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迷信了,印度航天實力落後中國20年

2020-12-04 東方新觀察

話說今年2月15日,印度「一箭104星」的壯舉,曾一度引起熱議,因為它成為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以來,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一次,遠遠甩開俄羅斯在2014年創造的世界紀錄——「一箭37星」。於是有人迷信了,印度航天太厲害,遠超中國。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其實目前,對於航天發射來講,發射衛星的數量並不是核心問題,加上這次印度發射的衛星都是投放到同一個軌道上,任務難度並不大。而且印度這次用於發射的運載火箭PSLV,起飛重量為320噸,高度為44.4米,運載能力3250公斤,說起來只能算中型火箭。真正能代表印度運載火箭水平的是其GSLV III重型運載火箭。

印度PLSV運載火箭

根據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介紹,GSLV III火箭長42.4米,直徑5米,起飛重量63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GTO(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4噸,LEO(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0噸。GSLV III有兩個大型固體助推器S-200,單臺重232噸,裝有約207噸固體推進劑,是PSLV火箭S-139固體助推器的發展型。助推器長21.9米,直徑3.2米,殼體為高強度鋼,燃燒時間139秒。其峰值推力525噸(持續推力較低),燃燒室平均壓強4兆帕,地面比衝僅227秒,真空比衝僅274秒。4米直徑芯一級用兩臺並聯的Vikas液體發動機,首次做到液體發動機並聯,單臺推力約140噸。

印度GSLV III重型運載火箭發射

該火箭直徑和起飛推力趕上了中國的大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重量也超過了亞洲除長徵五號之外所有火箭。但它的運載力低下,絕對值不高,有效載荷率(有效載荷除以火箭發射重量)更可憐:GTO不到0.7%,LEO僅1.5%。這枚火箭就不用和長徵五號相比了,因為顯得中國太欺負人;和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相比,也勝之不武。和什麼比?我國20年前開始使用的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三號乙,領先印度的GSLV III重型運載火箭不太多,勉為其難,可以比較。

長徵三號乙系列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其GTO運載能力5-6噸,LEO運載能力12-13噸,是商業衛星發射的主力火箭之一。全箭起飛質量465噸,起飛推力超過600噸,全長54.838米,一、二芯級直徑3.35米、助推器直徑2.25米,三芯級直徑3.0米,衛星整流罩最大直徑4.0米。它的一芯級、助推器和二芯級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為推進劑,三芯級則使用液氫和液氧推進劑。有效載荷率:GTO大於1%,LEO不小於2.6%。該型火箭運載能力絕對值和有效載荷率明顯比印度火箭更大的前提是,芯級和助推器直徑還有發射重量和起飛推力都明顯更小,這顯得難能可貴。如有神助?不!這是設計能力、材料、工藝水平等因素決定的。

中國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

我國火箭的總體和結構設計能力比印度高得多,而且材料水平和工藝能力能確保設計被實現,很多結構是整體成型,重量輕體積小。例如:我國火箭殼體常採用鋁合金、鈦合金和複合材料,密度明顯小於印度用的材料——高強度鋼;並且我國有複合材料一體成型、電磁場約束金屬流體一體成型和3D列印等類型的工藝設備,殼體整體製造,遠比印度分段製造再進行焊接強得多;我國雖出於經濟性考慮,未採用固體助推器,但我國固體飛彈技術及其固體高能推進劑技術僅次於美國:印度固體發動機還是採用高密度難熔金屬材料如鎢合金,我國則已採用鈦合金和陶瓷基複合材料;印度只有第一代端羥基聚丁二烯(HTPB)固體推進劑,比衝低,助推器直徑空有3.2m,峰值推力不過500噸;我國十幾年前採用第二代固體推進劑硝酸酯增塑的聚醚(NEPE)的遠程飛彈,因推進劑比衝高,1.8米直徑的發動機推力超過320噸(若推進劑水平一致,推力和發動機直徑平方成正比)!更不要說我國第三代推進劑已批量應用了。

