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等4人獲最高榮譽,提出封城的李蘭娟呢?這一獎項更加適合

2020-11-04 武器講堂

今年春節期間疫情突如其然,本應該走親訪友熱熱鬧鬧的新年也因為疫情的蔓延,大部分人只能在家裡團聚。然而拼搏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們還沒能等到全家歡聚的時刻,便早早投入到醫療救助隊伍當中,中國此次的疫情得到控制不了他們的功勞。

據了解今年九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大會上對鍾南山、張定宇、陳薇、張伯禮四人授予國家最高榮譽—共和國勳章。那麼提出封城的李蘭娟院士為什麼沒有獲得呢?其實李蘭娟已經被提名了國家最高科技獎,顯然這一獎項更加適合她。

國家最高科技獎是中國五個科學技術獎項中的最高榮譽獎項,主要是授予在中國科學技術領域重大技術突破等方面的工作者。李蘭娟院士主要從事傳染病學研究方向,藉由她在疫情期間的傑出貢獻值得獲得這個獎項榮譽提名,這不僅是眾望所歸,更是實至名歸的。這個獎項也是國家對科研人才給予的鼓勵和嘉獎。李蘭娟院士很有可能是下一個該獎項獲得者。

此次疫情一出李蘭娟院士第一時間提出封城,正因為這一舉措國內的疫情形勢得以被及時有效控制,不僅如此通過國家對出行人員層層把控以及嚴密的篩查,及時將感染的人進行了隔離。各地實施的防控政策也是十分到位,居民的防護意識也進一步提高。戴口罩也從根源上隔絕了傳染。各地人流量大的場所公共娛樂設施也是及時關閉避免人流量密集。正因為國家及時的採納了政策以及各地嚴密的防控,中國才早於世界脫離了疫情的影響。恢復了經濟發展,社會再一次回到和諧穩定當中。

李蘭娟院士作為中國傳染病學的專家,也是在第一時間內到達一線,雖然已是73歲的高齡還是堅持在武漢戰鬥了近兩個月之久,直至湖北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之後才返回。這也已經不是李蘭娟院士第一回第一時間奔赴「戰場」了。其實早在2003年的非典時期,李蘭娟院士所帶領的醫療團隊也是做了相當傑出的貢獻,為當時的抗擊非典治療也是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這樣的醫護工作者怎麼會不令人驕傲呢,李蘭娟院士就是我們人民的英雄。

李蘭娟院士雖然取得了相當多的成就,在此次的疫情中也是做出了傑出貢獻,其實她本人也並非一開始就從醫的。她早年高中畢業後成為了一名教師,但是看到鄉裡的村民經常被小病困擾,便自學中醫免費給村民看病。雖然當時的條件十分艱苦,當教師可能對她當時的生活來說會更好一些,但是她還是毅然決然踏上了醫生這條路。李蘭娟院士也曾經說過,她的角色永遠都是醫生,也是由於醫生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才讓她一次又一次站在一線實施救援任務。

看著已經84歲的鐘南山院士和73歲的李蘭娟院士,他們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年齡就退居幕後,也沒有因為事態過於緊急就不站出來,這大概就是「醫者仁心」不管發生什麼樣的狀況,依舊是以患者的健康排在首位的。曾經有記者採訪過李蘭娟院士,問她幸福是什麼,她回答:「幸福就是看著一個個患者恢復健康」,對於醫生來說,這真的就是他們最大的幸福了吧。

