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的小喻女士昨天回父親家裡吃晚飯,因為兩個女兒和女婿晚上都要回來吃,父親特意在市中心的一家超市裡買了一斤多的石斑魚回家,到了飯點七點過,父親做了一盤鮮美的紅燒石斑魚,招待自己的女兒女婿,一家八口人其樂融融地一起圍坐著吃了晚餐。飯後,兩個女兒和女婿都各自回家了。
晚上九點多,回到家中的小喻感覺噁心頭暈,她以為自己中暑了,但是沒想到症狀越來越嚴重,一直上吐下瀉,她趕緊來到了中心醫院。可是沒想到,到了醫院一看,自己家裡人也全都在醫院,一問才知道,家裡四個人都出現了跟小喻一樣的症狀,其中包括父母、小喻以及小喻姐姐的孩子,孩子才四歲多。家裡人都出現這種急性的病症,他們就想到了晚上吃的石斑魚,而聚餐中就只有發病的這四個人吃了魚。經過一夜的搶救治療,四個人病情得到了緩解,醫生診斷他們是食物中毒。
小喻上網百度了一下,發現網上也有吃石斑魚中毒的新聞。事實上,小喻家裡之前也有買過這種石斑魚回家做,但都沒吃出什麼問題。可是這次吃的石斑魚個頭很大,魚腹裡面還有魚卵,問題就出在了這卵上面。這種淡水石斑魚學名叫光唇魚,卵有毒,誤食會引起腹瀉、腹痛、頭暈、嘔吐等中毒症狀;貓、雞等動物食魚卵會引起死亡。長時間加熱能將毒素破壞。
2010年,廣州一名8歲的孩子,就因為吃了深海石斑魚的豐富魚卵,最終差點全身癱瘓。事發後,當地酒店還一度停售此類石斑魚。
2012年5月,慶元人葉先生一家三口也吃了一鍋石斑魚,他70多歲的父親吃了不少魚卵,幾個小時後全身冒虛汗、臉色發紫。
目前,小喻一家已與超市方進行了交涉,超市現已將該石斑魚全部下架。小喻說,希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能夠引起廣大市民的重視,避免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防中毒三竅門:
挑小頭去魚頭清內臟
省疾控中心的專家建議,無論是吃海產還是養殖的石斑魚,都要記住三個技巧:
儘量選吃小石斑魚、不宜食用魚頭、要將魚血和內臟清除乾淨。
要是想更放心,加工時就把魚頭去掉,下廚前將魚肉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如果吃石斑魚後胃腸道出現不適,一定要用匙柄、筷子或手指等攪觸咽喉位置催吐,並迅速趕往醫院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