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叔是誰?六叔在香港,名叫邵逸夫。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總監卓伯棠表示,邵逸夫成立的邵氏電影公司,曾經每年出產數十部電影,對行業的貢獻好大,而且電影都以中國文化為主題,能夠給一些在當時未能返回內地的海外華人觀眾一種心靈上的滿足。
卓伯棠認為,邵逸夫在1980年擔任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後,亦以同樣的方法令全世界的華人看到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節目,又指若然沒有邵逸夫,香港的電影及電視業都會失色不少。
「我生產電影,就是為了滿足觀眾的需要和願望。核心觀眾就是中國人。這些觀眾都喜歡看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愛情故事……他們懷念祖國大陸,也懷念自己的文化傳統。」這是邵逸夫在1964年,接受邵氏自宣刊物《南國電影》採訪時說的一段話。
在影視帝國大業終成之際,邵逸夫於2002年創立「邵逸夫獎」,用以表彰在數學、醫學及天文學方面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每年獎金金額高達100萬美金,因而也被稱為「東方的諾貝爾獎」。到2005年,邵逸夫對內地的捐贈累計達33億港元。中國內地遍地都是的名叫逸夫樓的建築大都是由他捐建,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他幾乎年年捐出過億元,到今天,他合共同捐出三十幾個億,他常對人施恩,比如當年幫助顧嘉輝(著名的香港作曲家及編曲家)留學美國,不但做了他的擔保人,還照顧他香港家人的生活,一個月給五百塊讓他安心讀書,但做公司卻極為小氣,幾乎到了錙銖必究的地步,從邵氏時代到TVB時代,他手下的藝人從來拿的是全世界最低的工資,低到讓人笑話,他也不管,因為他算得精,你們拿著低工資好賴混個臉熟,那不是也有了登臺做秀拍廣告的機會啦。"那不是錢麼! "TVB的主管這麼對人說。
旗下明星無數,他縱橫香港娛樂圈三十餘年,電影王國邵氏不用說,後來成立TVB,更成壟斷,這個電視臺差不多影響了絕大多數香港人四十年的生活,事業如此成功,最大的原因是什麼?也許來源於這個男人無限狂熱的工作熱情。
有人曾經問六叔,生命中什麼最重要?他答工作。第二重要呢?還是工作。
小編有話說:六叔將香港電影業帶入了一個輝煌的時代,他的辭世會不會對香港電影發展帶來影響呢?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馬逢國稱,內地電影事業在過去10年發展非常快,內地和香港合拍電影越來越多,香港本地電影市場反而不如以前。現在的香港電影在發掘新的發展模式,相信離開了邵逸夫的香港電影業會在今後的開掘出屬於自己的一條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