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膽人工育苗技術

2021-01-19 水產養殖網
海膽人工育苗技術出處:中國海洋報 作者:常亞青 水產養殖網 2008-06-20 14:52:00
  海膽是海洋中比較常見的一類無脊椎動物,其外殼上生有許多可動的棘,形似刺蝟,故稱之為「海刺蝟」。海膽是一種食用價值、藥用價值、科研價值都比較高的經濟海洋生物,其部分種類的生殖腺味道極其鮮美,營養也很豐富。因其蛋白質中蛋氨酸的含量很高,鮮味比較獨特,在日本、中國、馬來半島以及歐洲的地中海沿岸和南美洲等許多沿海國家或地區被認為是一種很美味的海產品。尤其是在日本,海膽的生殖腺及其加工製品被視為最名貴、最美味的高檔海產品之一,市場價格很高,消費量也非常大,雖然日本每年有近兩萬噸的產量,但仍然滿足不了消費市場的需要,還要進口數千噸。

  由於海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良好經濟價值,因而其研究與發展已越來越受到一些漁業經濟發達國的重視。如今,日本的海膽種苗生產和資源增殖業已成為其「栽培漁業」的重要產業之一,全國從事海膽種苗培育及增養殖生產的研究與生產單位已多達數百個,種苗的年放流量僅北海道一地就可達3000萬枚以上。受國際市場影響,中國的海膽出口價格在10年中上漲了近10倍,因而也導致了對其採捕量逐年上升,資源量日益下降。自引進蝦夷馬糞海膽之後,海膽的人工育苗與增養殖業得以迅速發展,現已成為中國北方沿海水產增養殖業中的一個新興產業。隨著海膽增養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海膽必將對人們的生產、生活作出更新、更大的貢獻。本報從本期起將分期刊登海膽養殖技術,以期對廣大讀者有所借鑑。
&nbsp

  一、海膽的育苗設施與器材

  海膽的人工育苗是指在人為的條件下通過促熟、催產獲得受精卵,經過孵化、選優、浮遊幼蟲的培育、稚海膽的培育,而獲得可用於養殖的海膽苗種的過程。海膽的整個人工育苗過程主要有兩個部分,浮遊幼體培育和稚海膽培育。

  目前,國內很少建設專用的海膽育苗室,海膽的人工育苗大都借用普通貝類育苗室或鮑育苗室的培育設施和水處理系統。利用現有的貝類育苗室開展海膽人工育苗,特別是利用貝類育苗淡季進行海膽人工育苗,對於發展我國的優質海產品的種苗生產,提高現有育苗設施的利用指數,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極為有益。用於海膽的育苗室應具備以下最基本的條件。

  1.育苗的供水系統 海膽的水處理系統與貝類育苗的水處理系統相似,主要包括進水管道系統、水泵、沉澱池、水過濾系統和排水道。其中進水海域的選擇是保證水質條件的一個重要方面。排水口應當遠離進水口並處於潮流的下方,以防止自身汙染。

  2.浮遊幼體培育池 用於培育海膽的浮遊幼體,在操作管理上以池深1米~1.5米、容積十至數十立方米的長方形育苗池比較方便實用。目前國內常用的大型或中型貝類育苗池或者育苗水槽也可以使用。

  3.稚海膽培育池 用於稚海膽的培育,以長條形淺池比較便於操作管理,目前國內外稚海膽培育階段大多使用與鮑育苗池規格相似的長條形培育池(或培育水槽)。國內的鮑育苗池大致有兩種類型:單列式培育池及雙列式培育池,其中,單列式培育池池寬1.3米、深0.5米~0.7米、長度大都在3米~10米(或者更長些),每個池的兩側都留通道,這種池操作管理比較方便;雙列式培育池池寬0.9米,深度及長度與前種基本相似,每兩個池並列成一組,每組池的兩側各留有通道(即每個池僅一邊有通道),這種類型的培育池的操作管理雖不如前一種池方便,但對育苗室建築面積的有效利用率卻要比前一種池稍微偏高些。

  國外有的將海膽育苗池建成雙層底式,兩層底之間間隔10釐米~20釐米。其中,上層底為篩板式,其上鋪還有一層厚約5釐米~10釐米的小礫石。這種池換水方便,水交換好,並且,池底的砂礫還可以作為部分海膽浮遊幼體沉著變態的附著基,不僅增加了培育面積,培育效果也優於一般培育池。

