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光束如何傳播?

2021-02-24 今日光電

有趣、有料、有深度光電技術及科技資訊

分享讓整個世界變得溫暖,他人因你的分享而變好!歡迎分享有價值的東西!今日光電因你而變,歡迎留言、分享...我們一起用科技光耀世界、溫暖人間……

雷射束腰和分布

為了獲得高斯光束光學的精確原理和限制,有必要理解雷射束輸出的特性。在TEM(橫模和縱模為0)模式下,光是從雷射開始輻射,就像一個含有高斯橫截發光剖面的完美平面波,如下圖顯示。高斯形狀被雷射內部的尺寸或者某種光學序列的限制光圈在某個直徑處被截斷。為了指定和論述雷射光束的傳播特性,我們必須給它的直徑下一些定義。普遍被採用的定義是光束髮光(最強烈)峰值,軸向或者數值的地方的直徑衰減1/e2(13.5%)。

衍射效應使光在傳播過程中向橫向傳播。因此它不可能有一個被精確校準的光束。雷射光束的傳播可以被純衍射理論精確地預測。異常現象小到在這裡可以統統不用去考慮。在非常平常的情況下,光束傳播可以小到被忽略。下面的方程精確地描述了光束的傳播,由此可以很容易地看出雷射光束的能力和限制。

即使一個高斯TEM(橫模和縱模為0)雷射光束波陣面在某個平面可以保持非常的平坦,它也需要彎曲並且通過如下的公式傳播。

這裡的z是當波陣面平坦時從平面上的傳播路徑,l是光的波長,w是當波陣面平坦時,在平面上1/e2發光輪廓的半徑,w(z)是在波傳播了距離z以 後,1/e2輪廓的半徑,R(z)是在波傳播了距離z以後,波陣面的曲率半徑。在z=0的條件下,R(z)是無窮大的,在某種有限的z的最小值內傳播,並且當z進一步增大的時候,趨近於無窮大。Z=0平面標記了高斯腰的位置,或者表示波陣面是平坦的地方,這裡w0叫做光束腰半徑。

高斯TEM光束的發光分布按如下方式定義

 

這裡的w=w(z)和P是光束的總功率,在所有的相交的部分是等值的。分布形式的恆定性是對在z=0的時候高斯分布預測的特殊結果。如果統一的發光分布在 z=0時刻被預測,z=∞時刻的形式將與貝塞爾公式給出的艾利斑(Airy disc)形式相似,這裡z值中間的形式將變得非常複雜。

這裡假定z遠大於pw0 /l,因此1/e2發光輪廓漸漸逼近一個圓錐形的角半徑

這個值是一個高斯TEM光束的遠場角半徑。圓錐的頂點在腰的中心位置,如下圖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在給定l值得條件下,不大可能表示出光束直徑的變化和分布,在距離z作為一個獨立參數運行時,W0,光束腰半徑。

近場和遠場的分別

不像常規的光束一樣,高斯光束不是線性的分布。靠近雷射的時候,分布角度是非常的小的。遠離雷射的時候,分布角如上描述接近漸進的限制。在瑞利判據範圍,定義為光束半徑通過2的平方根因素傳播的距離,在下面式中給出

在光束腰(z = 0)的地方,波陣面更加平坦。同樣地,在z = ∞處,波陣面也更加平坦(R(∞) = ∞).。隨著光束從腰部傳播,波陣面的曲率因此必須增加到最大值並且緊接著開始下降,如下圖所示。

Raleigh範圍,考慮到在近場分布和中波段分布之間 的區分線,是從波陣面曲率最大值腰部的距離。遠場分布(數值查詢雷射器說明)必須在遠大於ZR(通常大於10nbsp即足夠)的時刻才能別測量。這是非常 重要的區別,因為在一個光學序列中對點大小和其它參數的計算會在近場或者中場分布被使用時變得不準確。對於一個緊緊被聚焦的光束,從腰部(聚焦點)到遠場 的距離僅僅是幾毫米或者更小。對於從雷射直射光束,遠場距離可以按米的數量級來測量。

