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了100個老南京人,這些快失傳的童謠終於找到了!

2021-01-18 荔枝網新聞

  你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念的童謠嗎?

  現在能用南京話念童謠的人少了,就連童謠本身也很少有人提及,幾周前,我們發了一篇老南京兒時的童謠,網友們在後臺炸開了鍋,於是,小編又採訪了100位老南京人,那些兒時朗朗上口的話語再次重現 ,聽上去親切無比,你都還記得嗎?

  1.炒圓豆,炒方豆,炒到白果翻跟頭。

  2.老頭老太,古裡古怪。 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3.天上星,地下釘。釘釘噹噹掛油瓶。油瓶破,猴子打水井上坐。貓洗碗,狗燒鍋,老鼠開門笑呵呵。

  4.月亮月亮跟我走,走到河邊洗洗手,烏龜咬了我的手。我讓醫生瞧一瞧,醫生說我老油條。

  5.夏天天氣熱,扇子借不得,如要借給他,你熱我也熱。

  6.推磨代磨,撐船接外婆,外婆不在家,關起門來攤粑粑,粑粑了,給貓吃掉了,貓了,貓上樹了,樹了,樹燒鍋了,灰了,灰蓋菜了,淘米了洗菜了,帶我吆吆雞哦,哦去哦去。

  7.落灰堆裡,釘鞋踏爛泥,翻轉石榴皮,雞啄西瓜皮,機槍掃鐵皮。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笑嘻嘻點點頭,你是我的好朋友。

  8.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大馬,帶把刀,走你家城門超一超,超一回,不許超,叮叮噹噹吃橘子吃香蕉。

  9.大麻子有病二麻子瞧, 三麻子買藥四麻子熬, 五麻子買扳六麻子訂, 七麻子挖坑八麻子埋, 九麻子在家哭乖乖, 十麻子問他哭什麼? 大麻子沒死就活埋。

  10.老太炒菠菜,人一來蓋鍋蓋,人一走拿起筷子就動手。

  11.一二三,到下關; 四五六,吃糖粥;七八九,到漢口。

  12.老頭子老,背稻草,背到常府街,屁股跌兩開, (撿)揀篼兒錢,買篼兒鹽,醃醃屁股好過年。

  13.留級生,賣花生,挑個擔子下農村。

  14.黑皮黑皮大鴨蛋, 我請黑皮吃晚飯,黑皮說沒得菜,我把黑皮撕兩瓣。

  15.炒蠶豆,炒豌豆,炒個白鬍子老頭翻跟鬥。

  16.舊時南京有幾大怪,老頭怕老太,馬桶蓋當鍋蓋,痰盂沒得蓋,姑娘皮膚象老太,茶葉蛋巷口賣,麵條粗得象褲帶,鹽水鴨到處賣,皮鞋後跟釘鐵塊。

  17.咯咯雞,尾巴拖,三歲娃娃會唱歌。不是爹娘教我的,自己聰明會唱歌。

  18.小瓦資,躲牆旮旯吃大茲魚不想回頭啦!

  19.不聽不聽,和尚練經和尚念經。

  20.現在日子好過歹啦,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自來水朝下。我女兒有毛吡嘰褲子;兒子有西嗊呢衣裳,你說日子給好過?

