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侯賢燈: dsDNA和SYBR Green I複合物光催化氧化TMB用於免標記和通用可視化生物分析

2021-02-20 功能核酸

除了自然雜交,DNA的許多功能被開發應用,例如適配體用於靶物質識別、催化、邏輯運算。DNA除了能夠雜交和摺疊,還能與有機染料和過渡金屬配合物結合。其中最常用的染料之一是SYBR Green I。SYBRGreen I 能夠與雙鏈DNA結合,結合後螢光強度大大增強,在核酸檢測中應用廣泛。

四川大學吳鵬和侯賢燈團隊研究發現,dsDNA和SYBR Green I複合物具有光敏催化活性,在光輻照作用和溶解氧存在下能夠催化TMB顯色。相比於G-四聯體,隨機雙鏈DNA序列即可產生催化活性,通用性更強。作者研究發現,單線態氧的產生對催化過程至關重要。作者推測未結合雙鏈的SYBR Green I 產生單線態氧效率低,結合後螢光能量大大增加,伴隨單線態氧產生量增加,氧化TMB。

圖1. dsDNA-SG光敏催化TMB氧化的示意圖

作者使用發卡、T-Hg-T錯配代替雙鏈DNA同樣能夠達到催化效果,另外,除了SYBRGreen I之外,ethidium bromide (EB) 和 gel red (GR) 和dsDNA作用也具有催化活性,但是SYBR Green I的催化效果更好。

圖2. 雙鏈DNA、發卡DNA、T-Hg-T和SG作用以及EB、GR、SYBRGreen I和雙鏈DNA作用效果圖

作者應用此原理分別用於DNA、蛋白質、金屬離子的檢測。作者設計基因序列的互補序列作為探針,靶物質存在時形成雙鏈DNA,能夠與SG結合發揮光敏催化活性。作者還設計蛋白質的適配體,將靶物質與適配體的結合轉換為催化活性的改變,用於古柯鹼和凝血酶的檢測。另外,Hg2+可以與富T序列形成錯配,穩定DNA雙鏈結構,產生催化活性,此原理可應用於Hg2+的檢測。

表1. DNA、凝血酶、古柯鹼和Hg2+檢測的檢測限


點評:

1.相比於HRP/nanozyme,此方法無需標記即可進行催化和檢測。

2. 相比於G4,任意雙鏈序列都可以實現催化,可以在多種靶物質檢測中都有應用,通用性更強。

3. 使用溶解氧產生單線態氧作為氧化劑,相比於其他氧化酶使用過氧化氫作為氧化劑更有優勢。因為過氧化氫本身會輕微氧化TMB。

 

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公眾號和媒體轉載請與我們聯繫!

2. 因學識有限,難免有所疏漏和謬誤,懇請批評指正!

3. 本文主要參考以下文獻,僅用於對相關科學研究的介紹、評論或課堂教學,不得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Zhang X, HuangC, Xu S, et al.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TMB with the double strandedDNA–SYBR Green I complex for label-free and universal colorimetric bioassay[J].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5, 51(77): 14465-14468.

