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坐落於蘇州科技城的中科院地理信息與文化科技產業基地內,蘇州中科天啟遙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雷一鳴在巨幅液晶顯示屏上進入自主研發的「開放高分遙感影像地圖」系統,勾選「蘇州高新區工業用地調查」,高新區3000多家工業企業所在位置、房屋結構、佔地面積在畫面中一覽無餘。
「這些動態監測數據配合多種結算方式,能精準計算高新區工業企業畝均。」雷一鳴說,中科天啟與武漢大學聯合申報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測量網格處理關鍵技術應用》,剛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遙感影像監測系統正是這項研發成果的市場化產品。「相比傳統功能測量,藉助商業衛星遙感數據,不僅測算時間大幅縮短,數據還能實現動態更新。」
「中科院地理科學資源所眾多『高精尖』科研成果被廣泛應用於國防領域,在民用領域並不普及,我們希望推動這些技術在多領域發展。」中科院院士、中科蘇州地理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周成虎介紹,蘇州基地2013年啟動建設時,其「定位」就是中科院地理科學資源所的研發與產業化基地。
五年來,蘇州基地採用「1+1+N」架構模式,即1個研究院:中科蘇州地理科學與技術研究院;1個產業園:中科蘇州地理信息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N 個集群載體,包括一批研究中心、一批產業化項目和企業、一個綜合性人才培養基地,重點開展地理信息、文化、教育、健康等領域的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去年底,蘇州基地內註冊科技型企業17家,總註冊資金近2億元,先後承擔國家、中科院、省市科研及產業化研發項目10餘項,獲各類發明、軟體著作權等100多項。
作為重要的階段性成果,蘇州基地基本形成了以遙感大數據為切入點的地理信息產業、以學科全息地圖為核心的智慧教育產業、以地圖繪本為主體的地理文化產業。目前,已建成全國首家PB級遙感大數據產品中心,15家相關企業形成集群並向全國拓展;建成以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中心為重點的一批國家和省市級研發中心與實驗室,承擔了一批國家和省市重大重點研發項目。
大院大所作為地方重要創新源,有可能促成一個新興產業集群,蘇州基地正在印證這個觀點。以中科院為帶動,蘇州基地已吸引全國十多家地理相關的研究載體和產業轉化企業落戶周邊。蘇州基地通過與中科院相關單位合作,成立「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中心蘇州分中心」等六個國家、省、市級工程中心;與中國地質大學籌建「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中心」;依託東南大學與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共建 「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江蘇數據與應用中心蘇州應用中心」;與南京師範大學合作建立「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等。
「去年,全球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超過10000億美元,中國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人民幣,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 周成虎認為,地理信息產業是當今國際公認的高新技術驅動的朝陽產業,廣泛應用於農業、城市、能源、文化、教育、國防等領域,具有廣闊市場需求和發展前景,蘇州基地將面臨重大機遇與挑戰。
蘇州中科知成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蘇州基地「地理+文化」的探索。近日在義大利博洛尼亞第55屆國際兒童書展上,該公司原創的《這就是二十四節氣》英文版繪本首發,備受關注。「《這就是二十四節氣》裡的地圖是用國產高分衛星拍攝的影像資料,通過高精尖技術捕捉美麗的中國,再由孩子們用手繪描繪出心中的美麗中國。」中科知成董事長高春香希望,通過地理與文化相結合打造以傳承中國文化為核心的地理文化產業。
展望未來,蘇州基地將以籌建國家地理信息與文化產業園為總目標,做大和做強地理信息與文化產業,進一步增強地理信息與文化產業發展的各要素建設。基地還將拓展建設面向「一帶一路」的地理信息服務基地,推進以蘇州為總部、百億級年產值、千億級產業價值的地理信息與文化產業集群的大發展。
(責任編輯:韓夢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