  21.大頭寶寶小頭拐兒,吃起飯來一大唔(碗)兒,窩起屎來一得兒得兒。

  22.小孩多大了,五,家住那兒,山東濟南府,識數不識數,12345,吃的什麼菜,青菜豆腐滷。

  23.搖呀搖,搖到外婆橋,外婆誇我是好寶寶。

  24.大頭寶寶,筷子搗搗,麻油瓣瓣,下鍋炒炒。

  25.小氣鬼,喝涼水,找個老婆親親嘴。

  26.小孩抱公雞,公雞吃蜜蜂,蜜蜂叮蠟梨,蠟梨扛洋槍,洋槍打老虎,老虎吃小孩。

  27.周扒皮,半夜三更來偷雞,我們正在做遊戲,一把抓住周扒皮。

  28.金銀花十二朵,大姨媽來救我,豬打柴狗燒火,毛娃燒飯笑死我。

  29.小孩出來玩燈嘍,不要你的紅,不要你的綠(陸),就要你的紅蠟燭。

  30.噼噼拍,噼噼拍,大家來打麥,麥子多,麥子少,磨麵做饃饃,饃饃白,饃饃香,從前地主吃,現在自己嘗。

  31.大頭大頭下雨不愁,人家有傘,我有大頭。

  32.一套家俱; 二老歸天; 三轉一響; 四十個平方; 五官端正; 六親不認; 七十塊錢; 八面玲瓏; 酒煙不沾; 十全十美。

  33.江邊的小風颼颼地,下關公安戴鋼灰,坐汽車,一拖就是一卡車,三分錢冬瓜湯吃地光光的。

  34.耳朵毛,穿皮袍,皮袍一個洞,耳朵毛沒粑得用。

  老頭蹬,老媽媽蹬,蹬出屎來兩人分。

  擠油擠油渣渣,擠出屎來攤粑粑。

  月亮月亮粑粑,裡面有個媽媽,媽媽耍吃油炒飯,混你奶奶窮渾蛋。

  35.水西門外,南傘巷后街,搖鈴呔,你別搖,我家的小寶寶在睡覺,買你的針,買你的線,買你的頭繩扎小辮。

  36.新街口,攔路口,不給錢,不給走。

  37.腳裡腳裡般般,般到南山,南山有位精神寶貝,寶貝不吃食,伸伸縮縮一大條只。

  38.頂指頂鍋淘米下鍋,一把抓著哪一個,哼,哼,哼。

  39.樓樓樓,我家住在三牌樓,有一天老闆叫我去打油,打破了瓶子劃破了手,人家叫我樓樓樓。

  40.一枝園,二郎廟,三山街,四象橋,五馬街,六角井、七家灣,八府塘,九龍橋,十字街。

  41.頂指頂角(guo),淘米下鍋,一把抓住哪一個?

  42.我們兩好,我們兩老,我們兩上街買棉襖。冬天給我穿,夏天給你穿!

  43.天上星星亮晶晶,我在家數星星,從南京到北京,數也數不清。

  44.賴學精,巴下雨。下大雨,好開心。出太陽,打手心。挨木板,不照應。

  聽到這些童謠,有沒有突然的想到了誰?兒時的玩伴、慈祥的長輩……

  巷口念童謠的歲月,雖然已經漸行漸遠,但在未來漫長的歲月裡,我們仍然會想起當初單純的快樂。

  (來源:南京頭條;編輯/黃河清)

