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姜子牙》的現實折射:玩規則,講秩序,人到中年命不由己

2020-12-05 騰訊網

伴隨著「彩條屋神話系列」第二部《姜子牙》的熱映,隨著而來的是兩極分化的爭議。

一部分觀眾認為它在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之上又有突破,將重心從老少鹹宜的搞怪熱血,轉向了沉默含蓄的成人化表達,讓人看到了該系列的無限潛力;

也有一部分觀眾差點就憤而離席,大罵《姜子牙》掛羊頭賣狗肉,蹭著票房神話《哪吒》的光芒,卻通篇浮華空洞,典型的畫虎不成反類犬。

兩方觀眾各以電影主題和美術設計為據,隔著網絡辯得不可開交。

辯到了最後,誰也沒能說服誰,喜歡《姜子牙》的依然很喜歡,討厭《姜子牙》的還是很討厭。

因為假期回家的原因,我一直沒能去成電影院,這樣讓我一度不敢看網上的評價,生怕被劇透了。

等節期結束後,我也開啟了瘋狂的補票。三大國慶巨頭,都看了,另外兩部也寫了影評,但《姜子牙》卻遲遲未動。

不是寫不下去,是它給人的感覺是三個裡面最厚重的,對我來說,壓抑的同時,值得細品

然而尷尬的是,無論是美術還是人物本尊的科普,都已經被寫得讓人不知從何落腳,一度讓人頭禿。

直到在重溫預告的時候,天尊一句「姜子牙,你可知罪」突然讓人一陣雞皮疙瘩。

天尊的強調慢慢悠悠卻隱含怒威,在畫面中渺小的姜子牙在他龐大的神軀前簡直不堪一提。突然讓人聯想到電影的最後,人間暴亂的罪魁禍首卻被發現就是天尊本人,而姜子牙拼盡全力的阻攔依然沒能阻止眾神對人類的掌控。

不禁心頭一窒。

太真實了。姜子牙因為不肯按照天尊的劇本滅掉九尾,就被下貶北海;等他終於發現了真相,拼盡所有卻依然只讓天尊付出了一點不痛不癢的代價,這也讓他北海枯坐多年的糾結成了一個笑話。

不受待見的姜子牙,可不就是現實中人到中年,等我們發現行差踏錯,想要換回正道卻發現早已身不由己。

再一細想,也是巧了。小哪吒在魔童降世時大吼「我命由我不由天」,最後他果然做到了;可作為更年長一些的姜子牙同樣想奮起反抗不公改變命運,雖然過程很酷很炫很拉風,但我們都知道最後的結局:

姜子牙毀掉了登天梯,卻沒能抹煞眾神對人類的控制,他暫時扳倒了謀劃布局的天尊,卻發現天尊的背後還有更高的神存在。

如果誰都不能確保那背後不是下一個天尊,那姜子牙的割捨折磨又有何意義?

事實上,還真的是沒什麼意義。如果非要說到他的抗爭過程中體現了什麼的話,在我看來,不過是一出神話版的現實傾軋罷了。

以天尊為首的眾神,地位尊崇,權勢滔天。居慣了高位,又怎麼忍受得了其他族類的覬覦呢?

所以天尊設了一場局,暗裡以宿命繩為縛,將狐族與人類的命運相連,也由此引發了一場人類與狐族共同的浩劫,他則作勢率領崑崙眾弟子滅狐妖、扶人類,只待兩族同消,便可坐享救世之功。

在電影中,天尊出場的鏡頭屈指可數,在僅有的幾次出場中,也只是留下了一尊龐大縹緲的身軀,讓人看不清楚。

放到現實中看,可不就是躲在幕後翻手雲雨、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的「有志之士」麼。

對於他們而言,在實現自己目的的過程中,其他人付出的人任何犧牲都是小事,而為自己鞠躬盡瘁才是理所應當。

為了驅使對方幫助自己達成目標,更是窮盡手段加以誘導。

將斬殺九尾後就升他為崑崙眾神之長為誘惑,天尊許給姜子牙的條件十分讓人動心,明裡暗裡都暗示著自己在一眾弟子中最看重的就是他。

如果你是姜子牙,面對上級、師尊、權威的這份賞識,能不感激涕零,誓要鞠躬盡瘁以報賞識之恩?

