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精讀|都市用車的性別和年齡差異-私營運輸部門近期的性別差距...

2021-01-07 陪你讀論文

論文基本信息

題目:Gender and Age Differences in Metropolitan Car Use. Recent Gender Gap Trends in Private Transport

作者:Jerònia Cubells,Oriol Marquet,Carme Miralles-Guasch

來源:Sustainability Volume 12, Issue 18, 2020

摘要

因為性別化的流動性正在趨同,而年輕群體的自動化程度呈下降趨勢,當前世界各地城市的城市流動性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巴塞隆納大都會地區(BMR)(西班牙東北部)幾代人之間和三個不同城市背景下的性別流動動態,以了解流動性別差距是否正在縮小,以及年輕人是否降低了他們的私人交通水平。該研究建立了廣義線性模型,來分析工作日流動性調查(EMEF)的旅行調查數據,以了解 2008 年至 2018 年期間的流動性變化。這項研究確定了新一代年輕人的代際對立趨勢。此外,研究結果表明,巴塞隆納都市區郊區的旅行行為呈現出性別趨同的總體趨勢,但巴塞隆納市核心區呈現出性別差異的趨勢。由於流動方面的性別差距在私人交通使用更為廣泛的領域更接近趨同,今後實現氣候目標的努力應旨在將這種性別趨同與依賴汽車的建築環境脫鉤。

研究假設

H1:新一代年輕人的私人交通水平下降;

H2:私人旅行行為的性別趨同出現在每個城市環境中;

H3:私人交通運輸發生了「性別轉變」,尤其是在巴塞隆納市。

數據來源和方法

該研究收集了 2008 年和 2018 年版 EMEF 的橫斷面流動數據,並從十年的角度分析了最近的數據。EMEF 是由大都會交通管理局(Catalan 縮寫為 ATM)、巴塞隆納市議會、巴塞隆納市都會區(Catalan 縮寫為 AMB) 和城市交通協會(Catalan 縮寫為 AMTU)推動的年度調查)。問卷旨在研究日常的流動性習慣和對流動性的態度。EMEF 數據集是通過 2008 年 3 月至 5 月和 2018 年 10 月至 12 月期間進行的電話訪談收集的, 這些訪談來自 16 歲或以上的 BMR 居民的代表性樣本。調查收集了在面試前工作日進行的所有旅行的問題,並輔以受訪者的數據和家庭特徵。

該研究從 EMEF 收集了兩個數據集,以描述和分析私有移動趨勢(表1)。第一個數據集包括居住在 BMR 中的所有受訪者,並在問卷前的工作日報告了至少一次旅行。第二個數據集僅考慮居住在 BMR 中並報告使用私人交通出行的受訪者。由於它們在 BMR 中的廣泛使用,私人運輸也包括輕便摩託車和摩託車。

描述性統計用於比較 2008 年至 2018 年之間私人運輸水平的演變。此外,為了研究性別、年齡和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建立了三個廣義線性模型。第一個模型使用從所有移動個體收集信息的數據集,而其餘的模型使用第二個數據集,後者只考慮私人交通用戶。這些模型分析了性別化的私人流動趨勢是如何按世代和空間背景區分的。他們檢驗了 H1 的假設:年輕一代私人交通水平下降, H2:每個地理環境下旅行行為的性別趨同,H3:私人交通中的「性別轉變」,特別是在巴塞隆納市。

因變量包括私人運輸使用(二元變量,1=私人運輸旅行)、時間(以分鐘為單位測量的私人運輸旅 行的每日持續時間)和頻率(使用私人運輸的每日旅行次數)。由於私人運輸使用是一個二進位變量, 作為一個因素(1 或 0,即進行私人運輸旅行與否),第一個廣義線性模型響應於二項式方法。另一方面,時間和頻率變量都是數值向量,因此使用高斯方法建立了第二組模型,並通過 Walden 檢驗計算了 t-統計量,即將係數除以標準誤差。選擇每種方法的理由是因變量類(因子或數字)。

