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物種保護彰顯中國大國責任

2021-01-09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最有成效的環境保護公約之一。目前,《公約》締約方達183個,對3.5萬種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進行管理,並推進打擊瀕危物種非法貿易執法。

  1981年,我國正式加入《公約》,成為第63個成員國。多年來,中國履約在國內推動了協調執法、建立了履約法律法規體系,還牽頭組織了跨國、跨洲的執法聯合行動,在瀕危物種保護領域彰顯了負責任大國形象。

  部門協作執法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召開,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成為各國林業發展的共同目標。我國政府制定了促進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協調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直接推動了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事業和履約工作發展。

  1995年,我國在原林業部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在中國科學院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1996年起,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成都、福州等22個辦事處陸續建立,專門負責履約管理和協調工作。

  隨著國家整體外交地位和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國內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大,以及國家瀕管辦機構建設、人力配置、業務範圍的極大改善,我國逐漸成為《公約》議事和決策過程中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2000年,在《公約》第11次締約方大會期間,我國當選為《公約》常委會候補副主席國和亞洲地區代表。2004年,在《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期間,我國在常委會候補副主席國和亞洲地區代表任屆期滿後獲得連任。2007年,在《公約》第14次締約方大會上,我國首次組織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等非政府組織參會,實現政府和行業全面參與《公約》事務。

  隨著履約形勢的不斷變化,依靠單一部門開展瀕危物種貿易管理已無法滿足需要。2011年12月,由林業、農業、公安、海關、工商、質檢、海警、郵政、旅遊等多部門組成的「部門間CITES執法工作協調小組」正式成立,形成了林業和農業主管部門審批、科學機構諮詢評估、管理機構核發證書、海關查驗放行、多部門聯合執法的貿易監管體系。到2013年12月,全國31個省(區、市)全部建立了省級履約執法協調機制。

  2017年4月,「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經國務院辦公廳批准建立,部門協作進一步深化完善。

  2017年,在《公約》第17次締約方大會上,中國當選為《公約》常委會副主席國。

  建立法律體系

  1998年,我國制定了《進出口野生動植物種商品目錄》,將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活動全部納入海關監管。

  2004年,國務院明確了第二個關於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的「非進出口野生動植物種商品目錄物種證明核發」行政許可項目,將「允許進出口證明書」與「物種證明」確定為國家行政許可項目。在進口貿易審批環節,要求對部分重點國外管理機構核發的《證明書》必須進行再確認後,才能辦理進口審批手續,有效地防止了證書欺詐行為的發生。

  在不斷完善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框架的基礎上,國家瀕管辦制定了人工培育進出口審批優惠政策,引導企業由以出口野生資源為主向以出口人工培育資源為主轉變。通過實施進出口企業登記備案機制,初步建立進出口單位信用評估體系,促進了進出口分類管理政策的實施。

  2006年,國務院頒布《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至此,我國形成了以《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法》《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等為核心的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和履約法律法規體系,並成為《公約》國家立法一類國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不斷推進。國家瀕管辦與海關總署聯合發布了《野生動植物進出口證書管理辦法》,及時發布了《公約》附錄和《中國參加的國際公約禁止和限制貿易的野生動物名錄》。最高法、最高檢、林業等五部門聯合發布「執法案件中涉及《公約》附錄物種的價值核定規定」,司法部賦予南京森林公安刑事物證鑑定中心、國家林業局野生動物檢測中心等一批機構野生動植物司法鑑定資質。(下轉A2版)

  (上接A1版)

  組織跨國打擊

  2013年1月6日-2月5日,我國會同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組織亞洲和非洲22個國家開展了「眼鏡蛇行動」。行動期間,22個國家共出動10萬人次執法人員,破獲200多起走私瀕危物種案件,逮捕100多名走私犯罪嫌疑人,繳獲42噸紫檀、6.5噸象牙及其製品、1.55噸藏羚羊絨、0.8噸穿山甲片、324具盔犀鳥喙、22根犀牛角和4件犀牛角製品、10張老虎皮、7張金錢豹皮以及其他大量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

  這是我國首次牽頭組織的打擊走私瀕危物種跨部門、跨國、跨洲聯合行動。

  行動期間,我國除大量對外提供走私案件線索並核實境外反饋情報外,還出動上萬人次執法人員,查獲走私瀕危物種案件近80起,處理違法人員90多人,所查獲的案件數和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數,均佔行動期間全球查獲案件數和逮捕嫌疑人數的1/3以上。國際社會對行動給予高度認可,稱其為「國際性創新行動和國際社會合作打擊跨國犯罪的典範」。

