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斌:人類將往何處去,蓋婭假說告訴你
東方中國的傳說中,女媧創造了人類,而在西方的希臘神話中,大地女神蓋婭創造了眾神,也在天神消滅了墮落的第一代人類後,創造了第二代人類。神話記載中蓋婭擁有許多寶物,其中生命之瓶中裝的是萬物之種和生命泉水,她終日在天上向凡間灌注生命泉水,以確保萬物能夠交替繁衍、生生不息。至今,西方人仍常以「蓋婭」代稱地球。因此,一個描述地球生命的假說以蓋婭來命名,不足為奇。
-
人類將去向何處
自古以來,人類對未來發展的探究從未停止。未來,從個體來說,是指個體的命運。從人類來說,則指我們人類將要去向何處。一場疫情,讓我們更關注未來如何戰勝病毒,關注科技怎樣影響未來。而本書恰在此時,用三場科技革命及場景應用,為我們預測預見了一個「未來」。本書之所以抓人眼球,引發對未來的思考,是因為文中所涉全是我們關注的未來學話題。
-
當機器人也開始了藝術創作,人類還能去往何處?
據牛津大學與耶魯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未來50年內,機器人將取代數百萬個人類工作職位!日本研發的護理機器人與人類相比,機器人不用吃飯,不用睡覺。在數據處理方面更是碾壓人類。那麼,在這種絕對優勢的對比下,人類唯一值得驕傲的,便是擁有主觀意識和情感,並且只有人類,能夠創造出藝術。可是,在科技的突飛猛進之下,就連被認為是AI智能所無法取代的藝術創作領域,也面臨著可能被機器人顛覆的趨勢!
-
科學使人類往哪裡逃?
「我往哪裡去躲避禰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禰的面?」 ——詩139:7現代航天移民計劃「我往哪裡逃?躲避禰(神)的面……」,「雖然爬上天去,我(神)必拿下他們來……」(詩139:7,摩9:2-4)。至高的神清楚知道,世上有人在這末後不肯向祂真誠悔改迴轉,要想許多辦法,逃避祂的審判刑罰。
-
約翰·斯坎倫:野生動物販賣及其對健康的影響,我們從此去往何處
在COVID-19後疫情時代下,需要將打擊野生生物犯罪納入國際犯罪法律框架,保障公共安全和動物健康。特將發言翻譯發布如下,以饗讀者。文/Cyan 審/Linda 編/Angel(圖源/AZA)野生動物販賣及其對動物和人類健康的影響:我們從此去往何處?
-
科技的永恆力量,會將人類文明引向何處?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去過一百多個國家。早年的旅行是走馬觀花,對這些異域風情留下的印象並不深刻。當我再有機會去重訪的時候,就給自己提了幾個問題:人類的文明是從哪裡開始的?這麼多的文明彼此之間是什麼關係?各個文明的優勢在哪?他們對人類的今天有什麼樣的貢獻?」
-
未來人類的進化方向,我們將去往何方?
相比於遠古時代人類飢不果腹每天為了生存而冒巨大的風險打獵與躲避野獸的追捕,如今的人類從生產力上已經徹底解決了溫飽問題,不用再為生存而犯險,可以說自然生存方面的篩選進化危機已不復存在。在幾次工業革命與科學進步後可以說我們所享受的物質資源已大大提高,如今面臨的更多是為維護一個體系的穩定所帶來的資源分配問題。
-
時間機器成為現實,人類可以回到過去,也可以去往未來
,也可以去往未來,但不能改變什麼。繼蟲洞發現不久後,基於這一原理進行時空穿梭的機器就被發明出來。這個名為「TICH」的時間機器可以保護穿梭者免受蟲洞內時間亂流的傷害,穿梭者只需進入它,幾秒之後再睜眼,就已經是另一個時空了。當然,發現一個蟲洞並不容易,所以想要進行時空穿梭也需要重重篩選。穿梭者不能帶去任何不符合那個時代的東西,更不能做出改變時代進程的事,否則,一切都會亂套,量子規則可能為了糾正世界秩序而將穿梭者抹殺。
-
人類步入星際時代?日本將在月球建"燃料廠",預計在2035年完工
【撰文丨佳華/編輯丨小懶】隨著科技的發展眾多國家開始將目光對準外太空,他們開始考慮開發其他的星球。整個計劃預計在2035年完工,若是能夠成功實現這一目標,那麼人類步入星際時代指日可待。日本一直都希望能夠在月球上建立一個燃料廠,這樣的話發射的衛星以及飛船,就能夠直接在月球進行燃料補給,能夠節約很多成本,而且還能夠避免意外的發生。
-
AI作曲的諾亞方舟將去往何處
作為虛擬音樂人,AIVA已通過法國和盧森堡作曲家協會(SACEM)的合法註冊,成為該協會首位非人類會員,並擁有自己的署名版權。作品數據輸入後,人工神經網絡會找到眾多被輸入作品之間存在的規律,繼而形成對音樂旋律、節奏、音高、強弱變化的理解與學習。這種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用來預測,並非就此生成作品。AI程序會帶著它對以上音樂風格的預測繼續運行,並將在前方遇到下一個驗證數據集。這個數據集會判定它的預測是否正確,正確與錯誤的回饋都將被AI記住。
-
人死後靈魂又會去往何處?