結果

私人運輸用途表 2 按性別、年齡組和大都市地區概述了私人旅行模式的變化。在過去十年裡,巴塞隆納大都會地區的汽車、輕便摩託車和摩託車的使用略有增加。婦女使用私人交通工具的比例高於男子,但婦女在所有分析領域(p<0.001)和所有年齡組(p<0.001)的私人交通工具使用比例仍然較低)。廣義線性模型見表 3。

在地理環境方面,2008 年至 2018 年在所涵蓋的三個領域使用私人交通工具的情況有所增加 (p=0.155)。 值得注意的是,當按性別分列數據時,巴塞隆納出現了兩種相反的趨勢。雖然居住在城市的男子使用私人交通工具的比例有所增加,但婦女使用 私人交通工具的比例有所下降,從而重複了性別差距的寬度。在 2018 年,巴塞隆納的男性私人運輸用戶是女性用戶的兩倍。在第一和第二大都市圈,性別差距縮小,這主要是由於女性的私人流動性增長高於男性。

儘管在每個年齡類別中性別差異顯著,但世代趨勢沒有顯示出性別特徵。在這方面,過去十年中出現了兩個世代對立的趨勢。與前輩相比,新一代年輕人(16-29 歲)使用私人模式的比例下降。相比之下,中年成年人(30-65 歲)和老年人(65 歲>) 的私人流動性增加(從 52.9%增加到 58.8%,從 22.9%增加到 30.7%。

2. 私人運輸行程的持續時間和頻率

在2008年至2018年期間,每天花費在私人交通旅行上的時間顯著增加(從117.1分鐘增加到 123.2 分鐘。在同一行中,過去十年的旅行次數略有增加。總的來說,婦女開車的時間和次數比男子少,同時增加了她們在體育運輸方面的存在。在三個空間場景中,使用私有模式的持續時間和場合都有所增加,但特別是在巴塞隆納(從 89.6 分鐘增加到 116.1 分鐘;p=0.338 次,從 2.6 次增加到 2.8 次;p=0.837)。雖然這一空間趨勢與性別沒有顯著關聯,但值得注意的是,2008 年至 2018 年期間,該市的性別差距擴大了,在旅行時間方面, 差距擴大了 5.6 倍(從 3.4 分鐘到 22.6 分鐘的差異),在旅行頻率方面(從 0.2 到 0.5 的差異)的差異)。在第二大都市圈,旅行模式的性別差異最小,在那裡,男子和婦女更廣泛地使用私人交通工具。

就世代而言,中年成年人不僅擴大了他們在私人交通中的份額,而且他們還顯示了駕駛時間的最高增長率(從 109.3 分鐘到 128.8 分鐘)和旅行頻率(每天從 3.0 到 3.3 次)。老年人在日常旅行時間(從 99.9 分鐘到 113.7 分鐘)和使用私人模式的場合(從 2.6 次到 2.9 次)都表現出類似的模式)。與此相比,年輕人出現了輕微的時間上升(從104.5到106.0), 甚至減少了旅行頻率(從 3.0 到 2.7 次)。在每個年齡組和每個都市背景下,使用私人交通的旅行次數與性別顯著相關。

結論

本文探討了幾代人之間和整個巴塞隆納大都會地區私人流動的最新趨勢,重點是基於性別的旅行行為。這項研究確定了新一代年輕人的代際逆勢,他們報告說,他們的可持續流動做法比他們的老年前輩更多。廣義線性模型揭示了性別 旅行行為的趨同是通過複製城市核心區以外的男性規範旅行實踐來實現的。這項研究最重要的發現之一是,在巴塞隆納使用私人流動方面,性別差距正在擴大。在未來,為了實現性別平等和氣候目標, 應努力將旅行行為的性別趨同與依賴汽車的建築環境脫鉤。

這項研究並非沒有局限性。由於限於描述性和前瞻性的方法,缺乏縱向數據阻礙了我們建立完整的因果推論。我們的分析沒有反映城市環境和氣候變化意識的變化,應在今後的研究中加以考慮。此外,更詳細的地理分析承認每個都市區內城市環境的多樣性,將有助於更詳細地研究地理環境與流動趨 勢之間的關係。

