蜆子蛤蜊蟶子裡個個都有寄生蟲?莫把無知當真理!

2020-11-23 上海觀察

近日,網上流傳著一條視頻,稱「蜆子裡個個都有寄生蟲,千萬別再吃」。視頻中,拍攝者從飯桌上的一盤蜆子裡拿出幾個,用牙籤從其中一個撥弄出一長條形、半透明狀類似蟲子的物體。拍攝者說:「以後看誰還敢吃!看到這寄生蟲了嗎?還活著!這是大家喜歡吃的海鮮蜆子。這寄生蟲有多長,吃到肚子裡它再產卵,生大團大團的寄生蟲,再腐蝕人的身體!這蜆子裡的寄生蟲,個個都有!發到朋友圈給大家看看,以後誰還再敢吃這些東西!」

視頻中講解者挑出長條形物體,放在桌子上。

圖中紅圈處就是疑似物體。

 

什麼是蜆子?先來科普一下,蜆子是蜆的俗稱,殼厚而堅,外形圓形或近三角形,蜆子可分為黃蜆子、花蜆子和白蜆子等。蜆子和蛤蜊不是同一種貝類,但兩者外形類似,因此在我國一些地區也會把蜆子、蛤蜊都俗稱為蜆子。

視頻中的這個半透明狀類似蟲子的物體到底是什麼?在飯桌上常見的這種普通貝類真的長滿了蟲子?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網上進行了搜索後,發現了一些高度相似的所謂「寄生蟲」、「注膠」案例。

 

案例一:哈爾濱蜆子裡發現「寄生蟲」

2015年4月,「烤蜆子個個都有寄生蟲」的傳言在黑龍江哈爾濱流傳。事情的起因為某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哈市烤蜆子個個都有寄生蟲」的網帖,在帖子內附的2分鐘視頻裡,有人用筷子從正在烤的蜆子中挑出一條條「蟲子」。如下圖:

有人用筷子從正在烤的蜆子中挑出一條條「蟲子」。圖片:生活報

 

為了查證這一傳言,黑龍江當地媒體《生活報》記者購買了大量蜆子進行開殼實驗。記者發現,的確每個蜆子肉裡都有這種半透明的條狀物。該物體呈半透明狀,長約1.5-2釐米, 直徑大概2毫米,中間略粗,兩頭較尖,摸上去很光滑有筋道,用指甲能輕易掐斷,但它並不會動,不像活的。將這些蜆子放在烤盤上烤過以後,條狀物就轉為了乳白色。

記者隨後求教於東北農業大學水產專家。專家表示,微信公眾號視頻中的「寄生蟲」就是記者在蜆子肉中發現的條狀物,但它卻不是真正的蟲子,而是蜆子的一個消化器官——晶杆。

專家還說,晶杆是軟體動物消化管中的半透明膠樣棒狀體,是貝類獨有的一種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它的作用是分泌消化酶,幫助消化。除了蜆子外,海螺、蟶子、牡蠣等貝類內均有晶杆,是無毒可食用的正常組織。但因其長在「泥包」(蜆子的消化系統) 裡,一般不易被人發現,也通常不會被食用,所以才會被誤認為寄生蟲。

晶杆消化作用示意圖,圖片:物種日曆

 


案例二:煙臺蛤蜊被「注射明膠」

2016月7月19日,有山東煙臺市民反映在蛤蜊中發現明膠類物體。他用筷子從蛤蜊裡挑出了一條半透明物體,他認為這是商販給蛤蜊注射了明膠,「嚇死人了,海鮮還能不能吃了,裡面都是明膠......」還有市民反映:「上周買的現成的蛤蜊肉,也是這樣子,我也沒敢吃,不知道是啥東西!」

煙臺市民反映,他用筷子從蛤蜊裡挑出了一條半透明物體。來源:膠東在線

 

經專家介紹,蛤蜊中揪出的白色長條並不是明膠也不是什麼寄生蟲,而是蛤蜊、牡蠣等軟體動物的一個消化器官晶杆。有的晶杆體易溶,如牡蠣,從水中將牡蠣取出後,晶杆體會自行消失;有的堅實難溶,如蛤蜊,這就是市民揪出的半透明物體。

 

案例三:廈門蟶子裡也有「透明蟲」

不僅僅是蜆子和蛤蜊,據廈門日報報導,2015年廈門市民黃先生在蟶子裡也發現許多透明「蟲」,這把他給嚇了一跳。根據黃先生提供的圖片,這些「蟲子」幾乎是透明的,外形細長,其中一端還帶有一些血色。

這些透明「管子」,是蟶子的消化器官。圖片:廈門日報

 

