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達的曾經榮光與悲劇宿命

2020-12-06 界面新聞

文|鄭渝川  

所評圖書:

書名:《巴格達:和平之城,血腥之城》

作者:(英)賈斯廷·馬羅齊

譯者:孫宇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後浪出版

出版日期:2020年8月  

公元750年,阿拔斯王朝建立,填平了此前由伍麥葉王朝統治的印記。新王朝的第二任統治者曼蘇爾決定為自己營造一座新都城,最終將原有的小鎮巴格達擴建為王都。

英國記者、歷史學家和旅行作家,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成員和白金漢大學高級研究員賈斯廷·馬羅齊在其所著的《巴格達:和平之城,血腥之城》一書談到,巴格達並不是762年那一年才出現的。這座城市以南20公裡,就是帕提亞帝國和薩珊帝國的舊都泰西封城遺址。曼蘇爾意識到巴格達作為王都,有利於更好的控制兩河流域。這座城市建成後不到20年,就遷入了大量人口,成為區域內重要的政治、文化和貿易中心。

巴格達這座城市在公元786-809年迎來了阿拔斯王朝最具盛名的統治者哈倫·拉希德。哈倫被認為與後來的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具有類似的風格,富有魅力、極具政治手腕,擅長用出色的手段來剷除對手。阿拉伯文學經典《一千零一夜》中就有不少描繪哈倫的篇章,也寫到他如何熱愛享樂並熱衷私訪民間,在他身邊總是有著各式各樣的睿智弄臣以及具有反叛精神的詩人。這些篇章肯定會讓中國讀者產生熟悉感,因為這很接近於《鐵齒銅牙紀曉嵐》電視劇的角色和故事設定。

《巴格達:和平之城,血腥之城》書中指出,哈倫·拉希德在正史中非常關注學術,不僅贊助科技、文學、宗教人才,而且還主持了一場影響深遠的翻譯運動,將古希臘、印度、波斯的學術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還加以校訂。為了討好這樣一位喜歡知識的君王,巴格達的其他高官、富商也紛紛斥資建起了收藏數萬冊書籍的龐大圖書館。幾個世紀後,這些阿拉伯文的古典典籍被歐洲人重新翻譯成拉丁文等歐洲文字,直接推動了歐洲文藝復興的出現。所以,《羅馬帝國衰亡史》中,吉本非常熱情的稱頌了哈倫的這方面功績。

值得一提的是,哈倫還許可信仰其他宗教的民眾在不挑戰統治秩序的前提下,擁有自己的社區、保持自己的信仰。這種宗教寬容從公元8世紀末一直持續到了13世紀中期,即旭烈兀的蒙古大軍到來之前。

《巴格達:和平之城,血腥之城》書中頗為細緻的描繪了哈倫·拉希德的宮廷消遣。「夜復一夜地,哈倫和他的廷臣、學者、詩人、使節、將軍、樂師、法官、運動員以及新寵相聚一堂,尋歡作樂。他們在宮殿中聚眾歡宴,在皇家酒窖中酣飲豪醉……神魂顛倒地躺在後宮美女的懷中……」

但在自己統治的晚年,哈倫·拉希德突然處罰了巴爾馬克家族,殘酷處決了一直勤勉幫助自己治國的賈法爾。

《巴格達:和平之城,血腥之城》書中談到了巴格達一度扮演了世界文化之都角色的往事。公元9-10世紀,阿拔斯王朝的統治處於鼎盛時期,統治者醉心學術,再加上同時期周邊其他很多地區的動蕩,所以,巴格達吸引了遠至中亞、印度、歐洲、北非等不同地區的詩人、作家、數學家、醫學家、歷史學家、法學家、辭典編纂家、神學家、哲學家、天文學家。也就是說,這一時期的巴格達,完全與後世的佛羅倫斯、巴黎、倫敦、紐約、矽谷對於文學、科學起到的作用是相當的。

值得一提的是,巴格達公元9-10世紀的文化、科學革命,跟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在怛羅斯之戰中打敗了唐朝軍隊,俘虜了隨軍的中國工匠,從而掌握了中國造紙技術。這極大的削減了巴格達成為文化中心的經濟成本。

雖然如此,巴格達在公元10世紀之後,似乎就進入了一個非常糟糕而尷尬的惡性循環:歐洲的十字軍東徵期間,阿拔斯王朝對此不能非常有效的作出反制;旭烈兀的徵服更是帶來了相當徹底的屠城;在那之後,巴格達已經衰退為了甚至不能對我們現在所說的伊拉克全境發揮影響力的地方性城市。瘟疫、戰亂、叛亂,這些都必然導致人口流失和貿易凋零。

1000年後,進入20世紀,巴格達似乎迎來了機遇。1921年,在英國的鼎力支持下,伊拉克現代國家誕生。從這之後到20世紀50年代,一個世俗化而頗具風情的巴格達展現在世人面前。到了20世紀50年代,巴格達甚至出現了一連串極具才華的藝術家和文學家。巴格達在當時還曾邀請著名的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授課。

