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電鏡發完Nature,輪到拉曼發Nature Nano

2020-09-30 研之成理

前言

表徵技術的發展是科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相關研究領域取得關鍵突破的重要推動力。Science、Nature上關於新技術發展的論文可謂是層出不窮,僅九月份就有不少正刊和子刊報導了相關技術的發展與突破,比如:

1. 9月初,掃描探針電鏡技術發了Nature,實現對單分子的超快操縱!

▲Nature:新技術實現對單分子的超快操縱!


2. 上周,光子反衝成像技術發了Science!

▲Science:非線性X射線物理學重大突破——光子反衝成像!


3. Nature Mater.上,科學家利用Operando Kerr門控Raman光譜技術實時跟蹤甲醇轉化過程中不同階段碳氫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Nature Mater.:甲醇制烴催化劑為何失活?


4. 麻省理工的科學家採用像差校正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來量化弛豫鐵電系統中各種納米級不均勻性和局部極化的關係

▲Nature Mater.:球差電鏡,看破機理!

5. 更早一點,今年3月份的Nature利用原位NMR技術揭示液流電池電解液的反應機理

▲想發Nature?會自己搭裝置嗎??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昨天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的一篇關於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全息成像技術的論文!

▲第一作者:Matz Liebel
通訊作者:Matz Liebel, Niek F. van Hulst and Ramon A. Alvarez-Puebla

通訊單位:西班牙巴塞隆納科學技術研究所,西班牙依維爾基裡大學,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研究所

DOI: 10.1038/s41565-020-0771-9

背景介紹

在過去的40年中,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光譜技術已經成為一種快速可靠的超靈敏技術,可以對各種複雜樣品中的分子系統進行可靠而精確的鑑定基於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技術的納米探針具備固有的定量分子特異性,在全光環境、生物和技術傳感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然而,SERS探針的有效性取決於顆粒大小,穩定性和亮度之間的微妙的平衡,目前主要的缺點是作為光學平臺的納米顆粒的SERS效率較低,導致採集時間長,這阻礙了它們在SERS成像方法學中的廣泛應用。

本文亮點

1. 作者在本文中證明了自發拉曼信號的全息成像是可能的。
2. 通過將麥可遜幹涉儀與基於剪切幹涉儀的全息顯微鏡耦合,作者同時記錄了多個SERS納米顆粒及其各自的拉曼光譜的寬視場圖像的相位和幅度。

3. 作者使得數字圖像傳播能夠在同一幅圖像中,在不同z位置對多個SERS納米粒子進行三維定位。這種方法驗證了最初的猜想,並使光譜多路復用和拉曼波段特定的圖像分解成為可能。

圖文解析

▲圖1: 用於自發拉曼全息攝影的明亮SERS團簇


a. 局部熱點以及分子與SERS底物之間的強相互作用會產生增強的拉曼信號。

b. 作者合成了高度均勻(16nm)的納米金粒子,並將它們組裝成約100nm的超大團簇。

c. 裝置示意圖,由邁克耳遜和剪切幹涉儀組成的光譜分辨全息寬視場顯微鏡,可以同時進行光譜分辨成像和圖像相位測量。

▲圖2: 寬場時域SERS光譜


a. 為了驗證所觀察到的信號確實是拉曼散射,而不是由於粒子發光,作者改變麥可遜幹涉儀中的單臂的長度,並記錄相應的圖像堆棧。

b. 大多數發射點的延遲相關積分信號強度顯示出預期的幹涉條紋,帶有明顯的跳動模式,使人聯想到具有多頻率成分的光譜特徵。

c. 為了獲得單粒子光譜,作者對各自的時滯軌跡進行離散傅立葉變換。這些光譜與常規czerney - turner光譜儀測得的整體拉曼光譜具有良好的定量一致性。

▲圖3:光譜圖像多路復用
a. 為了顯示整個圖像堆棧的光譜含量,對記錄的SERS圖像幹涉圖進行傅立葉變換並求和。在由隨機發射波動和散粒噪聲等實驗噪聲引起的殘留背景上,粒子的拉曼光譜可見。

