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珍惜,不管什麼時候,都必須受到自身條件的影響,即使遇到再大的風雨,不會阻擋住人們對於未來時間的掌握,而一個道理,越是珍惜,越值得擁有更多。
例如時間,懂得在生活中,擠出時間來學習看書,這個時間對你來說很寶貴,值得你為了有限的年華去學習去成長,這就像退休了之後,在老年大學學習到的東西,都會是自己人生的一筆財富。
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裡,能夠做到的就是珍惜每一個與周圍人相處的時間,即使是短暫的歡樂,只能夠讀懂自己的寂寞,也比較開心,每天能夠收穫快樂。
我們在一個有限的空間裡,心裡想著自己可以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可以達到一個什麼樣的高度,即使現在的人已經有一覽眾山小了,也想有更廣闊的境界,
這個時候,就需要放寬自己的心態,做一個努力積極向上的人,即使遇到艱難險阻,也不畏懼任何困難,面對再多的坎坷也學會釋放自己的壓力,面對勇氣日益消脹的情緒,做一個能伸能屈的人。
三年磨一劍不晚,晚的是自己始終沒有一個昂頭面對挫折的心態,面對再多的困難,即使善良的人遭遇磨難多,我們說,其實,誰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磨難。只是生活表現的樣子是讓善良的人先苦後甜,惡人先做惡,總有一天有報應。
即使我們認為自己本就可以委屈自己,成全周圍的人,包括自己的家庭、甚至自己的孩子,可是你的付出即便看起來很多,卻需要別人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善意,
總有一天你會為了孩子,為了家庭,而忽略我們一個最重要的感覺,就是自己的目標,自己的習慣,自己的愛好,
就是沒有放棄掉自己之前固有的喜歡,沒有因為這個而委屈自己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那麼,即使你的生活再富有,也會覺得像丟了魂似的。
而為了自己的家人開心,過於追求完美感,把我們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別人身上,那麼,忠言逆耳一句話都不會提起,我們似乎離一個愛自己的人遠了,離看起來愛別人的毛病更近了。
學習佛法後,覺得自己事事不如意,可是,修心了之後卻能夠發現自己每天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包括不猛的一下子鑽進佛法的道理中不出來,卻可以享受到漸漸地為了一種信念而慢下心來追隨自己內心的腳步。
念綠度母發現,自己可以一整個下午都坐在課桌前,聽著音樂念著經,轉眼覺得餓肚子一看天都快黑了。
而我們需要一種方式,將心靈與現實的契合點都從矛盾中釋放出來,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接觸到並且用在生活中,從而得到心靈接近現實又抽離現實的情緒最高點,這個點能讓我們心靈祥和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而念佛之後的我們,會更加明白佛法的深邃,覺得萬事不如意,原因全在於自己,關鍵看你想不想修。你是怎麼樣看法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