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麼有「負面偏好」,喜歡關注負面信息?

2020-11-23 河南日報

  作者:劉東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

  社會轉型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尤其是直接涉及到人們公平感的一些問題,比如經濟正義供給不足等不合理、不合法現象所導致的貧富差距、身份差距,影響了人們的安全感、信任感、認同感和社會支持感,使一些人心理失衡。情緒化和非理性行為導致的一些後果,侵蝕了社會肌體健康,破壞了社會凝聚力。因此必須強調,解決人的問題,不僅要重視物質需要和利益分配,還要考慮到人的心理需求和心理補償問題,而能否有效疏解心理問題,及時化解消極情緒,也是檢驗社會治理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何謂「負面偏好」

  社會心理學認為,無論是積極的情緒體驗,還是消極的情緒體驗,都是以人的內在需要是否得到滿足和實現為基礎的。當人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或者當人的疑惑和盲目感不斷增加時,心理就會被幹擾,自信心、自控力以及適應能力就會降低。而當人群中懷疑的態度和不信任感持續積累時,許多消極的暗示和潛意識就會代替人的正常思考和判斷。一旦各種不良情緒不能有效化解,便會成為一種心理上的負資產。在負面信息泛濫的情況下,許多心理層面的負面情緒更容易蔓延,造成人們心理資源上的資不抵債。

  研究表明,人群中有一種分享負面信息的現象,即所謂「負面偏好」。也就是說,人往往會更多地注意負面的信息和事物,並且強化這種體驗。在日常生活中當人們對一些事物留下不好的印象時,就會把這種印象加在同類上,甚至對該類事物的優點表示懷疑,有意無意地保留負面印象或降低評價。一般而言,人們從負面印象中返回所需要的時間,要比從正面印象中返回的時間長,即使是有了正面印象,往往還會伴隨產生某種理想化的心理傾向和情緒,從而不自覺地提高預期。在這種情況下,當實際結果與想像不符時就更容易產生不滿意的體驗。因此,在社會上傳播的評價信息裡,負面信息往往比例很高,尤其是藉助網絡平臺分享負面信息的人群要比分享正面信息的多。在世界各地的新聞中,一般也是壞消息比好消息多。

  「負面偏好」的成因

  從進化論的角度看,人之所以有負面偏好的心理傾向,是因為負面的信息和事物對人類生存和繁衍的影響更大。

  同時,人們之所以關注負面信息,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產生了認同感;人們之所以有一種分享負面信息的心態,則是因為有情緒宣洩的需要。2010年,著名市場調查公司尼爾森公司在發布的一份亞太各國網民用戶習慣報告中指出,中國網民發表負面評論的意願超過正面評論,約為62%,而全球網民的這一比例則為41%。

  社會環境中信息泛濫和關鍵信息的不對稱,以及不斷產生的社會矛盾和問題,使人們在內心積累了一些負面體驗和情緒,一旦遇到某些誘因,就極容易爆發。特別是在網絡與移動通訊結合日益緊密,微博、微信成為最活躍媒介的情況下,某些評論和意見左右了公眾的情緒甚至助長了人們的負面心理,促成了一些極端行為的發生,有時還可能形成群體性事件或惡性事件。可以看到,在社會現實中,信息的失真、心態的失衡、意見的失當以及行為的失序之間幾乎形成了一個鏈條。而只有清楚地了解這一點,再具體查找原因加以引導,才有可能把消極情緒控制在最低範圍。

  如何克服「負面偏好」

  人是環境的產物,人的心態與複雜的環境相互作用。人的情緒對於人的認知過程和社會行為有著重要影響。現實中,人們往往具有附和公眾輿論的傾向,而某些措辭激烈、斷章取義的話語,並不能表達群體成員真實的內心感受。無論是迷茫、浮躁,還是焦慮、盲從,社會輿論環境中不同意見表達和情緒的疊加常常呈現出複雜且失序的狀態,這就使常態的恢復以及心態的平復需要人們不得不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價。尤為嚴重的是,一些非理性表達的傳遞,不僅破壞了人們正常的認知,也往往會形成負面的輿論壓力,引發思想混亂,使人們產生更多的焦慮憤懣和消極預期。一些蔓延在人們言談話語和網絡空間的各種怨恨情緒,就是負面心理定勢的典型表現。

  怨恨情緒的破壞性極強,一些不分青紅皂白的不滿和仇視,造成了黨群關係、幹群關係、警民關係、醫患關係等諸多社會基本關係的緊張,在心理上瓦解著社會凝聚力,對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事實上,當轉型期的社會變化與人們的心理預期產生不一致甚至是嚴重矛盾時,人們迫切需要得到合理的心理歸因,需要得到來自社會道義上的聲援和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而健康心理建設既要照顧到利益問題,又要超越利益問題,要增加政府、媒體和公眾之間的信息溝通渠道,建立完善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制度,及時把握民情民意。還要積極構建情緒疏導機制,強化社會心理服務,注意修正極端性思維方式,以增加社會包容性和人們的心理彈性。要充分發掘人們內在的積極心理品質,拓展人們健康向上的情緒,推動社會理性不斷增長,以最大的可能增強社會凝聚力。