因此,就運載火箭技術而言,印度不及中國二十年前的水平。今後誰要是再說印度航天如何強大,那就是貶低自家了!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遠落後印度?鄰國號稱「一箭104星」,真相讓人打臉
    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航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不僅完成了「北鬥」導航衛星全球組網,還向火星發射了我們自主的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以及前段時間成功完成月球「挖土」任務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就連歐洲航天局(ESA)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都多次對中國航天成就做出評價,但是我們的鄰國印度顯然不認同如今的中國航天。中國航天計劃遠落後於印度?近日在國外問答網站Quaro上出現一條引發爭議的提問,一名印度網友稱:為何中國航天計劃遠落後於印度?而提問者給出的依據就是,印度是亞洲第一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並且印度完成了「一箭104星」壯舉。
  • 印度載人航天不甘落後:欲2022年前與中國平起平坐
    參考消息網1月21日報導新媒稱,印度太空研究組織主席希萬表示,如果印度能在2022年前如期完成載人航天任務,屆時將在載人航天領域與中國平起平坐。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月21日報導,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主席希萬近日表示,儘管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有其獨特優勢,但印度在該領域並不遜色於中國。他說,如果印度能在2022年前如期完成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宇宙飛船」(Gaganyaan)計劃,屆時將在載人航天領域與中國平起平坐。
  • 印度宣布航天強國計劃,30年將太空人送上火星!它真的有這實力?
    作為亞洲一個總喜歡和中國對比的國家,印度的航天發展磕磕碰碰。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印度總算研製出了自己的大推力火箭。近地軌道推力預計將達到20噸,不過「長徵-5號」這一指標為25噸,可見印度即使成功,也還是落後中國一段差距
  • 曾落後日本20年,如今中國海軍實力如何?局勢已徹底扭轉
    20年,尤其是在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日本海軍力量成了一個上升的態勢,尤其經過了日俄戰爭,還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海軍更在二戰中達到巔峰狀態,而如今中國海軍實力如何呢?和中國海軍相比,日本海上自衛隊,特別是重建的海上自衛隊,得到了美國全方位的支持和援助,它的艦艇發展速度,特別是數量方面和質量方面,當時都優於中國,2000年之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實力,應該是在很多方面都是超過中國海軍的,如1994年,日本第一艘宙斯盾級飛彈驅逐艦金剛號,交付日本海上自衛隊,而此時中國最先進的艦艇則是052型飛彈驅逐艦哈爾濱艦
  • 落後印度7年,中國才起航火星探測,印媒:小心中國航天超過印度
    甚至印度最大的媒體《印度時報》給出警示說,中國野心勃勃想要快速超越印度的航天成就。2021年第一季度降落在火星表面的,而印度只不過是在7年前發射了一顆火星軌道衛星。印度跟中國比的底氣是什麼2011年,中國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因技術故障發射失敗,第二年印度總理辛格在印度獨立紀念日宣布,印度將向火星發射探測器。2013年11月5日印度以 PSLV-XL C25 型火箭發射發射MOM之後,印度全民沸騰。
  • 落後印度7年,中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印媒:當心中國航天追上印度
    甚至印度最大的媒體《印度時報》給出警示說,中國野心勃勃想要快速超越印度的航天成就。,中國這次發射的包括一個軌道飛行器和一個火星探測器,探測器是要在2021年第一季度降落在火星表面的,而印度只不過是在7年前發射了一顆火星軌道衛星。
  • 印度人:中國太空技術落後,印度全面領先,甚至比美國更強大
    但是這次長五B火箭成功創紀錄地首飛,卻被印度人看不起,並且聲稱印度遙遙領先,哪裡來的底氣?印度遙遙領先,真的假的?隨著這次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升空,為中國載人空間站建設拉開序幕,並且根據規劃,我國將在2022年前後建立空間站,建成後將至少運營10年,在太空給自己安個家的這一點,印度已經做到了嗎?
  • 印媒:印度科技水平遠落後於中國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美國科學界近日發布報告,稱中國已是超級科技大國。對此,據印度「The Wire」新聞網1月23日刊文大加贊同,同時怒斥印度政府的「不作為」令印度在科技領域水平已遠遠落後於中國。
  • 中國航天落後美國幾十年?美國學者:該正視他國成長了
    文/行走天涯 中國航天落後美國幾十年?美國學者:該正視他國成長了 毫無疑問,美國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但是難道美國在各方面都領略世界各國了嗎?
  • 印度7年前就發射了火星探測器,聊一聊印度航天實力
