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目標理論

2021-01-07 中公教師網

成就目標理論

成就目標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主要以單選題的形式來進行考察。也是招聘考試的難點之一,下面由我來給同學們簡單梳理一下有關於成就目標理論的相關知識點。

成就目標表示個體為了獲得或達到有價值的結果、目的而參與成就活動的原因。成就目標理論源於麥克利蘭與阿特金森的成就動機理論。

默裡提出一種「克服困難,施展才能,力求更快更好解決難題」的動機。麥克蘭德和阿特金森進一步將成就動機定義為在某種優勝標準中對成功的關注。稍後研究者將其引入到學校領域來解釋學生的學習,促進成就目標理論的形成。

成就目標理論是以成就動機理論和成敗歸因理論為基礎,在德韋克能力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學習動機理論。德韋克認為,人們對能力持有兩種不同的內隱觀念,即能力增長觀和能力實體觀。持能力增長觀的個體認為,能力是可改變的,隨著學習的進行是可以提高的;持能力實體觀的個體則認為,能力是固定的,是不會隨學習而改變的。

由於人們持有的能力內隱觀念不同,因而導致他們的成就目標也存在差異。持能力增長觀的個體傾向於確立掌握目標,他們希望通過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持能力實體觀的個體傾向於確立表現目標,他們希望在學習過程中證明或表現自己的能力。研究表明,雖然這兩類成就目標都可促進個體主動而有效地從事挑戰性任務,但它們在更多方面是不同的,具有不同的學習效果。成就目標理論研究者認為成就目標定向不同,會直接影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動機模式,他們致力於探索學生持有哪些成就目標,以及成就目標模式對學習活動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學生的成就目標可以從兩個維度來進行分析。

第一個為「趨近迴避」維度。趨近目標即追求成功的目標,該目標推動人們去尋求成就,使人產生成功的傾向或追求成功的動機。迴避目標為避免失敗的目標,該目標推動人們避開成就情境,是擔心失敗的傾向或動機。

第二個為掌握目標與成績目標維度。持掌握目標的個體追求成長,他們在學習中關注學習本身,反覆問自己的問題是「我學得好不好」,以學習知識作為增加人的能力、理解力和判斷力的手段,強調能力的發展;持成績目標的個體更關注學習結果,總在意「我考得好不好」,把超過他人作為競爭時展現或提高各人能力地位的手段,關注社會比較,希望獲得高的評價並避免低的評價。

成就目標的兩個維度兩兩結合就形成四種不同的成就目標定向。「成績趨近」目標的個體關心如何超越他人,表明自己最聰明、最棒,根據常模標準來評價自身,如在班上考得最好;「掌握趨近」關注任務掌握、學習和理解,根據自己的進步和提高,以及對任務的理解深度來評價自身的表現;「成績迴避」關心如何不讓自己顯得低能,顯得比別人笨,也根據常模標準來評價自身的表現,如不是班裡最差的;「掌握迴避」關心如何避免不理解,個體判斷成功的標準是在自我比較的基礎上準確無誤地完成任務,典型代表是完美主義者,他們盡力避免做錯任何事情,力求不出半點錯誤,在學業成績下降的個體中也可見到這一目標定向。

