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aterials: 沸石膜一篩,氫氣跑出來

2020-10-06 研之成理

第一作者:Mostapha Dakhchoune

通訊作者:Kumar Varoon Agrawal

通訊單位: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DOI: 10.1038/s41563-020-00822-2

背景介紹

沸石膜因為其優異的性能廣受關注,即使是在苛刻的化學和熱條件下也具有高效節能的分子篩性能。儘管已經進行了近30年的研究,但是由於水熱合成中的復現性問題以及在多孔載體上二次生長沸石薄膜的後續活化問題嚴重阻礙了沸石膜在氣體和蒸汽分離領域的應用。為了提高製備方法的可重複性和可擴展性,通過自組裝的方法來合成分子篩沸石膜,避免了水熱處理的問題以及二次生長的問題。

本文亮點


1. 作者將方鈉石前體RUB-15剝落成厚度為0.8nm的晶體納米片,剝離得到的納米薄片擁有可以作為氫篩分膜的SiO4四面體六元環(6-MRs)結構。實驗證明,通過過濾剝離的納米片的懸浮液而製成的薄膜具有兩種主要的傳輸途徑:6-MR孔和片間間隙。

2. 研究指出納米片間隙主導了氣體輸送,產生了3.6 Å的分子截斷,H2/N2選擇性超過20。通過RUB-15末端矽烷醇基團的縮合成功地消除了間隙,使H2/CO2選擇性高達100。作者通過實驗確定的H2的表觀活化能和模擬計算得到的活化能互相驗證,證實了氣體高選擇性完全來自於氣體在6-MR結構中的遷移。

3. 作者研究證明了方鈉石前體中的六元環(6-MRs)結構在從CO2中篩分H2擁有巨大潛力。

圖文解析

1: RUB-15框架——製備氫篩分膜的極具吸引力的候選材料

要點:

1. 通過微孔納米片的自組裝來合成高性能篩分膜,必須滿足以下條件:(1)合成高縱橫比的納米片;(2)剝落過程中保留完整的微孔結構和納米片形態;(3)在多孔載體上製備緻密的納米片薄膜,同時消除大的針孔缺陷和亞納米級片間間隙。

2. 作者通過剝離方鈉石前體RUB-1533,製備了厚度為0.8nm的晶體納米片的分散溶液。隨後通過過濾將納米片堆疊成薄膜形態,這產生了分子截止值為3.6Å的片間間隙。但是經過末端矽烷醇基團的縮聚反應成功地縮小了間隙,有效地阻止了CO2的運輸,並使H2/CO2的理想選擇性在250–300°C下超過100。

3. RUB-15中的單個矽酸鹽層是由SiO4四面體中四元環(4-MRs)和六元環(6-MRs)的原子橋接陣形成的半面體空腔組成,類似於方鈉石籠的一半,這種結構對H2具有滲透性。

4. 在150°C的密閉高壓釜中加熱,通過水合矽酸鹽雙四環的擬固態轉變,將層狀RUB-15結晶,從而形成具有板狀形態的層。區域電子衍射(SAED)和XRD結果證實合成後的層是高度結晶的。

2: RUB-15的剝離與結構表徵

要點:

1. 合成後的RUB-15納米片之間的層間距為1.4nm。為了減弱層間相互作用達到最終剝落的目的,將RUB-15層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TAB)進行溶脹。最終成功溶脹使間距從1.4 nm增加到3.1 nm。隨後,使用低分子量的聚苯乙烯,利用聚合物熔融混合途徑對溶脹的層進行剝離。

2. 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到極薄的納米片,平均橫向尺寸為205±62 nm。原子力顯微鏡圖像證實,納米片是單層的,厚度約為0.8 nm。同時,納米片的晶體結構在剝落過程中得以完整保留。

3. HRTEM圖像證明了納米片的高結晶度,並且相應的傅立葉變換證實它是沿方向取向的RUB-15結構。

4. 經過反差轉換函數校正的圖像與RUB-15的模擬投影靜電勢圖具有非常好的吻合性,顯示了6-MR孔的有序排列結構。

3:過濾後的RUB-15納米片薄膜表徵
要點:

1. 使用真空過濾將剝離後的納米片組裝成在多孔載體(陽極氧化鋁)上形成薄膜。可以形成厚度約為300nm的緻密無針孔的薄膜。

2. 過濾後的薄膜對H2的滲透性有所提升,對應EAA〜20 kJ mol-1,但還是遠低於NEB計算的H2在6-MR結構內的遷移(33±2 kJ mol–1),證實了納米片間距主導了整體氣體傳輸。

