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符合消費心理學的廣告策劃

2021-01-07 方舟教育研究院

前不久在整理所有的活動,發現不論線上還是線下,所有成功的活動毫無例外地把握了幾個點:

抓住了目標人群的心理需求 活動獎項設置上,

符合消費者心理學

推廣方式恰到好處引發了口碑傳播

一、目標用戶的心理需求

先從目標人群的心理需求上來講,根據人本主義理論的馬斯洛需求分析,人類的需求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通俗地來說,如果一個人處在在非上層社會地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是最強烈的,這也正是為什麼美食總能成為大眾趨之若鶩追求的目標,且普遍不會被排斥原因。

當人從生存\生理需求解放出來時,才能體現出更高級的如安全感和社會地位認可的需求。當然這不意味著擁有最高層級需求的人,在關注高階需求的同時,失去了基層的生理需求。

下圖對各個階段的需求,進行了場景細化:

對於活動策劃者來說,挖掘目標用戶需求成為第一道關鍵工作。

快準狠地切入用戶需求,不僅可以大幅度提高訂單轉化率,還可以引發用戶大眾傳播。

可口可樂就曾經對自己的用戶進行了分類和標籤化,展開針對性的營銷。

其中針對名人、某公司的定製包裝,引起用戶瘋狂傳播,僅「歌詞瓶」就令可口可樂整個汽水飲料銷量增長 10%。

再舉個例子,如今的甜品店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大,光是做好食材與口感是僅僅不夠的。

君太店開業時,搞了一個活動叫做「Blind date with bread」,就是將麵包擬人化,六種麵包對應六種不同類型的男人,禮盒裡放著他們獨特的情話。通過這種方式,帶你體驗一次和未知麵包約會的驚喜感。這就是一次對目標用戶需求的深層次挖掘。

以餐飲行業來說,最基層的需求是滿足顧客對美味的需求,剛開業的時候,可以做一些新品試吃,但是時間久了如何打出差異化的勝戰?那就要從食客的深層需求下功夫,如通過活動傳達消費儀式感,讓消費人群感受到每一次產品的享受過程,也是對自身標籤認同化的過程。

二、活動設置符合消費者心理學

消費者心理學其實最初始的出發點,就是天主教教義中的七種罪過,揭示了人類原始的本能欲望,七宗罪分別是是: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淫慾和貪食。

其實很早以前有人在網絡上分享過這個圖譜

但是我覺得遠遠不夠,就拿美食行業舉例,我們站在用戶運營的角度,可以衍生出以下手段及對應場景來實現活動需求:

「傲慢」我強於他人,優越於他人——刷存在感,追求影響力——激發UGC,引導傳播

「妒忌」別人有,我也要有——從眾心理,不甘落後——使用明星效應,寫好文案促使下單

「暴怒」不管是否需要都要買——情緒化,衝動消費——限時,增加緊迫感的活動

「懶惰」能省一點事,甚至超出我預期我會很舒適——舒適偏好——提高增值服務

「貪婪」能夠得到大於付出——佔便宜心理——低價、促銷等

「色慾」看起來好看我更願意買單——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視覺效果

「貪食」產品夠吸引人,我會控制不住想要吃——嘴饞是控制不住的洪荒之力——產品本身包裝化

除了活動上設置利益點來切入消費者需求外,重建用戶滿意度模型也很重要,用戶的滿意度將直接影響到參與活動的動力,以及下次活動的號召力和未來的復購率。

根據日本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構建出的kano模型,影響用戶滿意度的因素化為5個類型:

1、魅力因素:用戶意想不到的,如果不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不會降低,但當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會有很大提升; 例子:原麥山丘在平淡無奇的購物小票上,印了故事小詩。充滿好奇與新鮮感的顧客不僅覺得很有逼格,而且也會曬單到朋友圈,引發傳播。