相關焦點

  • 過度關注負面信息,對心理健康有影響嗎?
    然而,當我們懷著愛心去同情關心別人時,需要思考另外一個問題:在同情關注別人的時候,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今天我們分享的主題就是:過度關注負面信息,對人們心理健康的影響。 過度關注負面信息,會影響心理健康嗎?
  • 抑鬱症的成因——對負面信息的過分關注
    研究表明,對於負面信息的過分關注也是抑鬱症產生、持續和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與正面或者中性的刺激相比,抑鬱症人群對於負性、悲觀的刺激具有更有效和準確地直覺加工。換句話說,抑鬱症人群對於負面信息的感知能力更強,更傾向於把時間和精力集中於悲傷、壓抑的事件上來,久久走不出來。
  • 盧永春:新媒體時代下如何處置負面新聞
    記者喜歡關注社會結構中的那些裂縫,否則,他們存在的真正價值就會受到威脅。」 判斷報導的正負面問題,最重要是看報導的利益落腳點與符合事實與否。另外,一些網民關心社會負面,更多是帶著一種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心態,看重的是負面新聞的積極面:即在於它因揭露醜惡和問題所彰顯的警示功能和監督功能。實際上,開掘負面新聞的正面效應,努力凸顯新聞的建設性效應,記者也經常碰到「度」的把握。
  • 為什麼很多品牌喜歡做相對負面的營銷,卻不關心對品牌的傷害?
    近年來,負面營銷似乎變得很流行,越來越多的品牌喜歡做相對負面的營銷。三星被指僱傭「網絡水軍」,詆毀競爭對手的產品並散布煽動性的評論,推薦網友購買三星手機;神舟專車邀請吳秀波等知名演員,以「Beat U 我怕黑專車」為主題的系列海報炮轟Uber;最近的小米新品發布會請劉詩詩等代言的紅米pro預熱文案「十核雙莖頭」。
  • 案件新聞中的負面信息與正面引導
    一、案件新聞的負面信息存在與負面效應引發  新媒體時代,案件報導日益顯示出其獨特的新聞效力和巨大的資源潛力。作為靜態新聞,人民法院案件新聞的價值主要不是體現在突發性、時效性和信息量上,而是體現在事件以外甚至是隱性信息上,體現在法律價值和社會價值上。
  • 芝麻信用披露負面信息
    據悉,芝麻信用與某知名消費金融機構開展合作,對不同帳齡的逾期客戶進行負面信息披露。逾期用戶會在「芝麻信用」—「信用管理」—「負面記錄」中看到自己的負面記錄。嚴重逾期的用戶,不僅會影響到芝麻分,還會影響到其他信用服務。在披露3個月後,分析發現,收到負面信息披露的用戶還款率為未收到披露的用戶的1.6倍。
  • 負面報導傳播效果研究及負面效果應對策略
    一、負面報導的界定 「負面報導」、「負面新聞」、「負面新聞信息」、「負面影響」……隨著國內媒體對於「負面報導」越來越多的關注,各類與「負面新聞」相關的說法也應運而生。通常情況下,人們所提及的「負面報導」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有時指「負面新聞信息」有時又指「負面新聞報導」。
  • 信用負面關注|0803-0807
    240476萬元5、廣發銀行:標普確認廣發銀行「BBB-」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展望調整至「負面」【關注信息】6、泰禾集團:「17泰禾MTN001」、「17泰禾MTN002」持有人會議均未生效【行業政策信息】7、中央結算:
  • 中國網:體育明星的負面新聞為何引人關注
    最近,有關體育明星的負面新聞不少,況且一些「負面新聞」不僅僅局限於體育版,有的還刊發在社會版,成為社會新聞。這邊廂,「郭晶晶當著國內記者面耍大牌被指素質低」;那邊廂,「王治郅承認打人,打人事件引發新聞大戰」。一看這些新聞標題就不難發現,體育明星成了「負面新聞」的「關鍵詞」,引人注目。那麼,為什麼體育明星的「負面新聞」為何越來越引人關注?
  • 信用負面關注|0817-0821
    【關注信息】4、華晨集團:剛性兌付資金已到位日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多隻存續債出現大跌。【關注信息】4、華晨集團:發布債券異動澄清公告,未有任何違約情況發生華晨集團就債券異動發布澄清公告稱,部分媒體出現較多關於華晨集團資信狀況的不實言論和報導,對華晨集團的資本市場形象和投資者利益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 危機公關處理:企業如何面對負面信息?
    負面信息,在網絡普及的今天,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作為企業或多或少會有一些負面的信息。負面信息是指在網絡以及其他媒體傳播出來的不利於企業品牌發展的消息,以網絡信息為主,多以新聞稿、論壇帖子、博客文章、視頻的形式存在。
  • P2P企業如何在兩天內解決負面信息
