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羅芳小學 實施海洋教育 培養有氣質的一代新人

2021-01-09 南方新聞網

魚類、海藻、珊瑚、海龜……走進深圳市羅芳小學,仿佛置身於五彩斑斕的海底世界,校園裡處處散發著海洋的「味道」,讓孩子們欣喜不已。

空間打造只是羅芳小學實施海洋教育的路徑之一。圍繞「培養有氣質的一代新人」的育人目標,近年來,羅芳小學以人與海洋關係的研究為起點,以海洋與教育的互補為抓手,以人與社會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的,建設以海洋精神為引領的校園文化,開發海洋特色校本課程,培養胸懷像大海一樣寬廣、知識像大海一樣淵博、體魄像大海一樣剛健、創新像大海一樣奔湧的羅芳學子。

●葉淑萍 黃金倫

明確定位把海洋文化作為學校主題文化

「深圳要建設成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保護海洋、善待海洋的意識與觀念應該在深圳學生的心中紮根。」羅芳小學校長呂家榮說。

深圳本身就是一座海濱城市,基於當今社會對於環保及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視,2015年調任羅芳小學後,呂家榮開始在傳承學校文化的基礎上,創新提出要打造一所真正意義上的海洋文化特色校園。

起步階段,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鑑,只能自己摸索。2016年,羅芳小學與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合作,開展以保護海洋環境為主題的系統活動。學校一方面把海洋知識引進校園,帶到學生身邊,幫助學生及家長更多地了解海洋;另一方面組織師生與熱心家長積極參與海洋環境保護活動,得到政府高度認可。

2017年初,羅芳小學被廣東省海洋廳授予「廣東省海洋意識教育基地」。同年,海洋文化被定位為學校主題文化,寫進羅芳小學未來發展規劃。

以環境育人為著力點,羅芳小學對海洋文化教育校園環境的打造,從校園整體環境建設入手。2018年,羅芳小學利用暑假時間,以海洋風格為主題,對學校一樓架空層和大廳的牆面、柱子進行改造。

2018年新學期伊始,羅芳小學校園迎來嶄新的面貌:800多平方米的校園牆面上,以藍色為基礎色調,手繪的珊瑚、海龜、海豚、海藻等各類海洋生物栩栩如生,形成奇妙的「海洋世界」;校園中心位置,鄭和下西洋、中日甲午戰爭等重要的海洋歷史在展示牆上一一展現,整體構建了一所極具兒童味、愛國情、求知慾的海洋文化主題校園,勾起學生濃濃的學習興趣。

羅芳小學還以班級為單位,在全校範圍內成立海洋中隊,各班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海洋中隊文化,並在中隊輔導員的指引下,組織開展以海洋為主題的活動。

提升內涵系統構建海洋博物館課程體系

2018年12月,羅芳小學與廣東省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深度合作,雙方籤訂「海洋科普聯合教學單位」協議。這也意味著,羅芳小學海洋文化建設走上新的臺階,由海洋文化特色提升為海洋教育特色。

豐富課程是學校優質發展的核心。基於學校「培養有氣質的一代新人」的育人目標,羅芳小學以海洋文化為指引,提煉了具有學校特色的「陽光明禮、樂學善思、藝體並進、開拓創新」的海洋精神,並系統構建了海洋博物館課程體系,全方位打造學校海洋教育特色品牌。

對於兒童來說,博物館課程搭建了自主學習的開放平臺,能巧妙結合課本中相對枯燥的文字知識,學生對學科知識能有更加生動的體驗,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調動其內心體驗,滿足學生合理的需求。

羅芳小學的海洋博物館課程包括基礎性課程、活動性課程、研究性課程和領導力課程。早在2018年,羅芳小學就引進由國家海洋局宣傳教育中心編制的《我們的海洋》系列課程,作為學校校本課程在3年級和4年級開設。今年9月,學校又開發了校本教材《海趣芬芳》和《港口萬象》。截至目前,學校共開設了28個海洋主題校本課程。

活動性課程重在學生的體驗,課程兼具德育與實踐的功能。羅芳小學一年一度的海洋文化藝術節,以「傳承深圳海洋文化,展現當代小學生藝術風採」為主題,以歌舞為主要活動形式,充分展現小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海洋文化、保護海洋的精神風貌。