2.期望因素(一維因素):當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會提升,當不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會降低; 例子:很多咖啡店都有免費WIFI,如星巴克,因為可以免費上網,很多人會隨性過來點一份咖啡,但是如果不能上網,估計在店裡進行商務辦公的原有顧客也會有所流失。

3. 必備因素:當優化此需求,用戶滿意度不會提升,當不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會大幅降低; 例子:麥當勞咖啡可以免費無限續杯,不少人會因此將和朋友約會地點定為這裡,如果咖啡杯續杯一旦結束,則會引起不滿意度。

4. 無差異因素:無論提供或不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都不會有改變,用戶根本不在意; 如一些餐廳在播放電視劇或者電影,其實有沒有都無所謂~

5. 反向因素:用戶根本都沒有此需求,提供後用戶滿意度反而會下降;

負面例子太多,這裡就不舉了哈。

說了這麼多,那麼抓住用戶心理需求的活動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我來列一下:

傳統市場促銷活動:低價促銷,買一贈一,滿額贈送,新人紅包,每周特惠……

走心的市場活動:遊戲互動贏折扣,比賽營銷,會員聚會,新品品鑑會,程序猿免費日,星巴克杯子曬綠植等等。

三、推廣方式

提起活動營銷的推廣,其實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一個好的活動推廣都離不開:

口碑營銷:傳統老店會做一些促銷,推薦好友來消費則有折扣,優步拉新也會給老客戶發紅包,進行變相打折。衍生到網際網路企業,可以利用新媒體營銷,分享連結給好友,促成訂單則各得紅包一份,比如百度外賣訂餐,下單成功後,會有紅包分享給朋友。這就是利用用戶拉新的典型案例。

以產品拉新:回歸到產品本質上,產品好,自然會吸引人來。最常見的案例就是甜品店基本都提供少量免費試吃,幫助糾結者作出決策:打消疑慮,如果覺得好吃,則可以加入購物盤去收銀臺支付。

品牌聯合:各大商場常組織一些多品牌合作活動,一些傳統企業也特別依賴於展會交流;對於網際網路企業來說,做好品牌公關,合作發布海報,資源互換,活動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總結 值得借鑑做營銷活動的方法論都列這裡了。一方面我們要學會利用前輩們的這些經驗,有針對的,快速有效的解決問題,但另一方面,也要以發展的眼觀看待這些既有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對已有的知識進行梳理、整合和擴充,從而總結產生出新的更適應時代變化的寶貴經驗。

