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永恆力量,會將人類文明引向何處?

2021-01-20 復旦管院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去過一百多個國家。早年的旅行是走馬觀花,對這些異域風情留下的印象並不深刻。當我再有機會去重訪的時候,就給自己提了幾個問題:人類的文明是從哪裡開始的?這麼多的文明彼此之間是什麼關係?各個文明的優勢在哪?他們對人類的今天有什麼樣的貢獻?」


最近一期復旦問學講堂,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系主任凌鴻教授的主持下,原民政部副部長顧朝曦為我們帶來「新科技巡禮」主題演講。


(以下內容根據顧朝曦訪談和演講稿改寫)


關於文明,世人有很多不同的定義。說到文明的起源就要說到古人類,比如說周口店人、山頂洞人、元謀人等,這些在當代中國土地上面發現的古人類化石,和現代中國人並沒有血緣關係,他們的後代相繼滅絕了,因為他們沒能有效解決吃的問題。他們的部落能繁衍出多大規模、能存活多久,純粹是靠老天爺對他們的眷顧。如果氣候適宜,風調雨順,這個部落就可以繁衍壯大,走得更遠。但一旦遇到災年,這個部落就餓死、凍死了。


文明是一堆文化的集合,其中有兩個不可或缺的因素。第一,要有文字。第二,要有城廓,也就是要有基本的社會形態。文明體的居民不能住在樹上或是山洞裡面。


人類文明重要的起源地在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兩河文明的內涵十分豐富,從早期的蘇美爾文明,到後來的巴比倫、亞述、西臺、波斯文明等。這當中最輝煌的文明就是巴比倫文明。在古巴比倫的鼎盛期,國王漢謨拉比頒布了著名的法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是一部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發掘的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長1.65米,底部周長1.90米的黑色玄武巖石柱上,被完美地保存了下來。法典的意義不光是鐫刻的文字,它是一個政權的基礎,一個國家的憲綱,更是一個國家的體制確認。


這部法典頒布於公元前1776年,而公元後的1776年是美國《獨立宣言》於費城籤署的日子。這兩個重要的1776,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對奇妙巧合。《獨立宣言》由後來擔任美國第三任總統的託馬斯·傑斐遜為主起草,他曾經非常感慨地說了一段話,大意是我們這輩人騎在馬背上徵戰,為的是讓我們的兒女們能慢下來,能夠從事科學和哲學,為的是讓我們的孫子一代好從事音樂、舞蹈、美術。藝術是愉悅的溝通、可愛的品享、奉獻的無聲、延年益壽的境界、使世界寧靜的良藥。這才是我們人類最後的追求。



再講講科學與文明之間的關係。科學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原動力,但科學不是真理,也不是正確的同義詞。科學只是在不斷地求索真理,在一步一步地逼近真理。《大美百科全書》裡面定義科學是這麼說的:科學為系統化的確定知識,或在不同時代和不同地方曾經視為確定的知識。


我認為知識是人類在迷茫而又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淘出的金子,儘管純度不等,大小不一,但每塊都值得珍惜,因為人類是用它構建精神世界的「金子塔」。走近它就找到了人類自文明以來所積累的寶藏,掌握它就站到了先知的肩膀上,爬上塔尖,你就是離真理最近的人!


科學是發現,技術是發明,只有對事物有了科學的認知之後,才能發明相應的技術。科學是人們探索真理的一條路徑。人類天生無翅膀,科技帶領我們飛翔。但科學並不是萬能。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自然界中已經存在的客觀規律。科學既不能創造規律,也不能改變規律。科學是人類對自然規律的一種認知,形成這種認知除了需要有悟性的天分,也有賴於認知的手段和能力。隨著這種手段和能力的不斷提升,認知的廣度與深度在不斷拓展,並由此決定了當時科學的水平。



我們崇尚科學,可以迷它,應當信它,卻不該迷信它。我們也可能從祖先那裡學到的是錯誤的東西。科學在不停地檢討自己,但這種謙卑的審視和自我否定不但沒有削弱它的光榮,反而使它獲得了永恆的力量,也不斷地增強著我們對它的信心。科學不怕挑戰,怕挑戰的不是科學。科學是需要我們去發展的。學習科學、懂得科學、研究科學固然重要,尊重科學、掌握科學、運用科學更為重要。


科學和人文猶如一個硬幣的兩個面,是不可或缺的。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能明智地加以利用的話,可以給人類幸福、社會進步起到積極的推動。如使用不當,則會給人類和環境造成無法估量損害。科技是沒有感情的,而支配人的動力卻幾乎全是感情。我們常常說的理性,其實基本還是為情緒服務。所以我特別強調人的敬畏之心,人的基本的道德觀念。人無敬畏,大自然就不再是人類的家園,大地也不再是人類的母親,它們都只是人類用品的「大倉庫」,肆無忌憚、海闊天空的「通吃」即成必然。希臘德爾菲神廟裡鐫刻著一句名言:人啊認識你自己。我們要好好想明白,人類到底想把今天的文明引向何處?