閱讀節也以「海洋」為主題,通過詩歌朗誦、作文比賽、講故事等形式,讓同學們在閱讀中了解海洋,在書中獲取保護海洋的重要性及措施,在增進知識的同時,加深對海的情感,最終收穫成長。

體育節同樣以海洋文化為主題,通過運動的方式,展現學生快樂、陽光的天性。與此同時,羅芳小學還開展海洋文化研究社、海洋舞臺劇等海洋主題社團活動,有趣、生動的海洋知識吸引了大批學生參與。該校學生探究性小課題《高鹽度海水對珊瑚生長的影響探究》研究,就是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產生的。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思考、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的提升。

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今年7月,羅芳小學海底珊瑚花園項目在美麗的大鵬海灣啟動,專業的潛水隊員成功地把200個珊瑚種苗投放到人工生態礁。

海底珊瑚花園項目的特點是,通過在人工生態礁上安裝網格化苗圃,結合多維空間人工生態礁,減少沉積物、藻類和捕食者的影響,改善珊瑚種苗生長環境,提升珊瑚種苗對環境不良因素的抵抗力,增進珊瑚種苗鈣化速率,加快珊瑚種苗增殖生長,以幾何級數方式為珊瑚恢復補充提供來源。

海底珊瑚花園項目旨在讓學生「走出去」,到校外海洋基地學習;並通過親身體驗海洋文化,努力讓自己成為建設海洋的志願者,參與到海洋公益活動中。

拓展外延未來將搭建海洋資源共享平臺

未來,羅芳小學將通過共建和自建,進一步豐富博物館課程陣地。「共建」即與廣東海洋大學研究院、蛇口海洋博物館、大鵬新區以及未來的深圳海洋大學合作,建立互惠基地,帶領學生走出去接觸豐富的海洋博物館資源。「自建」即充分利用校內空間,建海洋強國夢長廊、校園海洋科普館、校園海洋博物館和班級海洋班級博物館。

如何讓學校豐富的海洋博物館教育資源利用最大化?呂家榮的計劃是,未來可以通過整合學校擁有的各方海洋教育資源,由教導處與德育處共同組建的「海洋博物館課程」建設團隊在其中發揮作用,實現資源調度,搭建海洋資源共享平臺,建立海洋博物館課程網上資源中心,成立海洋教育實踐基地,對接不同海洋資源主體。

「我們還可以通過邀請專家入校、作為博物館展覽分會場、參與實驗室活動、聯合舉辦實踐教育活動、舉辦海洋論壇、舉辦親子活動等方式,將擁有的資源最大化使用,與專家、博物館機構、研究機構、家長、社會形成良性互動,共同為學生提升海洋意識,促進建立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動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發展作出貢獻。」呂家榮表示。

今年4月,鹽田港集團和羅湖區教育局一行到羅芳小學調研海洋教育特色工作。鹽田港集團一行對於學校的「海洋博物館課程體系」給予高度好評,稱讚學校長期探索工作取得的成績和高遠謀劃與完整布局,並表示將盡力助推學校該項目的發展。

羅湖區教育局局長殷剛也肯定了羅芳小學的探索與規劃,實現建設海洋強國離不開教育和人才的支撐,殷剛希望羅芳小學通過海洋教育特色建設,為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增添亮色。