往期精彩回顧

相關焦點

  • DOE光學元件之高斯光束的傳播
    無論是方形鏡腔還是圓形鏡腔,基模在橫截面上的光強分布為一圓斑,中心處光強最強,向邊緣方向光強逐漸減弱,呈高斯分布。因此,將基模雷射束稱為高斯光束。雷射束腰和分布為了獲得高斯光束光學的精確原理和限制,有必要理解雷射束輸出的特性。
  • 高斯光束:基本公式和應用
    高斯光束公式概覽和視頻教程2. 高斯光束通過圓形孔徑的透過率3. 高斯光束不同半徑的換算關係4. 單模光纖準直參數的理論計算假設高斯光束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一個圓形孔徑,那麼光束通過圓孔的功率比為:r(86.5%)就是常說的1/e²光束半徑𝜔,此半徑範圍內的光束功率為1-1/e²,即86.5%,而r(50%)也叫做3 dB半徑或者FWHM半徑。𝜔約為FWHM半徑的1.7倍如上圖所示,假設高斯光束通過理想的薄透鏡傳播,我們可根據以下公式計算透射光束的參數:
  • 高斯光束質量評價
    基模高斯光束傳播特性:簡化如下:
  • 高斯光束整形為平頂光束的非球面鏡整形技術
    通常雷射器發出的雷射束的空間強度分布呈高斯分布,即高斯光束,而在很多雷射技術的應用中希望雷射光強是均勻分布的,比如,雷射打孔、刻槽,雷射材料加工,光學信息處理、存儲和記錄,雷射的醫學臨床應用等領域,都對光束的均勻性有較高的要求;在高功率固體雷射器和放大器的應用中,高斯光束的強度過於集中在中心部分,易導致雷射晶體和光學元件的損傷,而平頂光束把強度分散在整個光斑尺寸中
  • 高斯光束整形系統的光學設計
    理論分析了高斯光束整形原理,並選擇超洛倫茲函數作為平頂光分布函數;根據能量守恆原理,推導了高斯光束整形系統中任意光線在入射面與出射面 的坐標變換關係。針對該系統的特點,使用 Zemax 程式語言( ZPL)編寫計算坐標變換的 ZPL 宏指令,並優化設計了高 斯光束整形系統。最後,利用金剛石單點車削法加工該非球面光學系統,並利用光束分析軟體對系統的整形效果進行了測試。
  • 發現光束空間控制新途徑
    西安交通大學電子物理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教授張貽齊,在分數薛丁格方程對啁啾高斯光束傳播的動力學研究上取得開拓性成果。
  • 癌症量子掃描儀:矢量渦旋光束被用於醫療中的量子應用
    創新的癌症掃描儀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最近發表了對矢量渦旋光束在散射介質中傳播的綜合研究。該團隊在歐盟的癌症掃描(Cancer Scan)項目的支持下進行合作,該項目提議發展一種全新的生物醫學檢測統一技術概念,並在量子光學和量子力學中運用新思想。如圖所示乳膠珠溶液中散射過程之前(左側)和之後(右側)的矢量渦旋光束。
  • 雷射光束質量M因子的測量方法
    因此,完美TEM00高斯光束的M=1。但沒有雷射束是「完美的」。雷射腔、雷射介質或輸出/輔助光學元件的局限性意味著大多數光束不是理想情況下的衍射限制、高斯分布、純TEM00模式。即便是一個較好的實驗級HeNe雷射器,其M的範圍也在1.05到1.2之間,而不能達到完美TEM00高斯光束的1.0 。
  • 你還不知道「渦旋光束」?
    與水波不同的是,光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水波的傳播依賴於介質,因此會局限於水面上,是二維的,因此連起來的等相位線是一個圓周。但是,光的傳播依賴於電磁場的相互激發,其不需要介質,可在三維空間中自由傳播。
  • 通過光束整形提高雷射增材製造SLM生產效率
    圖1 採用光束整形改變雷射能咯昂分布的效果總圖採用掃描電鏡(SEM)對樣品的成分進行分析。每種光束光斑模式下均會形成同凝固相關的缺陷。環形光束模式下進行SLM製造3D樣品時所採用的參數範圍明顯要比高斯光斑模式下的參數範圍要寬泛的多。對於常規的高斯分布SLM設備,其典型的加工參數為:雷射功率功率不超過100W、掃描速度不超過30mm/s。
  • 光纖雷射器對光束分析提出了特殊挑戰
    在這些應用中,雷射功率從幾瓦到幾千瓦不等,與其它同功率的雷射器相比,光纖雷射器的關鍵優勢在於其發射的光束比其他雷射器的光束更接近於高斯光束。因此,有效的光束分析技術將在評價光纖雷射器、預測其在相關領域的應用效果和最大限度發揮光纖雷射技術潛力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光束剖面圖用來測量光束的空間能量分布。該剖面圖能提供定性分析,如「熱區」的肉眼觀察或雷射光束質量的整體評價。
  • 精彩論文|通用光束軌道角動量譜分析技術
    | 付時堯,翟焱望,張建強,劉雪婷,宋睿,周恆,高春清導讀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高春清、付時堯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基於幹涉的光束軌道角動量(OAM)譜測量技術,即引入參考高斯光束與待測光束幹涉,通過面陣探測器測量幹涉場、待測光束和參考光束的強度分布,而後經過圖像處理分析得到待測光束的OAM