    7月23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大家沉浸在喜悅中之時,卻聽到消息,印度早在7年前就已經成功發射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這事真的假的?可能很多人在此之前根本就沒有想過印度還會有這樣的太空技術,但深入了解就會發現,其實印度的太空探索有著十分深厚的歷史底蘊。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成立於1969年8月15日,其前身是於1962年2月16日成立的印度國家空間研究委員會。早在1963年11月21日,印度第一枚探測火箭成功發射,標誌著印度太空計劃的開始。
  • 曾創下航天史上驚人紀錄,印度科技實力不容小覷
    基於印度素有的貧窮、民族問題,宗教問題,社會貧富分化問題,很多網友評論說是「理所當然」。事實上,無論是航天領域,還是軟體建設,甚至是在理工科人才培育上,印度還是十分有實力的。2008年印度「月球一號」成功繞月飛行後,2017年,印度就以一枚火箭搭載104顆衛星,從而創下驚人的一箭多星新紀錄。
  • 印度拒絕中國核電:雖自誇華龍一號,但核燃料後處理落後印度10年
    印度幾乎把所有核電項目都給了俄羅斯和法國。印度看來,中國連核燃料後處理都沒能工業化,說明中國核電技術沒啥了不起。2001年國內核工業界專家就直言「中國在快堆和燃料循環技術方面已經大大落後於印度,可能落後印度20到25年。」
  • 中國海軍實力究竟如何?曾落後日本20年,如今局勢已徹底扭轉
    曾經落後日本海軍20年,那麼如今的中國海軍真正實力究竟如何呢?經過多年發展,雙方局勢已經徹底扭轉。咱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四面環海,國土由四個大島以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既然是一個島國,那日本肯定會注重海軍發展,日本海軍起步很早,曾經的日本帝國海軍早在明治五年,也就是公元1872年,就已經正式建立,並且在好幾場大戰中,都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當時的日本海軍力量可是處於一個十足的上升趨勢,在二戰中更是達到巔峰狀態,而中國的海軍一度落後日本20年。那麼,如今的中國海軍實力究竟如何呢?下面咱們一起來看一下。
  • 中國迎來超級航天年:「天問」升天,「嫦娥」挖土,印度反應亮了
    除了北鬥導航完成全球組網,火星探測器「天文一號」成功升空,今年中國嫦娥五號還要去月球「挖土」,近地載人空間站也拉開了建設大幕。 不得不說,2020年是中國的「航天大年」,深陷新冠疫情「漩渦」中航天強國美國、俄羅斯,或許今年僅剩下羨慕的份兒。
  • 2020全球軍力排行出爐,印度排名依舊落後中國,印網友:難以接受
    而且自從總理莫迪上臺之後,積極推行「印度製造」戰略,經過幾年的發展,也讓印度的軍工實力煥發了新的生機。 雖然印度的排名已經達到第四名的好位置,但是印度人似乎並不太滿意這份排名,甚至還有人覺得難以接受。這主要是因為印度一向喜歡與中國進行比較,在經濟、軍事等各領域,印度都認為比中國要強。
  • ​不要小瞧印度,在航天領域火星探測領先於中國,還破了紀錄
    文/梧桐在今年的1月份,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K·西萬(K. Sivan)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詳細的介紹了印度載人航天計劃,代號為「加甘揚」。該計劃預估耗資約等同為97億人民幣,將在2021年12月首次實行。印度將會把本國最優秀的4名太空人送到俄羅斯接受為期11個月各方面的訓練,在最後選出一人執行2021年首次載人航天。但事實上,在火星探測方面,我國要落後印度近7年。
  • 印度大象能夠超越中國巨龍嗎?
    中國經濟的增速或許在放緩,但是印度卻面臨著更多經濟挑戰,包括更高的失業率,長期的通貨膨脹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極度落後。「在教育領域,在取得不同資源的能力方面還有在創造就業機會的能力上,中國做的都比印度要強得多。」印度印孚瑟斯(Infosys)中國區CEO蘭加拉賈·維拉莫爾(RangarajanR. Vellamore)說。
  • 當年寄人籬下,甚至落後於印度,「天問一號」忍辱負重邁向深空
    2020年7月23日,也就是今天,註定載入史冊的一天。中午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長五遙四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直指蒼穹的深空探測器就此開啟火星之旅,在接下來7個月5億公裡的漫長徵程後,「天問一號」將代表中國訪問火星,也許屈原的《天問》可以得到部分解答。
  • 我國航天技術落後美國至少30年?長徵火箭設計總師打開天窗說亮話
    在2018年2月初,美國太空探索公司發射了當今世界現役運載火箭中推力最大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開創了航天時代的新局面,這也讓國內外媒體對該事件大肆報導,但是也引發了不少國內外媒體對中國航天技術的質疑,聲稱中國的航天技術落後美國至少30年的水平。而對於這番質疑,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設計總師龍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中國火箭技術並不輸美國多少。
  • 為了趕上中國,印度航天事業曾放下豪言,卻沒想到最終功虧一簣
    航天技術是如今大部分具備相應實力的國家在發展的一大技術,在衛星布局探索宇宙或者是地外文明的探測,都能起到極大的作用,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就掀起了對宇宙探索的浪潮,甚至還出現了美國與前蘇聯之間的航天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