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學開設「海洋課程」:為啥一定要給孩子做海洋啟蒙?

2021-01-09 小辮子媽媽

文|全文共1898字,閱讀時間3.5分鐘

前陣子看到一則消息,英國南海岸的孩子九月份回到學校,發現除了傳統的課程外,他們新增了一科海洋課程。在此之前,海洋的內容只是存在於生物課,和跨學科的一些分散科目中。但這次,孩子們要有一項以海洋為主題的跨學科學習項目了。

我曾在地處中國北方環渤海城市圈的南端城市生活過,Tim也非常熱愛大海。因此這條消息引起了我的思考:為什麼英國要給孩子上海洋課程呢?讓孩子了解海洋究竟有什麼好處呢?不去水族館能不能給孩子做海洋啟蒙?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一起來探討探討。

為什麼英國開設「海洋課程」?

英國是個傳統的海洋國家,國土四面環海,國家的崛起也依賴遠洋運輸和坐著輪船全世界殖民。這似乎是他們開設海洋課程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但為什麼偏偏是2020年?經歷過疫情後,很多科學家和國際組織都站出來,呼籲政府考慮「綠色復甦」。將環境置於經濟復甦的核心位置,而海洋無疑新的「藍色動力」。

孩子們未來生活的時代也會是一個「海洋時代」,對於中國孩子更是如此。但他們當中的大多數,還不了解海洋對我們有多重要。國家海洋博物館開館時,我帶著喜歡大海的寶寶去參觀。

其中一個展廳中,用動畫和模型生動的展示了:海洋如何給地球製造氧氣、如何用洋流驅動氣候,而且是大部分地區的寶貴食物來源。

海洋啟蒙:眼界決定格局

一提起海洋啟蒙,我們普遍想到的都是,認識一些海洋生物,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性,最多了帶孩子看看大海,去一下水族館。但想要做一個未來的海洋公民,這些知識遠遠不夠。這就是為什麼,英國會開設海洋課程,讓孩子更系統的了解基於海洋的挑戰和機會,以及大洋和大陸千絲萬縷的聯繫。

《海洋與文明》的作者在文章開頭提綱挈領的指出:人類在技術和社會層面上,對水上生活不斷適應,一直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一種動力。

因此,海洋啟蒙並不僅僅是讓孩子了解大海,或大海的重要性。而是要賦予他們一種跨區域的視野,全球角度去考慮問題的眼界。

一方面:從海洋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國家。

孩子學地理時,會學到中國領土有960萬平方公裡,他可能會記得國境線像一隻公雞的圖案。卻容易忽略散落在南海的諸多島嶼。那些海洋國土對我們國家的戰略意義,想必從最近的新聞中,大家也都能了解。

另一方面:通過海洋建立一種全球思維。

帶孩子們去海邊散步,Tim問我:「大海那邊有什麼?」我說:「那邊是朝鮮」。又打開地圖讓他看,跟我們隔海相望的韓國和朝鮮,太平洋,以及對面的美國。在港口看到輪船時,Tim又問:「輪船是去美國的麼?」我告訴他:「是去世界各地的!」又打開電腦查了航線。

地球有71%的面積都被海洋覆蓋,連接各個大陸的正是海洋體系。如果孩子從小能夠了解海洋,在思維中建立「海洋」這個概念,就能為日後發展全球化思維奠定基礎。

三個維度給娃做海洋啟蒙

發展海洋、保護海洋都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上,作為未來的主人翁,對孩子們進行海洋教育,建議家長可以從這三個維度出發,給孩子們安排各種「海洋啟蒙」活動。

1、了解海洋生物

對於小寶寶來說,對大海最直觀的感受,肯定來自於多種多樣的海洋生物。我們可以給孩子看海洋主題的繪本,可以是充滿幽默感的《各種各樣的魚》,專注於一種生物的《膽小的海蝦》。也可以帶孩子動手做手工,給藍色的大海裡畫上海星、海龜、魚等海洋生物。

ustin Hofman/Wildlife Photographer

2、了解海洋上的人類活動

之前孩子的幼兒園做海洋日的活動,邀請我做一些分享,我思考了兩天,終於還是借用了村上春樹先生的標題《當我們聊保護海洋時,我們在聊什麼?》,對於大人而言,人類活動造成海洋生態破壞,直接影響氣候很好理解。但是人類究竟對海洋做了什麼?似乎孩子能了解的也就是在海上航行!

