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實驗室上的微重力擾動數據分析

2021-01-10 施普林格自然OA

原文以 Microgravity disturbance analysis on Chinese space laboratory 為標題發布在npj Microgravity期刊

了解太空實驗室平臺的微重力環境至關重要。2017年4月20日,中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TZ-1)進入太空,隨後與「天宮二號」(TG-2)中國空間實驗室對接。TZ-1帶有高精度靜電懸浮加速度計系統(ES-ACC)和石英撓性加速度計(Q-ACC)的微重力主動振動系統(MAIS)。這兩種儀器的科學目標是驗證新技術。由於機會難得,這些設備產生的大量數據也同時為分析TG-2和TZ-1上的微重力加速度帶來了更多機會。

圖1:飛船石英撓性加速度計的擾動光譜圖(m/s2/Hz1/2) (上);隔振後石英撓性加速度計的擾動光譜圖(m/s2/Hz1/2) (下)

(1) 組合體對地定向模式 (2) 組合體偏航模式 (3) TZ-1獨立飛行對地定向模式 (4) TZ-1獨立飛行偏航模式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的團隊分析研究了在不同飛行模式下,在TZ-1和TG-2中詳細記錄的有無隔振的微重力加速度數據。在時間頻率-振幅譜圖中綜合分析了加速度數據。在時頻幅譜圖中對加速度數據進行了綜合分析,並從中探索出一些具有軌道周期的周期性擾動,以及識別出一些與某些在軌事件相關的信號。這些擾動型號的測量對於中國太空實驗室微重力環境的準確評估,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

圖2:放大擾動信號的細節特徵。(a)太陽能電池板的振動特點,(b)(c)天線驅動的振動特點,(d)某特殊負載的振動特點,(e)冷卻風扇和空調的振動特點。

該研究是我國空間實驗室首次給出在軌局部載荷的擾動振動幅值和頻率點的準確值,對科學實驗項目了解軌道上擾動的工作狀態和隔振儀器設計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npj Microgravity