相關焦點

  • 這些被逐漸遺忘的老長沙童謠,與《月亮粑粑》一樣有趣
    蔡穎強說最初想著收集長沙童謠也是念著自己童心未泯,想利用畫畫在傳統民俗方面多做些創新。他用了3年,走街串巷,自帶茶水,找了好多長沙的爹爹、娭毑、老滿哥、好兄弟問童謠。經常是這人記得上句忘下句,然後跑幾道街,同一首童謠的版本就不同了。
  • 兒歌童謠少人問津 桂林孩子流行「灰色童謠」(圖)
    記者問其中一名學生為什麼不唱兒童歌曲,他回答說:「老師課堂上教的,歌詞太土,節奏也不好!平時聽到的都是這些流行歌,我們不唱這個唱什麼?」  30日下午4時左右正是下課時間,在崇善小學校園內,記者隨機採訪了10名不同年級的學生,問他們平時在學校裡唱什麼歌。其中有7人都表示愛唱流行歌曲。
  • 童謠--武義新聞網
    □徐鬥齋  童謠包括古今,內分嬰兒童謠,幼兒童謠,童年童謠,遊戲童謠,特殊童謠和近代童謠六部份。歌詞中有加點的字,是因難寫出土話讀的字,只有用土話去讀,否則不押韻。在他後面的人都用手抓住前人的衣服。他們一邊齊唱歌諷刺老鷹抓不著,一邊千方百計攔住老鷹,不讓小雞被老鷹抓住。如抓住了一隻,即與他調換,繼續進行。   5.老虎背(叼意)羊   鈴鈴浪 炒發胖   發胖蓬 起高蓬   高蓬高 龍頭起馬高   餵呼呼(高興而驕傲狀地問)——老虎來咪(意思來沒有?)
  • 南京這些小眾博物館,你知道幾個?
    2020年國慶、中秋「雙節」是疫情常態化防控情況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首個超長假期,南報融媒體以「家國同慶『中國節』」為主題,推出「秋天的第一個長假」系列,快跟著我們去找找南京哪裡好吃,哪裡好玩,一起過個愉快假期吧
  • 我的童謠記憶(上)
    一般與童謠合稱為兒童歌謠。以適合兒童接受、傳唱為特點,大多數表現兒童對社會生活現象個觀點。」作者認為,兒歌、童謠是成年人、文學家為兒童創作個、適宜兒童接受搭傳唱個兒童文學作品,好像兒童傳唱兒歌、童謠,也要承擔社會責任搭義務。讓兒歌、童謠蒙上政治色彩,增加了兒童個社會責任。
  • 品讀南京| 南京這些小眾博物館你知道幾個?
    說起南京的博物館,大多數人想到是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等。其實在南京,老字號、錢幣、昆蟲、陶瓷玉器都可以做成博物館,不信?那快來看看南京這些小眾的博物館,有沒有你喜歡的那一款?南報融媒體記者 劉全民攝掀起門帘,踏過門檻,仿佛來到了過去老城南繁華的商業街。中央商場、南京同仁堂、南京雲錦、老萬寶、馮福記、南京冠生園、小蘇州……許多耳熟能詳的老字號都能在這裡看到。都在老字號博物館展出。
  • 楊紫盛讚張一山最完美 快問快答默契100%
    楊紫盛讚張一山網易娛樂11月5日報導 4日晚,一組楊紫、張一山快問快答的視頻曝光,二人默契度100%,二人的革命友誼可見一斑。問:你們平常聚會多麼?問:聚餐一般誰買單?張一山:那肯定是我買單啊。楊紫:他買單。張一山:我們倆在一起畢竟我是男孩嘛。楊紫:他很包容女孩的。問:ta從小到大最大的變化是什麼?張一山、楊紫:個長高了。楊紫:塊變大了。
  • 被《小白船》支配的恐懼,這些童謠背後的故事,讓人細思極恐!
    除了電影的質感、緊湊的環節外,一首洗腦的《小白船》成為了新一屆「恐怖童謠」的C位。影視劇中的「恐怖童謠」是推動情節發展的動力,這些童謠背後其實都有一段隱藏的故事,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來梳理一下都有哪些細思極恐的故事吧。
  • 童謠:媽媽常說的童謠_專題文章_教育_太平洋親子網
    >童謠:媽媽常說的童謠2014-10-27 17:36:21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記得小時候,媽媽、奶奶、姥姥把小小的我們摟在懷裡,哄我們入睡的時候,嘴裡總能念出一串串的民間童謠。  現在,當我們有了自己的寶寶,這些「文化遺產」當然要發揚光大啦!那些兒時溫馨的記憶,伴我們孩提時代枕邊的好聽童謠,現在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了。  這裡我匯報一下我哄兒子睡覺時念的童謠,另外還有一些我上學時小朋友之間傳的歌謠!有興趣的爸爸媽媽,不妨來借鑑一下。  1.
  • 第九屆新童謠大賽優秀作品選登
    吳章美 張向瑜/文 張之冰/攝 經過四輪推選,「我們靚·杭州靚」杭州市第九屆新童謠大賽各獎項終於塵埃落定。 本屆大賽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育局、杭報集團、市文廣旅局、市文聯聯合主辦,杭州日報、杭州市作協、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承辦。大賽今年4月啟動,全市中小學生與成年人作者踴躍參與,共收到童謠參賽稿件2萬餘篇。
  • 綿竹人,兒時的經典童謠、順口溜,你還唱得到嗎?