海洋啟蒙的第二個維度,是要讓孩子們明白:我們對海洋做了什麼,包括捕撈、開採等等。在這些活動中,人類又是如何影響海洋的,那些海洋生物因為人類的活動,面臨什麼樣的生存困境。

這裡可以給大家推薦一個Tim很愛的動畫片《海底小縱隊》,以及最近引人注目的紀錄片《七個星球》。這兩部都是不錯的動畫片,如果不想讓孩子看電視,可以購置相關書籍,也是可以帶孩子了解海洋的。

3、理解海洋生態對地球的意義

如果說讓孩子看到海洋動物的悲慘處境,可以激起他們的同情心,因此建立起來保護海洋的意識是第一步的話。

隨著年齡增長理解能力發展,家長可以試著跟孩子解釋,海洋怎麼釋放出我們需要的氧氣,洋流對氣候的影響等等。所有保護海洋的行為,並非出於憐憫,而是出於自救。

小辮子媽有話說:

無論身處海洋還是大陸,人類只是自然界微小的一份子,我們的生存仰仗海洋與土地給予的資源,讓孩子明白這一點,並從最微小的行動做起,保護海洋,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芝加哥大學:語言發展或和精細動作相關,「手指操」助娃早開金口

擁有108個諾獎得主的德國人,育兒法則:不好好帶孩子的下場很慘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這三種磨蹭不用催,自由發展更聰明