    但每天有多少家平臺被爆出負面不得而知,但經由投資人用戶體驗不滿意、競爭對手惡意造謠、第三方平臺或者個人惡意敲詐、公司企業自身原因等因素被爆出負面的情況幾乎每天都有在上演。那作為網貸平臺如果爆出負面信息,如何進行危機公關在2天內解決掉公司的負面信息呢?一、 輿情監測首先出現負面,我們要第一時間了解負面的來龍去脈。
  • 全網天下:企業網絡上出現負面信息如何處理
    徐國祥不建議這樣處理,主要有以下原因:1、網絡刪帖本身屬於違法行為2、刪帖的難度和要求其實很高3、網絡刪帖的速度沒有發帖快4、刪除之後可能引起更大的負面,特別是客戶投訴的。其實不管是客戶還是對手還是其他人需要搞你的時候,你去花錢冒著法律風險找關係刪除,對方能夠以很低的成本在一天之內又發布成百上千的信息。
  • 為什麼大多數人會對加班有負面情緒
    提到加班很多有對這個東西都有負面情緒,那麼為什麼大家對這個東西會出現如此大的負面情緒呢?今天衢州人才網就來說說這個事情。 首先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不想那些大佬們有背景,有潛在後臺,我們都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平民老百姓,我們的要求和那些大佬們比不了。
  • 網絡負面熱點事件對大學生社會心態的影響
    本質上看,這些信息有其生存和發展的土壤,但它們對嚴肅性新聞的稀釋、對正面輿論的消解和對傳統價值觀念的顛覆也是不可忽視的。 正如葛伯瑞所言:「如果媒介能夠成功地鎖定對某個問題的關注,它們就可以藉此設置議程。它們提供語境,這個語境決定了人們如何思考某個議題並評價其價值,媒介以此建構公眾議程。
  • 負面新聞利好公司?
    負面新聞利好公司?  一般來說,媒體發揮公司治理作用的途徑有兩個:一是媒體報導導致法律懲罰,二是媒體報導影響經理人聲譽。  在我國,有專家研究發現,媒體報導往往會導致行政部門介入,迫使企業改正。對於我國的上市公司,除了媒體報導引起外部監管部門的介入外,理論上還存在媒體的負面報導通過引起民眾的關注而形成對注重聲譽的經理人的外部約束。
  • 淺談對新聞負面報導的正面思考
    如何對負面新聞進行報導,考驗著媒體的公信力。作為主流媒體,在進行負面報導時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本著比例適當、堅守準則、客觀真實、關注個體的原則,才能拿捏好報導分寸,發揮其應有作用。《今日視線》也因輿論監督有力度有深度,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成為當地的知名品牌欄目,擁有很高的收視率。 2.警醒反思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說,許多負面新聞的發生並非獨立和偶然,而是和我們整個社會法治的不完善、道德倫理的缺失等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比如醫療糾紛、食品藥品安全、家庭暴力等問題,就發生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因而更容易給人們的心理造成衝擊,這個時候媒體的引導作用至關重要。
  • 芝麻信用消費金融領域負面信息披露成為新亮點
    螞蟻金服旗下獨立第三方徵信機構芝麻信用已經在消費金融領域開展多種形式的應用,提供芝麻信用評分(準入和信用評價)、行業關注名單(過濾高風險不良客戶,幫助合作夥伴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反欺詐IVS信息驗證服務(基於實名用戶的欺詐風險識別,幫助提升合作夥伴反欺詐識別能力)、芝麻數據變量服務DAS(還原用戶畫像,個性化的策略模型)、負面信息披露、還款提醒等服務,還將推出芝麻認證身份驗證工具。
  • 為什麼療愈中有負面能量
    牌面:聖杯5逆位 寶劍騎士 命運之輪逆位釋意:千鯉認為有三個原因:1.悲傷或焦慮情緒出現後,我自身散發出來的負能量沒有及時的清理,或者長時間滯留在情緒中,使得這些負面能量逐漸形成實體線從而影響生活。這種「輪子轉動但人卻止步不前」的形態,使得我的能量無法及時補充,負面最終壓倒了正面。3.由於我的工作性質,總是在輸入別人的負能量,日積月累,又無法及時清理和輸出,也使負能量匯聚。提示或建議:適當向外輸出,接受變化,先從提升自己改變自己入手,以順應下一課題的到來。
  • 孔雪兒發聲明怎麼回事為什麼被黑 負面新聞纏身的孔雪兒開啟反黑模式
    孔雪兒發聲明怎麼回事為什麼被黑 負面新聞纏身的孔雪兒開啟反黑模式時間:2020-04-03 14:13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孔雪兒發聲明怎麼回事為什麼被黑 負面新聞纏身的孔雪兒開啟反黑模式 近日,孔雪兒參加《青春有你2》受到了很多的關注,但是卻一直受負面消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