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酚類似物對HepG2細胞的代謝調控

2020-12-08 啟因生物科研

文章標題:

Metabolomic modulations of HepG2 cells exposed to bisphenol analogues

Yue S, Yu J, Kong Y, Chen H, Mao M, Ji C, Shao S, Zhu J, Gu J, Zhao M.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IF=7)

DOI: 10.1016/j.envint.2019.05.008

研究背景:

研究雙酚類似物:雙酚A(BPA),雙酚AF(BPAF),雙酚F(BPF)和雙酚S(BPS)對內分泌的幹擾作用。

方法

HepG2細胞分別用四種BP(BPA,BPAF,BPF和BPS)處理後,通過核磁共振(NMR)分析其代謝產物,糖代謝PCR晶片分析其基因表達情況。

技術流程

結果

1.細胞培養基的NMR分析和多變量分析

代謝紊亂是由BPs治療引起的(圖1)。從OPLS-DA得分圖中,在四個BP代謝組學數據集和溶劑對照組之間觀察到明顯的區別(圖2)。

圖1主成分分析(PCA)得分來源於細胞培養基樣品的NOESY光譜的NMR數據。 (A)溶劑對照和BPA處理的PCA得分圖;(B)溶劑對照和BPAF處理的PCA得分圖;(C)溶劑對照和BPF處理的PCA得分圖;(D)溶劑對照和BPS處理的PCA得分圖。

圖2 從細胞培養基樣品的noesy光譜的核磁共振數據和200個隨機置換試驗的驗證模型得到的opls-da分數圖。(A)溶劑對照和BPA處理的OPLS-DA得分圖;(B)用於溶劑對照和BPAF處理的OPLS-DA得分圖;(C)溶劑對照和BPF處理的OPLS-DA得分圖;(D)溶劑對照和BPS處理的OPLS-DA得分圖。

2.鑑定差異累積的代謝物

圖3 OPLS-DA負荷圖和HEPG2細胞培養基中明顯的差異代謝物鑑定。(A)溶劑對照與BPA處理;(B)溶劑對照與BPAF處理;(C)溶劑對照與BPF處理;(D)溶劑對照與BPS處理。 刻度紅(↑↑)表示差異非常顯著; 漸變黃(↑)表示差異顯著; 漸變藍(NS)表示差異無關緊要。

3. 擾亂的通路分析

分析BP類似物擾亂的代謝途徑。我們發現7個途徑(苯丙氨酸代謝; D-穀氨醯胺和D-穀氨酸代謝;賴氨酸降解;氨基醯基-tRNA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謝;甘氨酸,絲氨酸和蘇氨酸代謝;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穀氨酸代謝)與15在BPA暴露中鑑定的代謝物相關(圖4A)。六個途徑(苯丙氨酸代謝; D -穀氨醯胺和D-穀氨酸代謝;丙酮酸代謝;甘氨酸,絲氨酸和蘇氨酸代謝;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穀氨酸代謝;糖酵解或糖原異生),其中包括兩個以上的目標,在整個過程中被BPAF影響(圖4B)。在相同的標準下,接觸BPF後,8種途徑(D-穀氨醯胺和D-穀氨酸代謝;賴氨酸降解;氨基醯基-tRNA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謝;甘氨酸,絲氨酸和蘇氨酸代謝;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穀氨酸代謝;甲烷代謝;乙醛酸和二羧酸酯代謝)被影響(圖4C)。同時,BPS影響了三種途徑(丙酮酸代謝;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穀氨酸代謝;甲烷代謝)(圖4D)。

圖4. 代謝物組富集分析(MSEA)的總結圖(A)溶劑對照與BPA處理; (B)溶劑對照與BPAF處理; (C)溶劑對照與BPF處理; (D)溶劑對照與BPS處理。(a)苯丙氨酸代謝; (b)D-穀氨醯胺和D-穀氨酸代謝;(c)賴氨酸降解;(d)氨基醯基-tRNA生物合成;(e)丙酮酸代謝;(f)甘氨酸,絲氨酸和蘇氨酸代謝;(g)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穀氨酸代謝;(h)糖酵解或糖異生;(i)甲烷代謝;(j)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謝。

4. BPs處理後的基因表達譜的表徵

糖代謝PCR晶片檢測BP處理後基因表達水平的變化:84個選定基因和數據熱圖如圖5所示。糖代謝PCR晶片分析表明,儘管四種BP具有破壞葡萄糖代謝的能力,但它們可能通過不同的機制起作用:BPAF增加了丙酮酸激酶(PKLR)的表達水平,這意味著與NMR結果一致的增強的糖酵解。然而,其他三種BP類似物降低了葡萄糖激酶(GCK)的表達水平,表明葡萄糖感知障礙。