  為了充分利用育苗室建築面積,可以建設立體的稚海膽培育池。這樣的培育池一般比較小,長度不超過2米,寬一般0.7米以下,高0.3米~0.4米。兩層水池之間一般間隔0.2米以上。通常依據供水條件、水池的高度及間隔和是否利於操作來確定層數,一般2層~3層。如果第一層水池是地槽,則層數還可以加一層達到4層~5層。有些育苗車間為了方便投餌、清底等操作在通道兩邊建有臺階。立體培育池除了能有效利用培育室的建築面積外,還具有相互遮光的優點十分適合進行稚海膽的培育。兩層之間設有水管以便上層的水溢流到下層。水流流落到下層水池的過程中,可以跌瀑增氧。

  4.一級餌料保種室、餌料培養室和餌料培養池 一級餌料保種室要求室內採光及保溫、通風條件好,室內配備有若干餌料培養用的三角燒瓶、二層或三層式支架以及過濾、消毒器具等。餌料培養室一般選用透明度較好的玻璃鋼屋頂,並配備有可以調光的遮光簾,餌料室內的餌料培養池又分為二級餌料培養池與三級餌料培養池兩種,二級餌料培養池以深0.4米~0.6米、容積0.5立方米~1立方米的小型水泥池或者水槽較好,三級餌料培養池以池深0.5~0.8米、容積3立方米~5立方米的中小型水池較好。為了增強下層餌料藻類生長需要的光照,餌料池的內壁最好塗敷白色防水塗料,我國貝類育苗室的餌料室及其餌料培養池基本均符合上述要求。

  5.底棲硅藻的培養設施 稚海膽變態後,由浮遊生活轉為底棲生活,餌料由浮遊單胞藻類轉為底棲硅藻。底棲硅藻培養常用容器有玻璃缸(用於藻種培養)、水族箱(用於中繼培養)和水泥池(建於室內或室外),池底面積約1平方米,高約30釐米~40釐米,池內壁最好鋪有白瓷磚。可以利用鮑育苗的底棲硅藻培養池,也可以利用貝類育苗的三級餌料池。底棲硅藻的附著基一般用鮑育苗的波紋板。附片架一般用「目」字型塑料框。波紋板可以放在附片架上。

  底棲硅藻的藻種一般採自本地的海區。採集底棲硅藻由多種硅藻組成,常見的幾種底棲硅藻有:闊舟形藻、舟形藻、東方彎杆藻、月形藻、卵形藻等。比較方便的採集方法有:(1)海區掛附著片在海區浮筏下,懸掛各種類型的附著基(如文蛤殼、塑料板、玻璃片、塑料片),懸掛深度為0.5米左右,兩三天後取回,將附著基上的雜物衝洗掉,再把附著的底棲硅藻擦洗下來,收集為藻種。(2)刮砂淘洗在海灘的中潮線附近,自然繁殖的底棲硅藻在沙灘的表面形成黃綠色或黃褐色的密集藻群。可以在最低潮時刮取有密集藻群的表層細砂,放到塑料桶中,加入清潔海水,攪拌並清除雜物,靜止片刻,待泥沙下沉,上層液體呈茶褐色,再經20目篩絹過濾,即可得到濃度很大的底棲硅藻藻液。收集底棲硅藻時,也可以用乾淨的白毛巾沾取沙灘表面的底棲硅藻,然後將毛巾上的硅藻衝洗到塑料桶中。(3)洗擦海藻表面或儲水容器的底壁在海區生長的大型藻類的藻體表面,在儲水池、儲水的水族箱的底部和四壁,在紫菜育苗池及其採苗器上面,都有底棲硅藻附著。把這些底棲硅藻擦洗下來,收集為藻種。

  接種前,首先要把培養容器和附著裝置(裝有波紋板的附苗架)清洗消毒乾淨,將附著裝置放入培養容器中,加滿消毒海水。消毒海水一般用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三的漂白粉或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的漂白液處理海水12小時以上,使用前需用千分之一硫代硫酸鈉中和以免抑制底棲硅藻生長。接種時,將波紋板插到框架中使消毒海水剛剛浸沒整個框架。將採集到的底棲硅藻種液用200目篩絹過濾一二次後,倒入培養池中。攪動海水使藻液在水中均勻分布,靜止一天,底棲硅藻就會附著在波紋板的向上面(單面附著)。用水輕輕衝洗波紋板,波紋板上的硅藻不脫落時,即可全池換水,加入新鮮海水並施肥,開始培養。培養2天~3天後,可把附著裝置翻轉,再一次接種波紋板,即可得到雙面底棲硅藻。