我們需要學習的是他們臨危受命臨危不亂的精神和膽量,他們作為中國醫療領域的頂端人物尚且如此,我們青年人更是要以身作則。相信國家發展也會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提出武漢封城、與鍾南山齊名的李蘭娟,丈夫是誰婚姻狀況如何?
    012月4日,李蘭娟院士團隊在武漢傳來重磅好消息,發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阿比朵爾、達蘆那韋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一時間,全國人民歡呼雀躍。這是自武漢疫情之下沉重心情中的一抹甘霖,讓人心安,也給了武漢人民希望。和鍾南山齊名的李蘭娟,如今已經73歲,卻依然奮戰在武漢抗疫第一線。
  • 讓人意外!李蘭娟成為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那鍾南山院士呢?
    文/仗劍走天涯讓人意外!李蘭娟成為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那鍾南山院士呢?科學技術人才是應該被國家所嘉獎的,而作為中國人的我們,也應該要牢記時刻為我國的科學技術行業做出貢獻的,這些尖端的科學術人才,畢竟中國的發展,他們在其中出了很大的一份力氣。
  • 武漢封城,需要被記住的不僅是李蘭娟
    當此之際,不能不感嘆當初武漢封城的果決,這一項史無前例的特殊舉措,為中國在全世界範圍內較早控制住疫情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本周,世界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了2020年度十大人物,這十人由《自然》的編輯從每年的重大科學事件中選出。由於新冠病毒導致的疫情大流行,是2020年全球最重大的事件,因此,入選的十人中,有七人與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有關。中國醫學專家李蘭娟女士入選。
  • ...疫情震中或轉移至美國;李蘭娟披露武漢封城細節:1月22日深夜上...
    每經編輯:步靜1丨鍾南山稱疫情震中可能轉移至美國據央視新聞,國內是否會出現疫情的二次暴發?鍾南山院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估計國內疫情不會出現第二波高峰。在中國群防群控的基礎上,新增病例可能就局限在很小的人群中。
  • 如果國家勳章有兩人,一個是鍾南山院士,另外一個就一定是李蘭娟...
    自從鍾南山院士入選國家勳章的建議人選後,網上發出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提出為什麼李蘭娟院士沒有獲得建議人選資格?其實,哪些人能夠獲得共和國勳章?其實這是有嚴苛標準的,如果此次共和國勳章只有一個名額,鍾南山院士將是毫無爭議的不二人選,但如果能夠多一個名額,就一定是李蘭娟院士的嗎?
  • 李蘭娟夫婦設立!醫藥衛生界諾貝爾醫學獎頒發,獲獎者非清華北大
    在我國科學界,兩院院士是最高榮譽,累計人數不過幾千人,而夫妻院士更是在20對以內,同在醫學領域,又以夫妻兩人的姓名設立的獎學金,估計在全國僅此一家,那就是大家很熟悉的李蘭娟院士和鄭樹森院士伉儷,他們共同設立的「樹蘭醫學獎」,目前被譽為
  • 李蘭娟院士夫婦設立,被譽為中國醫學諾獎
    在我國科學界,兩院院士是最高榮譽,累計人數不過幾千人,而夫妻院士更是在20對以內,同在醫學領域,又以夫妻兩人的姓名設立的獎學金,估計在全國僅此一家,那就是大家很熟悉的李蘭娟院士和鄭樹森院士伉儷,他們共同設立的「樹蘭醫學獎」,目前被譽為中國醫藥衛生學界的「諾貝爾醫學獎」。
  • 莫問李蘭娟院士去了哪,勳章榮譽是對無數抗疫英雄奉獻的肯定
    鍾南山榮獲「共和國勳章」,張伯禮、張定宇、陳薇榮獲「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醫者無疆、大愛無邊,這幾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明星,真正的國家棟梁,我們應當以他們為學習榜樣!這次的評選很多人們心中也有一些疑問,像李蘭娟院士到哪去了呢?
  • 傳染病防疫專家李蘭娟院士是中國的希望
    李蘭娟院士生於1947年9月13曰,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傳染病學專家,中國人工肝開拓者,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 張永振教授、李蘭娟院士獲評Nature雜誌2020年度人物
    中國科學家李蘭娟院士和張永振教授入選。這是一個全新的冠狀病毒,類似於導致了2003年SARS。其他研究人員立即據此對該基因組做了研究,以確定病毒的關鍵蛋白,進行診斷測試並設計了疫苗。這是中國的轉折點,也是世界的轉折點。李蘭娟:封城設計師。這位流行病學專家建議武漢封城,以控制COVID-19爆發和播散。
