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曦竹月華君,來源:微博。原題:肖戰事件裝的不只是飯圈,而是整個社會民生領域的菜籃子。
一、任何涉及公民權利的事件都是一個嚴肅的社會法律問題
進入2020,一個亞文化圈層勢力帶著涉黃、侵權兩個低劣標籤強勢進入我們的視野,將文化注入了與倫理法治相悖的註解,並掀起了一個法治社會下的深度公民侵權案。
你們可以想像以後文學創作中公民將成為任意取用的素材被扭曲和低俗化嗎?
可以想像一個公民去工作要靠潛伏、空降等地下工作手段嗎?
這就是發生在公民肖戰身上的離奇橋段,娛樂圈同業競爭者從鏈條上切斷一切和他有關的資源流動。從洽談,擬錄製到發行的各個環節都被頻頻「抹黑」,正常工作都難以維繫。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一)事件的發生是「泛菜籃子」社會文化圈的責任
實際上亞文化圈和粉圈這兩個圈層勢力的利益摩擦引發的這起事件,更像是發生在社會領域的一次強力地震,是波及社會倫理,社會法制,青少年教育,網絡治理、網絡暴力、行業規範等各維度社會治理的一次深層震蕩。
討伐飯圈論是哪一利益方的視角?
亞文化圈、媒體、黑營銷號對肖戰粉絲舉報等行為則各種口誅筆伐,仿佛向大眾傳達一個朦朧的信息——飯圈原罪論是這一事件最好的註解。
這個理論下的解讀是:
這起突發事件的發生就因為飯圈的各種弊端
飯圈的各種弊端源於偶像的不作為,所以肖戰粉絲的行為要由肖戰買單。
肅清和整頓飯圈文化,尤其是作為飯圈典型的肖戰粉絲群體只要按亞文化圈整改,這一切就可以風平浪靜相安無事。
飯圈視角是揭開這個事件迷局的切入點之一,但是飯圈無法涵蓋整個事件的全貌。作為社會風氣治理的一環,飯圈即使要整頓也要在網絡環境治理和行業治理的大背景下進行。
飯圈問題絕對不是孤立的,也不可能是整個事件的終極答案。
廬山真面目:事件的核心與聚焦點只有公民權利。
從大眾視角來看,聚焦點無非是「一個法治社會的公民權利」因治理和監管的漏洞,在特定利益集團的法外行權和肆意報復下面臨岌岌可危的局面。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當公民權利像一葉小舟在風暴中飄搖欲墜時,連同大眾的三觀和信念隨之飄零不定、飽受蹂躪時,順著撼動公民權利的227數字軍團,或雲淡風輕、或高談闊論去談行業整改、飯圈整頓,豈非「隔江猶唱後庭花」。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一個公民權利都得不到保障的社會談任何行業整頓有意義嗎?
難道飯圈因素應該與公民權利的實現掛鈎?肖戰的公民權利能不能得到保障,不是靠法律規定,而是要依賴飯圈整頓,依賴其粉絲群體的表現在某些利益群體眼裡是否合規?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的悖論嗎?
公民的權利是普遍賦予的,不應該建立在任何條件之上。靠上千萬僅是陌生關係、只因關注和喜愛自己而產生紐帶的粉絲群體的行為來評判更是無稽之談,嚴重偏離了法治社會的邏輯和實踐。
如果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要建立在如此一個荒唐的邏輯下,怎能不飽受威脅和侵犯。而公民權利是法律根本的立足點,也是涉及公民生存權的根本性問題,不是飯圈、亞文化圈的廬山一角可以涵蓋的,必須把其放到更廣泛的領域,用一種更廣闊的視角,即泛菜籃子社會文化圈的視角來審視,以窺探廬山真面目。
(二)泛菜籃子社會文化圈的核心關注點:公民權利與民生。
民生問題從古至今都是重中之重。
泛菜籃子社會文化圈(後面用「泛社會文化圈」代替)是囊括了幾乎全體公民而形成的最廣泛的利益同盟,關注的是人的社會屬性方面的基礎性問題,如民生相關的社會領域的菜籃子問題。
《左傳·宣公十二年》中就有「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的說法,現階段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的制定更是體現著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關注。
然而如今基本公民權利卻要建立在一個不可控的外界條件之上、比如說行業問題、社會問題和粉絲群體問題,這難道不是一個諷刺?
