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火星那妙趣橫生的冷門知識|見證人類探索太空的智慧和勇氣

2020-08-26 摺疊宇宙

2020年是兩年一次的火星年,而7月中旬~8月中旬則是今年的火星季,這數周的時間是絕佳的「火星探測器窗口」。就在今年的「火星探測器窗口期」,中國計劃進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


7月17號,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7月20日,阿聯酋首顆火星探測器「希望」號由日本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將於7月30日到8月15日之間發射。


從這周起到8月中旬,一起見證人類探索太空的勇氣和智慧!關於火星探索,【摺疊宇宙】準備了這些冷門有趣的知識分享給大家。

火星探索月- MARS -

火星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

我為什麼要關心這顆與我無關的遙遠星球?

因為我們現在的生活跟它息息相關。

火星不像月亮有那般皎潔的月光,讓人有舉杯邀明月或直接吟上一句「床前明月光」的雅致。這也源於火星那矚目的紅色,不論是在中國文化裡還是西方文化裡,它都曾經讓人有瑟、瑟、發、抖的感覺。

中國古代把火星叫做「熒惑」星,因為它熒熒似火,行蹤難測,一會兒順著走、一會兒倒著走,嚇壞了我們的老祖宗。於是在中文裡有個「熒惑守心」的說法,象徵著災難,是「至兇」星象。

熒惑星:就問你怕不怕

在古希臘神話中,火星是戰神阿瑞斯(Ares),宙斯和赫拉的兒子,奧林匹斯山的十二主神之一。他是力量與權力的象徵,更是嗜殺、血腥,人類禍災的化身。

荷馬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把他說成是英雄時代的一名百戰不厭的戰士。他肝火旺盛,尚武好鬥,一聽到戰鼓聲就手舞足蹈,一聞到血腥氣就心醉神迷。戕戮廝殺是他的家常便飯。哪裡有鏖戰,他就立即衝向那裡,不問青紅皂白就砍殺起來。

阿瑞斯:肝火旺,很兇

在羅馬神話裡,戰神有另外一個名字,也是我們最熟悉的火星英文名字:瑪爾斯(Mars),是朱庇特和朱諾的兒子。

受到希臘神話的影響,瑪爾斯(Mars)和阿瑞斯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不同於希臘神話裡對阿瑞斯的蔑視和憎惡,羅馬神話裡的瑪爾斯代表了一種新的理念:軍事力量是保證和平的一種方式,瑪爾斯也被視作羅馬人民的爹爹或大哥。

而瑪爾斯和維納斯(Venus,金星的英語名)的戀愛故事,變成了神話界的頂流CP。在羅馬神話裡,丘比特當了一次神助攻、湊成了這對高顏值CP,當時的羅馬夫妻經常嗑這對CP,假裝自己也在談「神仙戀愛」。

公元1世紀中葉 龐貝古城壁畫 左起:丘比特、維納斯、瑪爾斯

瑪爾斯:打什麼仗?談戀愛不香嗎?

因為未知、因為恐懼,人類對自然的種種現象產生了自洽的解讀、也編織出各種各樣的故事。接著,經過無數人的探索,我們對自然產生新的認識。

我們已經知道,「熒惑守心」這個「大兇」星象只是因為地球和火星的相對位置產生的視覺現象而已。壓根沒什麼危險的事情會降臨。世界各地的太空探索、火星探索,更是讓我們對火星、對自己身處的世界,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

人類和火星的相遇,曾經改變了歷史、甚至影響了牛頓、工業革命、直到我們今天的現代生活。

而這個火星的故事要從一根火星柱說起。

1600年2月19日,喬爾丹諾·布魯諾(Giordano Bruno)被赤身裸體地綁在火刑柱上,他的嘴被堵著,一群人押送他穿過羅馬街頭,最後到達龐貝劇場前的鮮花廣場(Campo dei Fiori)。

劊子手握著火炬,要求他懺悔,布魯諾憤怒地扭過了頭。柴堆被點燃了。

布魯諾:我們就在天堂裡

布魯諾的「罪過」是什麼?

因為他宣稱:宇宙是無限的,天上的星星和我們的太陽、地球一樣,其他「地球」圍著它們自己的「太陽」轉。而在那些世界裡,別人也會抬頭在天上看到我們,我們就住在別人眼裡的天堂裡。

這個未經科學考據過的「想法」其實有點接近我們現在對宇宙的理解。可是為什麼布魯諾在當時會受到如此殘酷的對待?