  • 李德仁對話李蘭娟:「網絡空間精準管理」替代封城
    剛才看了一下,臺下大部分嘉賓都戴著口罩,我們今天能坐在這開會,還是要再次向李蘭娟院士致敬,謝謝李院士!今年疫情是一塊試金石,客觀上也是對科技發展的一次審視。一方面社會作為總的需求側,還有很多訴求尚未被滿足。另一方面技術作為供給側,大部分時間是按照其內在動力強勢迭代。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偏差?
  • 訪談|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亮相《可凡傾聽》
    1979年10月20日,輾轉前往英國留學的鐘南山,在貝爾加湖畔繞行的火車上度過了自己43歲的生日。車窗外是大森林,大雪已經紛紛揚揚落下,鍾南山看得著迷,他想:「未來會有什麼東西等著我呢?」他那時候不太會想到,41年後的生日時,等著他的,除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頭銜、「共和國勳章」的榮譽,更有一場場事關全人類健康福祉的硬仗。
  • 年底到底會不會再次封城?你真的知道嗎?鍾南山爺爺是這樣說的
    伴隨著2020年秋冬季節的來臨,我國多地都已經呈現了零星的確診病例,這也就意味著病毒或許會再次的「捲土重來」,還沒有完全被驅趕出我們中國大陸;所以這也讓很多的民眾憂心忡忡:年底到底還會不會像年初一樣進行封城,全國人民居家進行隔離,無法外出進行登門拜年、外出旅遊等相關的活動。
  • 李蘭娟等13位院士被提名2020年最高科技獎 最終獲獎僅2人(附名單)
    李蘭娟等13位院士被提名2020年最高科技獎 最終獲獎僅2人(附名單)  Evelyn Zhang • 2020-03-02
  • 李德仁對話李蘭娟:基於北鬥、物聯網、人工智慧的「網絡空間精準管理」替代封城
    到武漢後,我們很快做出了去年12月武漢海鮮市場九千多萬人流動的地圖,有三分之一多的人已經流向全國各省,三分之二不到的人還留在武漢。去過海鮮市場可能被感染的人,很快就能找到、檢測,發現陽性就趕緊治療,這跟03年那時的科技是不一樣的。另外,我們很快鑑定這是一種新病毒。在短時間內中國率先鑑定了是新病毒,說明我們的檢測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
  • 李蘭娟院士獲國家科技獎提名,高福院士落選,SCI被踢下神壇
    老趙說教育今年國家最高科技獎提名工作已結束,目前已有13位院士成為候選人,其中眾望所歸的李蘭娟院士位列其中。國家科技獎是科研工作者的最高獎項,更是最高榮譽,獎金由原來500萬元提高到800萬元,而且每年只選兩人。李蘭娟院士獲提名,眾望所歸。因為是她提出了最強有力的管控措施,也是她一直帶領她的團隊在進行著疫苗的研發。
  • 法德封城、美國「放棄控制」!中國有可能二次爆發疫情?鍾南山解讀
    10月30日,鍾南山現身石家莊醫藥健康峰會的視頻連線會議,表示,中國暴發二次疫情的可能性很低。並提醒,冬日是流感多發季,新冠疫情的防控措施同樣對流感有效,同時注意鑑別流感還是新冠。近日法德兩國相繼做出封城舉措,從疫情最新數據來看,除了少數南半球國家以外,大部分北半球國家的確診數量都居高不下,甚至出現高反彈風險的警示。鍾南山說,目前我國已經在新冠疫情的防控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措施,只要繼續加強警惕,2次爆發不會存在。 截至北京時間30日下午2點46分,全球新冠疫情確診數累計已達到4503萬例,波及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死亡人數已有118萬餘人。
  • 繼鍾南山、李蘭娟之後,有人再次將矛頭指向張文宏,網友憤怒了!
    在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無數一線醫護人員以及科研人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比如疫情初期毅然奔赴武漢的鐘南山院士,比如脫下口罩後臉上留有清晰壓痕的李蘭娟院士,比如金句頻出的張文宏醫生等。這些人毫無例外的都獲得了人們的尊重,但是針對他們的質疑卻層出不窮。
  • 從「赤腳醫生」到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學好英語是醫學生的基本功
    在這場全民抗疫的戰線上,衝在最前線的還有2位引人注目的老人,一位是84歲的鐘南山院士,而另一位就是73歲的李蘭娟院士。鍾南山院士是2020年感動全國人民的「逆行者」,同樣,李蘭娟院士也是頂住巨大壓力大膽提出封城,並主動請纓到抗疫一線。
  • 重磅院士鍾南山、李蘭娟到訪澳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分別訪問澳門大學,了解澳大的最新發展和探討開展合作,他們均對澳大的發展予以肯定。鍾南山院士充分肯定了澳大的科技創新和轉化體系,並高度評價澳大研究的創新性和前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