相關焦點

  •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於其中融合了其美學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 馬斯洛的五大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如圖所示)。                               1.馬斯洛理論的積極因素  第一,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符合人類需要發展的一般規律的。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其需要的發展過程,基本上是按照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進行的。當然,關於自我實現是否能作為每個人的最高需要,目前尚有爭議。但他提出的需要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趨勢是無可置疑的。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簡析
    1.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符合人類需要發展的一般規律的。 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了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佔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這一點對於管理工作具有啟發意義。 3.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人的內在力量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人要求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的實現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
  • 科普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沒錯,這就是鼎鼎大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need - hierarchy theory)。這一理論如今越來越受人關注,在各種講座中我們更多地聽到了金字塔尖上的這一個名詞「自我實現」,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到底是什麼呢?
  • 馬斯洛需要層次論在當代廣告中的應用
    摘 要:當代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與廣告應用關係緊密,本文具體分析了當代廣告中對人類五大需求的應用表現及近些年這方面出現的一些新現象,並在此基礎上總結出需要層次理論為當代廣告創意帶來的啟示和思考。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原來人類的需求有這5個
    如果要列舉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名氣在心理學界也是赫赫有名的。可能大家對馬斯洛這個人不是很熟悉,不過大家應該都聽過他的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馬斯洛,一起探討他的需求層次理論,了解人類最基本的需求。
  • 馬斯洛理論:需求的五個層次
    DouglastHall和KhalilNougaim對馬斯洛需求水平理論進行了5年的相關研究,認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作為一種規律,是研究人類社會的後天規律,不是本質規律,即使需求層次存在,二者之間的關係也不明顯。換句話說,需求的層次結構沒什麼。
  • 馬斯洛需求理論,你屬於哪個層次
    了解馬斯洛需求理論之前,我們先了解下馬斯洛其人。亞伯拉罕馬斯洛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代表作品有《動機和人格》、《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等。
  • 醫學心理學資料:馬斯洛需要的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求理論是醫學心理學重點內容,也是事業單位常見考題。其主要的考點在於對每個層次的理解和記憶。首先,讓我們先來做幾道題:1.【單選題】馬斯洛認為需要的最高層次為:A.歸屬與愛 B.自我實現C.尊重 D.安全E.生理1.【答案】B。解析: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由低級到高級依次為:生理的需要(空氣、食物、水、性等)、安全的需要(迴避危險和恐懼等)、歸屬和愛的需要(社交、歸屬、愛等)、尊重的需要(成就、權利、名譽等)、自我實現的需要(理想、抱負等)。因此本題選B。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現代項目管理在激勵方面的理論基礎主要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X理論和Y理論、期望理論。
  • 對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在第幾層
    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於其中融合了其美學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 文學品質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商業消費和新媒體時代,消遣、娛樂型作品漸成當下大眾閱讀的熱門選擇。受此影響,迎合讀者閱讀趣味的寫作十分流行,網絡作家在這方面表現最為突出,同時也連帶著影響到傳統文學的創作。傳統觀念認為,作家應該自覺肩負心靈構建和道德教化的責任,讓讀者通過閱讀作品受到薰陶和教育,從而引導社會風氣。
  • 心理學考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是教育理論裡面相對來說比較重要的一個考點,主要的考察形式是選擇題與簡答題兩種方式,比如說,可以考察以下哪個是屬於匱乏性需要,哪個是成長性需要,或者給一個例子來判斷這是哪個需要,簡答題則非常明確沒有明確規定是按五層次來答,如果規定七層次則按七層次來答就好,所以我們在備考時,我們就需要對每一項理解清楚即可。
  •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如圖所示)。   1.馬斯洛理論的積極因素  第一,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符合人類需要發展的一般規律的。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其需要的發展過程,基本上是按照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進行的。當然,關於自我實現是否能作為每個人的最高需要,目前尚有爭議。但他提出的需要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趨勢是無可置疑的。
  • 馬斯洛晚年讀過《易經》?把「需求層次理論」改為6層!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其實有六層!但很多教科書都忽視了這一事實,並未作出修改!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人類的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
  • 直銷溝通的基礎理論之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1954年,人本心理學奠基者之一、有著「人本心理學之父」的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一書中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認為人的這些需求是有層次的,是由低到高逐步滿足的。同時,馬斯也提出,人們並不是等到滿足了一個需求後才會追求上一層次的需求,而是在一個需求得到部分滿足後,其需求的重心就會發生圍轉移。該理論主要包括以下五個層次:第一,生理需求。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飢、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第二,安全需求。這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的需要,主要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方面的需求。
  •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是教師考試中的,經常以各種題型進行考查。關於需要層次理論到底是五種需要還是七種需要,不同的教材論述各不相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是否需要逐層滿足之後,更高一級的需要才能出現;是否有些現象是需要層次理論解釋不了的。在複習備考的過程中,考生常常困惑於這些問題,下面就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一解讀,以期對考生有所幫助。
  •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轉到布蘭戴斯大學任心理學教授兼系主任,開始對健康人格或自我實現者的心理特徵進行研究。1951年被聘為布蘭戴斯大學心理學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離任,成為加利福尼亞勞格林慈善基金會第一任常駐評議員。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之批判
    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簡介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著作《人的動機理論》中,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1、生理需求。
  • 馬斯洛人類需求層次理論
    人類的基本需求有哪些?是否有層級排序?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為你解答!馬斯洛需求理論將需求分為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