b. 通過繪製三個不同光譜波段的強度來獲得傅立葉濾波的半徑圖像。右上角的黑色數字表示相對強度縮放因子。第三張2,674 cm−1的圖像顯示了所有粒子的存在,雖然強度大大降低並且沒有拉曼信號。

c. 與上圖對應的相位的光譜拉曼波段,背景顯示沒有相位響應。只有在520 cm−1和1075 cm−1的光譜可見波段顯示出明顯的拉曼相位信號。

▲圖4: 拉曼圖像中提取的空間相位信息
a. 由於光柵相對於中繼圖像共軛像的平面偏移,因此圖像的空間重疊是光柵位置的函數。

b. 當考慮一個稍微離焦的具有球形相位的發射點,則可以觀察到光柵引起的圖像位移直接轉化為相位梯度測量。

c. 為了隔離梯度,作者利用幹涉項的k矢量誘導信息偏移,然後通過簡單的傅立葉濾波在k空間中對其進行分離。原始圖像經過傅立葉變換,揭示了動量偏移的自幹擾項。為了隔離圖像相位梯度,作者分別對Δφx或Δφy項進行硬孔徑濾波,將其移至零動量並進行傅立葉逆變換。

d. 通過二維積分得到上圖中的原始相位圖像。通過縮放可以解釋2D光柵位置並消除殘留像差,可以獲取最終相位。

e. 由於相位梯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光柵和共軛像平面之間的距離,因此在獲得最終相位圖像之前,有必要對可能存在的殘留背景相位進行縮放和去除。

▲圖5: 多路復用拉曼相位圖像
a. 顯示了一個代表性的圖像,將不同摻雜粒子摻雜到3D矩陣中,並將SERS圖像在對數尺度上進行展示,以此說明強烈變化的發射強度。

b. 所示粒子的拉曼光譜。作者確定了在1006 cm−1左右表現出明顯不同拉曼活動的單個粒子的光譜。

c. 通過在僅顯示所指示的波數區域中包含的強度而獲得的圖像中與波數有關的光譜分解圖,在光譜分解的圖像中也可以重現的觀測結果。

d. 通過傅立葉分解和二維積分得到的振幅和相位圖象,直接比較兩幅圖像可以發現粒子具有幾乎相同的點分布函數,但相位值非常不同。

e. 兩個相鄰的發射體的相位項本質上是倒置的。f. 通過計算對d中的圖像重新聚焦並實現三維粒子定位。根據計算結果,作者通過將顯微鏡的z焦距移動上述距離,手動將圖像重新聚焦在各個位置上,從而證實確實存在顆粒。

▲圖6: 活細胞中SERS粒子跟蹤
根據實驗結果,作者提出了初步的三維全息活細胞跟蹤實驗。作者將摻有SERS的超團簇的活的希拉細胞在37°C下孵育3小時,然後獲取延時的SERS以及明場圖像,用來捕獲SERS粒子和細胞的運動。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0-0771-9

