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4日 07:53:04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股票估值」,作者 吳君亮及分析團隊。原標題為「夏普比率:如何評價基金經理的表現?」。
實用主義者鄧小平說,無論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若按此說,衡量一個基金經理是否優秀,只要看看他/她管理的基金的收益表現就行了。
但是,如果把收益高低作為判斷一個基金經理工作質量的唯一標準,似乎並不妥當。
比如,一個投資組合2%的年回報,看上去很小,但是,如果整個市場在同一個時間段僅上漲了1%,那麼與可交易的整個證券池相比,取得2%的回報,也可以說是表現很好了。不過,如果這個投資組合特別集中地投資於極高風險的股票,使其所面臨的風險敞口過大,而僅僅取得了比市場高出1%的回報,那麼,這個高出市場的回報,也許並不值得誇耀。
為了更準確和恰當地衡量一個基金經理的投資表現,人們已發明了一些不同的方法,用來判斷一個基金的風險調整後收益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夏普比率。
夏普比例(The Sharpe ratio)=(預期收益率 - 無風險利率)/投資組合標準差
夏普比率常常被用來評估一個證券投資組合的整體表現,它通過對收益與風險的綜合分析,來對比組合之間的表現。它的著重點是,組合中超過無風險利率的那部分收益要用投資組合的標準差來衡量。假設投資者應該能夠投資於政府債券並獲得無風險收益,夏普比率要分析的是超過這個無風險收益的那一部分收益的風險成分。在投資組合的風險回報理論框架中,其假設是,承擔越高的風險意味著應該產生更高的收益。
比如,如果A基金經理獲得了一個15%的回報率,而B基金經理獲得12%的回報率,很顯然A經理的表現看上去更出色。但是,如果A經理比B經理承擔了更大的風險,那麼B經理的風險調整後收益可能要更好一些。
再舉一個例子,假設無風險利率為5%,A經理的投資組合標準差為8%,而B經理的投資組合標準差為5%。那麼A的夏普比率就是1.25,而B的比率則是1.4,顯然表現要好於A。基於這些計算,B經理在風險調整的基礎上可以獲得一個更高的投資收益。
這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個證券投資組合的收益要高,標準差要相對低,當夏普比率達到或超過1時是比較好的,超過2時是很好的,超過3,可謂非常優秀。
除了夏普比率之外,再附帶講一講另外兩個也是常被用來評價基金經理業績表現的比率,一個叫上升比率(up ratio), 一個叫下滑比率(down ratio)。上升比率講的是,當市場上升時,投資組合也應同步上升,而且要大於市場才好,也即當市場上升一個點時,一個好的組合表現應該大於一個點,也即大於1,才算好。與之相反,下滑比率講的是,當市場下滑一個點時,一個好的組合表現應該小於1,才算好。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