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期間疫情突如其然,本應該走親訪友熱熱鬧鬧的新年也因為疫情的蔓延,大部分人只能在家裡團聚。然而拼搏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們還沒能等到全家歡聚的時刻,便早早投入到醫療救助隊伍當中,中國此次的疫情得到控制不了他們的功勞。
據了解今年九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大會上對鍾南山、張定宇、陳薇、張伯禮四人授予國家最高榮譽—共和國勳章。那麼提出封城的李蘭娟院士為什麼沒有獲得呢?其實李蘭娟已經被提名了國家最高科技獎,顯然這一獎項更加適合她。
國家最高科技獎是中國五個科學技術獎項中的最高榮譽獎項,主要是授予在中國科學技術領域重大技術突破等方面的工作者。李蘭娟院士主要從事傳染病學研究方向,藉由她在疫情期間的傑出貢獻值得獲得這個獎項榮譽提名,這不僅是眾望所歸,更是實至名歸的。這個獎項也是國家對科研人才給予的鼓勵和嘉獎。李蘭娟院士很有可能是下一個該獎項獲得者。
此次疫情一出李蘭娟院士第一時間提出封城,正因為這一舉措國內的疫情形勢得以被及時有效的控制,不僅如此通過國家對出行人員層層把控以及嚴密的篩查,及時將感染的人進行了隔離。各地實施的防控政策也是十分到位,居民的防護意識也進一步提高。戴口罩也從根源上隔絕了傳染。各地人流量大的場所公共娛樂設施也是及時關閉避免人流量密集。正因為國家及時的採納了政策以及各地嚴密的防控,中國才早於世界脫離了疫情的影響。恢復了經濟發展,社會再一次回到和諧穩定當中。
李蘭娟院士作為中國傳染病學的專家,也是在第一時間內到達一線,雖然已是73歲的高齡還是堅持在武漢戰鬥了近兩個月之久,直至湖北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之後才返回。這也已經不是李蘭娟院士第一回第一時間奔赴「戰場」了。其實早在2003年的非典時期,李蘭娟院士所帶領的醫療團隊也是做了相當傑出的貢獻,為當時的抗擊非典治療也是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這樣的醫護工作者怎麼會不令人驕傲呢,李蘭娟院士就是我們人民的英雄。
李蘭娟院士雖然取得了相當多的成就,在此次的疫情中也是做出了傑出貢獻,其實她本人也並非一開始就從醫的。她早年高中畢業後成為了一名教師,但是看到鄉裡的村民經常被小病困擾,便自學中醫免費給村民看病。雖然當時的條件十分艱苦,當教師可能對她當時的生活來說會更好一些,但是她還是毅然決然踏上了醫生這條路。李蘭娟院士也曾經說過,她的角色永遠都是醫生,也是由於醫生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才讓她一次又一次的站在一線實施救援任務。
看著已經84歲的鐘南山院士和73歲的李蘭娟院士,他們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年齡就退居幕後,也沒有因為事態過於緊急就不站出來,這大概就是「醫者仁心」不管發生什麼樣的狀況,依舊是以患者的健康排在首位的。曾經有記者採訪過李蘭娟院士,問她幸福是什麼,她回答:「幸福就是看著一個個患者恢復健康」,對於醫生來說,這真的就是他們最大的幸福了吧。
我們需要學習的是他們臨危受命臨危不亂的精神和膽量,他們作為中國醫療領域的頂端人物尚且如此,我們青年人更是要以身作則。相信國家發展也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