  靜水培養底棲硅藻,需每兩三天更換一次新鮮海水並施肥。換水時必須衝去池底汙物,並把蚊子幼蟲和腹毛類原生動物等敵害衝走,波紋板上的敵害生物也要輕輕衝洗掉。在高溫季節裡,換水次數應增加,必要時每天換水一兩次。換水後立即施肥。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利用循環水或流動水培養底棲硅藻,能獲得比較理想的效果。底棲硅藻培養中光照強度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中午避免直射光照射,儘可能地利用較強的漫射光,陰雨天氣利用人工光源補光。室外池需安裝空架式屋頂和天幕,以便調光。嚴格避免長時間的直射光照射。底棲硅藻需要的光較弱,為2000lx左右。底棲硅藻培養過程中常見的敵害生物是撓足類,可利用0.2×10-6~0.3×10-6的敵百蟲防治。底棲硅藻的培養中需要每天進行巡池觀察,定期鏡檢,掌握藻類生長繁殖的情況。

  底棲硅藻的培養過程中,經常更換海水,需要不斷添加營養鹽。採苗板用於採集附著變態的稚海膽,並且還可以作為稚海膽培育的附著基質以及為附著變態後的種苗提供硅藻餌料,框架則主要用於組裝採苗板,使之更便於操作管理。目前,海膽育苗大都使用與鮑採苗相同的採苗板及其框架,即採苗板為無毒的透明聚氯乙烯(PVC)材質波紋板,採苗板規格一般為長40釐米、寬33釐米、厚0.5毫米~0.8毫米,波紋的波高1釐米~1.5釐米。組裝採苗板的框架有筐式及摺疊式兩種,每個框架均可組裝採苗板20片,其中,摺疊式框架無論橫放還是立放採苗板均不易脫出,並且採苗板的間距較大,板間不易重疊,對海膽育苗更為適用些。

  6.網箱與附著板 用於盛裝及培育剝離後的幼海膽。網箱用塑料紗網縫製,上側敞口,網箱規格一般為深0.3米~0.4米,長寬約在0.8米~1.5米左右,應根據育苗池大小靈活掌握,以方便操作管理為原則。紗網的孔徑1毫米~5毫米,應根據培育的海膽規格來選用,孔徑不宜過小,否則透水性差,影響培育效果。網箱需要定期的暴曬、清洗以保持清潔。如果有條件,網箱的孔徑要隨海膽的大小及時更換以便保持良好的透水性,也使海膽的糞便容易掉落,從而保持網箱內的清潔。用人工配合餌料進行培育時,網箱的底部還需要放1片~2片帶孔的黑色波紋板作幼海膽的附著基,併兼有承接餌料作用。該波紋板為無毒的黑色聚氯乙烯(PVC)或者玻璃鋼材質,規格一般為長50釐米~80釐米、寬30釐米~70釐米、厚0.8毫米~1.5毫米,波紋的波高3釐米~5釐米,在波紋的波峰上面(或者側面)開有一些孔洞作為幼海膽活動的通道,開孔的大小約2釐米~4釐米,孔

第一頁 1 最後一頁

(本文已被瀏覽 5250 次)

