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斯裡蘭卡襲擊的中國科考船返抵廣州!4遇難者曾計劃登船換班

2020-12-06 熱點大件事

5月20日,南都記者從廣州邊檢總站黃埔邊檢站獲悉,5月19日下午,在4月底剛經歷斯裡蘭卡系列恐怖襲擊事件的我國「實驗3」科考船入境廣州。廣州邊檢總站黃埔邊檢站執勤人員警務前移,靠前服務,在珠江口坭洲頭錨地為該輪提供優質通關服務。

據了解,「實驗3」科考船3月21日從廣州出境,4月21日上午停靠科倫坡港,準備開始補給並進行人員輪換。當天上午8時45分左右,擬登上「實驗3」換班的4名科研人員在以往船員經常入住的酒店遭受恐怖分子自殺式爆炸襲擊不幸遇難,另有5人不同程度受傷。「實驗3」及全船71人聞訊深感震驚。事件發生後,「實驗3」取消了人員換班和離船登陸,並在完成補給後,頂著壓力繼續圓滿完成了既定科考任務,於5月19日下午13時許抵達廣州。

在接到代理的入境申報後,考慮到科研人員和船員在國外的特殊經歷,歸國心切回家心切,為體現人文關懷,加快通關效率,該邊檢站主動靠前服務,提前與代理單位溝通聯繫,制定了專項勤務檢查方案,派出由隊領導和骨幹民警組成的特勤小組,聯合海關等口岸查驗單位,組成聯合登臨檢查小組,開闢綠色通道,為該輪提供一站式的通關查驗。

當天的廣州戶外氣溫高達40度,為了讓在船上連續工作近兩個月、不曾落地的科研人員和船員早點和家人團聚,黃埔邊檢站執勤人從廣州黃埔乘車前往東莞,再乘坐拖輪及時趕赴科考船停靠的錨地,登輪進行人證對照,第一時間為船舶及人員辦理了入境檢查手續,並與船方進行座談交流,了解恐怖襲擊事件經過和人員情況,實現了船舶檢查「零等待」,優質、高效、規範地辦理了入境通關手續。

「爆炸發生時雖然我們正在港口,但斯裡蘭卡國內危險、不確定的治安形勢,還是讓人感到非常不安和緊張,而不幸犧牲和受傷的同胞是計劃登船來接班的同事,聽到噩耗大家心裡都特別難受。」回憶起一個月前發生在斯裡蘭卡的恐怖襲擊,首席科學家陳舉仍心有餘悸面露哀傷,「國強則民安。親身經歷斯裡蘭卡暴恐襲擊,回到祖國的感覺真好。」他說。

近年來,黃埔邊檢站主動回應服務對象的各類訴求,推出了「一站式」申報作業、站內移泊免辦出入港手續、候泊船舶直靠目的港辦理手續等多項便利舉措,實現了基層執勤點審批服務事項全覆蓋,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提供24小時出入境通關服務,為急、難、險、重船員開通綠色通道,得到了港航企業和出入境人員的高度肯定。

對此事,你有什麼想說的?