這就是發生在肖戰身上的故事。
「壯有所用」,「民生在勤」就是每個公民都有堂堂正正工作的權利,通過工作解決基本溫飽,在此基礎上實現更高層面的人生價值。然而對肖戰來說,實現這個權利卻遇到了很大阻力。
亞文化圈就是要通過限制和剝奪肖戰工作的權利,揚言要讓其社會性死亡。
那麼幾十萬人通過剝奪公民權利來幹擾一個特定公民的民生,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既然是觸及公民基本權利、性質十分嚴重的社會事件,其發生絕不是一朝一夕的過程,而是各種社會弊端累積在一起發酵醞釀的綜合結果,徹底解決更是一個涉及社會思想體系建設和社會現象全方位治理的系統工程。
二、抽絲剝繭、從行業、時代角度全面復盤事件的始末
爆發時點:疫情期間
爆發原因:誰在凌駕公民權利?
(一)從被詬病的飯圈文化中窺探行業和時代性問題,探尋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
飯圈是行業和時代的雙重產物,它的弊端都深深根植於娛樂圈的行業特性。折射的也是整個數字時代下的群體管理問題。
所以從行業和時代角度的視角,在這起全網矚目的凌駕公民權利案中,娛樂圈的惡性競爭從業群體和數字時代下亞文化圈眾的涉黃群體才是事件的罪魁禍首。
飯圈折射的行業性問題
進入數位化時代,泛濫的榜單、集中化的粉絲群體、明星排行榜、資源配置將飯圈競爭的生態圖持續推向可視化、白熱化。藝人之間、藝人背後的娛樂公司之間的明爭暗鬥、粉絲群體之間的明爭暗鬥,互相穿插,遙相呼應。
粉絲群體基數很大,概率上自然有極端分子,再加上娛樂公司通過職業黑粉和披皮粉投黑料引戰,飯圈的烏煙瘴氣妥妥是娛樂圈行業規則和行業競爭下的縮影,一個充斥著各種潛規則,巨額逃稅、吸毒等各種醜聞的娛樂行業,在數字時代迎來了粉絲經濟的繁榮。
飯圈作為一個消費市場,其文化風格是在娛樂圈烏煙瘴氣的行業風氣薰染下、及娛樂圈無底線的行業規則的運作下形成的。而此次惡性事件也離不開娛樂圈經紀公司等同業競爭群體的強勢介入。
飯圈折射的時代性問題
從時代的角度,飯圈問題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只是折射了大數據時代群體化行為和管理的普遍問題。
大數據時代,網絡上各種圈子和興趣部落密布,除了飯圈,同人圈在內的十幾個亞文化圈分支也是圍繞某一主題、愛好形成的集中化消費群體。
正是在這種網絡呈現圈層化和部落化的板塊結構下,不同板塊之間因為利益衝突發生了激烈碰撞,由同人圈為主的亞文化圈掀起對肖戰粉絲群體的圈層文化大作戰,引發了社會法律、道德領域的強力地震。
而與亞文化圈群體行為引發的惡性報復事件相比,粉圈的劣跡也只能是小巫見大巫。
亞文化圈用身體力行,生動演繹了一個如何利用群體行為公然踐踏法律的教科書般的反面案例。在全社會的大課堂引起探究其畸形群格和行為模式的熱潮。
(二)為什麼是肖戰粉絲群體和亞文化圈這兩個板塊的碰撞?
亞文化圈震蕩及強烈對粉圈宣戰只是打著文化創作自由的幌子,實際是對色情文化和侵權創作進行保護。而肖戰粉絲群體成為他們進行色情和侵權創作的最大阻力。
這才是他們借著ao3被屏蔽對其宣戰的根本原因。
一個涉黃侵權,一個掃黃維權,是利益的根本對立方。
電視劇《陳情令》爆火後,這些亞文化圈不滿足於單純的涉黃,還要炒演員的真人cp,進行低俗化創作。大量和肖戰有關的cp作品和涉黃內容充斥於亞文化圈。
這對於肖戰粉絲來說或者從法律上來說堅決不可容忍。沒有一個公民需要因職業或作品的關係被標籤化、天然成為某些圈子涉黃和侵權的犧牲品。
而亞文化圈的雷人邏輯則是:
演耽改劇在現實中也要為耽美代言,理應給那些亂七八糟的創作當素材,否則就是回踩忘恩負義,對不起整個圈子。
然而,演耽美改編劇就要為耽美代言?那演罪犯的不活成罪犯、或不和罪犯打成一片是不是就對不起這個角色?