圖5 熱圖顯示用pcr晶片測定的hpg2細胞暴露48小時後糖代謝基因組的倍數變化。

圖6.通過1 H NMR分析和PCR陣列,檢測到的差異代謝物(黑色)和差異表達基因(紅色),並提出被破壞的代謝途徑。

結果總結

結果表明,BP類似物導致7-15種代謝物的紊亂,這些代謝物被分類為糖酵解(丙酮酸)和三羧酸循環(乙酸鹽,乳酸鹽)中的胺基酸(丙氨酸,穀氨醯胺,穀氨酸),中間體和終產物。根據代謝物和途徑的數量排序依次為BPF> BPA> BPAF> BPS。共同擾亂的通路(丙酮酸代謝,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穀氨酸代謝)表明糖酵解增強。研究結果同時表明,使用代謝組學和PCR晶片可以了解機制的潛在作用,並確定未來目標風險評估的潛在目標。

相關焦點

  • 糖代謝PCR晶片分析雙酚類似物對細胞的代謝調控
    研究雙酚類似物:雙酚A(BPA),雙酚AF(BPAF),雙酚F(BPF)和雙酚S(BPS)對內分泌的幹擾作用。方法HepG2細胞分別用四種BP(BPA,BPAF,BPF和BPS)處理後,通過核磁共振(NMR)分析其代謝產物,糖代謝PCR晶片(wcgene biotech,上海啟因生物)分析其基因表達情況。
  • 科學家構建可自我調控代謝的細胞工廠
    在生物發酵領域,菌體生長代謝和生產目的產物的次生代謝共同競爭營養物質,這二者之間的矛盾一直是限制細胞高效生產的因素。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雙向響應小分子誘導物醯基高絲氨酸內酯(AHL)的基因開關。當細菌密度較低時,AHL濃度較低,細菌進行生長代謝;當菌體密度上升,AHL積累到閾值時,生長代謝停止,細菌轉向生長目的產品。通過這種方式,將聚-β-羥基丁酸(PHB)的發酵效率提升了12倍,5-氨基乙醯丙酸(ALA)的發酵效率提升了6倍。
  • 樹突狀細胞功能的代謝調控:詳細解讀
    DC在機體免疫穩態、免疫原激活和免疫耐受期間的代謝調控尤為複雜,且不同的DC亞群控制T細胞的不同反應。 表2:DC的培養系統 免疫DC刺激後的代謝變化 DC的分解代謝,並產生能量和細胞所需的營養物質來源於OXPHOS,由三羧酸(TCA)循環驅動,FAO和穀氨醯胺分解提供能量,主要受AMPK調控。DC在免疫激活後,通過合成代謝底物進行生物合成和細胞生長。
  • 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的交互作用
    2020年,Mouradi EI Hout等人在《Molecular Cancer》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Crosstalk between autophagy and metabolic regulation of cancer stem cells》的綜述,詳細介紹了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間的關係。
  • 科學家發現細胞命運調控的「表觀組-代謝組-表觀組」跨界蝴蝶效應
    該成果提出由母系轉錄因子Glis1調控多能幹細胞命運的 「表觀組-代謝組-表觀組」的跨界級聯反應新概念,表明Glis1實現衰老細胞重編程並穩定基因組的強大功能,揭示Glis1介導「表觀組-代謝組-表觀組」的級聯反應中,糖酵解代謝組驅動的組蛋白乙醯化和乳酸化修飾在前期和後期的表觀遺傳組連接中發揮「他山之石」的核心作用。
  • 研究揭示磷脂醯絲氨酸代謝維持細胞穩態的機制
    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系統的主要骨架分子,由磷脂構成的膜系統除了將細胞與外環境分開,還將細胞內的不同區域進行分隔增加代謝的效率。除了組成膜系統,磷脂及其修飾物在調控多種細胞內過程中具有特異性的生理作用。
  • Cell:cPLA2-MAVS通過代謝調控星形膠質細胞的致病性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Metabolic Control of Astrocyte Pathogenic Activity via cPLA2-MAVS」的文章,發現機體cPLA2-MAVS通過代謝調控星形膠質細胞的致病性
  • 科學家揭示磷脂醯絲氨酸代謝維持細胞穩態的機制
    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系統的主要骨架分子,由磷脂構成的膜系統除了將細胞與外環境分開,還將細胞內的不同區域進行分隔增加代謝的效率。除了組成膜系統,磷脂及其修飾物在調控多種細胞內過程中具有特異性的生理作用。
  • 糖原顆粒與糖原代謝調控
    糖原代謝的調控主要通過糖原合酶(GS)與糖原磷酸化酶(GP)的活性調控進行。二者均受典型的PKA和PKC控制的可逆磷酸化調控,磷酸化後GS活性降低,GP活性升高。PTG是腳手架蛋白,可將PPP1c與特定糖原代謝酶共定位,從而使GS和GP脫磷酸化,增加糖原合成通量。據報導,在大腦的星形膠質細胞中過表達PTG,可以使糖原積累增加百倍以上,而將其敲低則會導致糖原積累降低50%(IBRO Rep. 2016 Dec; 1: 46–53.)。糖原對人體非常重要。
  • 細胞代謝分析試劑盒怎麼選?
    細胞代謝是細胞內所發生的用於維持生命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學反應的總稱。其產物參與細胞凋亡、信號傳遞、免疫反應、代謝調控,基因表達等,與機體衰老,代謝功能障礙,代謝紊亂等病變有很密切的關係。細胞代謝活動的測量可作為細胞研究的一個重要指標,廣泛應用基礎研究和藥品研發當中。
  • 磷酸化調控的eIF3d翻譯開關介導了細胞對代謝壓力的適應
    磷酸化調控的eIF3d翻譯開關介導了細胞對代謝壓力的適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44:34 美國哈佛醫學院Amy S. Y.