根據圖片和描述,集美大學水產學院副教授鍾幼平介紹,所謂的透明「蟲子」其實是蟶子體內的器官「胃部攪拌器」,也就是晶杆。蟶子的晶杆呈半透明明膠樣棒狀,大約兩三釐米長,其中一端大約有四分之一的部分會有血色。由於一般人煮蟶子時,並不會把它掰開來,而等蟶子煮熟後,晶杆已經溶解,所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隨手轉發朋友圈」未必是美德

記者發現,無論是哈爾濱、煙臺,還是廈門的案例中,消費者犯了同樣的錯誤:把大多數貝類都有的這個消化器官——晶杆,誤認成了「寄生蟲」或者「明膠」。再比對我們文章開頭的這段視頻裡的長條形、半透明狀物體,兩者高度相似,我們有理由懷疑,視頻中的這個「寄生蟲」可能就是晶杆。

有人會問,視頻裡的拍攝者提到了「蟲子會動」,晶杆會動嗎?記者還真找到了一個蟶子的晶杆在動的「驚悚」視頻……這是去年在浙江台州流傳的一個視頻,當地相關部門進行了闢謠:這個半透明的物體不是蟲子,還是晶杆!

視頻開頭,手中的晶杆如蟲子般在動。

 

當然,貝類長寄生蟲理論上是有可能的,特別是淡水類水產,這與水產的生長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但要說每個蜆子都有的所謂「寄生蟲」,那應該就是晶杆了。拍攝者一口咬定「這蜆子裡的寄生蟲,個個都有」,還鼓動網友隨手轉發朋友圈,是唯恐天下不亂嗎?還是那句話,遇到食品安全問題,請立即向當地食安部門舉報。

最後,上海闢謠平臺建議,食用海鮮河鮮一定要煮熟煮透,徹底殺死細菌,勿輕易食用涼拌類海鮮。


(本文由鄭子愚協助校對)