相關焦點

  • 關於2019年深圳市海洋文化意識教育基地名單的公示
    各有關單位:為更好地傳遞海洋知識、宣揚海洋文化、切實提升市民海洋意識、為海洋文化教育發展搭建交流平臺,我局於2019年下半年組織開展了深圳市海洋文化意識教育基地評選活動。
  • 深圳市林園小學 遵循教育本質 以「自然樹」理念育苗成林
    「順木之天 以致其性」,鐫刻在深圳市鹽田區林園小學校門理念石上的八個大字,出自唐代名家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意指教育如種樹一樣,需遵從教育規律,順應並守護孩子的天性,澆灌出健康之樹,也彰顯著林園小學的教育理念與文化內涵。課堂既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也是教學改革的主戰場。
  • 董俊山:大力培養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迫切需要大力培養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列寧指出,只有弄清一個時代轉變到另一個時代的客觀條件,才能分析它的主要矛盾,並找出解決辦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元素要素就在黨和國家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發育著成熟著。
  • 深圳羅湖羅芳水產市場因致癌「孔雀石綠」事件被立案調查
    」羅芳水產批發市場淡水魚檢出「孔雀石綠」,4家商戶負責人被刑拘。記者昨日又獲悉,羅芳水產品批發市場已被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羅湖分局立案調查。水產品「孔雀石綠」事件經媒體報導後,在深圳市水產市場引起極大震動。記者昨日採訪發現,全市各大農產品批發市場正抓緊整頓,杜絕問題水產品進場。羅芳水產市場被立案調查記者昨日採訪獲悉,繼4家商戶被刑拘後,羅芳水產品批發市場已被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羅湖分局立案調查。
  • 李滄教育,比您聽說的更精彩 : 海洋教育篇
    ,積極探索出具有李滄特色的「五個一」海洋教育模式,提高學生對海洋的認知水平,激發學生熱愛海洋、保護海洋、探索海洋奧秘的責任感和使 命 感,為培養新型海洋人才奠定基礎。  一條主線:推動課程建設 落實課程實施  李滄教育重視將海洋教育納入學生培養全過程,在1-8年級全面開展《藍色的家園 海洋教育篇》地方課程,實施海洋主題內容與學科滲透相結合;同時,鼓勵各學校積極探索開發海洋教育新課程,有效提升了海洋教育實施水平。
  • 現場|兒童代表與專家共話「兒童海洋教育」
    深圳市婦女聯合會一級調研員楊華,資深海洋環保人士、原深圳市審計局副巡視員柯劍,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胡曉燕,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安然,深圳大學特聘教授、海洋研究中心副主任牟林教授,南山區南油小學校長吳春林,沃爾沃環球帆船賽冠軍陳錦浩及十一位兒童嘉賓等出席並參與研討。
  • 山東省中小學海洋教育觀摩團點讚西海岸新區特色海洋教育
    近年來,西海岸新區緊密結合「海洋戰略」主題,以培養中小學生海洋意識、海洋觀念、海洋知識為重點,探索創新人才培養和素質教育新模式,將藍色海洋教育打造成為區域教育特色品牌。,全方位實施海洋教育特色。海娃探海》《剪紙與海洋》等校本課程,出版了《海洋科技創新教育》叢書,形成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有機整合的完整海洋教育課程體系,有效提升了海洋教育實施水平。
  • 弘揚美育精神 培養時代新人
    中華大街小學30多位小藝術家集體作品有幸在藝術展中進行展出,受到了與會領導和家長的一致肯定。 ▲總策展王振林先生主持開幕式 ▲學術顧問:甄巍,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美術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美術學科組成員,(全國)教育書畫協會高等美術教育學會副會長
  • 「教育的未來——家校合力,培養快樂讀書人」
    本次交流會緊緊圍繞「家校合力,培養快樂讀書人」的主題,直奔閱讀核心區,集結各個領域與閱讀相關的教育學者、家庭教育專家、著名作家、全國語文名師、知名校長、閱讀推廣人、教育傳媒人士、少年兒童及家長代表共同參與,直擊現代兒童閱讀的痛點,把脈閱讀根本,深入探討了教育改革背景下學校與家庭如何進行有效聯動,促進童年閱讀教育;如何幫助少年兒童形成終身受益的閱讀能力,培養出新一代的快樂讀書人等議題。
  • 海洋教育傳播論壇 加強藍色文化知識
    青島市教育局舉辦的主題為「特色.創新.發展」的全市中小學海洋教育論壇,在前期精心的籌備下,於5月23日隆重召開。市教育局基教處、普教研室、教科所負責人,各區教育(體)局分管局長、教育科負責人、教研室主任、教科所所長、全市海洋教育試點學校(幼兒園)校長(園長),各區市推薦3-5所學校校長,共近300人參會。
