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人工智慧研究歷史可行麼?

2020-07-02 魔法小窗

人工智慧可以研究歷史,我自己也學習過編程,結合對人工智慧的發展預期,以下幾個方面我認為是可以嘗試做到的

| 1、人工智慧建立中華文明超級歷史樹

假如把中華文明虛擬成一棵大樹,每年生長1米,那麼藉助人工智慧我們可以虛擬出一顆5000多米高的大樹,而每一年發生的歷史事件、國家、人物就是樹木的枝幹和樹葉和花朵,枝枝蔓蔓遮天蔽日蔚為壯觀,這就是人工智慧的優勢它可以整合大數據資源,錄入學習所有的歷史書籍,復原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脈絡,建立超級文明資料庫,非人力可以匹敵。這方面人工智慧擁有有天然優勢。。

使用人工智慧研究歷史可行麼?

文物——青銅古樹


| 2、推演預測,補全空白,識別錯誤,建立歷史證據鏈

歷史是連續的,但記錄歷史文字和實物是斷斷續續的,人力很難復原一段連續的歷史,當一座古墓出土沒有墓志銘且墓中文物都是沒有文字記錄時,考古是很難復原墓主人在歷史中的準確位置,藉助大數據的話會變得更容易,首先可以根據碳十四確定年份,根據墓的準確位置鎖定朝代和所屬地域,甚至可以對屍骨的DNA在資料庫中進行比對,推測墓主人的姓氏,根據資料庫中的該地域所有古籍文獻記載,搜索該姓氏的人物記載,逐步還原鎖定墓主的身份,這都是預期可以做到的,省時省力。另外一部分是利用信息交叉的特點對有問題的歷史事件作出判斷,比如兩本歷史書籍記錄同一事件但使用的不是同一時間,這就需要證據鏈判斷哪個信息是準確的,比如某個戰爭發生的具體日期有爭論,但參與的將領都是固定的,人工智慧會識別這些人物是否在同一時間都有條件參加戰爭,同時間中該人物是不會出現在不同位置。人工智慧能夠很輕鬆識別判斷信息的真偽,尋找搭建最接近歷史的證據鏈條。


使用人工智慧研究歷史可行麼?

複雜的關係證據鏈


| 3、AI復原古人的生活環境及歷史

大家應該還記得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利用人工智慧AI技術復原的古人生活場景,相信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所有歷史中發生的場景都可以使用AI技術復原成3D的影像,讓人們更直觀的了解歷史

使用人工智慧研究歷史可行麼?

清朝樂師AI復原圖像

所以說人工智慧研究歷史是可行的,也將會是歷史研究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你們覺得呢?