總之,肖戰粉絲在掃黃和替偶像維權的過程中,得罪了亞文化圈的涉黃侵權俱樂部,以ao3屏蔽作為最終導火索,遍布亞文化圈的涉黃群體對積極掃黃的肖戰粉絲群體強烈宣戰,並最終向肖戰發難,從而發生三十萬大軍圍剿一個公民、嚴重侵犯其公民權利的惡性社會事件。
三、深度聚焦下的社會治理問題
由涉黃侵權俱樂部和黑營銷產業鏈領銜的數字軍團居然能把侵權案想像成或掩蓋成一個文化正義戰。而這種自欺欺人的邏輯背後展示的是一幅生動的、具有認知障礙的群體肖像圖。
(一)亞文化圈涉黃侵權群體的側寫:
以ao3為代表的涉黃行為沒有得到法律嚴懲,竟然把其當作理所當然的合法行為,並奉為「文化」。
侵權行為沒有得到法律的及時制裁,久而久之竟把肖像權和姓名權等代表人格的公民權作為其創作下任意踐踏的犧牲品,心安理得、趾高氣揚地把侵權行為視作其天然擁有的一種權利,奉為文化。
最終用ao3被屏蔽為藉口更加猖狂的走在與法律背道而馳的狂悖之路上。
首先宣稱ao3被屏蔽,接著找替罪羊,把罪名歸到舉報微博連結的肖戰粉絲群體身上。然後開始以法外行權的極端方式、用污衊抹黑連帶等一系列手段,瘋狂報復舉報人和被侵權人,達到威懾掃黃群體、對抗國家淨網活動的目的。
以不確定的事實,將莫須有的罪名扣到肖戰粉絲群體就開始肆意討伐,無限度地連帶,僭越法律。不得不讓人扼腕嘆息。
在這種分裂的群格下,展現出一系列不可思議的雙標行為:
漠視、凌駕其他人的公民權利,把侵權詮釋的理直氣壯,而對劇中一個蒼鷹的權利卻無比關心和維護。
抹黑詆毀其他人為疫情捐款的行為,卻把一片難得的公益情懷給了ao3,在疫情期間積極為其籌款。
打壓被侵權人和相關群體的維權行為,卻積極幫助迪斯尼維權。從蛛絲馬跡和捕風捉影中尋找其報復對象的破綻大做文章,進行莫須有的污衊。
維護和捐助ao3是為了保護涉黃侵權平臺,ao3打著「在華的美國組織不用遵守中國法律」的旗號,是他們侵權涉黃的最好保護傘。
同時在表現出與法律相對立、根深蒂固的認識誤區之外,還存在著對現實和虛構的認知障礙,認為一個藝人演了一個虛構的耽美劇,在現實中也要成為耽美素材。理所當然的應該淪為被侵權對象。
這就是涉黃群體的群格特點:天然與法律對立的認知障礙;對人對己不同標準下的分裂意識,分不清現實和虛構的混亂邏輯。
而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則是事件另一參與方娛樂圈競爭群體的側寫。
為實現打壓處在風波漩渦中的競爭對手,迅速動用其支配下的黑公關網絡加入涉黃侵權俱樂部,聯手將網絡營造成一個架空現實法律的江湖世界。而在這個屬於他們自己的江湖裡,法律是失效的,遊戲規則完全由其自己定。如涉黃、侵權是文化,報復是正義。各種突破社會倫理和法律界限的悖論都可成為其實現非法目標的手段。尤其是把封建社會的糟粕兼現代恐怖主義精髓的連帶理論運用的風生水起。
代表亞文化圈的涉黃群體和代表娛樂圈從業公司利益的網絡黑公關為了達到抵制肖戰進行維權震懾和搶奪資源目的,先是用個別粉絲的行為,汙名化全體。然後再用粉絲行為偶像買單理論矛頭直指肖戰。這是僅限於飯圈內的第一輪連帶。
而粉絲群體來自各行各業,抓住個別粉絲不當行為,上升為行業問題,進行行業範圍的群體汙名化,並甩鍋給肖戰。這是突破飯圈的第二輪連帶,仍始於粉絲,只不過增加了從粉絲行業屬性視角的連帶。而這一輪中教師成了首當其衝的被討伐行業對象。
從肖戰的所有社會關係和職場著手,以污衊造謠方式對其產成品和在產品以及潛在的影視綜藝合約進行全面抵制。產成品為已拍攝完畢的待播影視劇,在產品是擬錄製和錄製中的影視綜藝。如此有組織、有步驟地從錄製、發行等各鏈條進行破壞,不僅是對肖戰個人公民權的侵犯,也是對整個文化娛樂市場的幹擾。