  2014年、2015年,我國繼續組織開展了眼鏡蛇二號、三號行動,累計有90多個國家參與。我國履約執法協調小組、海關緝私、森林公安等單位和個人先後獲得《公約》「秘書長表彰證書」和「克拉克·巴文獎」。

  我國在履約工作中的國際影響不斷擴大,與美、日、南非等近20個國家在林業合作框架下建立了履約合作關係,與印尼、越南、寮國、德國等近10個國家以及歐盟建立了雙邊履約合作交流機制。與《公約》秘書處和有關國際組織合作開展了貿易調查、執法培訓和宣傳教育活動,會同海關、外交、旅遊、商務、電信等部門赴外舉辦中國履約邊會、中國履約工作展,多次赴非洲國家舉辦履約宣講,連續舉辦非洲、亞洲國家履約管理交流培訓。

  (小標)服務自貿政策

  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同年10月,國家林業局發布公告,將4項11類行政許可事項委託上海市林業局審批。

  2014年、2015年,國家瀕管辦兩次下發公告簡政放權,支持上海自貿區林產品貿易便利化,使行政許可時限縮短了一半以上。2017年5月,國家瀕管辦再次發布公告,將政策適用範圍擴展到「上海市註冊的企業、在上海市行政區域的口岸進出口野生動植物或其產品」。

  受優惠政策吸引,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註冊的從事野生動植物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從2014年的15家增加到2016年的66家。

  2016年以來,國家瀕管辦先後發布廣東、福建、天津3個自貿區優化野生動植物貿易管理政策,推廣上海自貿區林產品貿易便利化「放管服」改革政策。目前,國家瀕管辦正在積極研究制定海南自貿區、自貿港野生動植物進出口行政許可改革措施。

  野生動植物進出口電子口岸建設取得突破。2014年,國家瀕管辦啟動以「瀕管辦系統與海關系統聯網、實現相關部門間貿易管理信息交換」為主要內容的電子口岸建設項目。2015年6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建立國務院口岸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國家林業局是成員單位之一。

  依託中央和地方兩個層面的電子口岸公共平臺建設單一窗口,國家瀕管辦作為國家口岸辦確定的「單一窗口」部委間「總對總」第一個對接單位,於2017年6月上線試運行野生動植物進出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成為國家口岸辦組織建設的國內口岸監管行政管理部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第一家上線運行的許可證件單位。

