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訊(記者黃辛通訊員黃怡靜)1月20日,以《天文雲大會》為題的上海科普大講壇在上海科技館舉行。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武向平,清華大學天體物理研究中心主任毛淑德,南京大學特聘教授戴子高和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所長何子山為公眾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
宇宙中第一代發光天體是何時誕生的?我們能否真的看到來自宇宙深處第一批恆星的光芒?「引力透鏡」又是什麼?宇宙的黑暗「幽靈」——暗物質和暗能量深藏何處?伽馬射線暴的威力到底有多強?宇宙的未來命運將走向何處……經歷了137億年滄桑歲月的浩瀚宇宙,仿佛一個永遠無法解釋的謎團,充滿著吸引力和誘惑,牽引著眾多學者孜孜追求,去揭開神秘面紗的一角。經過不懈的探索,人們所了解的越來越多,但同樣,也有越來越多的未知等待人們去發現。
武向平院士從「宇宙萬物的生成」「宇宙向哪兒去」及「人類的命運」等幾個方面,簡明、生動地介紹了宇宙起源、發展、演變的諸多研究成果,並探討了宇宙發展對人類未來的影響等熱點和前沿問題。毛淑德主任介紹了利用哈勃望遠鏡發現引力透鏡系統測量天體質量的最新科研進展。戴子高教授以各種物質結構與能量產生為切入點,用生動的例子介紹了伽瑪射線暴及其特性,介紹了伽瑪射線暴的發現過程,並通過與超新星比較進一步說明其特性,表現伽瑪射線暴輻射的能量之大。何子山教授通過一個超大黑洞的一個統一模型,解釋了遙遠宇宙中觀測到的絕大多數類星體現象:星體如何被觸發,又如何死亡。
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主持了最後的互動環節。4位嘉賓針對宇宙探索提出各自想法並進行交流與探討,並回答了現場觀眾的熱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