對肖戰的商務活動進行全面破壞。藝人和商家的合作是正常的市場經濟活動,通過造謠抹黑及裹挾的方式破壞這種正常的市場合約行為,不僅是對肖戰個人層面公民權的侵犯,也是對整個自由市場經濟秩序的幹涉。
不僅對商業行為進行破壞,對公益等社會行為也不放過,大力詆毀和破壞和肖戰有關的一切公益活動。
總之把公民圈到一個圈層,而不是置於法律框架下獨立評價其行為,然後用圈層內個別不當行為抹黑全體進行連帶。在這種理論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民族沒有一個是無罪的。
從性質而言,標籤化連帶不僅是封建社會的惡習、也是現代恐怖主義最根本的實質特徵。對西方政府不滿就要搞恐怖襲擊針對無辜平民。多少無辜生命犧牲在恐怖主義粗暴的連帶理論下。連帶是一種野蠻的反人類傾向。罪惡指數十級。
為了一己之私,用個別化行為汙名化公民群體,大肆破壞公民和商家之間正常的市場合約活動,將連帶用的登峰造極,爐火純青,猖狂的背後暴露的一定是社會治理領域存在的問題。
(二)網絡治理:一個具有時代性特徵的社會治理命題
在這個網羅天下、網羅萬象的大數據時代,網絡圈進幾乎所有的實體領域活動,既可以讓人們感受到數字經濟帶來的便捷高效,也不得不讓人們領略著各種奇葩亂象和魔幻劇情帶來的無奈和反思。
網絡亂象
淫穢色情類和侵權性質的網際網路不良創作內容藉助平臺集中化、泛濫化,大量蔓延。
利用惡意信息謀利的黑公關產業鏈遍布網絡,造謠抹黑,操控輿論,荼毒大眾和社會。
外網的意識流滲透。
ao3內容不僅限於淫穢暴力、更包括戀童等元素,主張創作權凌駕於中國法律的國外網站,是境外勢力以意識滲透為手段,以凌駕法律的形式對中國主權的侵犯。
最終引爆了受其意識滲透毒害的國內極端分子的法律僭越行為,引發了一個嚴重的「用文化自由創作權對抗法律規治」的惡性報復事件。
青少年接觸網絡沒有保護機制,導致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可任意接觸色情、暴力等信息。甚至大量混跡於色情平臺,參與網絡暴力,對人格的形成有極大的危害。
平臺監管不力
平臺為擴張和引流,喪失底線,大量色情淫穢作品、造謠誹謗信息等違法內容泛濫。甚至與惡意的黑公關營銷呈現深度的利益捆綁,乃至允許持破壞報複目的等明顯違反憲法的群體在平臺聚集,有組織的開展危害性活動。以抹黑、激化矛盾,引戰等形式的內容增加話題度和網站流量。
可見在網絡非實名制下,法律對平臺、用戶缺乏嚴格有效的監管和懲罰條例。於是涉黃群體依託各圈層形成利益聯盟,而惡意營銷依託於相關行業形成鏈條遍布網絡,進而兩者結盟聯袂帶來了一部頂流封殺記的年度網絡大戲。
(三)行業治理元素
娛樂圈的行業惡臭讓它和亂象頻生的網絡一樣旗鼓相當,成為法外之地的代名詞。
這是單個藝人憑一己之力就可以達到8億逃稅款的行業,娛樂圈在冰冰8億逃稅款引發的自查補稅潮中暴露了多少人性的貪婪和行業的無序。其高收入下監管的寬鬆以及從業人群職業操守和法律意識的淡薄,註定逃稅風波只是其違法操作中的冰山一角。
娛樂圈與時俱進,打造數位化的競爭手段,帶動了黑營銷產業鏈的誕生。
產生過程
流量時代下爭奪資源的白熱化,催生了娛樂圈惡意營銷的非法需求,而目前對非法利用網絡信息的懲戒不到位,於是在非法需求的帶動下,一個製造和傳播惡意信息的黑色產業鏈應運而生。依附於娛樂圈、作為娛樂圈經紀公司和藝人團隊的標配資源而存在。
事件中的角色和作用
娛樂圈這個一向是法外之地的行業,其從業群體一貫無視法律,把數據化的流量映射出的浮躁和利慾薰心演繹的登峰造極。