相關焦點

  • 斯裡蘭卡爆炸共致6名中國人遇難
    4月21日,斯裡蘭卡發生系列爆炸恐怖襲擊,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派出的高級工程師李健(38歲)、高級工程師潘文亮(35歲)以及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派出的助理研究員李大偉(30歲)、在讀博士研究生王立偉(28歲)不幸在事件中遇難。
  • 中國科考船斯裡蘭卡活動,印媒揚言要驅趕
    印媒揚言驅趕中國科考船 根據印度新聞網當地時間11月14日的報導,中國科考船在斯裡蘭卡相關海域停留了一個月,在其看來,這些中國科考船雖然表明上看是在進行科研探索,但實際上其卻是搜集印度海軍相關的行動數據因此其報導強調印度為了保障自身的「國防安全」,應當立即派出海軍驅趕這些中國科考船。
  • 「實驗3」科考船執行東印度洋綜合科考共享航次
    執行2020年東印度洋綜合科學考察共享航次有關人員合影 「實驗3」號科考船駛離廣州碼頭禤礎茵/攝 9月16日,在完成系列備航工作後,「實驗3」號科考船從廣州新洲碼頭基地起航,赴東印度洋執行2020年東印度洋綜合科學考察共享航次。
  • 「實驗3」號科考船圓滿完成2020東印度洋航次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張鎮秋)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實驗3」號科考船圓滿完成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東印度洋海洋學綜合調查航次考察計劃,返抵廣州。據了解, 此次共享航次歷時72天,航程12000多海裡。
  • 被忽視的斯裡蘭卡,正在流血哭泣
    /AFP 人民日報海外版最新報導,科倫坡的新一輪宵禁將於當地時間今晚(22日)8點,持續到到明早(23日)4點。 就在今天,中國駐斯裡蘭卡大使館官網顯示,「據目前掌握情況,有4名中國公民受傷送醫,駐斯裡蘭卡使館領事官員已前往探視,傷者目前狀況穩定」。大使館稱已經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
  • 確診患者曾坐過:郵輪數千乘客在高雄被禁登岸,連夜返港
    郵輪抵達香港 圖源:東網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港口衛生主任梁耀康表示,該船員工中,有30多人在健康申報時稱有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其中3人曾發燒。為審慎起見,這3人會被送往醫院隔離,其餘30人會收取樣本做新冠肺炎的檢測。他強調,所有船員及乘客沒有香港衛生署的許可均不得下船,每個人都會進行健康申報及體溫檢查,暫未知道何時完成。
  • "海洋六號"隨船見聞及對我海洋科考事業發展思考
    太平洋驚濤駭浪中的民族脊梁    去年,應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走向深海大洋」新聞宣傳活動的邀請,記者登上「海洋六號」科學考察船,參加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學考察活動。    北京時間2011年8月4日上午9時,記者和第二航段的首席科學家何高文一道,一行六人從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出發,經過10多個小時的飛行,於夏威夷當地時間8月4日上午10時半,抵達了「海洋六號」補給的第一站火奴魯魯港30號碼頭。科考隊員們熱情地對我們說,「哈哈,才用一個多小時就從廣州趕來了!」    夏威夷時間比北京時間晚18個小時。
  • 印度海軍監視下,中國科考船傳來捷報,在印度洋成功布放觀測儀器
    據自然資源部海洋一所1月3日公布的消息,正在印度洋進行科學考察的「向陽紅01號」科考船傳來捷報,該船首次成功在印度洋底布放綜合觀測潛標,這將為探索印度洋海嶺提供珍貴的科學觀測資料。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科考船隊在印度洋進行的是正常的、非軍事化的科學考察工作。但這還是引起了印度方面的強烈擔憂,中國科考船在印度洋的活動長期受到印度海軍的監視。
  • 犁萬裡波濤——我國海洋地質調查船「三劍客」初戰告捷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題:犁萬裡波濤——我國海洋地質調查船「三劍客」初戰告捷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2019年2月26日,我國「海洋地質十號」調查船完成印度洋科學考察,返抵廣州。此前「海洋地質九號」2018年12月完成入列首年調查科考任務,「海洋地質八號」同年8月赴南海北部海域,首航執行海洋資源調查任務。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負責人6日在此間表示,三條船成功實施首航作業,標誌著我國深海探測立體技術體系初步建成。
  • 乘風破浪的科考船
