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投1噸胡蘿蔔和紅薯 澳大利亞為救瀕危物種拼了

2020-12-06 中華網新聞

原標題:空投1噸胡蘿蔔和紅薯!澳大利亞為救這一瀕危物種拼了

大量胡蘿蔔從直升機上被空投(圖源:馬特·基恩推特)

海外網1月13日電 近一段時間以來,澳大利亞山火持續肆虐,外媒估計有近5億隻動物葬身火海。為挽救當地的野生動物,山火情況嚴重的新南威爾斯州近日展開一項特殊行動,用直升機空投了超過1噸的紅薯和胡蘿蔔,希望為飢餓的帚尾巖袋鼠提供幫助。

紅薯被裝上直升機(圖源:澳洲第7新聞網)

據美國CNN網站報導,新南威爾斯州能源與環境部長馬特·基恩表示,州政府正在努力保證受到澳大利亞叢林大火影響的帚尾巖袋鼠得到食物,以作為火災後野生動植物恢復工作的一部分。他表示,新南威爾斯州上周在帚尾巖袋鼠的不同聚集地投放了超2000磅(1噸)的紅薯和胡蘿蔔。

「初步的火災評估表明,在最近發生的森林大火中,有幾個重要的帚尾巖袋鼠種群棲息地都被燒毀了。帚尾巖袋鼠幼崽們通常能在火災中倖存下來,但隨著火勢侵襲周圍的植被,這些小的帚尾巖袋鼠只能被困在自然食物有限的棲息地中」,基恩這樣表示,「這是我們為帚尾巖袋鼠展開的一項範圍最廣的食物投放工作。」

帚尾巖袋鼠(圖源:澳洲第7新聞網)

澳大利亞環境與能源部網站顯示,帚尾巖袋鼠生活在巖石峭壁、花崗巖露出地面的部分和懸崖上,在澳大利亞被視為瀕危物種。

據雪梨大學的生態學家稱,僅僅是發生在新南威爾斯州的大火就影響了近5億隻動物,其中的數百萬可能會死亡。這一數字包括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蝙蝠、昆蟲和青蛙等除外,這意味著真實的數字可能要比估計高得多。(海外網張霓)

