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的時候有多慘?皇族幾乎被屠盡

2021-01-13 騰訊網

雖然說古代沒有不亡之國,但一個朝代或帝國滅亡時刻真正到來時,其畫面之慘烈所帶來的視覺衝擊,恐怕沒有幾人能承受。比如,立國近300年的明朝(包含南明),其滅亡時的場景便堪稱極度悲慘。

崇禎帝自殺殉國後,明朝遺臣又在南方相繼扶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唐王朱聿鍵(隆武帝)、桂王朱由榔(永曆帝)為帝,以圖對抗清朝、收復故地,期間還存在過魯王朱以海(監國)、唐王朱聿鐭(紹武帝)等政權,但不被視為正統。這段時期儘管被史學家稱呼為「南明」,但在實際上仍屬於明朝的延續。

永曆帝(朱由榔)劇照

永曆帝在位16年間(1646-1662年),明朝的形勢愈發嚴峻,起初佔據南方七省之地,局勢仍然大有可為,就算不能光復故土,但效仿南宋,割據江南卻沒有問題。然而壞就壞在小朝廷內部黨爭異常激烈,加上主帥孫可望(後降清)私慾膨脹、屢起內訌,終將好端端的局面搞到山窮水盡的程度。

1659年,走投無路的永曆帝逃往緬甸避難。因為明朝是宗主國的關係,所以緬王莽達對永曆帝君臣相當客氣,不斷地給予他們飲食、物資。然而在另一方面,莽達卻跟清軍談判,希望以送交永曆帝君臣為代價,要求清軍幫助其消滅南明李定國、白文選部,以穩定中緬邊境局勢。等到新王莽白上臺後,緬甸對南明小朝廷的態度陡然變得極其惡劣。

永曆帝玉璽圖

永曆十五年(1661年)五月,莽達的弟弟莽白弒君自立,非但沒有向永曆帝奏請冊封,反而向其索取賀禮。此時,永曆帝由於資財匱乏,根本拿不出像樣的賀禮,同時又考慮到其事不正,於是決定拒派使者朝賀。被拒絕後的莽白惱羞成怒,決定對南明小朝廷動粗。

當年七月,莽白遣使造訪永曆帝,先是責備他怠慢緬王,不久又通知南明君臣過江議事、同飲咒水,以重申交好之意。對於莽白的建議,南明君臣覺得其中有詐,便由世代鎮守雲南的黔國公沐天波出面,先是責備緬王大失藩臣之禮,如今又想設計危害明朝君臣,行為實在可惡。

然而南明的態度雖然強硬,但在緬甸使者的威脅下,永曆帝最終還是被迫接受「邀請」。不過考慮到此行的危險性,大學士馬吉翔、大太監李國泰決定替皇帝赴約,並偕同沐天波一同前往,希望藉助他在西南各國中的威望,使緬王有所忌憚。

然而從之後發生的變故來看,純屬一廂情願。七月十八日,馬吉翔率眾渡河,僅留13名內監和跛足總兵鄧凱守護永曆帝及其後宮。當天上午,南明官員剛剛到達目的地,即被3000名緬兵包圍。隨即,緬軍主帥派人將沐天波拖出人群,並下令擊殺其餘的明臣。沐天波不願偷生,便奪過緬兵的刀反抗,在擊殺9名敵兵後,終被對方亂刃砍死。其他明臣見狀,自知已無活路,於是效仿沐天波群起反抗,用血肉之軀跟緬兵拼命,其結局可想而知。很快,包括大學士馬吉翔、大太監李國泰、總兵魏豹、錦衣衛掌衛事任子信等30餘名明臣悉數被殺害,場面極為悽慘,史稱「咒水之難」(「緬酋殺我文武官僚三十餘人。」見《行在陽秋》)。

明朝大臣幾乎全部被緬兵屠殺,緬軍屠殺明朝群臣後,又迅即渡江圍攻永曆帝的住所,並肆意搜掠財物、侮辱婦女,致使劉貴人、楊貴人、吉王妃等百餘人不堪凌辱,全部自縊而死,而永曆帝因為驚恐一度想要自殺,幸虧被內侍勸阻。

