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政經前瞻|經濟學諾獎揭曉,美聯儲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

2020-11-29 澎湃新聞
周一(10月9日)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將最早於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9日上午11時45分(北京時間17時45分)公布,這是本年度最後一個揭曉的諾貝爾獎。

科睿維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原湯森路透智慧財產權與科技部)每年根據被學術期刊引用次數評選出的「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被稱為「諾獎風向標」。

今年共有行為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金融經濟學等領域的6位經濟學家獲得「引文桂冠獎」:

加州理工學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行為金融學和經濟學教授柯林·凱莫若(Colin Camerer)和卡耐基梅隆大學經濟學和心理學教授喬治·洛溫斯坦(George Loewenstein)因對行為經濟學和神經經濟學進行的開創性研究而獲獎;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經濟學教授羅伯特·霍爾(Robert Hall)因對勞工生產力的分析及其對經濟衰退和失業問題的研究而獲獎;哈佛大學商學院榮譽教授麥可·詹森(Michael Jensen)、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榮譽教授斯圖爾特·邁爾斯(Stewart Myers)和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因在闡明企業融資決策維度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而獲獎。

此外,新古典經濟學大師羅伯特·巴羅(Robert Barro)、氣候變化經濟學領軍者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以及研究增長經濟學的史丹福大學教授保羅·羅默(Paul Romer)都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有力候選人。

建行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選舉田國立擔任執行董事

2017年8月17日,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提名田國立擔任該行執行董事的議案。2017年8月18日,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將於10月9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選舉田國立擔任該行執行董事。現年57歲的田國立是18年後重新回歸中國建設銀行。

中國央行公布9月末外匯儲備數據

中國人民銀行預計將於10月9日公布中國9月末外匯儲備數據,8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915億美元,為連續7個月出現回升。

周二(10月10日)

日本眾議院選舉發布公告

9月28日,日本內閣召開臨時會議,決定解散眾議院,重新選舉。選舉日程將於10月10日發布公告、22日投計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的改變消費稅稅收用途以及修改憲法問題將成選舉爭論點。

美國最高法院正式審理川普移民限令是否合法

美國總統川普於今年1月曾籤署第一份移民限制令,要求暫時禁止全球難民以及伊朗、蘇丹、敘利亞、利比亞、索馬利亞、葉門和伊拉克7國公民入境,但被聯邦地區法院凍結。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9月12日發布命令稱,允許川普政府在最高法院發出進一步通知前,繼續執行其移民限制令的大部分內容。最高法院已定於10月10日開始正式審理川普移民限制令是否合法。

加拿大總理訪問美國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將於10月10日至11日出訪美國,他將與美國總統川普就貿易與安全問題展開討論。

「雪龍」號完成第八次北極科考返回上海

中國於7月20日開展了第八次北極科學考察,「雪龍」號進行了首次環北冰洋航行,並首次試航西北航道。第八次北極科學考察是「十三五」期間的一次重要考察活動,考察隊共96人,考察總航程預計為19000多海裡,共83天,計劃10月10日返回上海港。

周三(10月11日)

中國新加坡自貿區升級第四輪談判舉行

商務部日前表示,關於中新自貿區升級談判,目前雙方已經舉行了三輪談判,重點就貨物、服務、投資、電子商務、競爭、環境與貿易、經濟合作等領域展開了具體的磋商,已經取得了積極的進展。第四輪談判將於10月11日至12日在新加坡舉行。

周四(10月12日)

第十二屆「物博會」在深圳舉辦

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和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聯合承辦的第十二屆深圳國際物流與交通運輸博覽會將於10月12日至14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該展會已連續舉辦11年。順豐、怡亞通、招商局集團以及多家海內外知名企業將參展。

周五(10月13日)

美聯儲開啟縮表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9月20日宣布將從今年10月份開始縮減總額高達4.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以逐步收緊貨幣政策。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從危機前的不到1萬億美元膨脹至4.5萬億美元。隨著美國經濟逐步復甦,貨幣政策正常化提上日程,自2015年12月以來美聯儲已經四次加息,與通過加息直接提高資金成本相比,縮表等於直接從市場抽離基礎貨幣,對流動性的影響較大。

海關總署公布中國9月進出口數據

海關總署將於10月13日公布中國9月進出口數據即貿易帳。8月,中國進出口總值2.41萬億元,增長10.1%。其中,出口增長6.9%;進口增長14.4%;貿易順差2865億元,收窄14%。進出口增幅均有所下降。

周日(10月15日)