布魯諾理解的宇宙

布魯諾的想法威脅到了教會的權力。從巴比倫時期開始,解讀星空和行星運作的權力屬於教會。任何打破這種神秘感和天堂神聖性的言論,註定要惹來殺身之禍。

對當時的掌權者來說,宇宙就應該是未知的、讓人敬畏的,而怎麼理解宇宙、人類怎麼做才不會冒犯宇宙,神職人員掌握了所有話語權——直到我們熟悉的「日心說」的推崇者哥白尼的出現。

日心說在公元3世紀的希臘已誕生。哥白尼重提日心說真正的動機是:我們人類真的不能理解宇宙嗎?

布魯諾認可哥白尼的思想,並在此基礎上做出了自己的推演和想像,並不懈地傳播他的觀點,可最終卻惹來殺身之禍。

鮮花廣場上紀念布魯諾的雕塑攝影師:Ed Yourdon

哥白尼的「日心說」有明顯的瑕疵,理論裡有明顯不符合行星運動現象的缺陷。可是他的「異端邪說」是那麼有革命性,啟發了布魯諾,更啟發了另外一個重要人物:約翰尼斯·克卜勒(Johannes Kepler)。

克卜勒:我在你物理書的第幾頁?

克卜勒說:「幾何學是唯一的,永恆的,它是上帝意志的投影。我們把人類叫做上帝的影子,原因之一就是人類有了幾何學。」

這話啥意思?

——意思是人的腦子能理解宇宙,用幾何學能理解的東西,人也能弄懂。


克卜勒提出的恰恰是科學的基本命題:只要我們不懈探索和思考,就可以找到每個問題的合理解釋和底層原理。


這種思想就是布魯諾獻身在火刑柱上的原因,也是布魯諾至死都堅守的信念。它也是整個科學世界可以發展至今的基石。

布魯諾:沒商量,不改口

克卜勒之所以可以把他的這種科學理念推進下去,火星幫了他大忙。

1600年2月,也就是布魯諾被處決的那個月,28歲的克卜勒開始了一份新工作:計算火星軌道。

克卜勒一開始給當時的著名天文觀察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打雜」,那時候他沒有太多自主權,要遵照前輩的宇宙理論:那時候主流的想法是,行星都是繞著圓形軌道運行的。

克卜勒的工作就是把布拉赫的結論算出來,證明火星也是在走圓圈。

布拉赫:為我們的圓乾杯

可是克卜勒不論如何計算,都不能得到「火星繞著圓形軌道」的結論。機緣巧合,克卜勒「打雜」不到兩年,布拉赫去世,克卜勒升職加薪,接替了布拉赫皇家數學家的職位,全力研究火星。

克卜勒:你們瞎寫什麼小道消息!

《因火星而起的謀殺?布拉赫的神秘死亡》All About the Mysterious Death of Astronomer Tycho Brahe(C) 2020 by John F. McGowan, Ph.D.


八年後,克卜勒出版了著名的《新天文學》,全名是《建立在因果律上的新天文學或以高尚的第谷·布拉赫的觀察記錄為基礎深入研究火星運動得出的天體物理學》。克卜勒苦心研究了布拉赫留下的觀察數據,得出結論:火星是繞橢圓軌道運行的,太陽是軌道焦點之一。

著名的克卜勒行星運動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也在這本書中。

克卜勒:做道題試試?

出自91高考網

克卜勒的《新天文學》深入地研究了宇宙,提升了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

雖然人類從此以後不得不承認,我們不是宇宙的中心。可是克卜勒給出了新的視角:不要怕,我們能理解宇宙,甚至,我們可以親自走向宇宙。

從《新天文學》開始,克卜勒又花了10年時間繼續研究,接著就提出了著名的克卜勒行星運動第三定律。

克卜勒第三定律的常見表述是:繞以太陽為焦點的橢圓軌道運行的所有行星,其各自橢圓軌道半長軸的立方與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個常量。

克卜勒:再做道題試試?