這一切被極具雄心的伊拉克民族主義者掀起的一連串政變打破。薩達姆在20世紀70年代起,一直到2003年,都以現代版的哈倫·拉希德自居。這座城市在最近幾十年內,不斷再度頻頻受到戰火、爆炸的侵襲。

「巴格達人才華橫溢,天生善於創造美與文化,但可悲的是,他們同樣富有毀滅它們的天賦。」

相關焦點

  • 巴格達的前世今生:創造與毀滅,輝煌與苦難,和平與血腥
    而追溯巴格達的前世今生,這樣的宿命之問其實由來已久,但巴格達人一次次在令人窒息的絕望中重拾勇氣,寫下了他們的不屈不撓的抗爭與奮鬥的篇章。在英國記者、歷史學家和旅行作家賈斯廷·馬羅齊所著的《巴格達:和平之城,血腥之城》一書中,作者以歷史的眼光和現實的勇氣,致力於還原一座城市的多重鏡像,在細節中生動地展示出這座城市的輝煌的過去、苦難的歷程以及悽迷的未來,讀後令人掩卷長思。
  • 點亮全科技樹、發展全產業鏈,中國無法避免的宿命和榮光
    點亮全科技樹、發展全產業鏈,中國無法避免的宿命和榮光!中國一直在改革開放,擴大開放力度,中國是願意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的,但是一些國家不斷排斥中國,那能怎麼辦呢?只能自力更生了。美國人曾經禁止超級計算機晶片賣給中國,現在中國超級計算機晶片有好幾個自研路線,也建設成功世界最強超級計算機。去年美國禁止晶片出口給華為,大家認為華為必然死在PA上因為這個領域都是美國企業,結果華為就自產了。美國這次能突襲華為成功,其實不是美國技術多牛,而是他們耍流氓,改變他們執行多年10%技術限制的規則,改為0%的無恥規則。
  • 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世界上安檢最嚴格的機場
    巴格達機場的安保檢查自然是安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巴格達機場是世界和伊拉克交流往來的窗口,我們帶住畏懼和好奇心而來,然後帶著收穫和祝福離開。與這個古老而神秘的中東國家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就從機場開始。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國際機場圖片中是航站樓外景。
  • 原是無名小鎮如今大受關注 美國有10個巴格達
    美伊開戰20多天來,巴格達的火車站、小機場荒廢了,餐廳和汽車旅館倒閉了,好一派悽涼景象,不過,這個巴格達不是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而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同名小鎮。實際上,美國叫巴格達的地方很多,它們原本名不見經傳,但自從伊拉克的巴格達遭美軍轟炸後就開始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 重鑄榮光我輩義不容辭是什麼梗 重鑄榮光我輩義不容辭出處
    重鑄榮光我輩義不容辭這一句話最近很是火爆哦,從字眼上就感受到了熱血沸騰呢,那麼重鑄榮光我輩義不容辭是什麼梗,其原出處是哪裡,下面給大家介紹。  重鑄榮光我輩義不容辭是什麼梗和意思  「重振榮光,吾輩義不容辭!」其原版句子為「重鑄LCK的榮光,我輩義不容辭!」這句話的來源為2020全球總決賽宣傳片中,LCK隊伍DWG的著名中單選手ShowMaker的宣傳片臺詞。
  • 巴格達爆炸-搜狐新聞
    時間詳情1月4日巴格達北部的一座清真寺發生自殺式爆炸襲擊,造成40人死亡、72人受傷。2月13日伊拉克什葉派朝聖者隊伍在巴格達以南遭到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35人死亡、至少65人受傷。3月10日巴格達城西發生一起針對伊軍隊軍官和部族領導人的自殺式汽車炸彈爆炸事件,造成至少33人死亡、46人受傷。
  • 巴格達踩踏事故現場目擊:一名兒童頭顱被踩下來
    早報專稿  8月31日上午,伊拉克近百萬朝聖的什葉派穆斯林從巴格達各區和伊拉克全國各地雲集到位於巴格達北部阿扎米亞老城區的伊瑪目卡迪姆清真寺附近,為該教派第7位宗教領袖穆薩·卡希姆(MousaalKadim)殉難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紀念活動。  潮水般的朝聖隊伍從清真寺一直綿延到遠處底格裡斯河的大橋上。
  • 巴斯拉守軍頑抗為美英巴格達之戰敲響警鐘(圖)
    眼見圍城局面一天天持續,不少英軍士兵乃至附近居民都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打巴斯拉都如此困難,那往後巴格達可怎麼辦?轉自搜狐  資料顯示,巴斯拉擁有130萬人口,為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其中絕大多數為反薩達姆情緒嚴重的什葉派穆斯林。