南明的行宮被攻佔後,永曆帝及太后、皇后、太子等人均被緬甸扣為人質,形同「高級囚徒」。莽白在扣押永曆帝後,本想利用他來壓服周邊小國,並跟清廷討價還價,以爭取有利於自己的邊界談判,但在清軍日益逼近的情況下,該計劃卻很快破產。當年十二月,清軍迫近緬甸國都阿瓦,莽白大驚失色之餘,只好將永曆帝等人獻給對方主帥吳三桂。

平西王(吳三桂)劇照

1662年6月1日,永曆帝朱由榔、太子朱慈煊被吳三桂下令用弓弦縊殺於昆明篦子坡,其家眷除王皇后、馬太后在此前自殺身亡外,其餘人等被押送至北京。永曆帝遇難時,終年40歲,死後被焚骨揚灰(「遣固山楊珅、章京夏國相等縊永曆於篦子坡,焚其屍揚之,家屬送京。」見《雲南府志·卷五》)。隨著永曆帝的遇難,立國294年的明朝正式覆亡。

永曆帝殉國處

相關焦點

  • 關羽厚葬了他的父親,蜀國滅亡後,他將關羽一家屠盡!
    原來他將關羽一家屠盡!他究竟是誰了?他將關羽一家屠盡的原因還得從三國早期說起。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和龐德受命在樊城討伐關羽。曹仁派龐德在樊城北邊十裡的地方駐紮,此時正值雨季,漢水的水位暴漲,樊城所處地方地勢平坦,積水達到五六丈之深,龐德等人只好轉移到堤上。此時關羽看準時機,一舉出擊,以小船為平臺,射箭攻擊龐德及其部下。
  • 明朝滅亡,崇禎死後有多慘,百官投降,與妃嬪合葬
    明朝亡於內亂、外患,但末代皇帝崇禎的確是給李自成的大順軍給逼死的。崇禎十七年(1644年),也就是明朝滅亡的最後一年,李自成建國大順,不久率軍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等戰略重鎮,北京岌岌可危。自縊煤山書寫了明朝國君死社稷可歌可泣的一筆。明人記載,這一天北京城陰雨蔽天,飛雪滿城,充斥著駭人的慘釘之氣。這是崇禎皇帝生前最後的時刻。兩天後,崇禎皇帝的屍體被發現,終究沒有免於被示眾的命運。明末清初名士在《明季北略》中詳細描寫了這一切。當時,大順政府發錢兩貫,讓太監到城裡購買了兩幅柳木棺材,將崇禎帝與周皇后的屍體收斂。
  • 小冰河期對歷史的影響有多大!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都說要以史為鑑,不由得就讓人深思,明朝為什麼會滅亡呢?這場雪有多嚴重呢,根據相關的統計,僅僅是江蘇常熟這一地區被凍死的就有接近200人,本來就寒冷的北方更是不計其數。公元1454年的的五月份,馬上要進入夏天。揚州地區下來一場大雪,許多的樹木花草都被凍死。這還沒有結束,進入夏天的七月份,又下了一場大雪,這場大雪都多大呢,地上厚厚的雪都有三尺。
  • 而明朝士紳投清的較多?
    在南宋和明朝滅亡之際,南宋士大夫們的堅決抵抗和明朝大部分士紳階層的妥協,這一鮮明對比,一直讓人疑惑不解,都是傳承的同樣的思想,學的都是理學,表現為何卻大相逕庭?從崇禎執政十七年間,換了數十個內閣成員,殺了一堆總督、巡撫、尚書、侍郎級別的官員,就能看出來有多差。君疑臣,臣疑君,這樣的合作關係,如何能面對李自成、清朝的輪番攻擊?因此,早在晚明的天啟朝,皇族和士紳階層的關係就已經破裂,只要有能代替明朝皇族的勢力,士紳階層並不介意更換效忠對象。
  • 朱元璋屠盡開國功臣,卻留下4人,原來是這個原因!
    朱元璋屠盡開國功臣,卻留下4人,原來是這個原因!要想成為一方霸主,需要有魄力和膽識。要想把皇位繼承者坐的踏實,就必須心狠手辣。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開始是個草民,當過和尚甚至乞丐,但是憑藉自己而當了開國皇帝,之後更是為了自己的孫子能夠鞏固政權,坐穩皇位竟開始屠殺開國功臣,原本以為所有的開國功臣都已被屠盡,但是沒想到他留了4位,這是為何?眾所眾知,朱元璋因為原是一介草民後當上皇帝,所以和他一起打拼的兄弟很多,後來這些人都成為了開國功臣。