責編:陳舟揚

相關焦點

  • 文獻精讀 | 健康大鼠的腦網絡與內源性疼痛抑制受年齡和性別的調控
    (圖C、D)圖E和F兩張圖分別比較的是ABCD四張行為學數據(八條PWL折線)的曲線下面積AUC。雙向方差分析two-way ANOVA顯示,年齡和性別會對DNIC造成影響。Post-hoc多組比較結果顯示:注射辣椒素的年輕雄性AUC顯著大於年輕雌性、老年雄性和老年雌性的AUC;年輕雌性的AUC顯著大於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的AUC;老年雌性核雄性之間的AUC沒有差異。
  • 沈奕斐《透過性別看世界》:如何理解性別差異?
    性別話題一直是社會上的熱議話題,近期的影視劇比如《致命女人》《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天空之城》以及綜藝節目《做家務的男人》、BBC的紀錄片《日本之恥》等,都將性別議題再一次呈現在大眾的視野中。比如:適齡年齡的女性一定要結婚生子嗎?社會對於婚內男性出軌的苛責程度遠遠低於女性,這合理嗎?
  • 蒙格斯智庫:性別歧視?或為性別差異
    ,時間、風險和社會互動方面的偏好系統地塑造了人類行為,並促成了男女之間經濟和社會成就的差異。作者利用涵蓋76個國家、包絡8萬個樣本的全球範圍性別差異調查結果,發現顯示男女在利他性、信任他人、積極互惠、消極互損、冒險精神和耐心程度六大指標上存在顯著的傾向性差異,這些差異與經濟發展和性別平等呈正相關,物質和社會資源可獲取性方面的性別平等促使了男女傾向性的差異。
  • CKD進展與死亡率的性別差異
    CKD進展與死亡率的性別差異 2021-01-12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男女有別:中國青年人自殺率的性別差異解釋
    但是,張杰、景軍(2011)認為,涂爾幹的社會整合理論和社會失範理論可能無法完全解釋中國情境之下的所有自殺問題,應該根據具體現實的國情構建更為完備且具有實際意義的自殺理論。在我國關於自殺問題的研究中存在兩種很重要的主流「差異視角」,即城鄉差異和年齡差異。同時,在這兩種差異之下更為明顯的存在兩種「選擇性偏好」,即大量研究集中於農村自殺問題和老年人自殺現象。
  • 世界經濟論壇《2013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亞太在消除性別經濟差距...
    世界經濟論壇10月25日發布的《2013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顯示,儘管亞太地區目前已消除67%的性別差距,但在兩性經濟平等方面僅消除了56%的差距,落後於除中東和北非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區。菲律賓是該地區排名最高的國家,全球排名第5。中國,日本和韓國分列第69、105和111位。冰島是全球性別差距最小的國家,其次是芬蘭,挪威和瑞典。
  • 英文精讀|當加入性別因素來探討目的地品牌個性和重遊意願的關係?
    結果表明,理想的自我一致性是目的地品牌個性(即真誠和興奮)與重遊意願之間的中介作用。此外,本研究還發現性別的調節作用對自我一致性和重遊意願沒有影響。當考慮到象徵性目的地品牌利益對中國遊客重遊格拉斯哥意願的影響時,更多依賴目的地品牌個性而非自我一致性的中國男女遊客之間沒有差異。研究結果進一步為格拉斯哥旅遊目的地的理論洞察力和營銷實踐提供了具體的啟示。
  • 薈萃分析新發現:免疫治療獲益,無關性別、年齡和PS評分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一項近期在線發表於JAMA Network Open的薈萃分析得出結論,與對照療法相比,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在許多癌症類型中的生存率提高相當,並不受患者的性別、年齡或ECOG PS評分的影響。
  • 補體基因是造成多種疾病性別差異的原因
    補體基因是造成多種疾病性別差異的原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2 14:46:21 哈佛醫學院Steven A. McCarroll和英國倫敦國王學院Timothy J.
  • SEO中男女之間的性別差距有多大?
    儘管該領域有強大的女性SEO(例如Moz執行長Sarah Bird),但是如果您瀏覽會議發言人陣容或仔細閱讀與搜索相關的博客的副詞,您會發現那些識別為女性的人很少和之間。最近列出的140個最有影響力的SEO中,有104位男性和36位女性。 那麼性別差距有多大?以及它如何轉化為諸如薪水和職稱之類的有形事物?
  • 我國人口的年齡、性別結構(圖表)
    這就造成了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從年輕型、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轉變。1953年和1964年第一、第二次人口普查時,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基本屬於年輕型,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尤其是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後,伴隨人口出生率和總和生育率急劇下降,少兒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使人口年齡結構類型的轉變加快。