相關焦點

  • 英國小學開學「海洋課程」:為什麼我們必須用海洋來啟發孩子們?
    全文1898字,閱讀時間3.5分鐘前段時間,我看到一條英國南海岸孩子份返回學校的消息,發現除了傳統課程之外,他們還增加了一個新的海洋課程。在此之前,海洋的內容只存在於生物課和一些跨學科的學科中。這次,孩子們將有一個跨學科的學習項目,主題是海洋。我在城市生活在中國北環渤海城市圈和Tim愛大海的南端。
  • 青島在中小學開設海洋教育地方課程
    新學期伊始,青島提出要創建具有特色的藍色海洋教育模式,打造教育新品牌。記者日前從青島市教育局獲悉,自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始,青島將在義務教育學校全面開設海洋教育地方課程。據悉,開設年級為義務教育學校1年級到8年級,即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二年級。海洋教育地方課程,每學年為18課時。
  • 青島市將在義務教育學校開設海洋教育地方課程
    記者日前從青島市教育局獲悉,創建藍色海洋教育特色,打造教育新品牌,從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始,青島將在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全面開設海洋教育地方課程。開設年級為義務教育學校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二年級。海洋教育地方課程,每學年為18課時。課時從地方與學校課程或綜合實踐活動中安排,可集中使用,也可分散安排。
  • 青島中小學要開設藍色海洋教育課程 打造教育特色學校
    25日,市教育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要開齊開足開好科學課程,普通高中全面開設科技教育選修課。到2020年,全市力爭開發1-2門地方科技教育教材,95%以上的中小學校開設藍色海洋教育課程,建成50所高水平海洋教育特色學校,打造200個精品科技教育社團。
  • 青島同安路小學:打造小學裡的「高端」海洋教育 助力青島「海洋...
    半島記者 孫雅琴承辦市級海洋教育發展論壇,作為典型交流經驗,助力青島「海洋攻勢」;與海洋所、海大海洋與大氣學院等合作共建,為孩子們引入「高端海洋資源」;結合疫情防控開展主題學習,從小樹立孩子的海洋保護意識……十九年來,青島同安路小學始終在海洋特色教育的道路上不懈探索,精心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海洋教育名片。
  • 箬山小學舉辦「品海洋文化 展漁娃風採」海洋文化課程展示活動
    6月11日,箬山小學舉辦「品海洋文化 展漁娃風採」暨「紅領巾學院」海洋文化課程展示活動,全市各小學及校區大隊輔導員參加活動。該校積極探索拓展性課程,以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紅領巾學院」建設為核心,弘揚箬山本土文化及學生藝術特長,建構「紅領巾學院」海洋活動課程,探索與少先隊活動課有機融合的途徑。
  • 打造小學裡的「高端」海洋教育 助力青島「海洋攻勢」
    ;與海洋所、海大海洋與大氣學院等合作共建,為孩子們引入「高端海洋資源」;結合疫情防控開展主題學習,從小樹立孩子的海洋保護意識……十九年來,青島同安路小學始終在海洋特色教育的道路上不懈探索,精心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海洋教育名片。
  • 市北區實驗小學海洋課程教學研討
    大眾網青島5月25日訊   為更好的落實《海洋教育》這一新課程內容,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提高課程實施水平。日前,市北區實驗小學結合教研室「自主學習,愉悅課堂」的教研精神,開展了以「我與海洋同行」為主題的海洋課程教學研討活動。
  • 青島寧夏路小學海洋校本課程《大洋一號》首發(圖)
    11月8日上午,青島寧夏路小學海洋教育校本課程系列圖書第二輯《大洋一號》新書首發儀式在寧夏路小學運動場舉行。市南區教體局副局長孫莉、「大洋一號」船長陸會勝、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工會主席魯志傑、市南區少年宮主任胥兵、青島寧夏路小學校長焉永紅、樂學網主編婁雷、《大洋一號》青年作者和全校數百名師生出席了本次首發儀式。
  • 廈門要有首部「海洋教科書」了!海滄只有這所小學參...
    本文原標題:《廈門要有首部「海洋教科書」了!海滄只有這所小學參與編寫,因為......》生活在廈門這座海上花園城市親近海洋、了解海洋、學習海洋馬上也要有教科書了!
  • 深圳市羅芳小學 實施海洋教育 培養有氣質的一代新人
    ●葉淑萍 黃金倫明確定位把海洋文化作為學校主題文化「深圳要建設成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保護海洋、善待海洋的意識與觀念應該在深圳學生的心中紮根。」羅芳小學校長呂家榮說。深圳本身就是一座海濱城市,基於當今社會對於環保及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視,2015年調任羅芳小學後,呂家榮開始在傳承學校文化的基礎上,創新提出要打造一所真正意義上的海洋文化特色校園。
  • 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海洋知識融於課 紅色印記刻於心
    編者按:文明是城市進步的標誌,校園則是文明生長的沃土,豐富的校園文化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如何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為熱點話題。人民網海南頻道推出策劃「展美麗校園,顯文明之風」系列報導,採訪全省特色文明校園,展現海南省在推進文明校園建設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 寧波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 今年的新生用新教材
    教育部最新消息,2017年9月起,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少於1課時。昨天,記者通過各方證實,今年秋季開始,浙江一年級小學生確實要上科學課了,這裡當然包括寧波的學校了。為什麼突然要開課了?接下來會有哪些變化?
  • 海洋教育讓孩子與大海交朋友
    南京路小學學生參加海洋研學。    在青島市南區的中小學、幼兒園裡,海洋不僅是課程的關鍵詞,更是各項活動的生發點。近日,以「新時代:中國基礎教育的挑戰、機遇與使命」為主題的中國教育學會第三十一次學術年會在貴陽召開,在分論壇中,市南區教體局局長王軼強用主題發言的方式,向全國各地2000餘名專家、學者及教育工作者,講述了市南區孩子與大海交朋友的故事。
  • 浙江小學一年級要開設"科學課"學習內容很有趣
    &nbsp&nbsp&nbsp&nbsp今年9月我省小學一年級開設科學課2017-02-17西瓜蟲有「耳朵」嗎?做個實驗來看看&nbsp&nbsp&nbsp&nbsp小朋友從小要學會觀察、記錄和做實驗&nbsp&nbsp&nbsp&nbsp教育部最新消息,2017年9月起,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少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
  • 青島市實驗小學海洋發展聯盟成立,以海育人邁向新高度
    12月31日,青島市實驗小學舉行海洋發展聯盟成立大會暨海洋研學匯報活動。學校六個海洋特色班級進行了海洋研學匯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院士胡敦欣、青島出版社有限公司海洋出版部的負責人、部分駐青科研院所的相關專家以及市南區教育和體育局領導出席此次會議,共同見證市實驗小學海洋發展聯盟的成立。
  • 中小學海洋教育怎樣引入社會資源
    但具體如何開展,才能既普及海洋科學知識,又激發學生研學熱情?多地在實踐中發現,做好做實頂層謀篇布局,是全面普及海洋教育的制度性保障。例如,青島自2011年便提出開展「藍色海洋教育實驗」,此後先後出臺多個文件,調整全市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地方與學校課程周課時由3課時調整為4課時,規定1-8年級海洋教育課程利用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時間開設,每學期不少於9課時。
  • 市實驗小學海洋發展聯盟成立,以海育人邁向新高度
    12月31日,青島市實驗小學舉行海洋發展聯盟成立大會暨海洋研學匯報活動。學校六個海洋特色班級進行了海洋研學匯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院士胡敦欣、青島出版社有限公司海洋出版部的負責人、部分駐青科研院所的相關專家以及市南區教育和體育局領導出席此次會議,共同見證市實驗小學海洋發展聯盟的成立。
  • 小學裡的「高端」海洋教育
    青島市同安路小學是經山東省科協批准正式成立的山東省第一所少年海洋學校由院士帶隊的海洋專家與本校教師組成了海洋教育導師團,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並傳授海洋知識。教師們帶領學生開展了以「小學生、大研究」為主題的海島科考行探究類課程,每學期一次。由博士帶隊,對海島的傳統文化、自然環境、島嶼地形、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研究。2002年,學校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小學海洋生物館,後又在此基礎上改建成海洋權益教育館。圖為該校教師在海洋生物館指導學生學習海洋標本製作。
  • 將「海洋」搬進校園!報名首日,鄭東新區永平路小學為新生設置精彩...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趙騰飛 暢遊數海、樂海飛洋、勇闖龍宮……小學入學現場報名的第一天,鄭東新區永平路小學校園裡熱鬧非凡。學校特意為新生設置了「小魚遊學記」為主題的招生課程,將「海洋」搬進了校園,深受家長和學生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