人類當以敬畏為骨架,以慈悲為情懷;有感恩、謙卑、善良之內在,見寬容、好學、慈善之肌膚。只有如此,人類期待的美景才會展現出來。


* 轉自公眾號「復旦商業知識」


相關焦點

  • 未來人類的文明方向-人類與科技
    現代人類非常依賴科技,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這得看是什麼人在用科技了,得一分為二地看待。意志力強大的人只是把科技作為提升自己的一種手段,而那些意志消沉的人則把科技作為生活的支撐柱,如果柱子倒了,這些人也就完了。
  • 地球上不止有人類文明,可能還有其他文明,但是最早始於何處呢?
    文/瑤堇雲詩地球上不止有人類文明,可能還有其他文明,但是最早始於何處呢?人類現在的科技是很不錯的了,不斷的對宇宙秘密進行探知,一次又一次的觸碰到秘密的邊緣,儘管離揭開秘密所需要的科技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每一次的進步都會拉近與宇宙的距離。
  • 《永恆族》:續寫漫威宇宙,永恆族與人類的不解之緣
    星爵的父親伊果也是天神族,不過這一集的主角並不是天神族,而是天神族創造出來的「永恆族」。當天神族監測宇宙生命的時候,他們看到野獸佔據了地球,並想要去改變這些野獸的生命形式,便設下陷阱,抓住了一隻猩猩當作實驗品。想要測試基因進化鏈的多種變化,在植入基因的實驗過程中,就有天神族才能夠控制決定最終的結果,後來他們創造出三種具有不同力量的生命,永恆族,人類不朽族。
  • 人類將去向何處
    □張彥梅最近看了以色列作家羅伊·澤扎納的《未來生活簡史:科技如何塑造未來》,我發現我對未來的理解太缺乏大局觀了。自古以來,人類對未來發展的探究從未停止。未來,從個體來說,是指個體的命運。從人類來說,則指我們人類將要去向何處。一場疫情,讓我們更關注未來如何戰勝病毒,關注科技怎樣影響未來。
  • 人類文明曾倒退多次?告訴你真實的人類歷史!仿佛有無形力量引導
    人類到底是從何而來?這似乎一直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直到達爾文的進化論出現,好像是解答了這個問題。,而且將獸皮穿在了身上。這可是和之前的尼安德特人相差甚遠,而且當時還處於地球冰河時期之際,為什麼就在環境持續惡化的時候,人類反而還進化出了更加高級的智慧?這不僅讓人會想,也許存在著一種未知的神秘力量,一直在幫助人類的發展。
  • 人類文明曾倒退多次?仿佛有無形力量引導人類發展
    人類從何而來?這似乎一直是永恆的話題。就使用的工具而言,他們不僅製作了將木材和石頭結合在一起的新工具,而且還將動物皮放在上面。他們有自己的社會組織,生活在由組長領導的氏族中,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因為這樣,智人違反了進化論。
  • 《遺落戰境》:對人類科技文明「反烏託邦式」的思考
    關於以核技術為代表的人類科技對地球自然環境的影響的敘述廣泛地存在於現代人類社會各種生態學的著作中。甚至有學者就將人類現代科技文明稱為「新的撒旦」。從本質上來看,《遺落戰境》中地球的荒蕪的自然狀態是人類自身的科技力量所造成的。
  • 我們的科技文明,在未來的某一天,也許會發展成為修真文明。
    那麼宇宙,亦是如此,能夠出現人類,也必然能夠出現其他種族,和人類相似的種族。地外文明是否比我們落後,這裡,就按照人類所推演的宇宙年齡。宇宙的年齡是138.2億年。而對比人類所誕生的時間, 五百萬年,人類誕生文明的時間是又是多少呢!滿打滿算,一萬年。僅僅一萬年,人類就已經發展成如今的模樣。
  • 人類文明曾倒退多次?告訴你真實的人類歷史!仿佛有無形力量引導人類發展!
    人類到底是從何而來?這似乎一直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直到達爾文的進化論出現,好像是解答了這個問題。
  • 現代科技文明不可持續,人類將進入二級文明時代
    很顯然,現代科技文明和古文明都屬於作為原初文明的一級文明體系。現代科技文明與古文明在認知方式上無法切割,它是古文明體系的必然性產物,都是基於實物文字而產生的,故現代科技文明是古文明的衍生品,它們都屬於舊文明體系的一部分。但總有人喜歡將現代科技文明與古文明切割,這在邏輯和事實上完全講不通的。
  • 未來人類文明的方向-人類與科技
    個體 修煉文明強大的是個體,只要文明中的個體都強大了,文明也就強大了。那究竟什麼是個體修煉文明呢?看過修真小說的人都知道。可以是修真文明,還可以是其他個體修煉文明,但這裡重點講述修真文明,其他文明以後有空再講。修真,修的是自己。
