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普大講壇講解宇宙神秘的宇宙—新聞—科學網

2020-11-28 科學網

 

科學網訊(記者黃辛通訊員黃怡靜)1月20日,以《天文雲大會》為題的上海科普大講壇在上海科技館舉行。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武向平,清華大學天體物理研究中心主任毛淑德,南京大學特聘教授戴子高和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所長何子山為公眾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

宇宙中第一代發光天體是何時誕生的?我們能否真的看到來自宇宙深處第一批恆星的光芒?「引力透鏡」又是什麼?宇宙的黑暗「幽靈」——暗物質和暗能量深藏何處?伽馬射線暴的威力到底有多強?宇宙的未來命運將走向何處……經歷了137億年滄桑歲月的浩瀚宇宙,仿佛一個永遠無法解釋的謎團,充滿著吸引力和誘惑,牽引著眾多學者孜孜追求,去揭開神秘面紗的一角。經過不懈的探索,人們所了解的越來越多,但同樣,也有越來越多的未知等待人們去發現。

武向平院士從「宇宙萬物的生成」「宇宙向哪兒去」及「人類的命運」等幾個方面,簡明、生動地介紹了宇宙起源、發展、演變的諸多研究成果,並探討了宇宙發展對人類未來的影響等熱點和前沿問題。毛淑德主任介紹了利用哈勃望遠鏡發現引力透鏡系統測量天體質量的最新科研進展。戴子高教授以各種物質結構與能量產生為切入點,用生動的例子介紹了伽瑪射線暴及其特性,介紹了伽瑪射線暴的發現過程,並通過與超新星比較進一步說明其特性,表現伽瑪射線暴輻射的能量之大。何子山教授通過一個超大黑洞的一個統一模型,解釋了遙遠宇宙中觀測到的絕大多數類星體現象:星體如何被觸發,又如何死亡。

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主持了最後的互動環節。4位嘉賓針對宇宙探索提出各自想法並進行交流與探討,並回答了現場觀眾的熱情提問。