相關焦點

  • 基於大數據的人工智慧海洋學預報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曉峰領銜、國內多家海洋科研單位人員組成的人工智慧海洋學團隊,以熱帶不穩定波相關聯的海表溫度場為例,研發了以衛星遙感大數據驅動的針對海氣系統中複雜海洋現象的人工智慧預報模型,並在針對熱帶不穩定波相關的海表溫度時空演變預報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 霍金:人工智慧或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事件
    霍金說,近來人工智慧的發展,比如電腦在西洋棋和圍棋的比賽中戰勝人腦,都顯示出人腦和電腦並沒有本質差別。霍金擔心:失控一方面,霍金擔心一些人利用人工智慧做壞事,比如最大化使用智能性自主武器,它將助長戰爭和恐怖主義,加劇世界動蕩局勢。
  • 人工智慧的研究、應用與發展趨勢
    符號主義的人工智慧AI研究是按照一種理性的方法進行的,它使用基本的「符號」來研究人類的認知過程並將其視為信息處理的保守過程,因此,符號人工智慧AI是符號的邏輯演變和推論。人類的智慧來自由100億個神經元細胞組成的神經網絡的大腦,因此,對大腦神經網絡的結構進行建模可能是人工智慧AI研究的主題,即這是一個神經元網絡,可將您的大腦連接到該神經網絡,直接使用計算機進行建模,與之前從未研究過的「智能」形成對比,該網絡具有這種學習能力。神經網絡的最早研究始於1943年。
  • 餓了麼發布「藍色星球」計劃 透視一次性餐具使用現狀
    餓了麼積分商城將開設環保專區,供用戶使用積分認領荒漠公益林、兌換環保購物袋等。目前,餓了麼已與阿拉善SEE基金會等知名環保組織達成初步合作意向,APP將上線「環保挑戰賽」活動,實時顯示平臺累計節約的一次性餐具數量,達到一定數量,平臺將向環保組織捐獻相應款項。  中期:綜合利用經濟及技術手段,提高商家使用環保餐具積極性。
  • 人工智慧主要包括哪些研究內容,人工智慧現狀和發展方向是什麼?
    隨著20世紀中葉電子計算機產生以來,科學技術得到迅猛發展,人工智慧也隨之產生和發展。人工智慧已經應用到我們生活的很多領域,伴隨著研究的發展,人工智慧會更加深入的影響我們的生活。
  • 人工智慧發展的幾個重要歷史階段
    人工智慧發展的幾個重要歷史階段 墨瞳 發表於 2019-11-11 14:55:51 人工智慧的英文縮寫為AI。
  • AI技術如何幫助研究人員重現歷史的氣味?
    AI技術重現歷史氣息與嗅覺要素的研究團隊提供280萬歐元資助。他們將使用人工智慧採集到的氣味數據重現各種氣味,並將其應用於博物館及文物古蹟當中。另一個由歐盟資助的Time Machine項目則使用AI技術分析歷史文檔,藉此重建歐洲城市過往的樣貌。
  •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這句話在職場中真的可行麼?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這句話在職場中真的可行麼?現在大學生找工作都是在遵循這句話,要去就去剛起步的公司,大公司人才已經滿了,競爭力太大,去了只能墊底。各種理由,直到公司面試了一位大學生,我才開始正視這個問題。公司來面試了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我問他了一個問題,如何看待畢業選公司?
  • 谷歌和OpenAI新研究:如何使用達爾文進化論輔助設計人工智慧算法?
    但是自然界也有其他好想法:現在計算機科學家正再次踏入生物進化這一研究領域,希望通過在人工智慧中植入生物進化元素的方式開發出更智能更有效的算法,恰如數十億年來生物進化塑造了人類大腦一樣。但是,首先讓我們回到中學的生物課本上。
  • 警句 | 霍金:人工智慧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是最糟的……
    其中最深刻的,同時也是對人類影響與日俱增的變化,是人工智慧的崛起。簡單來說,我認為強大的人工智慧的崛起,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是最糟的。我不得不說,是好是壞我們仍不確定。但我們應該竭盡所能,確保其未來發展對我們和我們的環境有利。我們別無選擇。
  • 並聯使用相同規格電纜不可行
    此時,輸電線路的載流量可達到原來線路的2倍,因此這種方法應該是可行的。 但是,據了解,某電站曾經利用上述假設,在原有輸電線路上並聯了一條相同規格的、截面為95平方毫米的銅芯塑力電纜,其運行電壓與原有線路一致,在運行了三個多月後,就出現了熱擊穿現象。 通過分析發現,並聯一條相同規格、相同截面的電纜的方法,在實際操作中並不可行。原因有如下幾點: 1.
  • 換個角度看AI:追溯人工智慧研究的歷史和哲學邏輯
    不妨集中注意力,一起理智地來追溯AI的歷史淵源吧!  不管你感興趣的是古希臘哲學家邏輯思考的規則,還是阿拉伯數學家的公式推導,亦或是19世紀歐洲知識分子對數學的狂熱。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問題遠遠比你想像的更為深刻(即便考慮摩爾定律)。  「我們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主要取決於父輩們在不經意間的教導,除此之外,我們由零零碎碎的智慧所塑造。」
  • 人工智慧幫助人類對付新冠病毒嗎?
    不過呢也因為這場疫情,有一個行業受到了極大的關注,那就是人工智慧。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等一百多家醫療機構引進了依圖公司開發的「胸部CT新冠病毒肺炎智能主價系統。騰訊、百度、商湯等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新冠肺炎AI診斷工具。其實2018年美國方面就開始用人工智慧給人看病了。一份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有84%的放射診所已經使用或下在準備使用人工智慧算法檢查醫療影像。
  • 科學與科技,一樣麼?
    會不會有人和我一樣,一開始覺得這兩個不是一樣的麼,有什麼區別啊。不都是那麼深奧,那麼搞不懂的學術問題麼……那什麼是科學,那什麼是科技?有的人可能都會像我一樣還沒分清楚麼,這兩個有區別麼?先用圖片做個對比有了這個疑問科學與科技到底各是什麼?有什麼聯繫,有什麼區別。
  • 人工智慧正在學習量子力學,以幫助科學家加速進行化學反應研究
    但是,為了準確地執行此操作,這些AI需要對量子力學的基本規則有相當深刻的理解,則對進行新的跨學科研究的研究人員說,這些量子預測已經測試了一段時間,一個新的機器學習框架可能是答案。這項新研究的研究人員說,儘管先前對量子智能的AI算法的演繹很有用,但他們也未能在其預測模型中捕捉到量子化學最重要的特徵。
  • 如何使用人工智慧管理物聯網傳感器電源
    研究人員旨在通過使用人工智慧和能量收集技術來延長傳感器和物聯網設備的壽命。如果物聯網設備持續斷電,部署數百萬個傳感器幾乎是徒勞的。物聯網傳感器在沒有電源的情況下無法收集或傳輸數據。這是研究人員探索環境能量收集的原因之一。
  • 希望人工智慧助力腦神經科學研究
    諾獎得主愛德華·莫索爾: 希望人工智慧助力腦神經科學研究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愛德華·莫索爾此番來蓉,除了向在場嘉賓分享了腦神經領域研究取得的部分成果,他還有另一個目的:希望找到將腦神經科學與人工智慧(AI)結合的機遇。目前,他正在嘗試將人工智慧運用於醫療研究。  「中國的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火熱且迅速,我們也在嘗試,是否能利用人工智慧來診斷、治療、研發腦神經科學領域。」愛德華說。
  • 華為的人工智慧研究暢想:Educated AI
    這個場景是我們設想的未來管家機器人的使用場景,它的最大特點是基於受教式人工智慧(Educa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AI)技術。這種技術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 應用限定的智能系統:根據此原理構建的智能系統服務於不同的應用,圓滿完成任務是每個系統的終極目標,系統的智能性全部體現在完成任務的能力上,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工智慧。
  • DNV GL在上海成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上海2019年3月18日 /美通社/ -- 2019年3月18日,DNV GL在上海設立了一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在科技前沿領域提供新解決方案,以加強其審計、檢驗和入級服務。此舉不僅彰顯了中國在人工智慧技術方面的全球領導者地位,也是DNV GL在中國發展的又一重要篇章。
  • 人工智慧也搞歧視!研究發現AI生成的藝術作品存在種族、性別偏見
    從創作繪畫到發明新的藝術風格,基於人工智慧的生成藝術已經在一系列的應用中展示。富士通(Fujitsu)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研究中,調查了偏見是否會滲透到用於創造藝術的人工智慧工具中。根據模型,他們聲稱目前的人工智慧方法沒有考慮到社會經濟的影響,並表現出明顯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