第122屆「廣交會」在廣州舉行

第122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即廣州交易會,簡稱「廣交會」)將於10月15日至11月5日在廣州舉行。「廣交會」創辦於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迄今已有60年歷史,是中國目前歷史最長、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採購商最多且分布國別地區最廣、成交效果最好、信譽最佳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美聯儲12月會議紀要:最終縮減債券購買將類似於2013-14年
    這次也是鮑威爾領導下的美聯儲文件中醒目出現「taper(縮減)」這個詞,摩根史坦利指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已開始設想如何逐漸縮減量化寬鬆政策。一些(a few)與會者強調,美聯儲的所有政策工具目前已經可以很好地應對經濟發展。如果實現雙重目標比預期要慢,最新的前瞻指引可以通過將基準利率維持在當前水平更長時間,並提高資產負債表的預期路徑來增加貨幣寬鬆政策力度。幾位(a couple of)與會者指出,在此背景下,必須向公眾傳達聯邦基金利率仍是美聯儲的主要優先政策工具。
  • 美聯儲12月紀要:全體官員支持購債速度,談及「縮減購債」將類似...
    1月6日周三,美聯儲公布了2020年12月FOMC議息政策會議紀要。市場高度關注與會官員對「量寬」購債的未來修改計劃,紀要顯示出增加購債久期的提議並沒有得到太多官員支持。這次也是鮑威爾領導下的美聯儲文件中醒目出現「taper(縮減)」這個詞,摩根史坦利指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已開始設想如何逐漸縮減量化寬鬆政策。
  • 美聯儲會議紀要:縮減資產購買將與2013-14年做法類似
    當地時間1月6日,美聯儲公布了去年12月議息會議的紀要文件。此次會議紀要顯示了美聯儲官員對保持債券購買計劃直到經濟顯示出持久復甦跡象的普遍支持。
  • 大摩點評美聯儲會議紀要:已經開始考慮收縮QE了
    來源:華爾街見聞美聯儲要開始收緊QE了?在1月6日公布的2020年12月FOMC議息政策會議紀要中,出現了醒目的「taper(縮減)」一詞,這也是鮑威爾上任以來,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文件中首次出現這個詞。
  • 美聯儲紀要:縮減無恐慌,美股牛市全面襲來
    昨日的美聯儲消息本來可以輕鬆給市場以打擊。市場並無任何反應就是相對該消息來說的令人不可思議的動作。  壞消息,好「動作」即表示看漲。下面我們將進一步說明。  昨日美聯儲說了什麼?  美聯儲在昨日美國東部時間下午2點發布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紀要中首次給出了如何縮減逾4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的詳情。
  • 縮減購債呼聲變響 美聯儲對投機者作出警告
    美國銀行的數據顯示,對比歷史情況來看,市場即將迎來熊市,風險資產將出現回調。然而,目前,美聯儲還沒有明確表示擔憂特斯拉股價和比特幣價格飆升,但上周的美聯儲官員講話暗示,2021年美聯儲將把穩定金融列為除促進就業最大化和穩定物價之外的第三項任務。這被是為一個對投機者的警告,目前的金融市場充斥著投機與泡沫。如果美聯儲行動了,最可能的做法應該是縮減購債。
  • 美聯儲說「哈維」颶風對墨西哥灣地區經濟造成廣泛破壞
    新華社華盛頓9月6日電(記者高攀 金旼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6日發布的全國經濟形勢調查報告顯示,7月初至8月底,美國經濟繼續保持適度溫和擴張,但近期肆虐美國南部的「哈維」颶風對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經濟造成廣泛破壞。  美聯儲當天發布的報告是根據下屬12家地區儲備銀行的最新調查結果編制而成,也稱「褐皮書」。
  • 誰是新一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成熱門人選
    美聯儲的未來主席人選被認為是影響全球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不確定因素之一,儘管下一屆美聯儲的掌門人尚未最後拍板,但近期有關新任美聯儲主席人選問題已經是海外市場最大的焦點。
  • 美聯儲退出策略商議未定 焦點轉向全球PMI
    除此之外,歐洲議會選舉也有望在本周最後兩個交易日成為投資者關注的一大關注點。美聯儲退出策略議而未訣,市場泰然處之美聯儲(Fed)周三(5月21日)公布的4月29-30日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貨幣政策制定者上月開始為最終退出非常規寬鬆貨幣政策打基礎,他們在4月會議上討論了他們可以用來完成任務的工具,但並未做出決定。
  • 經濟學諾獎得主幫你戰勝「拖延症」
    (原標題:經濟學諾獎得主幫你戰勝「拖延症」)長江商報消息昨日上午,諾貝爾經濟學獎於斯德哥爾摩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約蘭·漢森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理察·塞勒,以表彰「他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 。現代人很多人患上的「拖延症」,這絕對是擋在幸福面前的大山。
