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少人知曉水母的生命形態。
我們熟悉的是它們在水中像八爪魚般飄逸的水母型,
卻不知它們還有另種樣子,長得像珊瑚蟲般的水螅型。
生物教授介紹,我們這裡所說的水母其為刺胞動物門成員,
該動物門主有水螅綱、缽水母綱、珊瑚綱,
海蜇與各種珊瑚是我們最熟悉的刺胞動物。
多數刺胞動物生活史中均包括:水螅型,水母型這兩個基本形態階段。
刺胞動物一個完整生活史中,存在著一個無性生殖的水螅型階段與一個有性生殖的水母型階段。這兩階段交替出現。
學術上,動物生活史中具有這種無性世代、有性世代交替出現之現象,稱世代交替。
一般一種動物生活史具有種特異性且各階段必經。
這是一種低等生物的細胞分化能力,且不僅燈塔水母,所有種類水母都具此能力。
生物教授看來,燈塔水母和普通水母並無太大區別。他說,這裡提到的(Turritopsis nutricula)燈塔水母是McCrady在1857年命名的,它只是燈塔水母屬的一個成員,該屬還包含另9個物種。我國有相關記載的是燈塔水母、短柄燈塔水母。一般意義上水母為指刺胞動物水母型階段,根此界定,普遍意義上的水母就含有水螅綱大多數種類與缽水母綱的全部種類,其已知種類已超3000種。正如前面提到的,水母型僅是刺胞動物生活史中一個環節,所以不同種類,其水母型佔總生活史時間比例差異極大。
需清楚刺胞動物不同形態期(水螅型與水母型)並不具幼年、成熟區別,只有生活史中哪階段佔較多時間比例差異。
(小編換句話理解就是,水母小姐姐想少女就少女,想成熟就成熟的造型狀態。不同理解可以評論區見哦)有些種類水螅型階段短,人們常見的是它們的水母型;反之,有些種類水母型階段很短或根本沒有,所以人們只看到它們的水螅型。
興許是此特點的不了解,才引起不少關於對水母返老還童說法誤解傳說。
本文由海底零距離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