上海闢謠平臺郵箱:shwlpy@qq.com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周寅傑

相關焦點

  • 蛤蜊、蟶子、毛蚶、蜆子,那些好吃的小貝殼,今天一次搞清楚
    今天專門來說說蛤蜊、蜆子、蟶子等等,這些有滋有味的小貝殼。02蛤蜊蛤蜊,算是雙殼綱簾蛤目簾蛤科和蛤蜊科一部分物種的統稱了。蛤蜊的名字有很多。文蛤在中國沿海都有分布,以江蘇南通出產的最為出名。除了爆炒以外,文蛤燉蛋、文蛤蹄髈砂鍋、腐皮文蛤卷、蔥油文蛤……都是知名菜餚。白蛤,學名四角蛤蜊,體型較小,外殼隆起比較高,一般用來白水煮或是清蒸。
  • 分得清花蛤、蟶子、蜆子、蚶子、蛤蜊、貝殼嗎?看完漲知識了!
    蛤蜊其實是個比較籠統的稱呼,一般我們常吃的花蛤、文蛤、包括海瓜子,都可以算作蛤蜊。蛤蜊做法簡單,吃起來味道鮮,營養又豐富,高蛋白低脂肪,好吃不發胖,深受愛海鮮人士們的喜愛。不過在山東,蛤蜊一般都不叫geli,叫gala~花蛤又叫菲律賓簾蛤,它的兩片貝殼像小扇子一樣,殼上會有自然生長出的花紋,世界上沒有兩顆完全相同的雞蛋,應該也沒有兩顆完全相同的花蛤。花蛤推薦辣炒!又鮮又帶勁兒~以四角蛤蜊最為常見:貝殼厚,略呈四角形,殼頂突出。
  • 蛤蜊?蟶子?還有貝殼是啥?
    先來說一說蛤(ge讀三聲)蜊 ,蛤蜊是一種比較籠統的說法,它是一個物種的門類並不是一種生物,我們常見的花蛤、文蛤包括海瓜子都可以算是蛤蜊的一種,蛤蜊做法簡單,吃起來味道鮮美,不但具有豐富的營養而且高蛋白低脂肪,好吃而且不會引起發胖。
  • 青口貝幾乎只只都有寄生蟲?晶杆:我不是蟲!
    這兩天,網上流傳著一條「青口貝中有寄生蟲」的視頻。視頻中,有人從一隻青口貝中挖出了一條白色條狀物,並用方言說:「有蟲,只只都有……是寄生蟲,不過煮熟也不怕,不要吃生的。」吃青口貝真有如此大的風險?網傳圖片2017年6月,網上也曾流傳一條視頻,稱「蜆子裡個個都有寄生蟲,千萬別再吃」。這條視頻中,拍攝者用牙籤從蜆子中撥弄出一長條形、半透明狀類似蟲子的物體。拍攝者說:「以後看誰還敢吃!看到這寄生蟲了嗎?
  • 蛤蜊、蟶子、蜆子,牡蠣這幾種海鮮,你可以分清楚嗎?
    蟶子是一種軟體類的動物,經常生活在大海之中,是一種人類經常食用的海鮮食材,如果你不認識蟶子,那麼根據這個性質,你就可以知道。他有長方形的殼,而且兩條腿伸出來,只要是這種的都是蟶子。那麼,有人可能會問怎樣吃的?
  • 蛤蜊,蛤蜊,蛤蜊,蜆子,和那些美味的小貝殼今天應該澄清一次
    蛤蜊,蜆子,剃鬚刀蛤蜊等等,都很好吃小貝殼。02蛤蜊蛤蜊是雙殼目、葉蟬科和蛤蜊科的一些物種的總稱。蛤蜊有很多名字。在普通話中,我們通常發音為clam(gěLì),說到山東,就叫gála;而在大連,則統稱為蜆額(xinE)。
  • 花蛤、蟶子、蜆子、蚶子、蛤蜊都有什麼區別?(上)
    蚶——憨(han),第一聲蟶——撐(cheng),第一聲蠔——豪(hao),第二聲蜆——顯(xian),第三聲小梳理一下食後感:一、蛤1.1花蛤特徵:橢扇型殼,外面自然生長出的漂亮花紋,每個蛤都不一樣。
  • 東北的餷子、蜆子、蟶子,究竟吃哪個?第一個很多東北人不認識
    餷子的確有些尷尬,至今為止都沒有權威的寫法認定。在丹東當地,大家都是各寫各的,實在不好操作,乾脆分家寫:米叉子。米叉子就是餷子?有點意思。問題是,餷子究竟好不好吃?這就得分地區分人了。在丹東當地,大多數人認為餷子是美食甚至是極品,吃法也是多種多樣——在炒餷子和湯餷子兩大門派旗幟下的多種多樣。無論炒還是湯,事先都要用開水焯一下。儘管餷子是熟的,但焯一下是必須的。
  • 蟶子有寄生蟲?愛吃海鮮的必看!(內附視頻)
    現在正是蟶子的繁殖季節,蟶子裡有很多的籽,小編前天吃的就是滿肚子都是籽的蟶子,看著很胖,嚼著很軟。那麼這個東西到底是不是寄生蟲呢!?細細長長,還是半透明的樣子,簡直像極了!感覺以後都不敢吃了呢!首先,這透明的東西不是寄生蟲。大家可以放心了!
  • 休漁期老饕解饞指南:花蛤、蟶子、蛤蜊、鮑魚、竹蟶……貝殼類海鮮...
    來自滬上水產市場的消息:6月中下旬是最肥美的貝殼類海鮮上市季,來自浙江三門、台州的蟶子,產自遼寧東港和江蘇南通的花蛤,以及產自福建、遼寧的蛤蜊、鮑魚等貝殼類海鮮正源源不斷進入市場。受疫情影響,今年貝殼類海鮮從主銷飯店、酒店轉銷至菜市場,今年菜場貝殼類海鮮的售價普遍比往年便宜。
  • 一圖區分花蛤,蟶子,蚶子,蛤蜊,海瓜子……與貝殼
    花蛤肉質緊實有嚼頭,本身口味較鹹,可下重料炒。北方甚至辣炒花蛤。特徵:橢扇型殼,外面自然生長出的漂亮花紋,每個蛤都不一樣。在菜市場挑花蛤的時候,花蛤會伸出兩條腿(shuiguan)滋水。蟶子區別:蟶子土黃色,扁長方形,外殼粗糙,厚重。竹蟶基本成圓杆型,細長,殼薄,光滑。相同點——emmm,它們都很好吃!