  • 發達經濟體非傳統貨幣政策的退出
    ,貨幣政策工具從傳統的以短期名義利率為核心轉變為以央行資產負債表調整為核心,普遍大規模購買資產,以期實現經濟復甦、增加就業。自2014年初以來,美聯儲開始削減QE規模,6月18日,美聯儲再次削減100億美元購債規模至350億美元。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2014年底之前完全退出第三輪QE。儘管如此,QE退出政策只是寬鬆貨幣政策退出的開始,美聯儲業已急劇膨脹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和長期的低利率水平,是下一步亟待解決的難題,也是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退出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而這兩者之間到底孰先孰後,也需要美聯儲謹慎決策。
  • 資產負債表分析目的及資產負債表公式
    FX168財經網>about>正文 資產負債表分析目的及資產負債表公式
  • 美聯儲會議紀要前瞻:或透露購債計劃以及對疫苗前景的看法;① 美聯...
    美聯儲會議紀要前瞻:或透露購債計劃以及對疫苗前景的看法;① 美聯儲在12月會議上維持月度購債規模不變,令許多分析師和投資人感到失望,他們認為聯儲應當擴大購債,以更好地支撐經濟度過新冠疫情。② 北京時間周四(1月7日)凌晨3:00美聯儲將公布這次會議的記錄,會議記錄很可能透露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聯儲做出這個決定,以及聯儲是如何將疫苗的前景納入自己的計劃。
  • 美聯儲打開流動性水龍頭 我國貨幣政策更應具備定力
    疫情衝擊愈演愈烈,對經濟的影響很大,美股估值原本也已處於高位,最近資產價格暴跌根本上還是由經濟和金融形勢決定的,呈現典型的流動性踩踏,因而美聯儲的行動宜早不宜遲。美聯儲為維持充分就業和經濟穩定,為企業和金融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持,從而防範疫情對經濟從短期衝擊演變為長期衰退。「美國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關聯度非常高,金融衝擊會反向再衝擊居民和企業,形成『螺旋反應』。
  • 最全面的資產負債表分析法總結
    來源:貿易金融來源:金融乾貨資產負債表表示企業在一定日期的財務狀況的主要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利用會計平衡原則,將合乎會計原則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交易科目分為「資產」和「負債及股東權益」兩大區塊,在經過分錄、轉帳、分類帳、試算、調整等等會計程序後,以特定日期的靜態企業情況為基準,濃縮成一張報表。
  • 美聯儲深夜放大招 今日恐怖數據 VS 鮑威爾誰才能掀起大行情?
    疫情反彈再次引發了人們對這場公衛危機對經濟造成損害的擔憂。 如今這樣的情緒依然沒有減緩,那為何美元卻持續下跌呢?這與昨晚美聯儲一記大招有關。 美聯儲周一宣布進一步擴大刺激規模,將開始通過二級市場公司信貸工具(SMCCF)啟動購買個別的企業債。SMCCF是一項在疫情期間推出的緊急工具,其至目前為止,僅購買了投資一系列企業債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
  • 美聯儲副主席講話釋放了哪些信號
    此外,在2020年12月,我們的前瞻指引把聯邦基金利率與資產購買工具相結合,預計在就業和通脹取得實質進展前,將維持每月購買800億美元國債及400億美元MBS。我們在秋季對政策聲明所做的更改,使得前瞻指引更加符合政策框架,這在委員會2020年8月批准的長期目標訂正聲明中概述了這一點。
  • 又有三位官員反對縮減購債 市場押注加息要等到2023年!
    美聯儲(Federal Reserve)本周發布的12月FOMC會議紀要提到了「減少債務購買」。自本周以來,美聯儲官員表達了強烈的不滿,但何時減少債務購買的信號是矛盾的。1月12日,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布拉德、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羅森格倫和堪薩斯城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喬治發表了看法。他們的觀點非常一致——現在減少債券購買還為時過早。
  • 一文透視本輪美聯儲工具箱使用情況
    而在此次金融市場的震蕩過程中,企業債券、槓桿貸款等資產被大量拋售,可能會引發美國企業部門的資產負債表衰退。,美股暴跌恐引發其資產負債表惡化。次貸危機後,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大幅寬鬆帶動資產價格的大幅上漲,由此帶來發達經濟體資產負債表的修復。但與此同時,由於實體經濟復甦力度有限,經濟增長帶來的收入流量不足,這反而使得發達經濟體各部門的資產負債表相對於收入擴張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