相關焦點

  • 英麵包師為救瀕危物種製作逼真蛋糕[組圖]-瀕危動物 黑足鼬 麵包師...
    原標題: 英麵包師為救瀕危物種製作逼真蛋糕  近日,英國一群麵包師們做了一系列瀕危動物蛋糕,包括虎、矮象、低地大猩猩、黑足鼬和西班牙帝雕等,希望引起社會對瀕危動物的關注。  近日,英國一群麵包師們做了一系列瀕危動物蛋糕,包括虎、矮象、低地大猩猩、黑足鼬和西班牙帝雕等,希望引起社會對瀕危動物的關注。
  • 澳洲袋鼠喜迎「胡蘿蔔雨」 彪悍媽媽赤腳追賊
    澳洲袋鼠喜迎「胡蘿蔔雨」 彪悍媽媽赤腳追賊澳大利亞空投大量胡蘿蔔和番薯,救濟地面上的袋鼠。01澳大利亞空投食物支援受災袋鼠目前澳洲山火已經持續燃燒了4個月,數以億計的野生動物被大火燒死,焦黑的屍體成片堆積隨處可見。大火不僅燒毀了成片土地,更燒毀了動物們的食物,很多袋鼠因被困在大火中並無食物可吃而面臨死亡。
  • 紅薯葉含胡蘿蔔素,比胡蘿蔔還高?搭配豆腐一起做湯,更有營養
    此外維生素A還可以促進眼內感光色素的形成,有助於防止夜盲症、乾眼病和視力減退。經常讀書寫字或者用電腦工作的人,往往存在不同的視力障礙,可以適當補充維生素A。其實不光胡蘿蔔裡含有胡蘿蔔素,像南瓜、木瓜、西紅柿等顏色呈紅色或黃色的蔬菜水果裡,都含有不同比例的胡蘿蔔素。再有很多綠葉菜裡,同樣含有胡蘿蔔素。
  • 物種入侵導致中國人口猛烈增長?影響最大的是紅薯?
    ,澳大利亞如今是世界上羊毛出口的國家之一,在當初綿羊也是由歐洲人引進澳大利亞的,在澳大利亞,綿羊應該算是入侵物種,但是澳大利亞人卻合理的利用綿羊發展當地的經濟產業,於是澳大利亞很快就成為了「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 打擊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案例公布
    原標題:打擊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案例公布 本報北京4月15日電 (記者任濤)海關總署今天在此間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包括「1·17」特大象牙走私案在內的打擊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十大典型案例。
  • 海關總署通報瀕危物種緝私十大典型案例
    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記者王雨蕭、劉紅霞)海關總署15日對外發布打擊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十大典型案例,其中,特別通報了近期偵辦的「1·17」特大象牙走私案,現場查獲7.48噸象牙。這是海關緝私部門近年來自主偵查一次性查獲象牙數量最大的案件。
  • 曲靖微科普--澳大利亞考拉或因大火成「瀕危物種」!這些考拉「冷...
    澳環境部長發出警告稱, 森林火災給考拉帶來的巨大打擊 可能會使它們成為瀕危物種, 目前還在評估中。
  • 瀕危物種保護彰顯中國大國責任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最有成效的環境保護公約之一。目前,《公約》締約方達183個,對3.5萬種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進行管理,並推進打擊瀕危物種非法貿易執法。  1981年,我國正式加入《公約》,成為第63個成員國。
  •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發現兩種新的哺乳動物物種
    「在我們的眼皮底下發現這種生物多樣性真的很令人興奮,」研究人員Kara Youngentob告訴西澳大利亞人。「將大的滑翔哺乳動物劃分為多個物種,減少了原有物種之前的廣泛分布,進一步增加了對該動物的保護關注,並突出了其他大的滑翔物種信息的缺乏。」
  • 澳洲100多種瀕危物種棲地被林火燒毀 瀕臨滅絕
    近50種瀕危物種已知棲息地的80%以上已被大火摧毀,包括7種極度瀕危的植物 圖源:AAP Images據衛報報導,澳大利亞政府表示,100種「受威脅」植物與動物的棲息地,包括32種「極危」物種的棲地,有半數以上已遭森林大火燒毀。
  • 廣西公安機關查辦一批瀕危物種走私大案要案
    新華社南寧8月24日電(記者盧羨婷)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了解到,自今年5月底廣西開展打擊整治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專項工作以來,共查辦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等刑事案件78起、案值18.5億元,查獲涉案跨境走私象牙8.825噸、活體穿山甲70隻、犀牛角製品10.1千克及其他瀕危物種及製品一大批。
  • 澳大利亞7%的爬行物種將面臨滅絕,入侵物種每年獵殺數億隻爬行動物!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最新的瀕危紅色名單,其中澳大利亞有975個爬行物種被列入了名單,其本土7%的爬行物種將面臨滅絕。澳大利亞的爬行物種多樣化是世界所獨有的,其數量約佔全球爬行動物總數的10%。
  • 長江瀕危物種大揭秘!禁捕10年急如星火
    而如今,很多生活在長江的特有物種,卻被列為瀕危物種,曾經的經濟型魚類也已經不見蹤影,無窮源泉的長江陷入了「無魚」之困。400噸左右,到21世紀初上海的1噸不到。主要內容是,從2020年1月1日起,長江重點水域包括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實行全面禁捕,最遲自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實行禁捕,為期十年。
  • 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瀕危物種在線賣萌!密恐症慎點
    這幾天老阿姨又繼續看了BBC自然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的第二三四集,分別是亞洲、南美洲、澳大利亞!然後被一群瀕危物種在線圈粉!看它們在線賣萌簡直不要太可愛!用人類的審美來說,同樣是樹棲動物,紅毛猩猩幼崽和川金絲猴幼崽比起來,顏值真是輸在了起跑線上.......hhhhh再來就是來自秘魯的洪堡企鵝!看著這髒兮兮的四兄弟(四姐妹),真是萌態可掬!像不像四傻大鬧海獅群!
  • 葉用紅薯有哪些營養?作用很多,這樣栽培產量高
    紅薯屬於旋花科牽牛花屬,學名甘薯,又叫做紅苕、番薯、白薯、地瓜,是來自於拉丁美洲熱帶地區的外來物種,自從引入中國,就顯示了它本身具有的高產和適應性強的特性,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到處都有種植,是解決溫飽問題最主要的糧食作物。
  • 廣西嚴打瀕危物種走私犯罪 查扣象牙逾9673千克
    緝私民警查獲走私象牙 張鑫 攝中新網南寧12月2日電(林浩 甘麗雅)南寧海關2日介紹,今年以來,該關將象牙等瀕危物種走私作為打擊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打掉一批瀕危物種走私犯罪團夥,形成強大震懾效應。圖為「8.28」特大走私象牙等瀕危物種製品案查獲的象牙 鍾欣 攝截至11月26日,南寧海關共立案查辦瀕危物種案件149起,案值20.16億元人民幣,涉案象牙9673.45千克、穿山甲611隻、穿山甲鱗片11934.29千克、犀牛角4千克、海馬乾176331隻、虎骨42.2千克及其他瀕危物種一大批。
  • 澳大利亞林火遠距離奪命 瀕危煙鼠吸入煙霧死亡
    中新網2月28日電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澳大利亞研究員發現,澳大利亞森林大火產生的煙霧,造成遠距離外的瀕危動物煙鼠(smoky mouse)死亡。研究員認為,這是首度證實動物在野火災區以外因吸入煙霧致死。
  • 澳大利亞公布十年來新發現物種:雄性庫蘭達樹蛙等
    以下為其中的部分物種: 1.雄性庫蘭達樹蛙 雄性庫蘭達樹蛙(Kuranda tree frog)是一種渾身上下光溜溜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非常特殊,科學家將之稱作「快速交談」。據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澳大利亞分會(WWF Australia)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庫蘭達樹蛙是在澳大利亞東部熱帶的昆士蘭州發現的,它是自1999年以來在澳大利亞發現的至少1300種新的動植物中的一種。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把庫蘭達樹蛙劃歸到瀕臨滅絕的物種中,這種青蛙的棲息地佔地面積僅有1.3平方英裡(3.5平方公裡)。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毛茸茸的鴨嘴獸會變成瀕危物種嗎?
    研究人員正在遊說澳大利亞國家和州政府為這種獨特的物種提供更多保護。攝影:DOUG GIMESY撰文:HALEY COHEN GILLILAND19世紀初,大英博物館的自然歷史藏品管理員George Shaw看到一份從澳大利亞運到英格蘭的動物皮毛,那一刻他驚呆了。看上去就像是有人把鴨子的蹼足和喙,縫在了毛茸茸的四足哺乳動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