在發現九尾體內有一個人類小女孩之後,姜子牙的遲疑和猶豫,充分顯示了自己的固有認知被顛覆的震撼和無措。

當你發現自己曾經認為的一切都幻滅之後,又會如何自處?是聽從外界的聲音隨波逐流,還是重新審視再擇出路?

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前者。因為原因很簡單,他們已經習慣了當前的軌跡,往前一步就能得到夢寐以求的獎賞,稍有退意就可能把現有的一切都毀得乾乾淨淨。

是你,你會怎麼選?

雖然故事線不複雜,但如果從現實的意義來看《姜子牙》,會發現姜子牙就處於這樣一個我們已經司空見慣的境地。

往前一步,斬掉內心的自我分辨能力,按部就班地接受既有的安排;往後一步,原本的世界觀將盡數崩塌,而他也將面臨眾神規則的制裁。

人到中年,路走了一半,才發現可能存在問題,簡直是最讓人崩潰。

作為一個電影裡的人物,姜子牙自然是要覺醒,就算有什麼反噬,也反正不少切身體會,但反觀現實,越走後顧之憂越多的我們,要想半路撂挑子不幹了,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

你敢嗎?平心而論,就連我自己,在沒有遇到具體情況時,都不敢誇口可以毫不猶豫再選去路。

所以,就像姜子牙通篇粘稠卻都沒有深入探討而帶給觀眾的一種沉重感一樣,事實上,姜子牙確實是一部現實主義折射作。

或者說,你完全可以從現實中代入進去感受。當激流勇進和急流勇退狹路相逢時,希望我們都能好好思考一下:

在面對現實那句「你可知罪」的當頭棒喝時,我們又會怎麼怎樣的選擇?