在此次惡性報復事件中,娛樂圈相關群體通過其支配的黑公關網絡大肆掀起錯誤的輿論導向,牢牢地佔據著輿論戰的前沿陣地,碾壓大眾三觀如無物,封殺競爭對手於無形。
(四)特別關注:青少年教育問題
網絡治理中要做到屏蔽青少年對有害信息的接觸,同時教育問題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責任。通過甩鍋扔給個別圈層,如青少年追星就甩給飯圈和偶像,青少年吸毒就甩給販毒集團,青少年傳銷就甩給傳銷組織的甩鍋論實屬奇葩,是數字軍團為實現自身利益目標拿青少年教育當籌碼而發展的謬論。青少年教育不可寄希望於任何圈層給出答案,飯圈與偶像也不例外。
教育部門應該切實履行責任,加強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國家則通過嚴格執行淨網行動,杜絕網絡對青少年潛在的色情腐蝕、暴力影響和意識滲透。
四、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
國內黃暴群體和黑公關網絡聯合發起的網絡暴力,以一種直播的方式公然踐踏公民權利。
如此明目張胆的侵權案竟然沒有在社會的輿論陣地得到應有的定性和重視。各方群體受限於利益或私怨,竟然可以顛倒是非。
五、泛社會文化圈事件解讀
泛社會文化圈視角一:一個正在進行時態的深度公民侵權案
雖然此次事件牽涉領域眾多,可以從批評飯圈、探討網絡治理、關注青少年教育的視角展開,但是從大眾視角最根本的問題無外乎「這是一個深度公民侵權案。有預謀、有組織、一個直播形式、正在進行時下的公民侵權案。」除此之外無他。
深度侵權表現之一:體現在侵權內容涉及多領域。
1、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的侵權,下墜只是冰山一角,全網都知道在老弗特等平臺上的bjyx的標籤下有多少此類產出。
2、詆毀抹黑的網絡暴力精神傷害,被譽為現實版不夜天圍剿的網絡暴力可謂史上之最。
3、狙擊破壞商務影視合約等涉及合同領域的侵權。如火如荼對一個藝人相關產品的全鏈條進行破壞,波及與此相關的投資方、主辦方和所有參與創作人員。甚至可能波及影視綜藝產品的最廣泛受眾,即泛菜籃子文化圈的全體公民觀看影視劇的選擇權。
以波及領域如此廣泛的形式對公民權利進行全方位侵犯,造成了對公民名譽、精神生理健康、工作權和生存權的嚴重威脅。
深度侵權表現之二:藉助網絡,以暴力和非暴力的侵權形式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兩種侵權形式都具有公開性、組織性和圈層化特點。
非暴力侵權體現在老弗特平臺以標籤類展示的真人cp創作上。公開性強、體量大,是一眾創作群體呈現的帶有圈層性的組織化行為。
暴力侵權則以2020.2.27開始的惡意報復事件為標誌,從此在微博上公然昭告天下,要以惡劣手段侵犯公民權利。直至其社會性死亡。各種手段全程在網上公示羅列,狙商務影視有統一文案、貼標籤污衊有統一模版。從動機、目的、手段上全程公開,毫不掩蔽,大張旗鼓,囂張至極。
組織性:亞文化圈十幾個細分圈層三十萬之眾以微博227超話為大本營,信息共享、統一調度,全網覆蓋,轉戰各大平臺。
這無論是對網絡暴力還是侵權形式來講都是前所未有的,是一種明目張胆的、正在進行時態的、面向全網直播的社會霸凌和公民侵權案。這起駭人聽聞的惡性社會事件是涉黃群體和黑公關網絡在疫情期間醞釀和發酵的、帶給大眾一萬點暴擊的有組織網絡犯罪。
為什麼不是文化而是犯罪?