3. 儘管H2/CO2理想選擇性較低低,但H2/N2和H2/CH4理想選擇性仍高於20,遠高於相應的理論上的克努森選擇性(分別為3.7和2.8)。

4:煅燒後的RUB-15納米片薄膜表徵
要點:
1. 相鄰的矽烷醇基團可以通過簡單的加熱縮合形成共價的Si-O-Si鍵,從而有效的減小納米片間隙,從而阻止氣體分子沿著這些間隙的遷移。過濾後的納米片薄膜經過在空氣中的煅燒導致納米片間距從11.4Å減少至7.4Å。

2. 過濾後的薄膜的平面XRD在002、020和022平面顯示三個不同的峰,d間距與鬆弛納米片結構的晶格參數相適應。在煅燒時,020和022平面反射是可區分的,這表明保持了平面內的周期性順序。

3. 合成後的RUB-15具有一個比例為2:1的定量的Q3/Q4,在400°C下煅燒時,相鄰的片內矽醇基(Si–OH)縮合併轉化為Q4,從而將Q3/Q4的比例從2降低至0.6。還檢測到很少量的Q2,可能是由於剝離和加工步驟對納米片的破壞所致。

4. 煅燒後納米片的衍射點的強度比合成後的納米片弱,與較寬的平面XRD和NMR峰一致,表明煅燒膜中的順序有所降低,可能是湍流層中無組織的矽醇基團凝聚而產生的骨架畸變導致的。

5. 通過對固化煅燒薄膜中氣體傳輸的分析,在焙燒過程中,納米片間隙確實減小了,H2/CO2的理想選擇性大大提高到25以上,比過濾膜的理想選擇性高出一個數量級,甚至在一些膜中可達100。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0-00822-2#Sec5

