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說蛤(ge 三聲)。
蛤蜊其實是個比較籠統的稱呼,一般我們常吃的花蛤、文蛤、包括海瓜子,都可以算作蛤蜊。蛤蜊做法簡單,吃起來味道鮮,營養又豐富,高蛋白低脂肪,好吃不發胖,深受愛海鮮人士們的喜愛。不過在山東,蛤蜊一般都不叫geli,叫gala~
花蛤又叫菲律賓簾蛤,它的兩片貝殼像小扇子一樣,殼上會有自然生長出的花紋,世界上沒有兩顆完全相同的雞蛋,應該也沒有兩顆完全相同的花蛤。花蛤推薦辣炒!又鮮又帶勁兒~
以四角蛤蜊最為常見:貝殼厚,略呈四角形,殼頂突出。貝殼有殼皮,幼小個體多呈淡紫色,近腹緣為黃褐色,腹面邊緣常有一條很窄的緣膜,生長線明顯粗大,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環紋。【烹調用途】 蛤蜊肉嫩味鮮,適於汆、爆、蒸、炒、燒、燉等方法。
文蛤:貝殼背緣略呈三角形,腹緣呈圓形,殼較厚,兩殼大小相等。殼頂凸出,殼表凸起且光滑,被有一層黃褐色光滑似漆的殼皮。同心生長紋清晰,帶有環形褐色帶,殼面花紋變化較大。文蛤沒有明顯的頭部,口部周圍有發達的唇瓣。足位於腹面,呈斧刃狀。雌雄異體,性腺成熟時呈黃色。
海瓜子長得確實蠻像瓜子的,貝殼小小的,有點三角形的形狀。南方有些地方叫做薄殼,因為它們的殼很薄,甚至能透過殼看到裡面的肉。
再來說蟶子(cheng 一聲)。
蟶子一般就是指竹蟶或縊蟶。蟶子也有兩扇殼,但是它的貝殼很長,基本是柱形或者是橢圓形,竹蟶像小竹子,縊蟶比較扁平。有的地方叫它們「小人仙」,可能是因為蟶子肉的一頭分了個小岔,像兩條腿一樣。
蜆子(xian 三聲)
蜆子的兩片殼比較硬且厚,基本上是正三角形。蜆子和花蛤乍一看有點像,但其實不是一種東西,我感覺蜆子的殼要更鼓一些。
蚶子(han 一聲)
蚶子從外形上也特別好認。兩片貝殼鼓鼓的,幾乎都要鼓成一個球了。而且殼還有3D立體浮雕感,有一條一條的放射肋。泥蚶啊毛蚶啊,熱水一燙就能拿來做下酒菜。至於貝殼。。。。。。可能是混進題目裡的叛徒!
貝殼一般情況下就是指貝類的殼,它們是軟體動物分泌出的鈣化物,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柔軟的身體。像是螺的螺旋形的外殼,或者是貝類扇形的外殼,都可以叫做貝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