出自91高考網

克卜勒的三個定律是天文學裡的一次革命,在這之前,人類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和當時已知的五顆星球繞著小的圓形軌道運行。

克卜勒徹底地打破了這種認知系統,把陳舊的觀念一掃而空。通過完善和簡化哥白尼的日心宇宙體系,克卜勒的三大定律更是提示了後來的經典力學和萬有引力定律

1684年,牛頓根據克卜勒定律和自己的研究,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至此,人類才真正破譯了了天文運動的機密。

牛頓:接過前輩的三大定律和蘋果

牛頓定律是經典物理學的基礎(中學物理的噩夢?)。而經典物理學是科學知識最強有力的載體。有了經典物理學的發展,18-19世紀的工業革命才變得有可能。

人類仰望星空,正視宇宙,科學和工業的發展徹底改變人類社會的形態——這一切,都從克卜勒對火星的研究開始。

克卜勒:oh yes!

克卜勒的《新天文學》出版一年後,伽利略拿出了最新裝備——望遠鏡,人類第一次親眼看到了「天堂」的真相。

更多關於火星探索的奇聞趣事,我們下期再會!

歡迎來到摺疊宇宙的世界,打開摺疊宇宙,看見跨界未來!

後記:本文主要內容來源於【摺疊宇宙】相關文章

【摺疊宇宙】是由我發起的概念項目,以「打開摺疊宇宙,看見跨界未來」為理念,混搭科幻與文藝、時尚、娛樂、哲思,傳遞最好玩的輕科幻,最潮最in的黑科技,最通俗易懂的前沿知識,最高品質的科幻影視,給你腦洞大開的未來生活指南。

歡迎感興趣的朋友關注與了解,讓我們一起打開摺疊宇宙,看見跨界未來!