  • 休漁期老饕解饞指南:花蛤、蟶子、蛤蜊、鮑魚、竹蟶…貝殼類海鮮最...
    據中國漁業協會水產商貿分會常務副秘書長袁道亮介紹,市場上銷售的貝殼類水產品分淡水和海水兩種,淡水貝殼類水產品主要有螺絲、田螺、河蜆、河蚌等,大都在春季上市,清明前後最鮮美。其中產量最高、銷售量最大的3大類品種是花蛤、蟶子、蛤蜊,銷量佔貝殼類海鮮銷量的60%,其中花蛤、蟶子、蛤蜊分別佔市場銷量的三成、二成和一成。 「每年一到6月貝殼類海鮮開始上市,到了6月中下旬至10月,大多數貝殼類海鮮進入最肥美季,既嫩又肥的貝殼類海鮮被搬上市民餐桌。」
  • 【闢謠】梭子蟹裡發現寄生蟲?專家:對人無害
    ■網帖傳聞梭子蟹裡發現「寄生蟲」「好不容易等到開海可以多吃點蟹子,臨近中秋又是蟹子肥美的時候,結果在活蟹子裡發現了像寄生蟲一樣的東西,有點噁心人。」近日,微信朋友圈和網上論壇裡出現一些引人關注的帖子,內文稱扒開活蟹子的外殼,在蟹子體內發現了一些蠕動的生物。
  • 注意 ▎蟶子裡發現一條線狀透明物,是寄生蟲嗎?愛吃海鮮的必須看!
    這不,前天小編就嘴饞了,特別想吃蟶子。就去市場買了兩斤回來。關於蟶子寄生蟲!!  現在正是蟶子的繁殖季節,蟶子裡有很多的籽,小編前天吃的就是滿肚子都是籽的蟶子,看著很胖,嚼著很軟。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吃著吃著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東西,如下圖↓↓↓  是不是看起來很驚悚?
  • 有螻蛄蝦、海蠣子、蟶子、蜆子、泥螺……
    大連 東臨黃海,西靠渤海 不同的海域環境 賦予這裡品類豐富的海產品 螻蛄蝦、海蠣子、蟶子 蜆子、泥螺、螃蟹 ……
  • 白蛤蜊裡吃出「怪蟲子」?原是蛤蜊身上的器官
    &nbsp&nbsp&nbsp&nbsp「蛤蜊裡長得是蟲子嗎?這樣的蛤蜊有法吃嗎?」近日,市民張先生在他買的蛤蜊中發現了很多透明的「小蟲子」,28日他將拍攝的圖片發給記者,想讓記者幫忙看看這到底是些啥玩意,對身體有沒有害。&nbsp&nbsp&nbsp&nbsp張先生說,他吃的這些蛤蜊叫做白蛤蜊,生活在萊州灣的水域,與一般的花皮蛤蜊不同,這種蛤蜊更鮮美。「我今年46歲,吃這種蛤蜊差不多得30多年了!」
  • 吃蟶子驚現「紅線蟲」,是寄生蟲,還是蟶子的器官,看完長知識
    到了夏季,每次總是喜歡買點蟶子,或炒或蒸,製作方法簡單,但是鮮香味美,讓人慾罷不能。蟶子兩片長橢圓形的外殼,是鮮美肉質的「庇護所」,伸出長長的舌管,偶爾也會向四周噴水,憨態可掬,看著都誘人。蟶子不像花蛤,裡面有較多的泥沙,大多要經過吐沙才能食用;蟶子沒有太多的泥沙,買回家後,一般直接清洗就能食用。這不,剛買回來一兜蟶子,讓一個突發的「事故」,差點嚇丟了半條命!
  • 好吃不過餃子,餃子也不如蛤蜊,蛤蜊要數白蛤,肉質鮮嫩汁液多!
    最常見的要數蛤蜊了,價格相對其他海鮮便宜了很多,而且味道鮮美,蛤蜊品種有很多,文蛤,花蛤,白蛤,黃蛤各種各樣,有著不同的吃法。蛤蜊的營養很豐富,富含蛋白質、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味道非常鮮美。只用蛤蜊做食材,就能做出十幾道不重樣的菜。關於蛤蜊的菜譜之前分享過很多了,今天分享一道白蛤蜊的菜譜。
  • 海鮮大排檔裡的辣炒蜆子,做法簡單,味道卻不敷衍
    蜆子可以說是很常見又實惠的海鮮了,價格沒有貴到讓人望而卻步,肉質鮮嫩營養豐富不比一些高端海鮮差,做法也是非常多,想吃鮮就蒸煮,剛打撈上來的蜆子直接下鍋蒸,味道別提有多鮮了,再想換換口味就烤,烤著烤著就開口了,裡面滿滿的汁和嫩滑的肉,什麼都不用蘸直接吃進嘴裡就很滿足了,海鮮大排檔裡最受歡迎的做法應當屬辣炒蜆子了
  • 蛤蜊和花甲一樣嗎?蛤蜊和花甲哪個貴?
    我今天逛海鮮市場的時候發現,商家賣的蛤蜊和花甲長得明明十分相似,但是名稱卻完全不一樣,我想請問蛤蜊和花甲究竟是不是一樣的呢?蛤蜊和花甲一樣嗎不一樣,花甲只是蛤蜊的一種。花甲也叫做花蛤,它是一種生活在淺海海底的軟體動物,而蛤蜊也是一種軟體動物,它是一個大的分類,包括有花甲,文蛤、白蛤、西施舌等多個品種,有「天下第一鮮」的美稱,所以嚴格來說,花甲可以稱為蛤蜊,但是蛤蜊卻不能將其單純的稱之為花甲。蛤蜊和花甲哪個貴蛤蜊的某些品種相對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