無論任何群體、以什麼樣的理由、只要以超出法制的手段和謬論去侵犯一個公民的法定權利時,這就是犯罪無他,扯文化和正義根本是無稽之談。而該起犯罪的真實動機,是亞文化圈層通過震懾被侵權人,捍衛其涉黃侵權的非法權利,而同業競爭群體則實現惡性資源搶奪的目標。
泛社會文化圈視角二:公民權利莊嚴不可侵犯,踐踏者必將付出代價
每個公民都享有完整的公民權,包括人格名譽不受侵犯的法定權利,有權拒絕淪為任何網際網路不良內容的素材。
因為職業和作品受到某利益群體理所應當的侵權創作,只是侵權者的烏託邦臆想,沒有法律的支撐。自由從來不是以公民權為代價,一個社會上充斥著公民權利被侵犯為標誌的文化,不是進步而是恥辱。
每個公民都享有正當工作的權利。
因為非本人的行為觸犯了侵權群體的利益在全網範圍內公然以直播方式、有組織的被打擊報復,傷害的是14億民眾對法律和正義的信念,不能接受、堅決抵制。難道在今天的法治社會還要靠空降、諜戰等地下工作手段維持營業?這是正常的社會現象和可持續的模式?
公民應獨立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和履行相關的義務。
在今天這個現代文明的美好時代,拒絕一切罪惡的連帶。任何人觸犯法律,大可動用一切法律框架之內的手段繩之以法,但是為了滿足一己之私公然在法律框架之外通過罪惡的超級連帶,進行江湖封殺式的法外行權必須堅決抵制。這是21世紀的中國,不是五代十國的封建社會。每個公民都應依照法律框架活動,在網絡開闢出法外之地成為獨立的江湖來踐踏法定的公民權利必須付出代價。
歷史或時代的角度。
無論是站在五千年文明的歷史視角還是時代的法治進程視角,通過凌駕其他公民進行肆意創作的行為都必須堅決杜絕並給予嚴肅的法律定性。
「侵權還是文化?」這個問題不解決,勢必會造成對悠久華夏文明的玷汙和現代法制社會的嚴重幹擾。
如果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上,侵權成了文化並大行其道,那麼再豐富的物質文明,沒有了公民權利的屏障,一切只能成為笑談並歸零。
可想而知隨著更多的耽美劇和流量明星的出現,這種侵權創作會更加遍地開花到泛濫。最後無論國力多麼強盛,卻頂著一個「公民淪為侵權創作素材被娛樂」的文化標籤。是怎樣的諷刺?
這次事件不妥善處理,帶來的就是侵權文化和網絡暴力的蔓延。
泛社會文化圈統一戰線必須確立
一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一個9億多網民的社會,竟然對是非如此明顯的事件無法形成輿論上的正確定性,主流媒體看著江湖勢力打架不敢妄發實質性議論,只圍繞飯圈做文章。飯圈相關群體通過閉麥造數據,繼續試圖用飯圈內的規則獲勝。但是這件事早已不是用飯圈的規則能打贏的數據戰,而是關乎「是非黑白」、「侵權還是文化?」「涉及公民基本權利」的社會民生之戰。
好在創造歷史和書寫人間正道的從不是什麼媒體,而是大眾,因此泛社會文化圈的統一戰線和輿論陣地必須強力在線和屹立不倒。不能讓侵權和涉黃大行其道。
最後,是到了改變的歷史時刻
①為此娛樂圈必須整頓。
降薪和提高稅率雙管齊下,加強代扣代繳環節的監管,實施對藝人和娛樂公司的專項審計和關聯審計,通過比對排查偷稅漏稅和關聯黑產業鏈情況。
②網絡實名制應提上日程。
加強平臺監管,並啟用網絡信用評級,讓長期以抹黑方式盈利的職業黑粉和水軍,個別的極端粉絲、涉黃侵權群體無所遁形,還網絡一片清朗和蔚藍。網絡不是純虛擬的空間,而是9億多人參與的真實社會。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淪為法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