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小區水杉影響嚴重:落葉覆蓋樓頂雨水無法排除致漏雨,樹葉無孔不入居民不敢開窗
■年近7旬的居民多年來向綠化、人大、房管、黨辦、居委會、物業等10餘部門反映,各方都稱會重視、甚至承諾解決
據《新聞晨報》報導,年近七旬的馬信禮老先生家住泰興路中華新村,這些年,他家來過不下五六撥記者,前幾次是房屋開裂,這次是漏水。
2006年起,馬先生和鄰居不間斷地向相關部門反映隔壁小區水杉擾民,每年兩次,一次是夏季防汛期,水杉細密的針葉掉落在屋頂,導致排水不暢,屋頂漏雨。第二次是秋冬落葉飄零時,家裡地上、沙發上全是針葉,無法開窗。當然,他不光找記者,還找過市綠化、區人大、區房管、區綠化、黨辦、居委會、物業等近10個部門工作人員,並撥打過12345、12319、區長熱線、信訪辦等多個部門電話。
"一開始都承諾得很好,要幫忙協調解決,可最後都石沉大海。"看著遠高過自家屋頂的水杉,馬先生不停地搖頭。馬先生氣不過,小區所屬居委委員也想不通:"辦得成,辦不成,能否給居民一個準信,或者指一條明路?不要總是答應,又沒了結果。"
記者發稿時,靜安區宣傳部相關工作人員來電錶示:8月1日區長將做客990電臺"區長熱線",居民可以將這個問題反映給區長。但馬先生說,早在5年前,他就通過區長熱線反映過。
隔壁小區水杉落葉入侵,"康有為歸隱處"被擾8年
中華新村位於泰興路445弄,已有70餘年的歷史,門口掛著一塊"康有為歸隱處"的牌子,據傳,當年園內樹木森然,奇花如海,康有為常在園中吟詩揮毫,他的六十壽宴亦曾在此處舉行。
在10多年前的拆遷中,有居民說是因為"康有為"的原因沒被拆遷,也有居民反對這種說法,總之它成為附近為數不多被保留下來的新式裡弄。馬先生的家就在這個弄堂的盡頭,而今已近70歲高齡的他,本想安度晚年,不料卻受水杉影響,苦不堪言。馬先生提到的水杉樹,來自一牆之隔的遠中風華園小區。馬先生說,2006年水杉還不算太高時,他們就反映了日後長高會對居民帶來的不利影響,但當時開發商表示,水杉是暫時種植,待樓盤全部造好會移除。沒想到,如今新樓盤的居民已入住,水杉越長越高,影響也越來越嚴重,開發商卻遲遲沒有動靜。
今年7月15日,一場大雨不期而至。和這些年來所經歷的一樣,馬先生家沒有躲過漏雨的命運。過道間、樓梯口,馬先生和鄰居們擺滿了接水的臉盆。"到處都很潮溼,我們怎麼生活。"馬先生指著天花板上雨水浸潤留下的痕跡無奈地對記者說。
每年夏秋兩季影響最嚴重。一是夏季汛期、颱風季節。"水杉有20多米高,又緊貼著我們樓房,逢颳風下雨,水杉的葉子就會被風雨打落,越積越多,很快就覆蓋了整個屋頂,導致雨水無法正常排除,集聚在屋頂,進而滲透到屋內。"馬先生說,去年上海遭遇百年一遇的大雨,雨水從三樓到一樓,感覺就像一盆盆的水從上面傾倒下來,為防止意外,不得不關上了電閘。到了秋天,漏水少了,但水杉的葉子幾乎無孔不入。居民湯女士說,秋天樹葉會自然凋落,如果遇上颳風,就像雪片一樣飛到家裡來。早上放一盆水在家裡,不關窗,到了中午水面上就會布滿葉子。不僅如此,家裡一年四季不能開窗,不然沙發上、地板上,四處可見落葉,根本來不及打掃。
這種說法也得到居委會主任馬滿意的認同:"水杉的葉子像頭髮絲一樣,可以鑽入瓦片間的細縫裡,造成堵塞。一樓的院子裡還會積累起厚厚的一層,像地毯一樣。"
拆遷後新小區形成水杉包圍陣,居民忍無可忍衝突不斷
中華新村與遠中風華園原本是一個整體,地形成正方形,但中華新村這一塊在拆遷中保留下來。"等於是從成片的裡弄居民區裡挖出來了,使得遠中風華園地形變成''U''字形,中華新村則在''U''字的中央。"馬先生說,此後,遠中風華園在與中華新村相鄰的三個面都種上了水杉,像一個水杉包圍陣一樣。
記者在馬先生家裡看到,即使是關閉門窗,家裡的一些角落裡仍能見到水杉葉子。"一些居民覺得忍無可忍,還發生過數次衝突。"負責該片區的居委會委員陳國方說,有些居民自己家裡的垃圾不丟,還在外面專門撿來一些垃圾,扔向一牆之隔的遠中風華園,而對方也不示弱,適時進行了回擊,投過來雞蛋等物,甚至用氣槍打碎了中華新村一戶居民的玻璃窗,為保留證據,這戶居民直到現在也沒有換掉破損的玻璃窗。"氣槍的子彈很有可能是來自隔壁小區。"居委會馬主任說,為此,中華新村的居民打110報警,她也陪警察到遠中風華園查看過監控錄像,結果沒有發現蛛絲馬跡,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居民維權路太難:"都說應該解決,一拖就是8年"
馬先生退休前在上海建築科學研究院工作,從房屋開裂開始,這些年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他儼然成為了維權的帶頭人,手上的材料足足有50釐米高,與水杉造成漏雨有關的有兩個大本子,上面詳細地羅列了給主管部門打電話的時間、對方的回覆等。例如:2012年12月14日,致電12345反映。15日,物業稱收到12345電話,受理此事。17日,物業來電約18日上午現場查看。18日,物業三人到現場,表示反映屬實。同一日,房地辦、街道也來了工作人員查看現場,認為情況屬實。此後,不斷有各政府部門工作人員來小區。包括人大代表柏萬青到小區時,居委會也反映這個事,柏萬青轉交相關部門處理。記者採訪時,也向柏萬青證實確有其事。
馬先生說,他接待過市綠化、區人大、區房管、區綠化、黨辦、居委會、物業等近10個部門工作人員,並撥打過12345、12319,區長熱線、信訪辦等多個部門電話。但最終都會轉到區綠化局、區房管局、街道來處理。
"大家都很重視,並覺得問題嚴重,應該解決,甚至很多也口頭做了承諾,但就這樣來來回回,一拖就是8年。"馬先生說。他今年69歲,哥哥73歲,這個年齡,本來是安度晚年的年齡,可大量的精力都耗在了這上面。
多年的維權路,馬先生已成為這方面的專家。既然對方栽種的樹木合理合法、在要求的範圍內,但從相鄰關係的角度來看,已經構成了對居民的侵權,因為對方種植的水杉不僅影響了採光、通風,還給居民實際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有權要求對方移除或者改種其它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