【單選題】

下列關於掌握目標和表現目標的區別,說法錯誤的是( )。

A.掌握目標關注學習結果,表現目標關注學習過程

B.掌握目標的控制感強,表現目標的控制感弱

C.掌握目標看重努力學習,表現目標看中高於他人的能力

D.掌握目標選擇有挑戰性的任務,表現目標選擇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難的任務

【答案】A。解析:掌握目標取向的學生,其學習是為了個人的成長,他不在乎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犯很多的錯誤或者遭遇眾多尷尬,所以他們敢於接受挑戰並且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他們更能堅持到底。有這類目標取向的學生被稱為任務捲入的學習者,表現目標取向的學生更關心的是能否向其他人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們更多地關注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在比賽中獲勝,在競爭中超越他人。與掌握目標的個體相比,表現目標的個體在任務完成中較少體會到愉悅感,興趣較低,但是他們對結果期望有較強的功利性。在任務完成期間,他們能夠積極投入,期望獲得較好成績和社會評價,在評價任務結束後,他們繼續探索的積極性就會消退。掌握目標關注學習過程,表現目標關注學習結果。A選項表述錯誤,故選A項。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學習動機理論-成就目標理論
    德韋克的成就目標理論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通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一般為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為主,主要考察的是理論與觀點的對應,考察對於觀點的表達是否能夠清楚掌握。這部分的知識相對來說較為生疏且理論性較強,但考察難度不大,因此以理解性的識記為主。本文主要介紹成就目標理論的具體內容。
  • 學習動機理論之成就目標理論
    20世紀80年代初,德維克等人在社會認知框架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礎上,綜合以前成就動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較為完善的成就目標理論。德維克以為,人們對能力持有不同的內隱觀念。一種為能力實體觀,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能力是穩定的,不可改變的特質。根據這個觀點,有些人會比另一些人更加聰明,但是每個人的能力的量都是固定的。
  • 學習動機的理論——成就動機理論
    對於學習動機的實質及培養與激發的規律,心理學家提出了種種不同的理論觀點,這些理論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人類的學習行為。這裡重點給大家分析一下成就動機理論。這一部分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主要的考察方式是單選題等客觀題。重點去理解知識的意思即可。
  • 成就理論即成就動機理論
    成就理論成就理論即成就動機理論。早在20世紀30年代末,默裡即提出了成就動機這一概念,並把成就動機定義為一種努力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力求儘可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某事的願望或趨勢。嗣後經麥克利蘭和阿特金森等人的研究,逐漸形成為一種動機理論。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激勵著個體在自己認為重要的或有價值的工作中樂意去力求獲得成功的一種內在驅動力。
  • 麥克利蘭的成就動機理論
    他的研究主要受到了美國心理學家莫瑞(N.A.Murray)的需要理論及其研究方法的影響。莫瑞提出了人的多種需要,並且編制了主題統覺測驗(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進行測量。
  • 學習動機理論之自我效能理論和成就動機理論
    自我效能理論和成就動機理論自我效能理論一、自我效能理論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個人對自己能否通過努力成功完成某種活動的能力所持有的從的主觀判斷和信信念(2)影響學生對待學習困難的態度: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學生會有較強的學習自信心,在困難面前不會退縮逃避,面是以自己堅定的意志力克服困難,努力實現既定的目標;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會因懷疑自己的能力,在困難面前缺乏自信,畏首畏尾,不敢向困難挑戰。
  • 楊振寧為理論物理學做出了哪些成就?
    關於楊振寧的科學成就以及他所做出的貢獻,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是不了解。這主要是因為楊振寧的主要貢獻都在理論物理學領域,而且很多人接觸到的物理學都是牛頓理論,對他們來說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也僅僅是一個名詞,你要問具體都說了啥,其實絕大多數人是回答不上來的。
  • 《群星》堅持目標成就達成方法及注意事項分享
    《群星》中的堅持目標成就想要達成是比較複雜的,需要在一個帝國使用巨像攻擊一個星球的時候摧毀那個巨像,前提是擁有覺醒的墮落帝國。擁有覺醒的墮落帝國雖然不是必須的,但是是強烈推薦的,因為墮落一定有巨像。更多如下。
  • 霍金留下了哪些著名理論和成就
    霍金留下了哪些著名理論和成就 致敬,霍金!儘管年齡上大我幾輪且身處不同國度,但我們似乎在很多觀點上有精神上的暗合。欽佩您那種敢於挑戰傳統的無畏精神,一直像燈塔一樣帶來光明並暗中給我力量。    霍金是即愛因斯坦以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的理論震驚世界,也為世界的發展留下巨大的寶貴財富。 世界級頂尖雜誌《天文學》對他有這樣的評價:「當20世紀物理學的成就被客觀地承認時,史蒂芬·霍金的成就將被大書特書地載入科學史冊。」