相關焦點

  • Nature中文摘要 21 May 2015
    3.3-million-year-old stone tools from Lomekwi 3, West Turkana, Kenya肯亞西圖爾卡納洛邁奎3號地點出土330萬年前的石器工具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1/
  • 上月惠普剛發完Nature,今日三星也發Nature了
    對於國內科研工作者來講,很少見到企業發NS,而這在國外卻屢見不鮮,上個月,我們介紹惠普發表在Nature上的研究成果(點擊文字可閱讀相關推文,!),引來廣大關注。● ZnCl2比OA鈍化表面缺陷更有效,PL量子產率可達100%,衰變時間延長到67.4ns。● DFT計算表明,陰離子與Zn的懸掛鍵結合穩定表面能,並且在不同配位情況下,Cl-配體比Ac-更有效;與未鈍化表面相比,Cl-鈍化後消除了帶隙中的陷阱態,從而使量子產率提高。
  • 985大學發《nature》有多難?發一篇相當於一個河南省高考狀元
    而他研究後寫出來的論文,自然也是毫無疑問的發表在了《science》、《nature》這樣的頂級期刊上,而且還不止一篇,一個人發的比我們的985大學一年發的還多。華中農業大學是老牌211大學,科研實力也是相當的不錯,可在前幾年才發出了本校歷史上的第一篇《nature》。
  • Nature 中文摘要 27 August 2015
    其結構以及後續的生物化學實驗證實了一種此前未曾發現的機制:當ATP水解後,LLO的聚異戊二烯基尾巴仍然部分嵌在脂質雙層中,但是其焦磷酸寡糖的頭部卻被翻轉到向外的空腔中。Sridhar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4/n7566/full/nature14873.html根據這兩位的科學家的模擬結果,在一個多行星系統中,如果軌道進動的速度足夠快,就會與雙星系統中距離較遠的伴星的軌道運動產生共振,其結果從造成較大的行星離心率,使雙方相互傾斜,到多行星系統軌道的全面破壞不等。
  • 發nature communications了不起嗎
    剛才某上海地區的粉絲突然發信「責問」我為什麼沒有發他們課題組成果的宣傳稿,我表示「一臉懵逼」,想起來原來是前些天他也是這樣「隨意」委託過我,說課題組剛剛發了一篇
  • Nature中文摘要|22 October 2015
    Puente, Silvia Beà, Rafael Valdés-Mas, Neus Villamor, Jesús Gutiérrez-Abril+ et al.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6/n7574/full/nature14666.html研究對500餘名患者進行基因組學研究以拓展驅動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發生的所知突變數量,並且鑑定出了新型的非編碼區頻發突變,其中包括PAX5的增強子區域和NOTCH1的3』非翻譯區,這些突變導致剪接異常,提高了NOTCH1蛋白的穩定性和活性
  • Nature 中文摘要 30 July 2015
    早期報導指出,5fC和5caC可在增強子、啟動子和基因上被穩定地檢測到,對基因表達有明確的影響,但機制不詳。此項研究解析了延長過程中酵母RNA聚合酶II(Pol II)與一個含有氧化5mCs的DNA模板形成的複合物的X射線晶體結構,揭示聚合酶中在5caC的5-羧基基團與保守的表觀DNA識別環之間存在特異的氫鍵。
  • Nature 中文摘要 16 June 2016
    TRPV1 structures in nanodiscs reveal mechanisms of ligand and lipid action納米盤技術解析TRPV1的結構揭示了配體和脂質作用的作用機制
  • Nature 中文摘要|31 March 2016
    例如,它可以安裝在無人機上,替代低空飛行的飛機來進行土地測量和勘探、部署監測火山,或用於多像素密度對比度成像陣列設備等。Sendall…Roy L.Rich & Rebecca A.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1/n7596/full/nature17142.html
  • Nature/Science盤點:三月材料領域重大進展
    文獻連結:Monolayer atomic crystal molecular superlattices(Nature, 2018, DOI:10.1038/nature25774)   材料牛資訊詳戳:段鑲鋒攜手湖南大學再發Nature:單層原子晶體分子超晶格   2
  • 發Nature和Science?網友:還以為是西湖大學!
    歡迎關注:說教育雙非的成果最近,上海的一所「雙非院校」——上海師範大學發表了兩篇重量級的文章,分別是在nature其實不看內容都能猜出是生化或者材料科學,頂尖的物理理論是很難發的,實驗科學就是看誰錢多。cell裡面都是生物內容的頂尖雜誌,以生物為主。nature和science是各種理科的集合,物理研究更得拼錢,相對而言生物化學所用的瓶瓶罐罐要便宜多了,準入門檻低。我不信雙非學校的錢比一流大學的錢多,能發頂尖文章應該是研究人員的idea牛,更努力,並能抓住機會。
