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衣尚中國》:展示服飾文化,探尋美學精神

2021-01-11 央視網

  日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文化建設做出部署,將「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作為文化建設三方面重點任務之一。審美與生活方式是社會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央視綜藝頻道近期播出的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即以「綜藝+紀錄+設計師+品牌」的形式展示服飾文化,通過對中國古代服飾在人生重大禮儀中的演繹,以及在當代生活中的創造性轉化呈現了「中國節穿中國衣」的構想,回顧和闡釋了中華服飾文化中的智慧與情感、創造與包容,表現了中國服飾的美學精神,在傳播中華服飾之美的同時,提振了文化的自豪感,提出了當今服飾設計的新命題。

  《衣尚中國》節目以服飾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服飾文化,踐行「雙創」理念,復興中國美學精神,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聚焦服飾文化,了解當下中華美學精神

  一段時期以來,在時尚服飾領域,我們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社會上也盛行「歐風」「韓流」。國外的奢侈服飾成為高端消費的符號、奢侈身份的標誌。不少國人對此趨之若鶩,許多國外的奢侈品店鋪都有國人排隊、搶購的身影。這反映了我們的服飾審美取向、文化取向、消費選擇上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應積極培育和提振我們的民族品牌。

  歷史上,中華民族對服飾有豐富多元的闡釋,儒家主張「文質彬彬」,道家主張「被褐懷玉」,墨家主張「衣必常暖,然後求麗」,法家主張「好質而惡飾」,董仲舒主張「服制」。歷史造就服飾的多元文化,多樣穿著款式,不同的服飾紋樣。當下中華美學精神、中華藝術風範、中華生活智慧有待充分融入當代的服飾文化,使時尚有文化的底蘊和生活內涵,這是堅定文化自信的一種務實的實踐。通過文化的傳承和融會,真正由服飾的「材美工巧」「錦繡匠作」等傳承民族的文化精神。

  帶動服飾內需與產業發展

  在經濟「雙循環」格局中,以國內經濟大循環為主,需要擴大內需,帶動生產。作為人口大國、消費大國,在已經實現高等收入的階段,服飾產業具有廣大空間。從根本上,復興中華服飾美學,發展具有中華文化精神、審美品格、文化意象和生活意蘊的服飾,才能充分發展我國的服飾設計、生產和消費,因此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

  就此,既要在公共領域培育和傳播中華服飾文化、服飾美學精神,也要在專業領域加強相應的設計轉化,包括服飾材質、紋飾、色彩、款式的深入發掘和轉化,做到與當代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相一致,增添日常生活的審美意蘊,使設計成為傳統文化與當代生活銜接的橋梁。以設計助力中國服飾原創、生產,擴大內需消費,創造「中國時尚」。

  加強日常生活審美,激發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認同

  經過艱苦奮鬥,新時代的中國是衣食足的社會,在物質富裕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國家層面的國服、禮服、學位服等禮儀服飾設計,不斷豐富發展社會層面的節日服飾、婚禮服飾、兒童服飾等民俗服飾,加強行業層面職業服裝和日常生活服飾的設計和發展,使服飾成為文化的表達,成為榮譽感、獲得感、幸福感的載體。這是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領域。相信加強日常生活審美,也將進一步激發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認同,促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增強社會的創新活力,建設文化強國。總之,社會文明程度是社會進步發展的表徵,也是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提高社會文明程度要從生活出發,從實處著手,從百姓日用、須臾不離的細節出發,傳承優秀傳統,融入藝術與審美,不斷提升生活的品質,實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創造。