  • . | 利用代謝糖標記重新構建具有合成大分子的細胞界面
    Gibson細胞表面工程(即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手段實現對細胞表面成分的精準調控)是研究細胞代謝、分化、交流等基本行為的重要窗口,並有希望應用於新一代細胞成像技術和細胞療法的開發。在這些案例中使用到了多種精巧的細胞表面功能分子調控策略包括(1)利用基因工具調控細胞蛋白的表達,(2)利用蛋白質偶聯策略,將聚合物與細胞表面的蛋白質位點結合或是(3)通過靜電作用將帶正電的大分子與帶負電的細胞膜表面結合。然而上述策略在細胞相容性,改性目標的適用性,改性分子在細胞膜表面分布的均一性,以及膜表面改性分子的停留時間上仍然存在著各自的不足。
  • miR-214參與骨組織代謝的調控
    背景:microRNAs是一類重要的內源性非編碼小RNA分子,可通過調節mRNA的翻譯調控基因的表達。近年來發現,miR-214在相關的骨代謝信號通路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可通過靶向相關基因調控骨吸收與骨形成。
  • Cell:細胞工廠——代謝工程改造
    現如今,利用"細胞工廠"來大批量生產藥用重組蛋白已成為主流。市面上有超過300個生物醫藥用的蛋白和抗體,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代謝工程是在微生物發酵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是將細胞原有的代謝過程加以改造,目的是加強某些天然代謝產物的含量,或者是賦予細胞生產新的代謝產物的能力。它的潛在應用十分廣泛,包括生產燃料、食物、飼料和藥物等等。
  • 廣東科研團隊《自然》刊文,揭示細胞命運調控的「蝴蝶效應」
    你是否知道,人體內細胞命運調控也有類似現象?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科學家團隊日前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便揭示了人體內的「蝴蝶效應」。8月24日,國際權威期刊《自然》子刊《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在線發表了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劉興國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發現了多能幹細胞命運調控的「表觀組—代謝組—表觀組」跨界蝴蝶效應。
  • ...分會場介紹—S12 細胞代謝與疾病&S13 植物細胞骨架與細胞壁
    S12細胞代謝與疾病細胞代謝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之一。細胞內重要物質的代謝穩態受精密調控,其異常與人類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腫瘤等密切相關。更為重要的是細胞代謝產生的中間代謝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信號轉導功能。本分會場將圍繞細胞代謝異常導致人類疾病發生發展機制及其防治主題,邀請全國知名專家學者進行交流研討。Cell metabolism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life activities.
  • 學科前沿|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江鵬課題組發文報導腫瘤細胞感知和調控天冬醯胺代謝的機制和功能
    2020年4月9日,清華江鵬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了題為「p53通過調控天冬醯胺-天冬氨酸穩態影響LKB1活性和腫瘤細胞存活」(p53-mediated control of aspartate-asparagine homeostasis dictates LKB1 activity and modulates cell survival)的研究論文
  • 研究揭示植物次生代謝調控新機制
    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植物細胞》。 在自然界中,植物散發出一大類揮發性化合物,而萜類是其中重要的組成成分之一。植物萜類屬於類異戊二烯次生代謝途徑,其數量大、種類多。這些化合物能吸引昆蟲傳播花粉和果實,直接或間接地防禦植食性動物的侵食和微生物的侵害。
  • 膽固醇合成代謝的調控
    HMGR(HMG輔酶A還原酶)是膽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所以它的活性和數量調控是膽固醇合成調控的主要手段。酶活性調控主要是可逆磷酸化修飾和膽固醇的反饋抑制,數量調控主要是固醇調節元件結合蛋白(SREBP)的轉錄調節,以及酶的泛素化降解。
  • 腫瘤治療之:靶向胺基酸代謝
    另外,CB-839在三陰性乳腺癌(TNBC)細胞系中具有抗增殖活性,在兩種異種移植性腫瘤中顯示出顯著的抗腫瘤活性。從FDA批准的藥物庫中鑑定出的小分子化合物紅紫素(purpurin),對純化的GDH1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對其優化後得到可進入細胞的紅紫素類似物R162是有效的靶向GDH1抑制劑,能夠提高癌細胞中的活性氧簇(ROS)水平,抑制異種移植性肺腫瘤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