相關焦點

  • 《姜子牙》其實是部懸疑片!中年危機與反抗精神,正視欺騙和欲望
    《姜子牙》的評分不及去年的暑期爆款《哪吒之魔童降世》,這其實並不讓人意外。因為《姜子牙》是一部成人向的動畫電影,講述的是主角遭遇的中年危機,面對的是權力的欺騙,內心的欲望,還有家國天下,這些宏大敘事給影片的審美帶來的門檻。
  • 姜子牙既沒有在講電車難題,也沒有在替九尾洗白
    在此之前,他救過很多人,同樣也殺過很多人,所以他不可能像孩童那樣情緒大起大落,其次他是「眾神之長」,他的使命是拯救蒼生。困籠之鳥也要先知有籠才能破籠。於是就有了「什麼是蒼生」或者說「什麼能折射蒼生」?這部電影確實也有在「破宿命論」的表態,小的是擺脫了神對人與妖的控制,大的是破掉「姜子牙不能成神」的宿命。如果因為姜子牙像耶穌而被質疑該電影在講西方神話,那確實蠻冤枉的。
  • 姜子牙電影簡介 姜子牙電影主要講什麼
    因為疫情,春節檔停滯,翹首以待的《姜子牙》遲遲未能露面。在國慶的時候電影《姜子牙》上映了,僅僅36小時《姜子牙》就破5億票房,那電影《姜子牙》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下面一起來看看《姜子牙》電影簡介。
  • 《姜子牙》彩蛋深海講的是什麼? 電影《姜子牙》大結局是什麼?
    《姜子牙》彩蛋深海講的是什麼?在正片結尾給出的第一個彩蛋是:姜子牙在對抗師尊,斬斷天梯後,受到懲罰被關押到「渡劫城」,這時他遇到了他師祖的三個徒弟,分別是二郎神楊戩、雷震子和黃天化。
  • 影評丨龍月:淺談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的敘事方式
    電影《姜子牙》劇照。圖片來源豆瓣淺談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的敘事方式文/龍月近些年來,國產動畫電影異軍突起,受到業內和影迷的廣泛關注,像國產動畫電影《大聖歸來》《哪吒》都取得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截至10月12日,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票房為15億元左右,為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姜子牙》選擇了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形象姜子牙為影視文本的主要形象,講述了姜子牙率領眾神伐紂,在過程中姜子牙奉師尊之命誅殺九尾,為了救九尾體內的孩子姜子牙選擇被放逐,再次見到女孩後,姜子牙與她一同踏上旅程,並在旅程尋找自我認同和自我覺醒的故事。
  • 《姜子牙》的「熱」與光線傳媒的「冷」
    這一切都源自於《姜子牙》。作為一部歷時4年打磨的動畫片,在豆瓣上《姜子牙》的評分已由開分7.5一度降至6.9,這是近年熱門國漫作品中排在末尾的分數。「本來以為是哪吒那種合家歡動畫片,帶著孩子來看,結果故事講的原來是『中年危機拯救蒼生』這種宏大議題,感覺被預告片欺騙了。」一位年輕家長在豆瓣下面寫下了這樣的觀影感受。
  • 高層講混沌,基層要秩序-虎嗅網
    董事長的風格是幾乎不講求麼規則,喜歡哲學思維,講出的話讓人覺得也對、也可能不對,因為無法判斷對與錯。比如他沒有明確的對戰略業務的設想,但遇到有發展機會的市場,他往往會立刻接手去幹。所以在他當政的時候,公司有很多在研項目在不斷試水市場。下級匯報請示,說這事怎麼辦?他直接說幹,幹了再說。下級請示,業績如何分配、獎勵怎麼執行,他也是幹完再說。
  • 淺談6.85之後 幽鬼的折射是增強了還是削弱了
    淺談6.85之後 幽鬼的折射是增強了還是削弱了 DOTA2 玩略貓 ▪ 2015
  • 淺談「清華學姐事件」折射的社會現象
    今天傑瑞帶同志們學習新的無聊知識:淺談「清華學姐稱學弟性騷擾」事件。之所以選擇這個話題,因為其背後折射了更層次的社會現象,大家記得做好筆記。她喜歡戴一副黑色的「有色眼鏡」,對人說話,總是滿嘴的「性騷擾,摸腚,小東西」,別人就從這半懂不懂的話裡,替她取下一個綽號,叫作「腚姐」。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她笑,有的叫道:「腚姐,你又被人摸腚了!」她不回答,對櫃裡說,「來兩碗酒。」便排出兩張別人的學生證要求優惠。他們又故意地高聲嚷道:「你一定又污衊人家了!」
  • 穩坐國漫第二的寶座,《姜子牙》15億票房了,為何仍罵聲一片?