  • 「最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高斯分布模型
    本文為預印本論文,尚未經同行評議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高斯分布模型李星君1,李志宏21 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北京 1000292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高斯分布模型不但可以確定新增病例增長曲線的拐點時間、病毒的感染期和最大累計確診病例數,而且能夠很好地預測疫情的走勢,為國家的抗疫決策提供理論支撐。把高斯分布模型和二項式模型相結合起來,我們還導出了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基本繁殖率(R0) 在1.68 至3.56之間,結果對該病毒的傳播機制研究有重要意義。
  • 超快雷射+光束整形完美解決!
    如何解決玻璃材料的加工難題、提升產品良率,成為業內共同的目標,推動玻璃切割技術的創新迫在眉睫。玻璃切割工藝對比傳統的玻璃切割工藝包括刀輪切割和CNC研磨切割。刀輪切割的玻璃崩邊大、邊緣粗糙,對玻璃的強度會大幅影響。而且刀輪切割的玻璃良率較低,材料利用率較低,切割完後還需進行複雜工序的後處理。
  • 多維、 雙通道渦旋光束髮生器
    通過摻鐿光纖雷射器 的高斯光束(lp = 0) 的泵浦,兩個可調製的信號發射出不同的光束模式,這一兩個不同模式的光可以同時被觀察到。儘管其中的一個發射可以在高斯光(ls = 0)的條件下在1520nm到1613nm之間進行調製,另外一束可以形成渦旋空間分布 ,且以不同的分布旋渦順序 (ls = 0 to 2)進行分布,調製範圍為1490到1549nm。
  • 多維、雙通道渦旋光束髮生器
    通過摻鐿光纖雷射器 的高斯光束(lp = 0) 的泵浦,兩個可調製的信號發射出不同的光束模式,這一兩個不同模式的光可以同時被觀察到。儘管其中的一個發射可以在高斯光(ls = 0)的條件下在1520nm到1613nm之間進行調製,另外一束可以形成渦旋空間分布 ,且以不同的分布旋渦順序 (ls = 0 to 2)進行分布,調製範圍為1490到1549nm。
  • 固體雷射器的三類光束傳輸方式及加工光路
    本文介紹固體雷射器(SSL)的三類光束傳輸方式及加工光路,介紹了如何通過使用反射光路來減少熱焦點偏移;通過採用雙同軸芯光纜能使同一光纖傳輸兩種不同質量的光束,光束質量的改進將如何以一種創造性的方法來提升雷射器的靈活性;高質量光束如何更好地利用振鏡掃描光路以完成遠程焊接。
  • 合肥研究院等在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技術光束整形方面取得進展
    ,相關成果以《雷射光束形狀對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法測定鋼鐵中錳、鉻元素的影響》為題,發表在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opy 期刊上。  課題組研究人員付洪波和賈軍偉與清華大學合作開展了雷射光束形狀對LIBS測定不同基體鋼樣中錳和鉻元素的影響研究,利用聚焦透鏡光學模塊組將雷射器出射光束的高斯雷射束整形為能量均勻分布的平頂雷射光束。由於雷射能量分布均勻、燒蝕穩定、不需加熱等原因,平頂光束燒蝕後的凹坑比高斯光束更平坦、光滑和均勻。
  • 偉大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在進入哥廷根大學的同年,高斯發現了質數分布定理和最小二乘法。接著他又轉入曲面與曲線的計算,並成功得到高斯鐘形曲線,這一曲線在概率計算中大量使用。次年,年僅17歲的他首次用尺規構造出了規則的17角星,為歐氏幾何自古希臘以來做了首次重要的補充。
  • 渦旋光束助力新型雙通道OPO
    光學渦旋光束因具備獨有的螺旋型波前相位以及環形光強分布,在量子光學、光學顯微鏡、光通信等領域均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根據其是否直接在光源處產生,渦旋光束產生可以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產生方式。相比於被動產生,主動產生渦旋光束的方法具有緊湊、高效、高純度的特點,因此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廣泛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