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護理,是關係健康的大事
您可能想不到,有學者將牙齦疾病定性為最常見的人體疾病。美國的調查表明,30歲以上人群中,42%患有牙齦疾病;65歲以上人群中,牙齦患病率超過60%;而德國的同類調查數據則是88%。有些地區嘗試補貼居民防治牙齦疾病,獲得的成效,是將治療心臟病、糖尿病、中風等疾病的費用減少了31%到67%。這是為什麼呢?牙齦與健康有何關係?牙齦護理,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咱們現在來解析。
咱們人類的口腔中,有1000多種不同細菌,這些細菌的特點,是溫和細菌包裹惡性細菌,從而形成穩定的細菌群落。口腔細菌增長後,就會形成牙菌斑,而且會變硬並侵入牙齦內部,產生炎症。這樣,牙齦和牙齒之間,就會形成厭氧區域,造成厭氧菌的大量增殖,其中以牙齦卟啉單胞菌最為明顯,這種細菌會產生特定分子,讓炎症持續,同時會釋放鐵元素,幫助細菌旺盛增殖。當感染造成牙齒鬆動的時候,卟啉單胞菌就會進入血液循環,導致多種疾病風險的增加。
目前的研究發現,牙齦卟啉單胞菌,可以隱匿於免疫系統的白細胞內,還會侵入動脈內膜細胞,從而躲過免疫系統和抗生素的圍剿,並且伺機遷徙到其他炎症部位,使得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肝、阿爾茨海默病、類風溼性關節炎、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大幅增加。因此,慢性疾病的防治,應該重視,甚至以口腔護理為起點。
不同年齡及性別的人,牙齦護理應該各有側重。兒童期,牙齦疾病主要是慢性牙齦炎和侵襲牙周炎。慢性牙齦炎,主要表現是牙齦輕度腫脹,容易出血;侵襲性牙周炎,初期主要局限於第1磨牙或切牙,牙菌斑及牙石很少,牙齦表面輕微炎症,但是,牙周袋已經受到影響;隨後,牙周炎會發展為廣泛型,產生大量的牙菌斑和牙石,多數牙齒受到重度牙周破壞。
兒童期牙齦病主要有4種表現,第1是在刷牙的時候,出現牙齦出血現象;第2是牙齦腫脹,呈現鮮紅色;第3是牙周附著喪失,牙齦遠離牙齒,甚至出現牙根暴露;第4是口臭,並且在刷牙或使用牙線後,不能有效緩解。發現這些跡象,就應該及時就醫,需要提醒的是,有時候,孩子出現較為嚴重的牙周疾病,可能是全身疾病的早期信號,應該引起重視。預防兒童牙齦疾病,重要措施是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最好在孩子周歲過後,就開始使用牙膏;牙間隙關閉時,可以使用牙線;並且定期檢查牙齒健康。
男性,更應該注意預防牙齦疾病。這是因為,男性牙齦疾病的發病率高於女性;而且,由於男性做專業口腔護理的比例,遠低於女性。同時,男性吸菸及喝酒的比例,卻高於女性,更容易引起牙齦疾病。研究發現,男性牙齦疾病與前列腺健康相關;此外,男性心臟疾病患病率明顯高於女性,而牙齦疾病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研究還發現,患有牙周疾病的男性,腎癌風險增加49%;胰腺癌風險增加54%;血液系統癌症風險升高30%。相關研究已證實,吸菸及酗酒,會大幅增加牙齦卟啉單胞菌的感染機會。因此,男性,特別有抽菸喝酒嗜好的男性,需要特別注意牙齦健康,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專業護理。
女性,由於存在周期性的激素分泌水平變化,牙齦健康,在不同生理階段,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青春期,隨著雌激素及孕激素分泌水平的改變,會出現牙齒敏感度增加,對食物殘渣等刺激的反應明顯,牙齦較為脆弱,經常出現紅腫。激素水平的變化,還可能引起月經期牙齦炎,在經期前,出現牙齦出血、紅腫、頰側潰瘍;經期後,症狀消失。妊娠期的牙齦炎,可能引起早產或胎兒體重不足,因此,備孕期應該進行牙周檢查。更年期女性,容易出現口乾、牙齦疼痛、燒灼感、味覺改變,部分女性會發生齦口炎,出現牙齦發亮、出血,適當補充雌激素,可以緩解症狀。因此,牙齦護理,是每個人都要重視的健康措施。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