相關焦點

  • 「勇氣」在火星發現水結晶
    關於火星令人振奮的消息接二連三地傳來,先是「機遇」號發現火星上曾經是個「水世界」,緊接著,「勇氣」號也不甘示弱,在火星的另一端發現水的蹤跡。雖然在火星上還沒有發現曾有大量水存在的線索,但火星上是否有水似乎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現在擺在科學家面前的問題是,火星上究竟什麼時候有水,火星上曾經有多少水?
  • 見證"火星探險之旅" 提升青少年科技素養
    繼上海首站活動後,本次&34;將觸角延伸至蘇浙兩地,以我國即將發射的首顆&34;火星探測器作為活動背景,通過線上直播課與線下互動的形式,帶領青少年兒童一起探索關於&34;的奧秘,助力提升青少年科技素養。
  • 義大利天體物理學家:火星探測任務體現了中國的技術能力和非凡勇氣
    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主任卡拉維奧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選擇了最具難度和挑戰的方式,既反映了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技術能力,更體現了令人欽佩的勇氣和探索精神。隨著「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中國的首次火星探索之旅順利開啟。
  • 義大利天體物理學家:火星探測任務體現了中國的技術能力和非凡勇氣
    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主任卡拉維奧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選擇了最具難度和挑戰的方式,既反映了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技術能力,更體現了令人欽佩的勇氣和探索精神。隨著「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中國的首次火星探索之旅順利開啟。
  • 中國的「天問」,海外的「希望」「毅力」······各國為何扎堆探索火星?
    人類對於太空的浪漫幻想由來已久,但我們真正踏入太空,卻還只是在不到六十年前。我們對於耳熟能詳的老鄰居——火星,其實知之甚少。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 人類面臨太空生存挑戰,本世紀內或實現火星移民|鈦媒體全球科技月
    祖柏林博士是美國著名的航天工程師,曾任洛克希德· 馬丁航天公司高級工程師,於1998年成立了火星學會,長期致力於促進人類探索和移居火星。其中,金星遍布濃密的大氣,有很強的溫室效應,地面溫度達到400多度,並不適合人類居住。火星則不一樣,人類很早就對火星開始了探索。「1971年通過探路者號,發現了火星表面有很多河床,到了2001年檢測到了火星上存在水,而且含量不低。尤其是在南極和北極,差不多在三十七八度的維度中間,仍舊有大量的水存在。」莊逢源表示。
  • 2020火星元年 | 人類探索火星,真正目的是什麼?
    作者:卡爾赫林(一)2020年可謂是「火星元年」,因為中國國家航天局、美國NASA和歐空局,都分別開啟了新一輪的火星探測計劃,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派遣太空人登陸火星,甚至還要開啟「火星移民計劃」。那麼,人類探索火星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人類開啟探索火星之旅,但火星並不是人類的永久居留地和最終目的地。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0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挖土」回歸,SpaceX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
  • 2021 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0 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 「挖土」回歸,SpaceX 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 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 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
  • 中國太空探索一大步:「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那次的任務是一次中俄聯合的火星探測。中國和俄羅斯分別派出了「螢火一號」和「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它們共同搭乘俄「天頂-2SB」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發射場呼嘯升空。根據預定計劃,兩國火星探測器先由運載火箭送入太空,隨後俄方探測器應依靠自身動力開始遠航,最終到達火星軌道釋放「螢火一號」。
  • NASA準備開採火星土壤,人類將見證火星奇蹟的誕生
    隨著人類的科技進步,太空熱成為了全世界各個國家的發展趨勢。如今,宇宙中天體也成為每個國家的競爭目標。最近一段時期以來,有關於火星的話題層出不窮,未來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太空計劃中,絕大部分都是關於火星的,這是因為我們的科技已經足夠支撐讓人類去探索火星世界了。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0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挖土」回歸,SpaceX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另一方面,從去年開始,世界上很多國家也開始了月球探測,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進入了另一個新階段。2021年,人類又將開始對宇宙進行什麼樣的探索?本文是麥可羅斯頓對人類在新的一年裡在宇宙探索中完成的事件的梳理和預告。第一,中美探測器於2月聚集在火星上。
  • 18億像素火星全景照片引熱議 火星因何成為太空探索關注焦點?
    18億像素火星全景照片引熱議 火星因何成為太空探索關注焦點?上述照片顯示的地形地貌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甚至有人開始討論「移民」火星的相關話題。天文學博士、科普作家高爽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則表示,火星是一顆類地行星,也一直是人類進行太空探索的重要目標。太陽系中的類地行星高爽提到,在太陽系中,類地行星按照與太陽從近到遠的距離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 中國世界和平基金會發起「和平探索太空」倡議
    8月6日,由中國世界和平基金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駐華使館和火星學會中國分會聯合主辦的《和平利用火星、拓展人類文明》國際科技主題沙龍活動在北京和苑博物館順利舉行。活動旨在通過對話交流,加強國際合作關係,促進「一帶一路」太空科技和平公益。來自一帶一路沿線、歐洲、美洲、非洲地區等12個國家的駐華使節、科研組織、企業家、科技文化界代表和青少年代表參與了本次活動。
  • 人類可在火星上居住嗎?星際移民需要多久實現?中國智慧告訴你
    知識是學之不盡的好東西,太空是探索不完的新空間。人類的奧秘不單單是科學家的理論知識與幻想,想要真實了解就只有將理論變實際。「冷戰」在「太空戰場」這一方面是好的,雖然表面沒有戰火的硝煙,但是面對無盡的太空才是最大的敵人。當科學家將目標放在了火星上時,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人類可以在火星上居住嗎?
  • 你好,太空!一起來聽來自宇宙的聲音
    你知道第一位飛上太空的太空人是誰嗎?你知道為什麼日常生活所用的GPS導航可以如此精準地知曉你的位置嗎?你知道貓、狗、猴子和猩猩也曾上去過太空嗎?是哪個國家率先踏上月球?而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大型空間站叫什麼名字呢?
  • 一本人類宇宙探索的百科全書 《DK太空之旅》
    今天科學家們探索的重點是什麼?未來你可以在哪裡預定一趟太空旅程?而人類又將如何在火星上定居?這些問題的答案你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 第一章 時間跨度從幾千年前起,到完成人類首次登月的」阿波羅11號「返回至地球。在這一章裡能看到的,比如: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起源於從幾千年前的遠古時代,即便當時沒有工具,知識匱乏,但是人類就是從什麼都沒有的仰望星空開始了。
  • 阿聯首次火星探索,旨在激勵新一代太空科學家
    阿聯領導人意圖讓「希望號」探測器成為一個顛覆性事件,加速該國邁向知識型經濟,使世界級的研究者能在科學和技術領域工作。  這次任務是阿拉伯國家實施的第一次行星際航行,象徵意義重大。起於8世紀的伊斯蘭黃金時代,見證了阿拉伯和伊斯蘭科學家們在數學、天文、醫藥和哲學等領域突飛猛進。
  • 人類如何進化才能在太空中生存?
    其實,就連在地球本身,也存在著一些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環境,但是我們生存了下來。當我們的祖先發現他們的居住環境,越來越惡劣的時候,他們鼓起勇氣來到他們不熟悉的陌生環境去尋找更宜居的地方。作為他們的後代,我們血液中流淌著他們無畏的血統。可是與此同時,我們為食物和享樂而分心,我們被捲入戰爭,手足相殘,我們好像忘記了我們熱衷探索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