  • 男女大不同-關於性別差異的解釋
    演化並非基因決定論,自然賦予我們最重要的特徵就是適應能力-學習和改變。激素作為另一種與生俱來的因素,也切實的影響著兩性的體徵和行為,例如攻擊行為的性別差異似乎受到睪丸素的影響。隨著人類進入中年甚至老年期,就會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女性變得更加獨斷和自信,男性則更多的表現出同理心,更少的支配他人。要解釋這種變化,激素分泌的減少可能是原因之一。
  • 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一些想法)
    小編原本寫過一篇英文的關於gender的論文,可是太長了,也不方便放上來讓大家看那麼多又小又密的英文字母。
  • 職場中性別差異如何消除?BOSS直聘薛延波分析
    中新網11月29日電 11月27日,在36氪主辦的「2019WISE大會」上,BOSS直聘薛延波博士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了人工智慧相關行業人才市場中存在的性別差異問題以及產生的原因。近幾年,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信息和通訊技術行業人才需求增長迅猛。
  • 新研究發現大腦中的性別差異:這意味著什麼?
    神經科學中性別差異的研究引發了許多爭議,相關的結論往往被誤用   在近期一項新研究中,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將解剖學與性染色體聯繫了起來,該結果可能會為精神疾病的研究提供新的線索。然而,這又是一個十分敏感的話題,相關的結論很容易被誤用。
  • 2018全球性別差距排名公布,這個國家男女最平等
    來源:澎湃新聞網資料圖(圖源:視覺中國)性別差距之一是備受全球關注的議題。據日本共同社12月18日消息,瑞士「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論壇)18日發布了2018年版《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日本在149個調查對象國中居於第110位,因工資差距等縮小,排名較2017年提升4位。不過在政治、經濟領域的女性參與度方面,日本被認為沒有進展,在日美歐等七國集團(G7)中墊底,在二十國集團(G20)中也處於落後位置。
  • 科學家揭示性別差異對不同人體組織基因表達的影響
    科學家揭示性別差異對不同人體組織基因表達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15:23:00 美國芝加哥大學Barbara E.
  • 易性揭示生理性別心理性別和性取向的微妙關係
    此外,易裝癖者之所以穿上異性的服裝、模仿異性的舉止,心理動機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易裝,只是人類諸多性別倒錯行為(cross gender behavior)中的一種。  研究人員觀察了易性現象(transs-exuality,又稱性別轉換欲,指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相反)的諸多形式,探討了他們的生物、心理和文化基礎。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常常對研究中呈現的個體差異感到震驚。
  • PNAS:性別差異的歷史
    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者,通過分析兩種蛋白(HAP2 和GEX1)的同源關係,發現真核生物的性別分化出現的很早,很可能在真核生物的上一個共同祖先中就存在。而且他們認為有性生殖起源於線粒體帶來的活性氧自由基的氧化壓力相關。針對很多原生動物的研究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觀察到這些真核「微生物」的有性生殖過程。
  • 深Talk|教輔圖書分男女,如何放大了性別差異?
    華東師範大學近期出版的圖書《男生女生學數學》因其以性別劃分為噱頭,而被網友質疑。尤其引起網友不適的,是該出版社公眾號推文的一個大標題。它赫然套用了某位家長的話——「我女兒數學不錯,就買男生版吧。」在這背後,有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一位博士的《性別與教學教育》主題報告作支撐:在高端數學學習這一塊,男生優勢明顯。而在普通的難度學習中,卻各有千秋。但對不同學習模塊,男生女生學習存在的性別差異還是很明顯的。了解差異是為了突破刻板認識,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