相關焦點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如何妥善保護國家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
    如何妥善保護國家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花木君中國是世界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們國家地域遼闊,動植物資源豐富,迄今為止,目前發現的植物(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32000種,動物(獸、鳥、爬行類和兩棲類)2100種,各佔世界總數10%。
  • 保護瀕危物種正當時
    「在中國,一部分瀕危物種,尤其是國家投入大量資金,或者已經開展保護工程的物種,其生存狀況有明顯改善,比如大熊貓、朱䴉、麋鹿等,但這只是一小部分,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原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科學與保護項目主任聞丞介紹對筆者說。   生物多樣性的總體趨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處的地理單元。
  • 行動起來,保護海洋瀕危物種
    3月3日,是第6個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以下簡稱「CITES 公約」)秘書處確定今年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的主題為「水下的生命:為了人類和地球」,重點聚焦海洋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 最新瀕危物種名錄公布 中國大熊貓保護給力暫時脫險
    2016年9月6日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自1963年開始編制,每4年進行一次重要更新,被認為是記錄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也是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的指標之一。>該名錄將物種保護級別分為9級,最高為「滅絕」,其次是「野外滅絕」。
  • 海洋參考 |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讓我們一起「聚焦國外海洋熱點,傳遞國外海洋資訊」——海洋參考今日頭條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
  • 國家林業局: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 降級保護尚早
    對此,中國國家林業局昨天回應表示,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和保護形勢來看,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將大熊貓保護等級降低還為時過早。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總幹事盧思騁表示,我們的確應該為現在所取得的這一成就感到欣喜,但與此同時,必須清楚,野生大熊貓依然面臨嚴峻的生存風險,仍需更廣泛的保護措施。
  • 國內外專家關注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保護現狀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海南省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3日透露,由國內外保護專家共同制定《海南長臂猿保護行動計劃》(簡稱《計劃》)經過評審,將對未來該物種保護提供科學指導。  作為世界四大類人猿之一,海南長臂猿被公認為全球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是研究人類起源和進化過程的重要對象。該物種曾廣泛分布於海南全島,但隨著人口增長,熱帶雨林面積減小,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目前海南長臂猿僅有25隻,分為四個家庭群。
  • 國家Ⅰ級瀕危物種|天倫兜蘭的鑑賞辨識與保護現狀
    國家Ⅰ級瀕危物種|天倫兜蘭的鑑賞辨識與保護現狀文:花木君我國是野生兜蘭資源大國以及重要原產地,最初資料統計時為18種,隨著田野調查的展開,迄今為止發現了23種野生兜蘭,佔到全世界兜蘭品種的三分之一,並且其中很多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曾多次在國內外蘭界和植物界引起轟動。
  • 藏羚羊入選中國十大瀕危物種保護成功案例
    4月8日國際瀕危動物保護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向媒體披露我國十大瀕危物種保護成功案例,我省特有瀕危野生物種藏羚羊入選。藏羚羊是我國特有物種,也是青藏高原動物區系的典型代表,主要生活在可可西裡。藏羚羊緣何入選我國十大瀕危物種保護成功案例,源於我省不斷加強對藏羚羊以及可可西裡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國際執法協作,共同打擊偷獵走私,藏羚羊的棲息環境越來越安全。
  • 九江海關查獲一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製品 疑似瀕危物種
    九江海關查獲一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製品 疑似瀕危物種 2020-11-19 11:07: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九江海關18日發布消息稱,九江海關近日查獲了一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製品
  • 青海:從瀕危物種保護看生態回報
    從打響保衛藏羚羊的第一槍,到青海湖湟魚資源保護政策的實施,再到全力改善雪豹的棲息環境。在新的時期,新的環境下,青海為瀕危野生動物創造了良好、安全的棲息環境。多年的保護,身居青海大地的瀕危野生物種種群不斷增加,尤其是以雪豹、湟魚、藏羚羊等明星級物種為代表。這些瀕危物種種群數量的增加,對維持我省生物多樣性,以及我省生態環境的回報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 野生救援攜手周杰倫保護瀕危物種海龜和穿山甲
    2019年5月27日,保護瀕危物種海龜和穿山甲的公益廣告《無限生機》在京發布。中國網/張允奕攝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實習記者張允奕)2019年5月27日,保護瀕危物種海龜和穿山甲的公益廣告《無限生機》在京發布。發布會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海龜保護聯盟和國際環保組織野生救援共同召開,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總工程師尹峰,野生救援全球項目主任約翰•貝可,野生救援公益大使周杰倫等出席並發言。
  • 【保護】瀕危物種水鹿現身我市
    近日,廣東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一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了一瀕危物種在我市境內現身。 據專家介紹,水鹿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市森林公安部門提醒廣大市民群眾,水鹿是一種瀕危的野生動物,是禁止狩獵和食用的。
  • 中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本報北京電(記者寇江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宣布,「十三五」期間,中國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回歸自然等措施持續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瀕危物種,拒絕傷害!
    這些不僅加劇物種的瀕危狀態,破壞生態系統平衡,也造成眾多社會問題。今天是生物多樣性國際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聯手ZAKER共同呼籲:關注瀕危物種,拒絕動物表演,終止動物虐待,攜手共建一個人與生物和諧共存的世界。
  • 瀕危物種貿易知多少(政策篇)
    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第四條:「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機構代表中國政府履行公約,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經國務院野生動植物主管部門批准出口的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批准進口或者出口的公約限制進出口的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核發允許進出口證明書。」
  • 中國一級瀕危保護物種-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僅在中國的雲南和西藏高山針葉林有分布,是世界上棲息海拔高度最高的靈長類動物,也因此它們很晚才被人們認識。長期以來滇金絲猴一直是人們狩獵的對象,現在由於人類活動,它們正受到棲息地縮小和分割的影響。
  • 中國一級瀕危保護物種——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僅在中國的雲南和西藏高山針葉林有分布,是世界上棲息海拔高度最高的靈長類動物,也因此它們很晚才被人們認識。長期以來滇金絲猴一直是人們狩獵的對象,現在由於人類活動,它們正受到棲息地縮小和分割的影響。滇金絲猴與它的小寶寶滇金絲猴的皮毛並不是金黃色的毛,以灰黑、白色為主。滇金絲猴體形較川金絲猴稍大,體長740-830毫米,雌性個體較雄性小。
  • 修訂名錄 重視瀕危物種保護-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徐旭東委員表示,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名錄》)自1988年發布以來尚未作過系統性的修訂,但我國野生動物資源狀況已發生了巨大變化。」徐旭東委員說,「建議儘快發布新修訂的名錄,加強對我國瀕危物種的保護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