  文章分類

相關焦點

  • 海膽的人工增殖技術
    海膽的人工增殖技術出處:中國海洋報 作者:常亞青 水產養殖網 2008-06-20 14:43:00   海膽的人工增殖方式主要有兩種,即底播增殖和移殖增殖。  一、底播增殖  底播增殖是指將殼徑1釐米以上的人工種苗或者經中間培育的海區採集的半人工苗投放到環境條件適宜的海域,經2年~3年左右的自然生長,使之達到商品規格後再進行回捕的資源增殖方式。由於本方法的資金投入少,管理工作量小,因此是當前海膽資源人工增殖經常採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自然條件比較適宜的海域其回捕率可以達到40%以上,最高回捕率可達76.3%。
  • 蝦夷馬糞海膽養殖技術研究進展
    1989年由大連水產學院引種繁育成功,通過多年的人工育苗與試養證明,在我國北方海域生長良好。由於近年國際市場海膽及其製品供不應求,消費量日益增加而資源增殖與管理相對滯後,所以發展蝦夷馬糞海膽增養殖市場前景很大。  本文主要概述了有關蝦夷馬糞海膽的生物學特性及其養殖研究成果,以期促進蝦夷馬糞海膽增養殖業可持續發展。
  • 馬糞海膽,豐收了!
    1989年,大連水產學院養殖繫於日本引進,經7年研究,已經掌握了室內人工育苗和海上養成商品膽技術。2016年秋天,該公司開始在島內用鮑魚籠試養馬糞海膽,並獲得當地政府20萬元立項補助。2017年,由於養殖經驗不足,馬糞海膽成活率低,只有30%。隨著養殖經驗的豐富和吊籠養殖技術的成熟,加之大連海洋大學專業人員的定期指導,馬糞海膽養殖越來越順利,2018年,開始大規模養殖,並試驗底播養殖技術,2019年,銷售量達8萬斤。
  • 石斑魚人工育苗技術
    受精卵經過人工孵化卵出的仔魚,稱魚花、水花,從仔魚培育到全長3釐米左右的幼魚,身體已經被鱗片覆蓋,稱魚種。人工育苗指的是以一定的方式,在人工控制環境的條件下將孵出的仔魚培育成魚種的過程。           目前石斑魚苗孵化的生產方式主要有三種:室內水泥池育苗、室外高位池育苗、室外土池育苗。          目前採用最多的是室外高位池育苗,其效果也是最好的。
  • 疣吻沙蠶人工育苗關鍵技術探討
    疣吻沙蠶人工育苗關鍵技術探討2014-06-01 09:3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          目前在國內疣吻沙蠶天然資源較好、水域汙染較輕的地區(如中山神灣、陽江東城)已進行人工圍灘護殖,取得良好經濟效益,但因人工繁殖技術沒有得到解決,人工護殖完全依賴於天然苗種,限制了這一品種的開發利用。筆者於2013年9月至12月進行了疣吻沙蠶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現就疣吻沙蠶的人工育苗技術總結如下,並針對其中幾個關鍵問題進行探討。
  • 東風螺的人工育苗高產技術_種苗技術(苗種培育)_水產養殖網
    東風螺的人工育苗高產技術出處:本站整理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07-11-29 15:01:00 &nbsp&nbsp&nbsp&nbsp方斑東風螺屬腹足綱、新腹足目、娥螺科,是熱帶、亞熱帶種類,在我國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和廣西沿海,它生長速度快、肉質味道鮮美,是近幾年新興的一個海水養殖品種。
  • 石斑魚養殖及繁育技術的突破,雜交新貴杉虎斑池塘人工育苗技術
    石斑魚養殖及繁育技術的突破,雜交新貴杉虎斑池塘人工育苗技術石斑魚屬於鱸形目、鱸亞目、科、石斑魚亞科,肉白而鮮嫩,營養豐富,價格昂貴,屬名貴高檔食用魚類,是我國南方魚類養殖最具發展前景的經濟品種。近幾年,隨著石斑魚養殖及繁育技術的逐步突破,更多生長快、抗病力強的雜交新品種的推出使得石斑魚養殖業得到飛速發展;而杉虎斑(棕點石斑魚♀×杉斑石斑魚♂)作為近幾年海南石斑魚養殖業的雜交新貴受到越來越多養殖者的喜愛,本文就池塘人工育苗技術總結如下。
  • 具有抗腫瘤、抗菌,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功效的單環刺螠人工育苗技術
    具有抗腫瘤、抗菌,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功效的單環刺螠人工育苗技術王衛平[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單環刺螠俗稱「海腸子」,是一種長圓筒形的海洋環節動物。其不僅肉味鮮美,體壁肌富含蛋白質和各種人體所需胺基酸,體內還含有多種生物活性肽,具有抗腫瘤、抗菌,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功效。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是一種極具開發潛力的海洋生物。
  • 海膽的全人工養殖技術
    海膽的全人工養殖技術出處:中國海洋報 作者:常亞青 水產養殖網 2008-06-20 14:37:00   海膽的全人工養殖,養殖條件可控性強,能夠進行人工投餌管理,養殖設施費較低,加之海膽的生長快,成活率高,達到商品期較短,商品海膽的收穫期及其市場投放量也可人為控制,這樣能進一步提高商品價值與經濟效益。