意識又去了哪裡呢?大部分人認為靈魂是非物質的,下面我們就開始來闢謠。如果靈魂不是由物質構成的,沒有原子和分子內部的電磁作用,那麼地面便會對它失去支撐作用,所以它便不會如影視作品中所展示的那樣,在地面神出鬼沒般的四處遊蕩。
-
上海科普大講壇講解宇宙神秘的宇宙—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訊(記者黃辛通訊員黃怡靜)1月20日,以《天文雲大會》為題的上海科普大講壇在上海科技館舉行
-
陳致遠 | 人類覺醒的時代已經徹底來臨!!
自從進入科技革命以來,人類以前一直在外求,我們去登月、去發現行星、尋找星系,但是除了發現世界外面還是世界
-
《未來簡史》:從智人到神人,未來人類的終極命運將往何處?
在《未來簡史》一書就是在告訴我們:人類是怎麼從普通生物成為了現在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以及接下來人類面對人工智慧將會所遇見拿些問題。基於此作者在本書中,提出了三個最為核心的觀點:1. 人類進步與社會的完善,最根本的原因是」人類的想像共同體」,包括宗教,人文主義等都是人類的共同想像,然後又反哺人類的共同協作。2.
-
【平語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照亮人類進步之路
比照當今世界逆全球化思潮和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抬頭,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地緣政治更加複雜多變,貧富分化日益嚴重,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全球範圍彌散著「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普遍焦慮與困惑,習近平主席從「我們從哪裡來、現在在哪裡、將到哪裡去」這一最基本的問題出發,把新時代銳意發展的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
-
海外書情丨國際地層委員會:我們將進入「人類世」時代
5月21日,據英國《自然》雜誌官網,「人類世工作組」(AWG)的34名成員在本周投票決定,認可地球已進入新的地質時代——「人類世」(Anthropocene)。Christophe Bonneuil和Jean-Baptiste Fressoz是法國科學研究中心的歷史學家,他們從環境史的角度切入,結合經濟史、思想史、科技史,為「人類世」鋪開了一個別開生面的譜系。他們從歷史的梳理中打破了許多「常識」:其實人類並不在二戰後才開始對人類活動對自然所造成的影響進行深刻反思。
-
人類最終會去往何處?英國科學家:或許是地球之外的新世界!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即使是宇宙中的任何星體,也都有著固定的壽命,地球也不例外,根據科學家的數據來看地球的壽命大概只有100億年,如今已經過去了46億年,如果人類想要延續自己的文明,那麼地球絕不是終點,人類必須為了自己的生存去尋找另一顆星球。
-
人類航天新時代,人類的新時代
這是人類第一次以可回收火箭低成本地實現載人航天,也是第一次私人公司實現載人航天,其歷史意義再怎麼誇大也不為過。 人類航天新時代到來了!人類新的時代到來了!,不到一年時間發射了第一顆商業衛星,又用了不到一年時間發射並回收了貨運飛船,又過了不到兩年往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
-
在太空時代的人類為什麼要研究宇宙?
如今,雖然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科學技術文明高度發達的時代,但是人文精神依然在指導我們前進。所以我們依然會繼續詰問:我們究竟是誰,我們從哪裡而來,宇宙的萬事萬物又是從哪裡來的,它們最後的歸宿在哪裡?這些詰問思考,是發自靈魂內心的問索。
-
書訊丨《後疫情時代:大重構》 解讀人類社會未來的模樣
而今,人類社會的未來將會是什麼模樣?世界又該何去何從?鑑於此,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攜手「每月晴雨表」管理合伙人蒂埃裡·馬勒雷適時地帶來的《後疫情時代:大重構》一書,日前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該書旨在為國家、社會、企業與個人在後疫情時代的發展道路指引方向。書中從三個維度系統梳理了未來世界的新格局。第一個維度評估疫情對五大宏觀領域的集中影響,即經濟、社會、地緣政治、環境和科技;第二個維度深入微觀層面,考察具體行業和企業的現狀和前景;第三個維度關注個人,推測疫情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及心理造成的影響。作者認為,事關存亡的危局也是反省的良機,蘊藏著變革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