相關焦點

  • 【熱門文章】還原氧化石墨烯並不是萬能的光催化促進劑
    TiO2光催化活性的通用促進劑)的。想查看特刊上的其它文章,可以點擊下面的連結:    對於不同的汙染物,石墨烯對TiO2光催化性的提高程度不同。有機汙染物的官能團將影響石墨烯在光催化過程中的作用。   作者製備了還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鈦複合物(RGO-TiO2 ),並且採用Zeta電位測試證明了光催化過程中,TiO2能吸附在RGO上。
  • 吳鵬團隊揭示檢測腫瘤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方法
    ,題為"Detecting Tumor Antigen-Specific T Cells via Interaction-Dependent Fucosyl-Biotinylation",研究組介紹了FucoID,即一種可檢測內源性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通用平臺,可用於研究其生物學過程及功能。
  • 利用氧化還原中性的光催化模擬木脂素生物合成的氧化自由基環化反應
    利用氧化還原中性的光催化模擬木脂素生物合成的氧化自由基環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1:37:25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Jean-Philip Lumb研究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提出利用氧化還原中性的光催化
  • 螢光染料-羅丹明 I 一種通用的策略用於可視化和功能化的紅移羅丹明染料
    KL-Z值高的羅丹明染料幾乎都以兩性離子形式存在,其可用作對環境不敏感的生物分子標記。具有中等KL-Z值的羅丹明表現出改善的細胞和組織通透性,這是由於該分子適度地傾向能快速穿過生物膜的親脂性內酯形式存在。具有更低的KL-Z值的羅丹明優先採用封閉的內酯形式,當與生物分子靶標結合時可開發出「致流體」染料。但是,具有極低KL-Z值的染料通常以非螢光內酯形式存在,使其實際上無法在生物學實驗中使用。
  • 生物物理所揭示光合作用卡爾文循環的催化及調控機制
    光合作用分為光反應和卡爾文循環(暗反應)兩個階段,其中卡爾文循環包括多步酶促反應,利用光反應過程中產生的ATP和NADPH固定二氧化碳,生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儘管卡爾文循環不需要光能,但該過程仍受到光/暗調控。
  • 單原子催化,用於生物分析也出色
    然而,該類催化劑也存在一定的缺點,比如為了避免單原子的聚集,單原子金屬的負載量往往很低,並且催化劑在催化過程中常常涉及到價態的變化,使得催化穩定性很難保持。另外,單原子催化劑受載體上原子的影響也很大。單從名稱上看,也能知道單原子催化劑主要的應用領域是催化,近年來在諸如電解水、二氧化碳還原、固氮等等光電催化領域大放異彩。筆者今天要介紹的,卻是單原子催化概念在分析領域的應用。
  • Plant Cell | 中科院李梅/​常文瑞研究組揭示光合作用卡爾文循環的催化和調控機制
    因此儘管卡爾文循環不需要光能,但該過程仍受到光/暗調控。光反應階段中光信號經由一系列蛋白最終轉變為氧化還原信號,通過硫氧還蛋白(TRX)調控卡爾文循環及大量下遊反應。葉綠體磷酸核酮糖激酶(PRK)和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GAPDH)是卡爾文循環的關鍵酶,分別消耗光反應過程中產生的ATP和NADPH,並均受到TRX的氧化還原調控,處於還原態時為激活狀態,氧化態時為失活狀態。
  • 生物物理所等生物催化交叉偶聯-光碟機動滷代芳烴羥化脫滷酶研究獲進展
    生物物理所等生物催化交叉偶聯-光碟機動滷代芳烴羥化脫滷酶研究獲進展 2021-01-12 生物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光催化與生物降解直接耦合技術處理廢水的機制、進展和環境應用
    光催化與生物降解直接耦合(Intimate coupling ofphotocatalysis and biodegradation,ICPB)技術是結合了光催化技術和生物處理的新型廢水處理技術,具有低成本、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等優點,在廢水處理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ICPB體系主要由光催化材料、多孔載體和生物膜組成。
  • 【分析】L-Cys-hemin/G-四分體構建新型電化學自催化平臺用於高靈敏生物分析檢測
    然而,人工酶對底物缺乏結合位點,導致其對底物的親和力相對較低,限制了催化效率的提高。因此,人們迫切需要一種簡便的新方法來增強hemin/G-四分體與其底物結合的親和力。最近,為了提高人工酶的催化效率,研究人員試圖通過控制酶和底物在一定空間區域內的距離,以提高親和力,從而縮短酶與底物的距離。但酶的封裝具有隨機性,其無序分布引起空間效應,仍然抑制了催化效率的提高。
  • 納米級二氧化鈦光催化氧化技術的研究