  • 果樹的其他育苗技術
    技能目標◎掌握蘋果中間砧育苗方法。德育目標◎培養學生職業技能。二、組織培養(一)概念通過無菌操作,將植物的器官、組織或細胞接種於人工配製的培養基上,在一定的溫度和光照條件下,使之生長發育為完整植株的方法,稱為組織培養。用於組織培養的材料(器官、愈傷組織、細胞、原生質體或胚體),稱為外植體。
  • 杜仲苗根育苗適用技術簡介
    陝西商南縣氣象局根據杜仲生物學特性和氣候條件的對比觀測結果,進行杜仲苗根育苗方法的試驗、示範研究,總結出杜仲苗根育苗實用技術。杜仲苗根育苗法,就是將一年生杜仲苗的根剪下來,重新排在苗圃內培育杜仲苗。
  • 楊桐、柃木扦插育苗技術
    為了使野生資源免遭進一步的破壞,並確保楊桐、柃木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建立人工栽培基地。浙江農林大學和杭州天禾園藝有限公司自1993年就開始楊桐、柃木的播種育苗和扦插育苗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播種育苗的苗木高矮、粗細不均、差別較大,生長相對緩慢,而且1周期只能繁殖1次,遠不能滿足資源快速擴繁的需要。
  • 龍膽石斑魚大規模育苗成功
    本報訊(記者範南虹通訊員馮全英)日前,在省水產研究所試驗基地,省水產技術推廣站李孔開研究員仔細測量了該所培育的龍膽石斑魚苗後,高興地告訴記者:「這些魚苗規格整齊、活動力強,可以說我省龍膽石斑魚規模化育苗喜獲成功。
  • 福建莆田斑馬蛤生態循環水育苗技術
    福建莆田斑馬蛤生態循環水育苗技術肖懿哲,塗康菲律賓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俗稱花蛤,屬簾蛤科,蛤仔屬,是我國四大經濟養殖貝類之一,單種產量在我國養殖貝類中最高。為響應國家號召,筆者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靈川鎮中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斑馬蛤生態循環水工廠化育苗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將技術總結如下。1 育苗設施及其準備工作1.1 育苗車間及其搭配設施試驗基地位於福建省莆田市靈川鎮書峰村,育苗車間內育苗池規格為 6 m×7 m×1.4 m,車間同步配套以完善的水、電、氣等設備,同時搭配餌料單胞藻培育車間。
  • 吃海膽就吃唄,為什麼要還要吃馬糞,跟印度人學的?
    ,全身長滿長長的尖刺,這正是海膽能在海底複雜的生物類中存活下來的本能之一。 世界上最好的海膽應該是日本的蝦夷馬糞海膽,名字是不是驚到你了,什麼馬糞海膽
  • 娜塔櫟種子容器育苗技術
    娜塔櫟種子容器育苗技術1 育苗地概況育苗地位於天台縣西部農業園區林業種苗科技示範園內,地處東徑 120°50′ 、北緯 29°10′ ,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光照適宜。
  • 海馬的人工育苗繁殖,和海馬的發育劃分
    海馬種苗的生產 (一)海馬的人工育苗種苗的繁殖親海馬的餌料必須充足、新鮮優質和適口,儘可能用鮮蝦喂,每天投餌3-4次。如果餌料不足,已發育的卵巢會逐漸萎縮而消失,或影響到苗的體質。母海馬飼養池應該更大,並且要稀疏飼養。
  • 寧大人工繁育養殖虎斑烏賊技術發布新成果
    近日,由寧波大學蔣霞敏教授牽頭,聯合相關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共同承擔的寧波市重大科技計劃項目「虎斑烏賊的人工育苗與試養技術研究」「虎斑烏賊產業化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均通過項目驗收,相關技術新成果發布會在寧波舉行。
  • 滇重樓種子育苗,你選擇催芽還是不催芽?
    高杆滇重樓滇重樓人工種植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是關於種子育苗的問題一直還是一個熱議的話題。催芽-也就是打破重樓種子的休眠期,人工幹預種子提前出苗。重樓種子有休眠期,種子胚芽後熟的特徵,傳統的育苗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出苗,於是隨著人工種植的需求越來越大,很多人就使用人工催芽的手段,讓種子打破休眠期提前出苗。重樓苗我們先來搞明白重樓種子的後熟性和休眠期。
  • 草莓育苗中化學除草劑的使用
    草莓育苗中化學除草劑的使用 中國農藥第一網2017-05-14 11:17:43 閱讀(25119) 草莓為薔薇科草莓屬的宿根性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草莓育苗地雜草的防除是草莓育苗最關鍵的技術環節之一,人工除草費工費時,為了減少人工除草的困難,保障草莓子苗正常生長發育,可採用化學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