相關焦點

  •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A Wonderland for Tribology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A Wonderland for TribologyTwo-dimensional (2D) materials are materials consisting of a single or a few layers of atoms.
  • 《喜羊羊與灰太狼》—這一集沸羊羊瘋了,連灰太狼都咬,甚是恐怖
    快要遲到的沸羊羊慌張的跑著,跑著跑著,看到大樹底下幾株漂亮的蘑菇,就想著這蘑菇可真漂亮,不如邊走邊吃吧,想著,於是摘了幾株吃著跑去上課了。沸羊羊慌張地趕到上課地點,原來是家裡鬧鐘壞了。這時候他拿出了幾株路上採的蘑菇,剛想要分給大家,這時候村長大叫一聲:慢著,不能吃啊。便把蘑菇搶了過來,可是這時候沸羊羊已經吃了好多了。原來,沸羊羊吃的這種蘑菇叫「瘋羊菇」。
  • 莫桑鑽覆金剛石膜?最新鑽石高仿技術,小心!
    覆納米金剛石膜的合成碳矽石說到莫桑鑽,經常看我們文章的人都很熟悉,它的學名是合成碳矽石,也叫合成碳化矽,是物理特性最接近天然鑽石的種類。由於色散值和折射率不同,把鑽石和莫桑鑽放在一起比較,資深玩家還是能分出來的。但是如果在「莫桑鑽」上覆一層納米金剛石膜呢?
  • 分享Nature Materials兩篇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0-0800-y對水敏感的材料(Water-responsive materials, WR)對相對溼度的變化會表現出顯著的結構響應,在不同的溼度水平上會發生可逆的形狀變化。這些機械堅固而且靈活的結構可以施加大量的力,並有望成為能源收集、自適應材料和軟機器人的高效執行器。
  • 青年汽車或成「制氫」先驅者,加滿1箱水可跑500公裡,氫氣是關鍵
    汽車界最近有個大新聞,似乎我們車主日常開的玩笑變成真了——以後不用加油,汽車加水就可以跑了?日前,河南的媒體報導了這一事件,大意是說,現在有一種「水氫發動機」可以實現車載水製取氫氣然後就能帶動汽車跑起來,而這種發動機已經在河南下線了。這個事件逐漸發酵,成為了汽車圈的一大熱點事件。
  • 喜羊羊:為何美羊羊拒絕陽光帥氣的沸羊羊?沸羊羊輸在智商和家境
    雖然這只是一部小學生看的動漫作品,但是有時候這部作品或多或少地出現部分「戀愛」的劇情,大家都知道沸羊羊是喜歡美羊羊的,但是美羊羊卻拒絕了沸羊羊,她喜歡卻是喜羊羊,但喜羊羊從來都只是當她為好朋友而已。沸羊羊曾經多次想美羊羊表露過自己對美羊羊的好感,以沸羊羊陽光帥氣的形象本應該能夠吸引很多異性的喜歡,為何美羊羊對沸羊羊「免疫」了?
  • Researchers discover materials capable of self-propulsion
    Researchers at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have discovered how to make materials that snap and reset themselves, only relying upon energy flow from their environment.
  • 10斤氫氣能跑644公裡!豐田全新Mirai開賣
    10斤氫氣能跑644公裡! 雖然世界各地的氫氣加注設施還不夠完善,但是Mirai的銷量仍突破了萬輛大關。   而今,豐田的全新第二代Mirai也已來到了市場。近日,我們於外媒獲悉,豐田全新Mirai車型,已在德國正式開售,提供三款車型可選。
  • 2D materials: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 Nature Materials:「人造葉」成功產生清潔氣體
    另一種進行化學反應,將二氧化碳和水還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形成合成氣混合物。這項研究是在克裡斯蒂安都卜勒可持續合成氣化學實驗室完成的。該實驗室由奧地利政府和奧地利石油化工公司OMV共同出資,OMV正在尋找使其業務更具可持續性的方法。以碳中和的方式生產合成氣作為液體燃料的基礎的基礎研究是開創性的。
  • 位錯誘導塑性領域Nature Materials
    相關研究成果以題「Defect reconfiguration in a Ti–Al alloy via electroplasticity」發表在國際材料頂刊Nature materials上。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0-00817-z
  • 新成員BMC Materials開始徵稿啦 | BMC系列邁入材料學
    BMC Materials 和此前陸續推出的BMC Biomedical Engineering, BMC Chemical Engineering, BMC Energy, BMC Mechanical Engineering 以及BMC Chemistry 一起標誌並見證著
  • 69.從微觀角度解釋氫氣爆炸
    按照我們現在知道的,氫氣和氧氣是會變成水的,爆炸就是它們變成水的過程。那麼按照我們之前講的,只需要簡單的氫氣和氧氣放在一起,它們的分子就應該互相碰撞變成水分子才是啊,也就是說應該馬上爆炸才對啊,為什麼最後還要有個點火的多餘動作呢?可事實呢,就是不點火不爆炸。所以只有一個原因了,那就是我們想錯了。
  • 鈣鈦礦今日Nature Materials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0-00826-y
  • 加水就能跑的水氫燃料車是怎樣一種忽悠?
    公司董事長龐青年稱水氫燃料車的最大秘密是一種特殊的催化劑,那種催化劑可以近乎零成本地將水轉化為氫氣,然後通過氫燃料電池發電。這種車號稱在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的情況下,續航裡程超過500公裡,轎車續航裡程可達1000公裡。說實話,這種號稱加水就能跑的車並不新鮮了,十多年前國際油價達到140餘美元一桶的時候就有一些號稱只加水不加油的環保車蠢蠢欲動。
  • 車加水就能跑?青年汽車龐青年:一升水跑一公裡
    A08-A09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陽■ 「車加水就能跑?南陽引資項目遭質疑」追蹤南陽引資項目「車加水就能跑」一事持續引發關注。5月25日,涉事的青年汽車董事長龐青年,在南陽青年汽車生產車間現場乘坐樣車,他稱300升水跑300公裡,而且加入的水源並沒有限定,海水、汙水都可以,並表示技術被曲解為「加水就能跑」,汽車運作核心在於反應料和催化劑。
  • 東京大學發現能100%從水中獲得氫氣的方法
    圖 世界第一輛氫能源動力超跑看到這裡有人會說「你這算術不及格啊,汽油的3倍能量密度,應該是9天,怎麼會是15~18人類為了得到氫氣和水死磕的那些事兒對於普通人來說,提到氫氣,簡直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們日常呼吸道的空氣中就含有氫氣,說它陌生是因為空氣中的氫氣含量只有200萬分之一。顯然,空氣不是提煉的最佳對象,而大自然取之不盡的水含有豐富的氫元素,想要氫氣的科學家們自然和水較上了勁。
  • 上周Nature Materials,這周Nature Chemistry!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0-00577-y
  • Nature Materials: 揭示路易斯酸對有機半導體的摻雜機理
    Towards understanding the doping mechanism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s by Lewis acids,Nature Materials (2019)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19-0479-0為加強科研合作,我們為海內外科研人員專門開通了多個催化以及能源材料化學交叉學科的專業科研交流微信群
  • 豐田Mirai於10月日本發布 5公斤氫氣可跑650公裡
    近日,車市紅點從相關渠道獲悉,全新豐田Mirai亮相於市面,該車型僅為概念車,真正投入量產時間將於10月至11月在日本發布,全新豐田Mirai將採用氫燃料電池技術,雖然仍舊電機驅動,但電池來源是氫氣和氧氣化相結合產生而成,排放出來的只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