  • 【盤點】近期Nature十大研究亮點
    總共算起來,這個研究表明,整個2000年到2013年期間,以前關於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數據可能高估了2.9億噸。doi: 10.1038/nature14973 原文1:The C9orf72 repeat expansion disrupts nucleocytoplasmic transportdoi:10.1038/nature14974原文2:GGGGCC repeat expansion in C9orf72compromises nucleocytoplasmic
  • Nature 中文摘要 11 AUG 2016
    A trans-synaptic nanocolumn aligns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 to receptors介導神經遞質釋放與受體結合的跨突觸納米柱在SAR11細菌中尚未觀測到厭氧代謝,此類細菌如何參與OMZ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仍不得而知。在此,我們對來源於世界上最大OMZ的SAR11進行單細胞基因組分析,結果顯示一些先前未被鑑定過的SAR11分支可適應無氧環境,並包含表達呼吸硝酸還原酶(Nar)的基因。
  • 南京大學一篇《nature》背後的故事,從倒數第一到博士延期的堅持
    更令南京大學校友難堪的是,全國各大高校紛紛發表CNS主刊論文,甚至很多雙非高校都發表主刊論文,而南京大學卻多年未見一篇CNS主刊論文,而每年一篇CNS主刊論文成為中國名校的最低標配,因此南京大學在CNS主刊論文上得短板也成為被攻擊的對象,然而進入2019年後,南京大學CNS主刊大爆發,1月16日,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汪名懷教授團隊合作的論文被《science》發表,2月27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的論文被《nature
  • World's oldest sippy cups(內有驚喜)| Nature Briefing
    從10月15日開始 ,我們將會精選上一周的Nature Briefing的內容進行翻譯,中文版將於每周二與大家見面~如果您希望能繼續看到英文版Nature Briefing,歡迎前往go.nature.com/wechat 訂閱。
  • 《環球科學》網站上線「nature專區」,可免費閱讀nature完整論文
    nature專區"(http://www.huanqiukexue.com/html/naturezhuanqu/index.html),為中國讀者構建了解最新科研進展的快速通道。隨著《環球科學》「nature專區」的開通,中國用戶只需登錄環球科學官網www.huanqiukexue.com/,在「nature專區」即可查看每期《自然》學術論文的中文摘要,點擊每篇摘要後附帶的連結,即可閱讀論文全文(網頁會首先跳轉到nature官網的英文摘要頁面,之後nature會識別從www.huanqiukexue.com跳轉過來的連結,隨後跳轉到論文全文的PDF頁面。
  • 汪國秀團隊再發《Nature Commun》多層異質結,讓電池更穩定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014-w圖2 (a) VOPO4·2H2O晶體的SEM照片;(b) 剝離的VOPO4納米片的TEM照片;(c) 剝離的VOPO4納米片的SEM照片;(d)-(h) VOPO4-石墨烯的SEM照片、TEM照片、截面的HRTEM照片、面掃照片和衍射照片;(i) 樣品的拉曼圖譜
  • T325 拉曼效應、拉曼散射、拉曼受激散射、拉曼受激散射放大器
    計劃是寫拉曼放大器,這得先寫受激拉曼散射,又牽扯到拉曼效應。
  • 21世紀以來,登上Nature雜誌封面的13篇中國論文
    論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1691 這項研究由香港城市大學和浙江大學的科研團隊合作,首次製備出了超納雙相-玻璃納米晶(Supra-nano-dual-phase glass-crystal)鎂合金膜結構,其強度達到3.3 GPa(接近理論值E/20,E為材料的楊氏模量)。
  • 潘曉晴Nature、廈大Nature Catal.,天大Nature Catal.丨頂刊日報20191016
    Kisiel團隊通過實驗觀察到由於拓撲保護的表面狀態,Bi2Te3中的焦耳耗散受到抑制。通過擺式原子力顯微鏡觀察到了不同類型的耗散機制,這與單電子隧穿共振轉變為比Bi2Te3表面略高的圖像電勢態有關。 施加磁場會導致表面狀態的拓撲保護失效,並恢復預期的焦耳耗散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