  • 明朝滅亡後,皇室成員有多慘?崇禎的小兒子75歲時被凌遲處死
    1644年,明朝首都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崇禎自縊殉國。死前他讓自己的三個兒子換成普通百姓的衣服自行逃命,對比失蹤後的太子朱慈烺和定哀王朱慈炯的各種離奇傳說,只有朱慈煥被各種史料明確證實存活了很長時間。他一生顛沛流離,一直活到清朝康熙年間。在清朝入關徵伐的過程中,各地明朝皇室成員都難逃一死,朱慈煥卻僥倖逃生,並且活到了75歲。
  • 明朝末期的小冰河時期所帶來的天災,該不該給明朝的滅亡背鍋呢?
    每次說起明朝滅亡的真實原因的時候,總有一個非常讓人同情的觀點冒出來,那就是明朝在滅亡的時候,整個地球正處於小冰河時期,當時各地的天災不斷,所以也就有了明朝的滅亡是因為天災的藉口。但是這並不是明朝滅亡的藉口,而這場天災也並不應該給明朝的滅亡背鍋。
  • 大明朝滅亡時,世界各國都在幹什麼?清華教授:明朝滅亡出乎意料
    在我們眼中,明王朝是一個十分有血性的王朝,但同樣也是一個問題王朝,有的人說他沒什麼文臣武將明君。明王朝的滅亡似乎看著也很倉促,這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從繁盛到滅亡,兩百多年底蘊的王朝頃刻瓦解,著實也讓人唏噓。明王朝滅亡的時候,世界發展的腳步正在加速。雖然我們還是在改朝換代,但是西方卻發生了劇變,一種社會性質,王權結構的徹底變化。
  • 劉伯溫測算明朝國運,卻被朱元璋曲解,明朝滅亡後才知其中真相
    眾所周知,在我國的古代,曾經非常的迷信著算命,甚至就連皇帝都不能夠避免,而且在古代也是有著非常出名的算命者,就像是在唐朝時期的袁天罡以及李淳風等等,不僅是唐朝時期的袁天罡,還有在明朝時期的劉伯溫也是非常出名的,但是他的出名與袁天罡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劉伯溫並不是一個單純算命的人,他還是明朝時期朱元璋的軍師
  • 清朝為什麼滅亡?
    但是作為「三千年未有大變局」的清朝覆滅,還是有一些獨特覆滅的原因。 建州滿清政府能夠入主中原,統一中國,是他們統治者做夢都想不到的結果,畢竟滿族只有30萬人口,與明朝太不成比例。從滿州軍事崛起,其實只想做個佔山為王,割據勢力的實力派,面對明朝對早期建州滿人軍事勢力擠壓,滿人非常害怕自己被明政府消滅,與蒙古科爾沁部族結盟,讓自己的割據政權生存下去。
  • 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天災和人禍並至,小冰河鼠疫先後來襲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組建的政權也是一個真正的盛世王朝,在經濟和政治文化上都當屬繁華無比,現在很多人對明朝的關注點凸顯在他歷代所出的各類奇葩皇帝上,大明短短十幾代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和朱棣比較靠譜之外其他多多少少都有著點奇怪的嗜好。但是一個王朝一個國家是一個常人難以想像的龐然大物,他的滅亡必然是個各代積累才導致這可盤根聯結的大樹轟然倒塌。
  • 霸世糙漢文:為紅顏屠盡蒼生!
    今天為大家推薦霸世糙漢文, 霸世糙漢文:為紅顏屠盡蒼生!不僅霸氣且多情,真的超級好看,喜歡這一類型的童鞋們趕緊收藏起來嘍!第一部:《霸世武神》 作者,陌中狂霸世糙漢文:為紅顏屠盡蒼生!為紅顏屠盡蒼生!為兄弟九霄弒神!讓那天地風氣雲動!讓那日月黯淡無光!
  • 我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災難:小冰河期,死傷過億,導致明朝滅亡?
