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以 Microgravity disturbance analysis on Chinese space laboratory 為標題發布在npj Microgravity期刊
了解太空實驗室平臺的微重力環境至關重要。2017年4月20日,中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TZ-1)進入太空,隨後與「天宮二號」(TG-2)中國空間實驗室對接。TZ-1帶有高精度靜電懸浮加速度計系統(ES-ACC)和石英撓性加速度計(Q-ACC)的微重力主動振動系統(MAIS)。這兩種儀器的科學目標是驗證新技術。由於機會難得,這些設備產生的大量數據也同時為分析TG-2和TZ-1上的微重力加速度帶來了更多機會。
圖1:飛船石英撓性加速度計的擾動光譜圖(m/s2/Hz1/2) (上);隔振後石英撓性加速度計的擾動光譜圖(m/s2/Hz1/2) (下)
(1) 組合體對地定向模式 (2) 組合體偏航模式 (3) TZ-1獨立飛行對地定向模式 (4) TZ-1獨立飛行偏航模式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的團隊分析研究了在不同飛行模式下,在TZ-1和TG-2中詳細記錄的有無隔振的微重力加速度數據。在時間頻率-振幅譜圖中綜合分析了加速度數據。在時頻幅譜圖中對加速度數據進行了綜合分析,並從中探索出一些具有軌道周期的周期性擾動,以及識別出一些與某些在軌事件相關的信號。這些擾動型號的測量對於中國太空實驗室微重力環境的準確評估,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
圖2:放大擾動信號的細節特徵。(a)太陽能電池板的振動特點,(b)(c)天線驅動的振動特點,(d)某特殊負載的振動特點,(e)冷卻風扇和空調的振動特點。
該研究是我國空間實驗室首次給出在軌局部載荷的擾動振動幅值和頻率點的準確值,對科學實驗項目了解軌道上擾動的工作狀態和隔振儀器設計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npj Microgravity
doi:10.1038/s41526-019-007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