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彩條屋神話系列」第二部《姜子牙》的熱映,隨著而來的是兩極分化的爭議。
一部分觀眾認為它在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之上又有突破,將重心從老少鹹宜的搞怪熱血,轉向了沉默含蓄的成人化表達,讓人看到了該系列的無限潛力;
也有一部分觀眾差點就憤而離席,大罵《姜子牙》掛羊頭賣狗肉,蹭著票房神話《哪吒》的光芒,卻通篇浮華空洞,典型的畫虎不成反類犬。
兩方觀眾各以電影主題和美術設計為據,隔著網絡辯得不可開交。
辯到了最後,誰也沒能說服誰,喜歡《姜子牙》的依然很喜歡,討厭《姜子牙》的還是很討厭。
因為假期回家的原因,我一直沒能去成電影院,這樣讓我一度不敢看網上的評價,生怕被劇透了。
等節期結束後,我也開啟了瘋狂的補票。三大國慶巨頭,都看了,另外兩部也寫了影評,但《姜子牙》卻遲遲未動。
不是寫不下去,是它給人的感覺是三個裡面最厚重的,對我來說,壓抑的同時,值得細品。
然而尷尬的是,無論是美術還是人物本尊的科普,都已經被寫得讓人不知從何落腳,一度讓人頭禿。
直到在重溫預告的時候,天尊一句「姜子牙,你可知罪」突然讓人一陣雞皮疙瘩。
天尊的強調慢慢悠悠卻隱含怒威,在畫面中渺小的姜子牙在他龐大的神軀前簡直不堪一提。突然讓人聯想到電影的最後,人間暴亂的罪魁禍首卻被發現就是天尊本人,而姜子牙拼盡全力的阻攔依然沒能阻止眾神對人類的掌控。
不禁心頭一窒。
太真實了。姜子牙因為不肯按照天尊的劇本滅掉九尾,就被下貶北海;等他終於發現了真相,拼盡所有卻依然只讓天尊付出了一點不痛不癢的代價,這也讓他北海枯坐多年的糾結成了一個笑話。
不受待見的姜子牙,可不就是現實中人到中年,等我們發現行差踏錯,想要換回正道卻發現早已身不由己。
再一細想,也是巧了。小哪吒在魔童降世時大吼「我命由我不由天」,最後他果然做到了;可作為更年長一些的姜子牙同樣想奮起反抗不公改變命運,雖然過程很酷很炫很拉風,但我們都知道最後的結局:
姜子牙毀掉了登天梯,卻沒能抹煞眾神對人類的控制,他暫時扳倒了謀劃布局的天尊,卻發現天尊的背後還有更高的神存在。
如果誰都不能確保那背後不是下一個天尊,那姜子牙的割捨折磨又有何意義?
事實上,還真的是沒什麼意義。如果非要說到他的抗爭過程中體現了什麼的話,在我看來,不過是一出神話版的現實傾軋罷了。
以天尊為首的眾神,地位尊崇,權勢滔天。居慣了高位,又怎麼忍受得了其他族類的覬覦呢?
所以天尊設了一場局,暗裡以宿命繩為縛,將狐族與人類的命運相連,也由此引發了一場人類與狐族共同的浩劫,他則作勢率領崑崙眾弟子滅狐妖、扶人類,只待兩族同消,便可坐享救世之功。
在電影中,天尊出場的鏡頭屈指可數,在僅有的幾次出場中,也只是留下了一尊龐大縹緲的身軀,讓人看不清楚。
放到現實中看,可不就是躲在幕後翻手雲雨、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的「有志之士」麼。
對於他們而言,在實現自己目的的過程中,其他人付出的人任何犧牲都是小事,而為自己鞠躬盡瘁才是理所應當。
為了驅使對方幫助自己達成目標,更是窮盡手段加以誘導。
將斬殺九尾後就升他為崑崙眾神之長為誘惑,天尊許給姜子牙的條件十分讓人動心,明裡暗裡都暗示著自己在一眾弟子中最看重的就是他。
如果你是姜子牙,面對上級、師尊、權威的這份賞識,能不感激涕零,誓要鞠躬盡瘁以報賞識之恩?
在發現九尾體內有一個人類小女孩之後,姜子牙的遲疑和猶豫,充分顯示了自己的固有認知被顛覆的震撼和無措。
當你發現自己曾經認為的一切都幻滅之後,又會如何自處?是聽從外界的聲音隨波逐流,還是重新審視再擇出路?
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前者。因為原因很簡單,他們已經習慣了當前的軌跡,往前一步就能得到夢寐以求的獎賞,稍有退意就可能把現有的一切都毀得乾乾淨淨。
是你,你會怎麼選?
雖然故事線不複雜,但如果從現實的意義來看《姜子牙》,會發現姜子牙就處於這樣一個我們已經司空見慣的境地。
往前一步,斬掉內心的自我分辨能力,按部就班地接受既有的安排;往後一步,原本的世界觀將盡數崩塌,而他也將面臨眾神規則的制裁。
人到中年,路走了一半,才發現可能存在問題,簡直是最讓人崩潰。
作為一個電影裡的人物,姜子牙自然是要覺醒,就算有什麼反噬,也反正不少切身體會,但反觀現實,越走後顧之憂越多的我們,要想半路撂挑子不幹了,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
你敢嗎?平心而論,就連我自己,在沒有遇到具體情況時,都不敢誇口可以毫不猶豫再選去路。
所以,就像姜子牙通篇粘稠卻都沒有深入探討而帶給觀眾的一種沉重感一樣,事實上,姜子牙確實是一部現實主義折射作。
或者說,你完全可以從現實中代入進去感受。當激流勇進和急流勇退狹路相逢時,希望我們都能好好思考一下:
在面對現實那句「你可知罪」的當頭棒喝時,我們又會怎麼怎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