    明朝滅亡距今已有近 400 年,然對其滅亡原因探究,各家依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歷史學家多政治、經濟、軍事等社會科學的角度出發,將其滅的原因歸結於政治腐敗、吏治黑暗、農民起義、軍事失利等,很少或幾乎不考慮自然環境變遷對其造成的影響。
  • 外國網友:假如明朝沒有滅亡,現在說的肯定不是英語
    明朝是一個神奇的朝代,因為即使明朝的奇葩皇帝出了那麼多,還是一直被人喜歡,甚至有很多人成為了明粉,不知道多少人是受了明朝那些事兒的影響。畢竟在此之前,梨花真的沒有怎麼了解過明朝,因為明朝少數最為知名的人物都是太監,而梨花真的只喜歡帥哥,對太監不感興趣。所以之前對於明朝的了解幾乎為零,但是惡補了明朝的歷史之後,梨花竟然莫名的喜歡上了明朝的歷史,畢竟我對崇禎皇帝上吊自殺的煤山很感興趣。這是我見過最有骨氣的皇帝,放著好好的生活不過,竟然就這麼自縊,按照梨花的了解,就算是清兵入關,崇禎如果還活著,最多就是被軟禁,然後小日子照樣過得很滋潤。
  • 崇禎皇帝做了一件事,加快了大明朝滅亡的步伐
    一個朝代的興亡,事實上都有軌跡可循,大明朝也是如此。本來大明朝經過幾代不負責任的皇帝的耽誤,已經是風雨飄搖,換了一個崇禎後又是志大才疏,疑心很大,而且不懂得體恤百姓,對大臣也是反覆無常,頻換內閣,甚至還沒等官員緩過神來做出成績就換掉,徹底葬送了大明朝的江山。
  • 別怪滿清和李自成,明朝滅亡難道是因為小冰河時期?
    明王朝1644年,闖王李自成攻陷明朝都城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殉國,可以說是兩百餘年的大明朝就此結束。從這裡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明朝滅亡的原因在於李自成,因為是他,北京陷落。往往一個國家的首都攻佔和統治者身死,代表著這個國家滅亡了。
  • 河南老人自稱皇帝後人,相貌神似朱元璋,家中還有明朝聖旨和冰盤
    再加上這兩年民間也有不少自稱是清朝皇帝後人的案例,譬如2002年時,廣州有一位自稱是溥儀堂弟的愛新覺羅·州迪,再早些時候,吉林有一位自稱是乾隆七世孫的愛新覺羅·恆紹。
  • 明朝滅亡是天數?還是崇禎皇帝操作不當?崇禎的兒女都去哪了呢?
    1644年,對於世界史來說,沒什麼稀奇,但對於中國歷史來講,對朱家來講,卻是一個災年,因為這一年一位姓李的將軍率領起義軍打進了北京城,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明朝滅亡,但是明朝滅亡,那些大臣、皇親國戚以及崇禎皇帝的家屬們都去哪了呢?
  • 性格決定成敗——崇禎帝的性格缺陷導致明朝滅亡
    崇禎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在內憂外患中執政17年,最後在農民起義的威逼下,自縊於煤山。雖然即位時明朝內憂外患已呈衰敗跡象,大明的滅亡已成歷史的必然結局,僅靠他個人是不能扭轉歷史的發展趨勢。雖然自當政以來,他勤於政治,崇尚節儉,始終為挽救明朝而不懈努力。但明朝的滅亡也有著他不可推卸的責任,他的性格弱點加速了明王朝滅亡的腳步。
  • 「中國長城」真有用嗎?美國教授一針見血:長城害慘了歐洲
    秦朝滅亡之後,每個朝代都適當地修建了長城,其中以明朝為主。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幾乎都是明朝的長城遺蹟。根據高科技的詳細測量,明朝的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而秦朝最早的長城,恐怕是這個的數倍以上。可是這麼長的長城,在清朝時期,卻被認為是好大喜功的無用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