    ,其中納米TiO2光催化應用技術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利用自然光即可催化分解細菌和汙染物,具有高催化活性、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無二次汙染、無刺激性、安全無毒等特點,且能長期有益於生態自然環境,是具有開發前景的綠色環保催化技術之一。
  • 趙惠民團隊Nature:可見光,照亮酶催化不對稱合成的新徵程
    與實驗室試管燒瓶中的化學反應不同,生命體內的化學反應多由酶催化,酶作為生物催化劑促進化學轉化,具有環境友好、催化劑負載量低、選擇性高、可持續性、條件溫和、可進化性等特點。因此,酶催化在科學研究和工業生產上都有著廣泛的應用。不過,天然酶也存在容易失活、底物範圍窄等問題。為了解決這類問題,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Frances H.
  • 催化周報:Science和Nature子刊等大合集
    半導體量子點(QD)在光催化領域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這歸因於其對光催化反應的優異光電性能,包括高吸收係數和較長的光生載流子壽命。此研究提供了一種使用特殊設計的鈣鈦礦量子點通過光催化方式進行立體選擇性C-C氧化偶聯的新方法。
  • 單個過渡金屬位點用於水氧化:從單核分子催化到單原子催化
    、光催化和光電催化)中,產氧催化劑(WOCs)的共同特點是吸附反應物(H2O或OH-)在催化劑表面形成穩定中間體,減小動力學勢壘,促進多步氧化還原過程中的電荷轉移。SMMCs的常用載體,被半導體異質化的SMMCs通常具有三重作用: i)通過橋聯配體接受SC的光激發空穴; ii)為光催化水氧化提供活性位點; iii)有效降低SC表面的動能勢壘,同時不損失光吸收效率。
  • 半導體光催化材料:黃色氧化鎢
    黃色氧化鎢(即大家熟知的三氧化鎢/WO3)是一種典型的n型半導體材料,因具有高的太陽能利用率、良好的可見光響應性和較強的抗光腐蝕性而被認為是一種極具開發潛力的半導體光催化材料,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光解水制氫及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等領域中。 中鎢在線提供優質氧化鎢材料。
  • 中國科大在可見光催化脫羧偶聯反應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近年來,光催化反應在合成化學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一系列光催化反應體系被發現,並成功應用於各種複雜化合物的合成中,展現出突出的合成價值和應用潛力。光誘導分子間的電荷轉移可以通過非共價鍵的方式在電子給體和受體之間發生,並不限定每一個底物(給體或受體)都要在特定波長範圍內具有吸收效應,只需要滿足給體和受體結合形成的複合物在特定波長的範圍內具有吸收即可,這樣就可以簡化光催化體系構成,降低催化劑成本。
  • 咔唑卟啉基共軛微孔聚合物的構建及在光催化選擇性氧化的應用
    共軛微孔聚合物(CMPs)作為一類新興的有機多孔材料,憑藉高度p共軛框架、永久孔隙、高比表面積、高化學穩定性、寬可見光響應和可調的能帶結構,已被作為多相光催化劑廣泛應用於光催化產氫、汙染物降解、CO2還原和光氧化還原反應等。目前,多數的共軛微孔聚合物光催化劑需要在高能量且昂貴的人工光源(比如氙燈和LED燈)照射下進行光催化氧化反應,這無疑大幅度地增加成本。
  • 上海有機所在活細胞內的光催化生物相容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相比於直接光照射方法,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使用能量較低的可見光,底物在不存在光催化劑時對光惰性因而便於貯存。但目前將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應用於細胞存在以下困難:一、常用的過渡金屬光催化劑具有潛在的細胞代謝毒性,會使其應用受到限制;二、細胞內廣泛存在的氧氣及各種抗氧化劑會影響自由基活性物種壽命及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效率。
  • 帶你認識納米光催化氧化材料
    納米光催化氧化材料,主要成分是納米TiO2,是一種在日光(或者模擬日光)照射下,促進氧化反應的高效率催化材料。納米光催化氧化材料是當今化學、材料和環境領域的研究熱點,在汙水處理、空氣淨化、太陽能利用、抗菌和自清潔功能等領域均有應用
  • 天津大學鄒吉軍|共軛聚合物基材料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反應
    圖文解析1.設計高效的CP基光催化劑應圍繞以下要點:(i)強而寬的光吸收;(ii)電荷分離和遷移效率高;(iii)適當的價帶(VB)和導帶(CB)位置,以使反應性物種參與光催化過程,包括e-,h+,1O2,·O2-,·OH和H2O2。這些性質也是影響有機轉化中光催化劑效率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