    它們在海天之間乘風破浪,   為我國海洋科考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今天,讓我們一覽部分海洋科考船的風採。月入列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集地質、地球物理等多項調查功能為一體,是我國新一代現代化綜合調查船。
  • 「實驗3」號科考船凱旋
    經過12230海裡的航行,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實驗3」號科考船圓滿完成中國和巴基斯坦首次北印度洋聯合考察任務,2月22日返回廣州。
  • 斯裡蘭卡爆炸致1中國人在內188人殞命 幕後主使是誰?
    斯裡蘭卡八起爆炸致1中國人在內188人殞命 幕後主使是誰?  4月21日,本是斯裡蘭卡的基督教信徒們慶祝象徵「重生與希望」的復活節的日子。  然而,上午一連串針對教堂和酒店的爆炸襲擊,讓這一天變成了該國「最血腥的一天」。
  • 疫情期間,一位成功換班海員的真實經歷和感受
    這個數據曾是上個世紀太空人在外太空生存的極限時間。今天從境外歸國的人們,也許是人生第一次挑戰在密閉隔離空間待這麼久。當然隔離獨處時光對於遠洋船員來講自然不在話下。我輪CL EDI是德國老牌航運界名流Oldendorff長期承租的。本船租家運營的航線主要在歐洲、西非、北非。在船8-9個月,依然沒有要回國的消息,翹首期盼回國的船員還是存在一些焦慮的。
  • 斯裡蘭卡爆炸近300人遇難 5中國人失聯
    關於善後問題,斯裡蘭卡內閣發言人拉吉塔·塞納拉特納說,「今天,我們的內閣決定,將賠償所有遇難者。他們的喪葬費是10萬盧比。」他還表示,傷者也將得到賠償,被炸毀的教堂將用政府資金進行修復。斯裡蘭卡多地爆炸襲擊發生後,斯裡蘭卡總理維克勒馬辛哈對爆炸襲擊予以強烈譴責,稱襲擊是「懦夫的行為」,「我們已經下令逮捕一切犯罪嫌疑人,並給予有關部門負責人所有的支持。
  • 「實驗6」號科考船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重器
    該船將提升我國對南海島礁區與深遠海大洋的探測和基礎數據獲取能力,同時幫助「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提高海洋探測能力,完善觀測手段,開展聯合海洋調查,開展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海洋災害預警預報、防災減災;培訓海洋調查人員,提高海洋科技水平。根據建造計劃,預計2021年入列服役。
  • 中國科考船赴太平洋中西部開展海底礦產勘查
    新華網廣州6月28日電(記者梁鋼華) 28日上午11時,我國大型科考船「海洋六號」徐徐駛離位於廣東珠江口的碼頭,起航開赴太平洋開展為期4個月的國際海底礦產戰略勘查。王飛表示,在我國「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強大洋科考的相關內容。28日啟動的遠洋科考是中國大洋科考第23個航次,也是「十二五」以來我國開展的首次遠洋科考。受中國大洋協會委託,中國大洋第23航次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負責實施。
  • 我國遠洋科考船「大洋一號」廣州啟航開赴太平洋
    新華社廣州5月22日電(記者梁鋼華)在我國挺進大洋系列科考活動中屢立功勳的「大洋一號」遠洋科考船,22日上午在廣州長洲碼頭再次啟航開赴太平洋,進行為期250天的遠洋科考之旅。    中國大洋協會理事長、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飛告訴記者,這已是我國大洋考察的第20航次。
  • 俄科考船南極遇險74人被困 中國科考船營救遇阻
    「雪龍」號營救俄船遇阻 俄科考船南極遇險74人被困  我科考船營救被浮冰困住 澳大利亞營救船今日抵達  據英國《每日郵報》今晨報導,一艘載有74名人員的俄羅斯船隻「邵哈斯基」號船隻因天氣狀況驟然惡化,在南極洲沿岸被厚冰困住動彈不得。中國破冰船「雪龍」號緊急前往營救。但因為冰層太厚和天氣原因,「雪龍」號救援行動止步目標6海裡外。
  • 「海洋六號」遠洋科考歸來 首次鑽獲厚度超30釐米的富鈷結殼樣品
    「海洋六號」遠洋科考歸來 首次鑽獲厚度超30釐米的富鈷結殼樣品  【解說】  歷時138天,航程近30000公裡,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六號」船圓滿完成深海地質調查第6航次和中國大洋第51航次科考任務,於2018年11月11日凱旋,返抵廣州海洋地質專用碼頭。
  • 「海洋六號」船發現海底大型活動性「冷泉」
    據中國地質調查局消息,中國「海洋六號」船圓滿完成2019年深海探測共享航次任務於5月16日返抵廣州。「海洋六號」船屬於中國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這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一次大規模深海探測共享航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