  (文旅中國 潘魯生 作者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

相關焦點

  • 央視主持李思思當製作人 打開中國服飾的美學寶庫
    11月7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又一創新原創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首播。百姓生活「衣食住行」,「衣」排第一。《衣尚中國》首期節目以「錦繡」開始,打開了一座關於中國服飾的美學寶庫。
  • 《衣尚中國》第八期 探秘中華服飾的「自然之美」
    《衣尚中國》第八期之「自然之美」探尋了中華服飾背後的「天然雕琢」--??取形,將看得見的??穿在身上;章紋配?,將天地萬物的顏?納?布料。節目融豐富的學識與真切的現實關懷於一體,讓觀眾不僅領略到「?然之美」中暗藏的東??韻美學,也由此啟迪心靈,重新思考工業文明的背景下,人與自然的關係,順應天常、惜生愛物,回歸久違的田園詩意。
  • 《衣尚中國》:《國家寶藏》之中國傳統服飾版
    01.文字之美《衣尚中國》,讓中國美給你看。為了這臺節目的臺詞,我竟然把節目整整看了兩遍。劇中的解說詞太美了,深具文學色彩,美得我都好奇,誰是這些臺詞的作者?結果一查,覺得美成這樣並不意外,《衣尚中國》和《國家寶藏》的文學總撰稿是筆出同人:央視編導於新玲。從《國家寶藏》起,我便驚嘆其中苑若珍珠的文字,將一件件寶藏穿連直起,看到語言精妙之處,甚至一人看節目也要情不自禁地鼓掌喝彩。
  • 央視綜藝節目的正確打開方式
    央視綜藝節目的正確打開方式 ——以《你好生活》《國家寶藏》《衣尚中國》為例 近年來,以《朗讀者》《國家寶藏》《一堂好課》《你好生活》《衣尚中國》等為代表的一系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節目,分別破題並引領朗讀類
  • 古典與現代美學的時空融合:恭王府上演「非遺服飾秀」
    新華網 袁喆 攝  新華網北京6月7日電 6月4日至9日,2018「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在北京恭王府舉行。  活動期間,11場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服飾秀一一上演,包括「藝針憶繡」「白鷺為霜」「苗淨千尋」「布衣經綸」「雲想彝裳」「木真湘韻」「採藍之憶」「挑繡之韻」「流光溢彩」「薴夢東方」,以及非遺跨界音樂劇「白蛇驚變」服飾秀。觀眾將從中看到多項國家級非遺元素在現代服飾中的應用實例,如二十四節氣、苗繡、蠟染、亮布、挑花、手推繡、青瓷、京繡、榮昌夏布等,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 從一件漢服,看中國古典服飾美學的流變
    提到中國古典風格服飾美學,旗袍、唐裝早已深入人心,大眾對於漢服卻知之甚少,從對「漢服」概念的混淆,到漢服結構的名稱,都缺乏一定的理解,更毋需說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了。所謂「漢服」,指的並不是漢代服飾,而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被稱為漢衣冠、漢裝、華服。
  • 探尋中國精神的源泉和密碼
    全片將用三季共36集體量,在全景視野下,以意識形態與國家制度為主線,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用一幅有血有肉的歷史畫卷,讓當代的中國和中國人,在影像中探尋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自信的源泉和密碼。
  • 基於Kinect體感交互技術的3D服飾文化展示系統
    基於Kinect體感交互技術的3D服飾文化展示系統 發表時間:2015/3/17 文 | 姜 延 馬文軒 陳劍華
  • 什麼是創意生活美學?「出群」你的生活美學造物館
    作為中國四大時尚營銷策劃公司之一,最富盛名的是提出了「新社群電商時尚戰略,是對未來10年5G和物聯網,人工智慧科技賦能時尚,時尚跨界科技的新商業思維。從1998年品牌創立至今,善達時尚的美學腳印遍布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歐美,尤其是法國時尚和義大利手工品質。
  •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服飾文化,雲南少數民族服飾中的銀質服飾裝飾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具有聽覺藝術感受的設計理念,在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中,那些垂綴在服飾上的銀飾除了帶來動感之美外,也帶來了聽覺之美。服裝材料與裝飾的混搭之美除了打破常規服飾材料外,材料的混搭也讓服飾充滿特色,服飾材料一般以軟質材料為主,因為人體本身的柔嫩肌膚決定了服飾材料的相應柔軟,故大家常把服裝稱為「軟雕塑"。
  • 2019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優勢品牌
    十大優勢品牌1EP雅瑩優勢解讀:一直以來,EP雅瑩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不斷從中華文化中汲取靈感,以極致的手工技藝、剪裁、材質,糅合東方美學與當代藝術,構建起銜接過去與未來、東方與西方的美學對話空間。
  • 蓋婭傳說,國風服飾的驕傲!
    從前,提到中國風服飾,無非不就是漢服、旗袍等等,千篇一律的漢服、旗袍等服飾即使設計一年比一年好看,款式也越來越多,可供人們選擇性大,但無非萬變不離其中,在美學上會有所突破,但不足以驚豔世人。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驚豔國人乃至世界的國風服飾《蓋亞傳說》。話不多說,先上圖。該品牌由中國著名服裝設計師熊英女士於2013年創立,靈感源於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蓋婭傳說傳承了中國智慧美學並始終致力於將原創精神轉化為獨特的服飾美學文化。
  • 中華美學精神光芒萬丈
    必須總結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具有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也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使之與全民族共同的美學情感、追求和理想息息相通、共鳴共振。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民族服飾,以方便勞作為基礎的服裝造型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一個民族的生活習俗決定了服裝的造型形式,雲南少數民族向來以勤勞著稱,他們通過雙手不斷與自然作鬥爭,不斷適應自然、改造自然,雖地處偏遠,生活條件艱苦,但他們用團結和勤勞創造了美好生活以及獨特文化,至今很多地區還保留著日出而作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現代服飾文化,現代服飾的環保觀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中的環保觀,在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中的環保觀處處可見,雲南的自然環境造就了他們常常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沒有外界的幹擾和誘惑
  • 那些讓你過目難忘的央視紀錄片海報 - 央廣網
    如果說觀看紀錄片是一場舒適又震撼、有趣又鄭重的文化旅程,那麼海報就是開啟旅程的門票。近兩年,央視紀錄片爆款頻出,甚至很多的海報設計都很有意思。《舌尖上的中國》系列《舌尖上的中國》主題圍繞中國人對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通過人物故事的方式,用鏡頭記錄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隔著屏幕都能嗅到食物的香味!海報設計同樣是以食物為主。
  • 央視紀錄片《大遷徙》來渝探尋"湖廣填四川"
    華龍網訊(通訊員 包俊) 探尋「湖廣人」遷徙蹤跡,記錄「填四川」歷史影像。央視人文紀錄片《大遷徙》攝製組近日來到重慶,先後前往湖廣會館和綦江縣東溪鎮,以紀實手法再現重慶在「湖廣填四川」那段歷史中的人文故事。
  • 記錄美麗中國 ——央視原創紀錄片推介會側記
    編者按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新聞出版廣電工作者在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實處的過程中,需要腳踏實地不懈努力,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
  • 央視《感動中國》欄目組來我區探尋「蘭小草」事跡
    央視《感動中國》欄目組來我區探尋「蘭小草」事跡2017年12月01日 16:41:45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蘭小草」王珏生前無聲堅持、默默奉獻的隱善故事在溫州大地乃至全國迅速傳開,感動了溫州,感動了中國,也因此入圍了「2017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