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報摩爾斯碼傳送,短波輻射、最關鍵的是改變天線的形式,無線電波有定向傳送的特點,在規定預約時間內接收電信、所以、發報機一般功率大多數十幾瓦、傳送幾千公裡。收音機是把15626赫茲的中頻信號進行超外差檢波出來的465Hz 的伴音信號。解碼學問很深,另述。步話機是純粹的音頻傳送、一般只有幾十公裡。電報最關鍵的是天線有分類信息平臺。
抗戰電臺都是短波電臺,晨電子管的發射功率大,因此用於發射的短波機5w在澳大利亞收聽短波廣播都沒有問題。李俠在上海發延安的電臺就是在5w~10w之間的小型短波電臺。間諜電臺功率更小,過去電力有限功率稍大,照明燈就會發暗,更會引發鄰居注意,更不用說特務機關,日本人和國民黨搜查時都會去摸桌子,就是電臺使用必發熱。另外就是短波天線了。天線其實就是一個換能器,把電轉換磁或磁轉電,又稱換能器。天線能把電磁波發射出去,就需要天線諸振,波越長,對應的天線長度也越長,3MHZ諧振長度是100米,按1/4波長計算也要25米長。
還有一個電離層反射傳播問題,反射角90度傳播距離近,天線反射角45度就由電離層反射幾跳而定,通過計算電離層反射口面為70公裡左右。這樣接收地與發射地入射角與反射角一致時一跳的信號都能接收到。所以,通信是個專業,通信人員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無論是大陸持工,還是日偽、國特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不然再大的功率也白搭,再小的功率位置對了,再遠也能接收。
無線電傳播模式不同。民用廣播主要是用FM調頻和AM調幅。軍用電臺在當時還沒有單邊帶語音通訊,都是摩爾斯碼即CW操作模式。在短波頻帶內,十幾二十瓦通聯全球沒問題,搞幾十公裡上百公裡也沒問題,現在業餘無線電有一種叫QRP的玩法,就是使用低功率(5W以下)進行通聯,一般都是用CW模式。另外,使用天線也有學問,當時短波天線都是長線天線或者偶極天線,簡單說就是「拉個電線用用」,這種一般走天波,無特定傳播方向或傳播方向性較差,但天波傳播容易出現盲區,元的能通,進的幾十公裡內不通,所以後來發展到步話機電臺,鞭狀天線頭頂加感,主要是改變傳播方向,通過底播傳播,覆蓋幾十公裡範圍內通訊。
調幅的廣播電臺一般是中波,對偏遠或山區的廣播用短波。現在調幅廣播臺少了,都是超高頻的調頻臺。軍用電臺一般用短波或超短波,艦艇上用長波較多,電波長短決定了發射天線的形狀和長短,軍用電臺用比較短小的鞭狀天線既可發射,但這只是為了移動方便,如果在相對固定的地方架設電臺,就必須用更長的天線才能提高發射機的效率{電波傳得更遠)。長波臺的天線通常是數百米的大傢伙。以前看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一直在想李白同志用的短波電臺功率不可能很大,在架設天線方面一定是下了功夫。150瓦雙邊帶電臺的功率很大,在中國範圍內接受信號沒有一點問題。400瓦單邊帶電臺工作時,連美國都能接受到信號。2瓦一般叫步話機,也可以發報,對講功能只有幾公裡,發報功能有十幾公裡,如果使用雙極式天線,發報可以達到幾十公裡。
九四式三號乙無線電機了解一下,九四式三號乙無線電是日本開發的用於軍用中距離通信的無線電。具有50公裡通信距離的電報傳輸功能。可手動發電機/兩手全封閉直流發電機,額定輸出為40.5瓦,額定電壓為500伏高,低壓為7伏,額定電流為60毫安,低壓為1.5安,手柄側的轉速為70。每分鐘轉數,電樞側為每分鐘5,000轉,直流電額定輸出為390瓦高壓,78瓦低壓,額定電壓為1,300伏高壓,12伏低壓,額定電流為300 mA高壓,6.5安培低壓。當然這代表的是當時單個國家的中距離無線電,還有長程和更短程(7公裡)的無線電機,無線電理論可以發全世界,但不是實際情況,我介紹的是19世紀四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設備。
電臺傳輸距離和他的頻段有關,電報機工作頻率在1M~30M,這個頻段稱為短波,如果天線合適,100瓦工具可以進行上千㎞通訊,這種頻段的電波靠大氣電離層反射傳播,非常遠,但是穿透性極差。在現在的市區幾乎無法使用。後來,咱們的調頻廣播,工作在85-108兆赫。手機最低工作頻段為900兆赫。頻率越高,距離越近,帶寬越寬,傳輸距離越近。所以現在遍地都是手機信號塔。短波電臺,現在社會上不是主力了,但是在抗洪、應急等行業中還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