  • 他們當選了深圳市十佳校長,有你們學校的嗎?
    經基層推薦,深圳市評選產生一批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其中李清泉、劉根平同志獲「深圳教育改革先鋒人物」稱號,羅來金、羅誠同志獲「教書育人模範」稱號,徐怡華等5名同志獲「年度教師」稱號,孫湧等10名同志獲「十佳校長」稱號,魯志國等10名同志獲「十佳師德標兵」稱號,曹潔等10名同志獲「十佳青年教師」稱號,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教學實驗中心等57個單位獲「先進單位
  • 青島再添六大教育集團 突出海洋航天科技特色,聚焦勞動教育、特殊...
    原標題:青島再添六大教育集團!突出海洋航天科技特色,聚焦勞動教育、特殊教育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雅琴11月4日下午,青島一中教育集團、青島十九中教育集團、青島三十九中(海大附中)海洋教育集團、青島六十八中(青島科技大學附屬中學)教育集團、青島市綜合實踐教育集團、青島市晨星教育集團揭牌成立。
  • 以海洋教育託起祖國的未來
    大連開發區濱海學校原為一所默默無聞的海邊漁村小學。學生多為當地漁民子女和外來務工子弟。是課改的春風喚醒了沉睡的大地。他們開始重新審視自身的特點和外面的世界。他們以「草根兒」之純樸、海洋之大氣,憑藉「海洋教育」走出了一條特色辦學之路,使往昔的校園一下子「熱鬧」起來,平凡的教育被賦予了嶄新的時代意義。
  • 培養時代新人的敘事路徑探析
    [1](P42)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九個堅持」和同年3月1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都深刻回答了黨在新時代「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進一步強調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重要任務。
  • 廈門要有首部「海洋教科書」了!海滄只有這所小學參...
    本文原標題:《廈門要有首部「海洋教科書」了!海滄只有這所小學參與編寫,因為......》生活在廈門這座海上花園城市親近海洋、了解海洋、學習海洋馬上也要有教科書了!
  • 開放式教育:讓每一個孩子自由呼吸
    一切都是那麼自然,但都經過精心「謀劃」,一切安靜優雅或者歡動喧鬧的背後,都有一個理念貫穿其間:開放式教育。正如創校校長張雲鷹所說,「開放式教育」追求的教育理想就是為了人的心靈解放,讓每一個孩子自己呼吸。    配方課程為人生幸福配方    學校雖新,雖小,卻有「大」校長。創辦坪洲小學的,是有數十年教齡的全國優秀校長,廣東省唯一的小學語文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張雲鷹。
  • 青島同安路小學:打造小學裡的「高端」海洋教育 助力青島「海洋...
    半島記者 孫雅琴承辦市級海洋教育發展論壇,作為典型交流經驗,助力青島「海洋攻勢」;與海洋所、海大海洋與大氣學院等合作共建,為孩子們引入「高端海洋資源」;結合疫情防控開展主題學習,從小樹立孩子的海洋保護意識……十九年來,青島同安路小學始終在海洋特色教育的道路上不懈探索,精心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海洋教育名片。
  • 《新一代科學教育標準》中文版,21世紀人才培養科學教育理論
    《新一代科學教育標準》中文版,21世紀人才培養科學教育理論 2020-06-13 03: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學裡的「高端」海洋教育
    青島市同安路小學是經山東省科協批准正式成立的山東省第一所少年海洋學校由院士帶隊的海洋專家與本校教師組成了海洋教育導師團,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並傳授海洋知識。教師們帶領學生開展了以「小學生、大研究」為主題的海島科考行探究類課程,每學期一次。由博士帶隊,對海島的傳統文化、自然環境、島嶼地形、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研究。2002年,學校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小學海洋生物館,後又在此基礎上改建成海洋權益教育館。圖為該校教師在海洋生物館指導學生學習海洋標本製作。
  • 教育視點:市南區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六大路徑
    主要通過六大路徑進行實施:  路徑之一:實施海洋教育聯盟聯動  近年來,市南區成立了青少年海洋教育聯盟,出臺了《市南區青少年海洋教育聯盟章程》《市南區青少年海洋教育聯盟協議》,初步構建起區政府主抓,區教體局牽頭,高校科研院所提供智力支持,市水上運動訓練基地、海軍部隊等部門聯動發展,市、區兩級海洋特色學校及海洋聯盟學校參與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