相關焦點

  • 宇宙是如何起源與演化的? 上海科普大講壇解讀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
    宇宙是如何起源與演化的?上海科普大講壇解讀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9-10-26 23:58:00來源:央廣網
  • 霍金女兒攜父女合著科普小說到訪上海—新聞—科學網
    6月9日上午,著名作家簡·霍金博士與科普作家露西·霍金博士做客上海科普大講壇,與三百餘位現場觀眾分享了將科學知識轉化為科普讀物的奇妙經歷
  • 上海科普大講壇開講《北極熊和企鵝的對話》—新聞—科學網
    3月17日,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辦,上海科技館、上海科學傳播與發展研究中心承辦的上海科普大講壇第92講在上海科技館開講。
  • 「如果宇宙只有一年」,聽沃閱讀名家講壇怎麼說
    如果宇宙只有一年,它會在哪些重要的時間點發生令人驚嘆的變化呢?如果你有這樣的好奇心,不妨來聽聽知名科普節目主持人旭崬老師嘮叨嘮叨他的觀點。12月26日下午三點,旭崬老師將亮相山西中醫藥大學(晉中校區)學術報告廳,參加中國聯通沃閱讀2017至2018年度「四時讀書樂·名家講壇」山西站活動,帶你一起探討宇宙天體、生物進化、人類文明的歷程,講述「如果宇宙只有一年」的「奇葩」科普觀點。旭崬是中國天文學會會員,科學聲音組織成員,上海新聞廣播、東方新聞臺、第一財經廣播多檔科技類節目主持,節目監製。
  • 上海科普大講壇開講「疫苗VS病毒」
    上海科普大講壇開講「疫苗VS病毒」 2020-11-23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科普大講壇「走近西部」滬藏疆首場聯播講座舉辦
    、新疆科技館共同舉辦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50講。該場活動也是大講壇「走進西部」系列暨滬藏疆首場聯播講座。恰逢第40個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之際,該講座特邀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學家羅利軍主任、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生所何祖華研究員為三地觀眾帶來以「糧食安全」為主題的科普報告。
  • 上海科協大講壇攜手科技前沿大師談 精彩解讀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華網上海11月26日電 25日,由上海科協主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上海科協大講壇管理辦公室承辦的「上海科協大講壇暨科技前沿大師談 解讀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科普報告會」(以下簡稱解讀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科普報告會)在滬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沈學礎主持本次活動。
  • 上海科普大講壇開講 揭秘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
    論壇現場(上海科技館供圖)央廣網上海12月19日消息(記者周洪)12月17日19日,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58講邀請到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探月工程負責人、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指揮張玉花,講述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經初步測量,嫦娥五號任務採集月球樣品約1731克。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獲得了公眾的廣泛關注與熱議。嫦娥五號任務有哪些亮點?從月球上取土有多難?航天人為之開發了多少黑科技?張玉花與公眾分享了嫦娥五號背後科研攻關的故事。
  • 上海自然博物館舉行「與科學家面對面」科普活動—新聞—科學網
    (上海科技館分館)精心策劃打造的品牌科普活動「與科學家面對面」在自博館地下二層中庭火熱開展。 當天的「與科學家面對面」科學集市共設12個展位,29位醫學健康、自然生態、公共衛生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和青年學者齊聚一堂,為公眾帶來了一道道乾貨滿滿的科普饕餮大餐。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同濟大學醫學院的科研人員為大家展示最新的醫學研究成果:利用小小的果蠅研究人類疾病、利用肺幹細胞拯救生命等。
  • 科普解讀當下新冠疫苗發展情況 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53講開講
    鄭瑩瑩 攝上海科技館供圖中新網上海新聞11月21日電 (鄭瑩瑩)「病毒不停地突變,如果把病毒看成孫悟空72變,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相當於嘗試將其消滅,而提高免疫力好比『五指山』。」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斌21日在上海科技館舉辦的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53講「疫苗VS病毒」上說。李斌介紹,目前在研疫苗主要包括滅活疫苗/減活疫苗,mRNA疫苗/DNA疫苗,中和性抗體/非中和性抗體三大類別。李斌向觀眾科普了病毒感染後的藥物選擇,以及藥物研發的最新進展。
  • 2020上海科普大講壇「未來科學+」科學營開營 感受科學樂趣
    央廣網上海8月18日消息(記者周洪)今天(18日)上午,受疫情影響的2020上海科普大講壇「未來科學+」科學營在這個火熱的夏天重新起航,50位來自上海的營員齊聚上海科技館,參加為期5天的科學營活動。本文圖片:吳光輝院士做開營報告(央廣網發 上海科技館供圖)「未來科學+」科學營自推出以來一直深受學生和家長的熱捧,此次是科學營開辦的第五屆,是自2019年寒假科學營以來第二次面向小學生招募營員,也是疫情發生以來,上海科普大講壇第一次舉辦線下的講座活動。
  • 腦洞打開「新帝國」上海科普大講壇揭密腦機前沿技術
    鄭瑩瑩 攝中新網上海11月7日電(申海 鄭瑩瑩)還記得《黑客帝國》這部電影嗎?主人公通過腦機接口與矩陣系統相連,自由穿梭於虛擬世界。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51講邀請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陳亮教授、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陶虎研究員來到講座現場,為觀眾揭秘這項最前沿的科學技術。
  • 上海科普大講壇關注人體奧秘 共話健康養生
    人體是一個奇妙而複雜的大系統,擁有健康人生是我們最基本的夢想。但是,慢性病在我國城市死亡率已高達85.3%。世界衛生組織甚至發出警告,如果再不控制將影響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其實,慢性病的發生與我們的生活方式特別是飲食習慣密切相關。
  • 兩位霍金博士作客上海 講述史蒂芬·霍金的科學探索之路
    今天上午,著名作家簡·霍金博士與科普作家露西·霍金博士做客上海科普大講壇,與三百餘位現場觀眾分享了將科學知識轉化為科普讀物的奇妙經歷。作為已故傑出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史蒂芬·霍金的愛女,露西·霍金為上海的觀眾們帶來了她與父親歷時八年共同創作的兒童科普讀物《喬治的宇宙》。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科學網作為以網絡社區為基礎構建起面向全球華人科學家的網絡新媒體,利用網絡平臺優勢,2012年3月8日第一時間網絡同步直播中微子實驗結果新聞發布會在上述關於中微子實驗相關新聞的科普傳播基礎上,科學網於2012年10月24日匯集並編輯整理了中微子相關的新聞事件、科學網上大批優秀的中微子科普博文,隆重推出專題《聚焦中微子》。
  • 廣州科普大講壇第181期:走向實用化的量子技術
    廣州科普大講壇第181期:走向實用化的量子技術 2020-11-23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活動 | 2020 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開始報名啦
    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主辦,上海科協大講壇、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承辦的上海科協大講壇暨科技前沿大師談「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活動,已成功舉辦六屆,成為上海書展「七系列」閱讀活動品牌。今年該系列活動(共七場),將於2020年8月12日-8月18日「上海書展」期間,在上海科學會堂海洋能廳(南昌路57號)如期舉行。
  • 「慧眼」直測宇宙最強磁場—新聞—科學網
    日前,記者從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獲悉,通過我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科研人員對X射線吸積脈衝星的一次暴發進行詳細觀測,通過X射線能譜,首次直接測量到迄今為止宇宙中的最強磁場,強度可達10億特斯拉。目前,人類在地球實驗室可製造出的最高磁場強度為幾十特斯拉,二者相差數千萬倍。
  • 2020 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開始報名啦
    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主辦,上海科協大講壇、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承辦的上海科協大講壇暨科技前沿大師談「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活動,已成功舉辦六屆,成為上海書展「七系列」閱讀活動品牌。今年該系列活動(共七場),將於2020年8月12日-8月18日「上海書展」期間,在上海科學會堂海洋能廳(南昌路57號)如期舉行。
  • 宇宙為何各個方向都一樣?天文學家科普「宇宙學原理」
    天文館」為主題的2017國際天文館日主題活動在上海科技館舉行。充氣式球幕電影、「天之文」論壇、設計「自己的外星人」……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建設指揮部推出一系列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 活動現場最吸引人的是一個直徑6米的充氣式球幕,用來展示璀璨星空和放映天文科普影片。在星空展示環節,呈現在觀眾頭頂的是城市夜空很難見到的繁星點點。天文專家用雷射筆,告訴大家北鬥七星在哪裡,獵戶座、人馬座等星座所在位置。孩子們看了都大呼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