  • 成就目標含義及其理論框架
  • 布盧姆教學目標分類的理論
    【考情介紹】布盧姆教學目標分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一般以單選題和多選題為主,考察重點時以理解和識記類為主,主要考查地位、排序、概念等。【知識詳情】布盧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中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其中,他的認知目標分類影響深遠。
  • 錨定目標定位 實幹成就夢想
    會議聽取省委常委會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中共吉林省委關于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統領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加快實現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決定》《中共吉林省委關於制定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學習動機理論的辨析
    一、成就動機理論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在學習活動中,成就動機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動機。成就動機最初由麥克裡蘭和阿特金森提出,後來由阿特金森加以發展。麥克裡蘭研究發現,高的成就需要與成功行為有很高的相關性。
  • 前沿丨水中目標新型被動檢測理論及方法
    此外,由於傳統的信號處理方法是基於信號和噪聲是線性平穩性的高斯隨機過程這一假設的,隨著艦艇等目標減振降噪性能的提高和噪聲的降低,這些傳統信號處理方法很難準確地提取水下目標輻射噪聲的特徵,因此必須將新型的被動檢測理論及方法應用到實際中,以提高水下航行器目標檢測系統對複雜環境的適應性能。
  • 欲望、動機、願景、目標、計劃:一個成就未來更好自己的手段!
    這周我想推出一個實用成體系的專欄課程:欲望、動機、願景、目標、計劃、方案、任務、活動、動作,一個有悖於自己日常制定目標及計劃的方式。這個專欄的名字叫做」欲望、動機、願景、目標、計劃、方案、任務、活動、動作,而欲望、動機、願景、目標、計劃、方案、任務、活動、動作可以組織成一個框架,你可以稱之為「目標思考的框架」,目標思考的框架其實只是一個手段,一個「成就未來更好自己」的手段。
  • 分享律師實務理論成就!德衡律師集團舉行首屆律師實務學術年會
    1月18日,德衡律師集團首屆律師實務學術年會(以下簡稱「律師實務學術年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對外經貿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等10餘所高校的20餘位法學教授,以及100餘位 企業優秀法務蒞臨現場,與200餘位德衡律師集團優秀律師代表群英薈萃,聚焦學術成果在法律實務當中的應用賦能與價值提升,分享律師實務理論成就,共睹德衡律師集團業績風採,同祝法治中國明天更美好
  • 2014物業管理師複習資料:現代激勵理論
    現代激勵理論  可分為五大類:需要理論、強化理論、期望理論,公平理論和目標置理論。  (一)需要理論  1.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第一層是生理需要  第二層是安全需要  第三層是社交的需要  第四層是尊重的需要  第五層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2.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工作中的滿足因素與工作內容有關的,稱為激勵因素。
  • 麥克萊蘭的需要理論
    麥克萊蘭的需要理論又稱為三重需要理論,由麥克萊蘭和亞特金森提出的。他們認為人有三種需要:成就需要,權力需要和親和需要。所謂成就需要是指追求卓越,實現目標和尋求成功的驅動力。成就需要高的人往往具有較強的責任感,傾向於挑戰性的工作和樂於看到自己的工作績效和評價等特點;所謂權力需要是指試圖影響別人順從自己的意願,權力需要強的人喜歡「發號施令」,傾向於駕馭別人,提供權力對這種人有激勵作用;所謂親和需要是指尋求與別人建立友善且親近的人際關係的欲望,在工作群體中建立融洽的氣氛對這種人有激勵作用。  不同的人具有的三種需要的強度是不一樣的。
  • 目標,星辰大海:盤點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在2020年的偉大成就
    SpaceX自成立以來,在2020年這不可思議的一年裡取得了許多成就,從首次發射太空人進入太空,到首次進行「星際飛船」原型機的高空測試飛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2020年SpaceX這些偉大的成就吧。SpaceX首次載人航天任務-「 Demo-2」任務2020年5月30日,SpaceX創造了歷史,它將人類載人航天的能力重新帶給了美國。
  • 教師招聘考試考點之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
    教師招聘考試考點之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人物簡介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學家(1913--1999) 班傑明·布盧姆是美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學家,布盧姆從1944布盧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教學目標分類理論是20世紀50年代以布盧姆為代表的美國心理學家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