doi:10.1038/s41526-019-0078-z

相關焦點

  • 中國空間實驗室上的微重力擾動數據分析 | npj Microgravity
  • 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
    載人空間實驗室、空間站 與微重力返回式衛星不同的是,載人任務中的微重力和生命科學實驗增加了人的因素,可以大大提高微重力和生命科學實驗的效率,並應對隨機的實驗現象,因此可以做更高級和更複雜的實驗,但是其成本也大大地提高。
  • 前沿 | 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
    載人空間實驗室、空間站與微重力返回式衛星不同的是,載人任務中的微重力和生命科學實驗增加了人的因素,可以大大提高微重力和生命科學實驗的效率,並應對隨機的實驗現象,因此可以做更高級和更複雜的實驗,但是其成本也大大地提高。因此,為載人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論證適合的、科學目標重大的實驗任務,是微重力和生命科學團隊面對的重要挑戰。
  • 什麼是「微重力」?
    2016年4月6日凌晨,中國微重力衛星「實踐十號」發射升空,據說其目的是利用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進行科學研究。那麼,這裡說的「微重力」是什麼呢? 小編答 科學上講的「微重力」,其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失重」。在微重力環境下,有效重力水平極低,僅為地球表面重力的百萬分之一。嚴格地講,有效重力要達到這個數值才算是微重力。
  • SJ-10返回式衛星科學實驗:微重力科學及生命科學
    2016年4月6日,專門用於微重力物理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實驗的中國第24顆返回式衛星「實踐十號」(SJ-10)發射成功。12天後,衛星的返回艙與留軌艙分離,並在內蒙古四子王旗成功回收;衛星留軌艙繼續在軌開展了一周的燃燒和流體物理實驗。SJ-10號衛星的任務是通過衛星在近地軌道運行提供的長時間微重力環境開展微重力科學實驗研究。
  • 微重力胚胎幹細胞定向分化一大步 太空移民一小步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清華大學紀家葵團隊 中國科普博覽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編者按:剛剛發射成功的天舟一號,除了要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實施推進劑在軌補加,還要開展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的任務。
  • 深空輻射、微重力、幽閉空間 火星之旅危險知多少
    執行火星探索任務的太空人將不得不長期與深空輻射、微重力、幽閉空間、與世隔絕等壓力作鬥爭。畢竟,就目前的技術而言,太空人到達火星至少需要6個月時間,而返回地球也需要同樣長的時間。因此,他們必須做好準備,克服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挑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正努力在本世紀30年代將太空人送上火星之前,降低其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
  • 盤點黑科技太空微重力列印研究現狀
    任務成功發射,中國將成為世界上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軟著陸的國家。夢想不再虛妄,理想因此實現。太空中獨一無二的微重力環境是科學家們趨之若鶩的實驗寶地,例如在微重力環境下運行高性能冷原子鐘、進行胚胎幹細胞培養、研究晶體生長等,都是在地球上難以完成的任務。
  • 微重力環境下胚胎幹細胞定向分化的一大步 太空移民的一小步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是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的總體單位,代表中國科學院抓總負責載人航天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的規劃、實施及成果產出與推廣,具體承擔工程研製的組織管理,系統設計、集成、測試,可靠性保障,在軌技術支持,有效載荷運控管理,數據獲取及應用成果的推廣服務等系統技術支持、支撐、保障、服務工作。
  • 「實踐十號」微重力下的新科研
    這些空間返回樣品和在軌實驗數據等經過科學家的處理和分析,已經產生了一批成果。已取得到的科學部分科學研究成果有:顆粒物質團簇形成機制是包括研究星際塵埃行為及深空探測等微重力科學研究的重要問題。此次空間實驗得到了單倉中顆粒氣體氣-液相轉變的相圖,並得到了顆粒氣體自由冷卻的規律,為相轉變條件的確定、團簇生成原因和其他理論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實驗支持。在世界上首次觀察到微重力環境下顆粒氣體的「麥克斯韋妖」現象,為顆粒耗散特性的研究提供了實驗依據。
  • 微重力衛星升天:說說大家對微重力的幾大誤解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寒木釣萌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2016年4月6日凌晨,中國微重力衛星「實踐十號」成功升空,其目的是利用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進行科學研究。這個微重力又是怎麼回事?還有,在微重力環境下,有哪些神奇的效應?微重力環境下的大不同太空環境與地面截然不同,很多地面上的經驗決不能輕易照搬到太空,否則將可能帶來災難。而人類要進軍太空,就要深入研究太空微重力環境下各種與眾不同的現象,並掌握其規律以便在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方面獲得新突破。
  • 梁晗組報導大規模腫瘤藥物蛋白擾動效應篩選數據集
    考慮到基因型與表現型二者的搜索空間均十分龐大,基因擾動實驗往往局限在單一調控者或特定靶標的範圍之內。相反,統計關聯分析的極佳延展性在多組學數據快速積累的背景下成為了大規模闡釋基因型——表現型連接的常用手段,經典案例包括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表達數量性狀基因座分析
  • 梁晗課題組報導大規模腫瘤藥物蛋白擾動效應篩選數據集
    就方法論而言,基因擾動實驗(perturbation)和基因型——表現型特徵統計分析是兩條具有統治地位的路徑,它們能夠分別揭示出具有因果關係的(causal)或者具有相關性的(correlative)調控者——靶標邏輯。考慮到基因型與表現型二者的搜索空間均十分龐大,基因擾動實驗往往局限在單一調控者或特定靶標的範圍之內。
  • 大規模擾動情景下的高速鐵路運行圖調整方案模型分析與研究
    針對高速鐵路特定區間發生較大強度擾動情況下的運行圖調整問題,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的研究人員周浩然,在2019年《電氣技術》增刊中撰文,在既有的相關類型問題研究基礎上分析了不同情景下待避和臨時折返兩種調度方案的適用性;在考慮區間運輸組織安全、時空資源能力等基礎上,設計了混合整數規劃模型並利用
  • 空間引力實驗的關鍵載荷—自主研發的星載靜電懸浮加速度計
    天舟一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首艘貨運飛船,將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完成交會對接,實施推進劑在軌補加,突破和掌握推進劑在軌補加等關鍵技術。天舟一號空間應用系統還開展了非牛頓引力實驗等四項科學技術實驗。        據了解,「非牛頓引力實驗檢驗的關鍵技術驗證」項目由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承擔。
  • 20年了,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做了很多科學實驗,是人類的太空實驗室
    一起來看看,看了之後就明白國際空間站為什麼被稱為軌道實驗室了,因為要做的實驗確實太多了。歐洲航天局此前的一項調查研究了微重力對生物開採礦物過程的影響,歐空局在這項研究的後續工作中使用了生物甾體,它研究了微重力下小行星或隕石材料的生物膜形成和生物礦化的關係。研究人員正在尋求更好地理解控制這些混合物的基本物理過程。微生物和巖石相互作用在空間探索和地球外沉降中有許多潛在的用途。例如,微生物可以將巖石分解成土壤,用於植物生長,或者提取對生命維持系統和藥物生產有用的元素。
  • 中國空間實驗室任務公布:2016年發射神舟十一號(1)
    中國空間站構想圖文昌發射場央視獨家獲悉,我國將於今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間,組織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飛行期間,將驗證貨物運輸和推進劑在軌補加,以及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建造與運營的關鍵技術,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和應用試驗。
  • 全球空間天氣路線圖及對中國的啟示
    美國一份空間天氣風險分析報告指出,在最壞的情況下,國家電網會受到顯著影響。儘管地磁暴強度與緯度密切相關,但是其影響不只限於髙緯地區。由於地磁環電流的擾動,低緯地區也可以感應到地磁感應電流,如2003年萬聖節事件期間,南非電網就曾受到地磁暴的強烈影響。
  • 【新華網】科學家揭秘:這個太空中的「超級實驗室」到底有多牛?
    實踐十號衛星搭載著19項創新性的科學實驗,相當於把一個綜合性的實驗室搬到了太空。這個實驗室有多牛?科學家們為我們揭秘。  【使命:揭開被重力掩蓋的科學秘密】  對科學家來說,宇宙空間是一個很好的實驗室。地球上的物理現象,都受到地球重力的制約,比如浮力、沉降等。
  • 機構分析:擾動因素增多 震蕩料加劇
    機構分析:擾動因素增多 震蕩料加劇 2015-06-15 11:46:52由於5月份經濟數據顯示景氣度維持低位,刺激政策仍會繼續加碼,對市場構成支撐,但一級市場短期內會吸引資金流出,大盤將出現劇烈震蕩,預計將先抑後揚,失守後會再度站穩5100點整數關口。  新時代證券分析稱,上周大盤基本上維持高位震蕩整理的格局,以消化市場獲利籌碼,多方仍佔據優勢,中線趨勢繼續向好。日K線上,均線系統保持多頭排列,對大盤構成強勁支撐,短期趨勢繼續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