  • 華夏文明到底來自何處?古象雄還是姆大陸,蘇美爾文明如何說?
    上一章,我們提到了姆大陸文明,今天我們對姆大陸文明做一個詳細的解說。 曾經有人探討過,如果將世界上的大海大洋全都抽乾,那會變成什麼樣子?
  • 宇宙中的光速限制會鎖死人類科技文明嗎?
    科技的發展是沒有極限的,但位於地球的人類的科技文明是有極限的。從目前的的情況看,地球上人類的科技已經接近極限了,人類的文明是建立在能源和物質基礎上的,而目前這兩者的使用已經接近極限。(人類文明的科技樹一個文明如果沒有外部技術輸入和物種交流的話,一些地區的技術水平會永遠受限於自然條件
  • 到底什麼是文明?人類社會文明究竟應該走向何處?(上)
    到底什麼是文明?人類社會文明究竟應該走向何處?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人類通向文明的康莊大道,利用資本市場和商業利益強大的驅動力把社會變為野蠻的屠宰場,疲於奔命的人們在利益的盤剝下成為待宰的牛羊。現在向我們提出一個尖銳的實質性問題:這種現狀的存在與形成;到底是資本問題,還是社會問題?究竟誰來背這個鍋,至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 自卑也許是成就人類文明最主要的力量之一,自卑有什麼可怕的
    幾乎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一個自卑的人會產生極低的自我評價,以及對社會生活考驗的恐懼.同時會對自己的努力進行否定和限制.這種不自信,也帶動著別人對自卑者缺乏信心.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自卑的人很難成功,因為他們不能自信,不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與樂趣,卻總是在躲避生活中真正的問題
  • 讓科技為人類文明注入更多正能量
    可以說,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為人類文明進步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與此同時,科技的發展和應用也給人類帶來了許多新的挑戰,科技倫理問題日益凸顯。科技水平的懸殊,導致全球競爭中利益和發展的失衡,加大了貧富差距,擴大了全球化進程中的不平等,加劇了全球矛盾,也為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勢力的滋長提供了土壤。毋庸置疑,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催發社會生產力的深刻變革,推動人類文明邁向新的更高階段。
  • 如果人類文明有一天終結了,會因為什麼?科學家提出了三種猜測
    當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通過對地球生命史的研究探索發現了一個現象:任何生命都沒有永恆的延續,也就是說沒有一種生命能夠永遠延續發展下去,6500萬年前的恐龍在地球生存了1.6億年的時間,最終還是滅絕了。那麼人類能夠延續發展下去嗎?
  • 相變能成果改變人類文明
    摘要:相變能成果揭示出:非線性科技替代線性科技將是人類文明進程的拐點。當今,人類文明只限定在線性科技世界,所以,才導至能源科技至今未走出愚昧的「火種」要素時代,其實非線性相變能量就是普遍的客觀存在,只因線性思維固化而導至視而不見,顯然,改變文明與改變世界的本質不同是指,人類文明應與外星文明接軌。
  • 外星文明有多可怕?它們控制了人類!科學家:其文明程度難以想像
    伴隨著技術的進步,尋找外星人和太空移民已經成為許多太空問題的永恆主題。首先是外星人的存在嗎?假設存在,那他們的科技文明將會掌握怎樣的力量呢?    那個時候,人類還沒有發展科技,所以人類盲目自負,以為自己已經擁有了地球上所有的東西,能夠主宰地球,但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創造,人類發現了宇宙,在浩瀚無邊的宇宙中
  • 女性力量與時間永恆
    用時裝承載的內在力量打破固有的性別認同,去展現拋開了宿命束縛的新女性的堅忍、浪漫、自由和強大的內心蛻變。裝置與音樂結合秀場復古主題,傳遞出無論世界如何運轉,無論在什麼樣的時代下,文明與復古的事物都保有自己的情緒,回歸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