    小編做了個夢,夢見在兒時那座老房子的屋簷下。我和小夥伴兒們唱著童謠,夢裡好像下著小雨。長大後,兒時的夥伴漸行漸遠,只有童年的歌聲,可以在腦海裡一直保存到永遠。拖拉機噔噔蹬,後面坐個日本人...歪雞婆果多果,下個蛋兩斤半...遭了,想不完了...
  • 童謠背後那些少兒不宜的故事……
    「阿姐鼓」這三個字並不富有詩意,甚至有點血淋淋的殘酷,原來「阿姐鼓」是人皮鼓。在西藏,只有聖潔的女人皮才配製鼓。「唔唵嘛呢叭咪吽」這六個字是藏傳佛教中的六字真言,包含了世間的萬物。在西藏人的心目中,死並不可怕,它如同誕生新的生命一樣,是回歸大自然。
  • 最經典的粵語童謠64首首發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收聽
    為了搶救這一珍貴的文化遺存,越秀區文聯花了近一年時間進行搜集整理,與「大話國」一幫年輕人合編了一本《老廣新遊之廣府童謠》,書中的童謠不但是最原汁原味的粵語,更配上生動活潑的插圖,並按照「最經典」、「最鬼馬」、「最好玩」、「最家常」、「最特色」、「最簡短」六個部分對廣府童謠進行歸納。昨日該書在越秀區圖書館舉行首發式。
  • 童聲唱童謠 播撒真善美——廣西柳江用好童謠弘揚核心價值觀
    五(二)班吳思怡告訴記者,班上很多同學都會唱童謠、編童謠,她最近就創作了《歌唱河表村》來讚美家鄉,並聲情並茂朗誦起來:「河表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風光。不信你到嶺頂看,到處都是好田莊。山嶺種滿松尾樹,河邊竹柳排成行。田裡畝產超千斤,一年四季果飄香。」
  • 童謠:動物兒歌童謠
    >童謠:動物兒歌童謠2014-10-11 09:24:3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小兔子乖乖  小松鼠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找不著,  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幾個,  讓我數一數。  數來又數去,  一二三四五。
  • 釋迦牟尼的遺骨被找到了?居然就在南京!
    身光普照、咽如螺貝、身頰如獅、儀如象王,看似神話的背後,其實確有其人!其中這枚佛頂骨舍利就被送到了中國南京,當時處於北宋祥符年間的南京長幹寺可政法師奏報宋真宗,獲準將一枚佛頂骨舍利,十顆感應舍利,和諸多諸聖舍利一起埋藏於長幹寺地宮之中。真相似乎正在逐漸明了,意思是我們只要能找到長幹寺,就能找到那枚佛頂骨,就能證明釋迦牟尼真的存在過。我們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確認長幹寺的具體位置,但查閱史籍後才發現長幹寺早已不復存在,於明朝初年毀於大火。
  • 這些成語都和南京有關?源於南京的成語有100多個
    如今,這裡豎著一男一女兩個孩童的雕像。每每形容起幼年相識、感情純潔的男女,人們便會立刻想到長幹裡。得意忘形、鳳毛麟角、一往情深……你知道嗎,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都源於南京。最近,一則微博引起很多南京人的注意,微博中,除了列出40多個與南京有關的成語,還詳細介紹了它們背後的典故。知道這些故事原來就發生在家門口,不少南京人備感自豪,大呼長知識!「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 平則門,拉大弓——從一首童謠說開去
    《平則門,拉大工》——從一首童謠說開去……主講人:趙振華,網名「一把駁克槍」。退休前從事企業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餘代、四百年)。受家庭薰陶,他從小喜歡北京文化,近30年來收集老北京照片一萬餘張、老北京歇後語近千句、老北京俗話近千句、老北京歌謠數百首。
  • 郵票上的童謠 | 獻給孩子的藝術詩畫
    小時候,透過長輩的口頭唱念,配合遊戲,在快樂的氣氛中,除了將這些活潑的曲調,詼諧的歌詞,輕鬆的節奏植入記憶之外,更在歌謠裡認識到最初的世界和基本的規範。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童謠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能力和審美能力。儘管這一美學功能是樸素的,卻相當重要。如今,童謠依然在幼兒教育中發揮著作用。
  • 美國登月技術已失傳,難道是故意的?
    美國登月技術已失傳,難道是故意的?從中國古代就有著對於月亮的幻想,嫦娥是古人認為月亮上居住的神仙,這些傳說無不透露出中國人對月亮的好奇。終於,人類在上世紀60年代就登上了月球,但是讓人疑惑的是,這本該是一個開始,沒想到卻成為了一個結束,因為至此之後就沒有人類能夠登陸月球了,這樣的結束是一個意外還是有意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