  • 盤點于榮光的幾部電視劇,你喜歡其中的哪部?
    于榮光,1958年8月30日生於北京,京劇表演藝術家於鳴魁之子,中國演員。11歲考入北京市風雷京劇團任演員學習武生,自幼學習京劇十年。1997年,于榮光導演並主演了22集電視連續劇《平安事務所》,由此走上了製作人、導演的道路。
  • 記者手記 | 巴格達,最漫長的夜
    對呵,去巴格達回來已經一年了。若不是劉俊提醒,在巴格達的十天於我而言似乎早已變成一個夢。但我知道這不是夢:新華社伊拉克分社當地僱員桑木送的薩達姆時期的錢幣,還在我書桌的一角,它旁邊放著一年前我戴的那塊手錶——從巴格達回來後,我再沒用過,現在看到的依然是當地時間,比中國晚五個小時。五個小時的時差之外,那是另一個世界。
  • 巴格達發現的疑似電池裝置!
    電池是改變人們生活習慣的一個重大發明,但考古學家發現,世界上最早使用電池的時間或為公元前3世紀(相當於中國戰國時期),考古學家在巴格達的古代墳墓裡發現了疑似電池的裝置
  • 巴格達和巴斯拉雙城記:見證陸海絲路此消彼長
    公元750年阿拉伯帝國領土(巴格達和巴斯拉位置示意圖)  這裡有底格裡斯河,已經把我們同遙遠的中國聯繫起來。  阿拔斯王朝的第二任哈裡發曼蘇爾動用了10萬工匠,用四年時間和1800萬金幣,於公元766年在底格裡斯河的西岸建起了新都巴格達。在波斯語中,「巴格達」是「天賜花園」的意思。
  • 美軍突進巴格達意欲何為:第三種方案攻城
    近兩天,有關美軍先鋒部隊突進巴格達的消息困擾著各國媒體。美伊雙方各執一詞據西方媒體援引美國軍方的消息報導,從南線一路向巴格達挺進的美軍第3機械化步兵師坦克旅在4日控制了巴格達西南20多公裡處的薩達姆國際機場後,不等美英聯軍對巴格達實施合圍,出人意料地沿南部高速公路向巴格達城區突進;巴格達守軍的抵抗雖然延緩了美軍20輛主戰坦克和10輛裝甲戰車的推進速度,但未能阻止美軍「且戰且進」。
  • 巴格達電池——「外星生物」留下來的文明?
    1936年伊拉克巴格達附近的Khujut Rabu地區發現了一具石棺,而在石棺裡面不但發掘出來大量的珍珠和金銀器,還發現了一些銅管、鐵棒和陶器。經當時伊拉克博物館館長德國考古學家瓦利哈拉姆-卡維尼格研究發現這些銅管、鐵棒、陶器居然是一套的。隨後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當向陶器內倒入一些酸或鹼性水,居然可以發電!
  • 分析:從巴斯拉到巴格達--美稱攻城創戰爭史先例
    吳強轉自搜狐  據法國《世界報》8日分析,美軍在7日突入巴格達市中心,採取的是坦克衝入市中心,迅速佔領底格裡斯河的伊拉克總統府的突擊形式,這樣就在象徵意義上佔領了巴格達的心臟。而這一戰術幾乎是英軍坦克6日進入巴斯拉市中心的重演。
  • 全球首都氣候風光斯裡蘭卡科倫坡、伊拉克巴格達
    巴格達越過茫茫的伊朗高原,是「絲綢之路」西行又一個必經之國—古老、神秘的伊拉克古國。巴格達為伊拉克首都,自古以來不僅是有名的伊斯蘭教古城,還是西亞、中亞及中東地區經濟、貿易、文化和交通的中心。神聖的清真寺、「天方夜譚」故事中各種人物雕像舉目可見,人們無時不感受到城市現代化氣息中摻合的古樸與神奇。
  • 英國媒體分析美軍奪取巴格達的6種可能方案
    東方網4月7日消息:英國《泰晤士報》4日發表文章,談美軍如何奪取巴格達。認為美軍可能待增等援部隊再發動最後進攻。文章說,美軍對巴格達機場的佔領或部分佔領,向薩達姆政權證明,美國部隊現在已經到了他們的門口。這個機場可能成為調進更多兵力向巴格達發動總攻的中心。它還將為美國部隊提供一個用直升機向首都發動襲擊的戰略跳板。機動作戰需要速度和抓住時機。
  • 中國專家組走進巴格達新冠疫情定點收治醫院
    新華社巴格達4月15日電(記者張淼)中國紅十字會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醫療專家組近日走進巴格達多家定點收治醫院,深入病房,與伊方專家交流臨床診治與防控方案,分享中國經驗。  4月14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定點收治醫院,專家組成員韓孟傑(左二)、楊鴻輝(左一)與伊拉克醫護人員合影。
  • 于榮光惋惜曾錯過《英雄》
    闖蕩內地香港影視圈20多年、拍戲多達50多部的老資深演員于榮光也憑藉著在《狼毒花》中的出色表演入圍了今年的最佳男演員的名單。這位今年已到天命之年的老打星,在接受採訪時回憶起當年的拍戲歲月噓唏不已,今晚即將到達長沙,對拿獎也充滿了期待。
  • 從電影姜子牙,說說合盤中的宿命點
    九尾妖狐的肉體被斬時,蘇妲己的元神歸位到自己的肉體中,因為宿命鎖的緣故,九尾妖狐的元神並沒有毀滅,同時還依靠妖力重塑肉身,最終引發了一場惡戰。 在星盤中,也有這樣一個類似於「宿命鎖」的小星星,叫做「宿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