴西全球南方研究所所長亞歷山大·菲格雷多表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碳排放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國際社會應進一步加強團結,共同努力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氣候變化是全球性議題,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單獨解決。
  • 庫布其模式: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中國經驗
    經濟觀察網 李仲和/文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人類除了努力減排溫室氣體,還有其他路徑可入手嗎?剛剛結束的巴黎氣候大會,一個來自中國的實踐案例提供了新的選擇:通過荒漠化治理,同樣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作為全球治沙領導者,王文彪分享了中國在生態治理、環境改善和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經驗,並向全球推廣中國庫布其沙漠治理、生態修復的技術和模式,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防治沙漠化、應對氣候變化和消除貧困的能力,特別是2030年全球土地零退化目標的實現。《報告》的發布,為今年的氣候大會增色不少。中國也以更多元的形象,出現在世界舞臺上。
  • 川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全球氣候治理或迎來「3.0時代」
    根據協定,各方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達國家繼續帶頭減排,並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以幫助它們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美國國內始終存在一部分人對氣候變化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減少排放會損害美國經濟發展,削弱美國的競爭力。
  • 中國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強大動力
    對此,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指出,多年來中國政府始終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為《巴黎協定》的達成和快速生效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他奉勸美國,集中精力履行好自己的承諾和責任,採取切實行動與各國一道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碳強度下降納入約束性指標  近日,美國國務院官網發布的這份名為《中國破壞環境》的「事實清單」,指責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等。
  • 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
    2021年1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2021年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發布會」,公開發布《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研究報告。提要如下,僅供參考。請以原版全文為準。
  • 中國網評 | 中國行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振雄心
    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卻表示,在渡過病毒危機後,人類還將面臨更嚴重的環境危機,全球變暖將達到新的高峰,氣候變化正在將人類逼近絕境。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稱,2020年是全球有歷史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氣候變暖將導致極端天氣頻發、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進而破壞生物多樣性,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環境。全球氣候治理刻不容緩,應對氣候變化已成全人類最大共識。
  • 美國加州全球氣候行動峰會「中國角」系列活動開幕
    中國日報舊金山電(記者 常君 朱林)當地時間9月12日上午,生態環境部、美國加州政府共同舉辦的全球氣候行動峰會「中國角」系列活動在美國舊金山舉行開幕式。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謝元、江蘇省副省長繆瑞林,美國加州州長布朗、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所主席斯特恩、美國加州大學副校長蘇伊士、能源基金會執行長海茨等嘉賓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塗瑞和: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獨家專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塗瑞和: 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中國 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聯合國環境署認為,推動經濟復甦和重建,目標應為致力於綠色復甦和「更美好地重建」。
  • 起底美國破壞全球環境治理(環球熱點)
    圖為在美國加州長灘,一名男子騎車從被遺棄的口罩旁經過。 新華社/法新一段時間以來,在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問題上,美國一些政府部門和政客對中國極盡抹黑之能事。美國國務院甚至炮製出一份「中國破壞環境事實清單」。這完全是一場玩弄「雙標」的政治鬧劇。
  • 拜登新政府漸成型 有哪些老面孔?
    此外,拜登還指定了一名總統氣候變化特使,專門負責拜登「新政府」在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事宜。稍早前,拜登已公布了白宮幕僚長的人選。在這些已公開的職務中,除白宮幕僚長、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和總統氣候變化特使外,都需要獲得參議院的提名確認。目前,參議院的選舉結果還未得到最終確認,但分析認為共和黨保住參議院的可能性比較大。
  • 中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高清大圖」
    「這套地表覆蓋圖將地球無縫表達,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規劃提供基本底圖,對於全面掌握地球變化,支持全球可持續發展和治理能力意義重大。」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李朋德指出,在此基礎上,全球人口變化、城鎮化、水資源調配、礦產資源開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等有了決策的科學依據。  中國科技部已利用這一數據開展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