    想當初,《姜子牙》的製作者們曾為了姜子牙的形象到底該是油膩的、充滿仙氣的、奇葩的還是屌絲的,糾結了一年之久,修改了100多個版本,最終才定下影片中呈現的中年大叔形象。該片導演程騰在接受採訪時也曾靦腆地表示,有《哪吒》在前,他不想辜負觀眾的這份期待。但如今,《哪吒》的忠實粉絲們在網絡上宣洩著他們的不滿。
  • 《姜子牙》最大問題是把姜子牙塑造成了「孫悟空」
    但現在,這個觀點很少被人提及了。《我不是藥神》作為一部票房和口碑都極高的國產電影,依然面臨這個問題,說明在注重情節獵奇性的今天,這個經典理論被忽略到何種程度。如果從「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角度來看待《姜子牙》,會發現,觀眾之所以感到不滿,主要是因為姜子牙這個人物出現了「角色錯位。」
  • 簡單的規則與社會秩序的形成 | 進化的歷史027
    證明了即使是在普遍自私的群體中依然可以構建起群體秩序。另外通過一些動物實驗證明社會規則與秩序是可以長久維持的。社會秩序的建立除了龐大複雜的社會關係,第二個挑戰是社會秩序的建立。這裡引出了一系列問題:我們是如何構建出秩序的?並且可以實現規模越來越大而不崩潰?
  • 楊思卓:遇見川普式不講規則的人,你該怎麼辦?
    文:楊思卓(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組織教育委員會常委、深圳市政府決策委員會專家)責任編輯:李靖在商場上打拼,在職場上奮鬥,遵守遊戲規則,意味著誠信、意味著靠譜、意味著不累;但不幸你遇到了不講規則的人,他們又在和你做生意和做同事,這個遊戲該怎麼玩?比方說,遇到了川普這樣的人,是反擊,是合作,還是遠離?
  • 姜子牙的介紹
    姜子牙的介紹 注意:打野把紅buff的經驗分享給姜子牙,是為了兩人一起升到二級。
  • 《姜子牙》細思極恐的細節,它要講的故事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作為從來沒喜歡過爽文的筆者,我眼中的孫悟空雖然是第一主角,但也不過是作者講故事道具而已,拋開齊天大聖的光環才是作者想講的故事:孫悟空就是在空全反射著故事裡的神話體系的腐朽,而神話體系背後對應的顯然不是神話體系,到底是什麼,好像不用說了。
  • 《易經》智慧:人到中年,依舊落魄,看看這2條規則!
    易經:人到中年,要小心這兩個徵兆,才能保持運勢,事業長青!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人生已經走完三分之一,無論是歷練還是財富,都有一定的積累。這時候,要小心這兩個漏財的徵兆,才能保持運勢,事業長青。龍在初期,潛龍勿用,經過潛伏,積蓄力量;到進階,利見大人,抓住了機遇;再到終日乾乾,努力進取,無咎;最後到龍騰而起,或者退居於淵,這是兩可的階段。這個時候,如果能審時度勢,進退自如,則不會有危害。我們普通人在投資一個項目時,首先考慮的是:回報利潤,哪個高,就投資哪個。
  • 口碑兩極分化,《姜子牙》有「釣」到你嗎?
    從女媧遣三妖入宮,到姜子牙分封諸神,整部《封神演義》中,一直有一股更高力量凌駕於人界之上,書寫、操縱人間宿命。善惡,公平,神與人,選擇與宿命,庇佑與自由…種種複雜命題,包裹在姜子牙三次踏上天梯的每一步堅定步伐之中。
  • 人到中年,做一個「絕情」的人
    人到中年,開始絕情地拒絕一切無用的社交,無需再和誰推心置腹了,開始變得沉默,變得慎重,開始考慮一切後果,要慢慢散去以前的影子,絕情的離開是非之地,要知道,喜歡聚集在一起搬弄是非的人,大多是心術不正;喜歡說三道四的人,往往缺乏修養;大多無中生有之人,一定是沒品之人,一定要敬而遠之,不聽讒言,不論是非,嚴於律己,修養身心。古語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姜子牙》對於姜子牙這個人物的演繹,形象很有特點
    看完《姜子牙》之後,我最大的感覺就是正義被從混沌中明顯地提了出來。在姜子牙的帶領下我能一眼分清善惡,沒有中途的迷茫,沒有遲鈍,流暢自如。整個故事從一個問題開始追溯:「救一人還是救蒼生?」這是大的主題,也是電影一直在詮釋的東西。我們從主角開始講起,影片起源於勝利者的回望和英雄在回歸時的自我反省。
  • 人到中年,警惕「溫水煮青蛙」式的職場陷落
    有話就說,有屁就放,做得不開心拍拍屁股就走人,每個人都如你那般什麼都在心裡放著,活得該有多累。」呵,對我說這話的,她可不是第一人,記得在八年前,一位快人快語的同事也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由此可見,我們受到的忠告往往不是唯一的,人的一生中,會有很多人對你提出忠告,關鍵是你有沒有反思。時隔八年再次聽到這樣的話,我恍然大悟,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