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對哈佛大學論文作調查 認為論文的結論站不住腳

2020-06-15 新京報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6月14日,BBC網站發表對哈佛大學論文進行事實核查的文章,認為論文的結論——去年8月就有新冠病毒在武漢傳播——是缺乏足夠證據的。

BBC對哈佛大學論文作調查 認為論文的結論站不住腳

文章報導了中國政府對於該論文的批駁,也提出一些獨立科學家對該論文的質疑。

質疑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質疑一:搜索詞不準確

哈佛論文的主要作者Benjamin Rader告訴BBC,"選擇'腹瀉'這個搜索詞,是因為它與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匹配度最高,所以被建議作為與症狀相關的搜索詞"。但BBC介紹了百度公司認為搜索詞並不準確的澄清。

從2019年8月到疫情開始前,"腹瀉的症狀"這個詞的搜索量是上升的,但是更為常見的搜索詞"腹瀉"在同期的搜索量卻在下降。

BBC記者還嘗試用"發燒 "和 "呼吸困難 "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去年8月到疫情爆發前,"發燒"與 "咳嗽"的搜索量小幅上升,"呼吸困難 "的搜索量有所下降。而在英國一項針對近1.7萬名新冠確診患者的大規模研究發現,腹瀉只是第七位最常見的症狀,遠低於前三位:咳嗽、發燒和呼吸急促。

質疑二:停車場照片並不能準確反映停車情況

BBC文章表示在美國廣播公司最早發出的所謂獨家報導中,停車場圖片的因為拍攝角度是被部分遮擋的,這意味著無法準確統計停車數量,而且天佑醫院還有一個地下停車場。地下停車場能從百度的街景功能上看到,但衛星照片只能拍到入口。

論文的作者之一Benjamin回應說:"我們肯定無法在研究的任何時間段內觀察到地下停車數量,這也是此研究的局限性之一。"

推文:哈佛大學的報告涉及到觀察醫院停車場的部分是有根本缺陷的,並沒有把地下停車場考慮進去。圖為天佑醫院地下停車場的入口。在2017年它是停滿車的。

質疑三:對醫院的選擇

兒童很少因感染新冠病毒而住院,但論文選擇的醫院中有一所是婦幼醫院。

考慮到以上的缺陷,BBC文章認為所謂「去年8月就有新冠病毒在武漢傳播這一結論是缺乏足夠證據的」,「對於病毒在武漢的早期傳播,我們還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

該文章發表於BBC網站的事實核查版塊,這一版塊專門對各種假新聞和陰謀論進行闢謠和事實核查。

但是記者發現,哈佛大學的研究一經發表就幾乎被各國的所有主流媒體廣泛報導,還被一向支持甩鍋中國的美國總統川普轉發,光川普的一條推文就獲得了3萬的轉發。而截至發稿時,BBC的闢謠文章在推特上只獲得了155次轉發。

編輯 楊利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BBC認為結論哈佛大學"新冠起源"論文站不住腳
    BBC對哈佛大學「新冠起源」論文作調查 認為結論站不住腳6月14日,BBC網站發表對哈佛大學論文進行事實核查的文章,認為論文的結論——去年8月就有新冠病毒在武漢傳播——是缺乏足夠證據的。文章報導了中國政府對於該論文的批駁,也提出一些獨立科學家對該論文的質疑。
  • 哈佛新冠論文用百度寫,英國媒體BBC都看不下去:方法要用對呀!
    金磊 白交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哈佛用百度做出來的新冠相關研究,連英國BBC都看不下去了。 直接發文質問——證據站得住腳嗎?
  • 哈佛醫學院用停車場照片+百度搜索炮製「論文
    最近,哈佛醫學院未經審查的「論文」分析了武漢醫院停車場的衛星照片和中國搜尋引擎的搜索數據,試圖得出結論,武漢可能在去年8月底發生了新的新冠肺炎。 「論文」中引用的材料牽強,而且漏洞太多,讓人感到驚訝。哈佛醫學院未經審查的「論文」充滿漏洞該「論文」發表在哈佛開放獲取機構圖書館的DASH(哈佛大學數字獲取獎學金)學術平臺上,尚未經過同行評審。
  • 哈佛大學論文「翻車」背後:我們是如何被數據和文字利用的?
    哈佛大學醫學院和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團隊,通過分析2019年夏末秋初,武漢醫院停車場的衛星圖像和百度相關疾病術語的搜索數據,提出病毒在新冠疫情爆發前就已開始傳播的可能性。尤其是一些不專業的轉載,把標題直接改成「哈佛大學論文稱新冠病毒去年秋在武漢傳播」,極具誤導性。認真讀完了這篇7頁長的論文(加上封面和參考文獻總共10頁),也看到了「數字」和「事實」擺在眼前。即便如此,這篇論文被質疑完全不冤。
  • 哈佛幹細胞專家論文造假導致行業倒退十年?!
    按照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心臟病專家喬納森·愛潑斯坦的描述,「整個研究領域遭受毀滅性打擊,整整一代年輕的研究人員遭受毀滅性打擊」。調查出爐:31篇論文數據造假今年10月中旬,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發布一項內部調查結果,認定曾在該機構任職的幹細胞領域頂尖專家皮耶羅·安韋薩教授有31篇學術論文存在實驗數據造假,需要撤稿。
  • 「結論明確,不再調查」 中科院回應饒毅舉報裴鋼論文造假
    》的處理意見,表示由於已有明確調查結論,所以不再進行調查,內容如下:根據《中國科學院學部紀律處分規定(暫行)》(以下簡稱《規定》),鑑於聯合工作機制對您本次舉報的論文已有明確調查結論,對涉及裴鋼等人論文(Ling K, et al. PNAS, 1999, 96: 7922-7927)的舉報不再進行調查。
  • 哈佛幹細胞專家論文造假影響有多大
    哈佛幹細胞專家論文造假導致行業倒退十年?!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近期發布一項調查結果,在醫學領域,尤其是幹細胞研究領域掀起軒然大波。調查稱,作為心肌再生領域開創者和頂尖人物的皮耶羅·安韋薩教授有31篇學術論文存在數據造假,應予撤稿。
  • 哈佛大學的新冠「雲研究」,幾多荒謬?
    日前,哈佛大學醫學院一團隊發表論文稱,通過分析武漢醫院附近交通流量和相關百度搜索認為,新冠肺炎在去年8月底就可能傳播。川普也迅速在推特貼出了福克斯新聞臺報導該研究的畫面,作為攻擊中國的「炮彈」。這更令人忍俊不禁:堂堂哈佛大學,開始依賴所謂的「衛星圖像」和「百度搜索」,遠在千裡之外進行學術研究了嗎?這種「雲學術」貌似確實符合研究領導者——波士頓兒童醫院首席創新官約翰·布朗斯坦的「創新」頭銜,但這種遠在「雲端」的「創新」研究又與科學和事實相距幾何呢?
  • "日本居裡夫人"論文疑造假 稱改圖片為更漂亮(圖)
    獲追捧,再受質疑  如果學術論文站得住腳,她原本堪稱「時代寵兒」。  今年年初,一個愛打扮、懂時尚的日本女研究人員進入公眾視野,迅速受到學術界、政府乃至普通民眾追捧。  因培養過程簡單安全,有望給再生醫療帶來新思路,論文發表後備受關注。然而,很快便有眾多研究人員經由網際網路對論文提出諸多疑點。在輿論壓力下,理化學研究所2月中旬成立專門委員會調查論文材料可信性。  調查委員會本月1日公布報告,認定小保方在研究過程中存在「捏造」和「篡改」圖片的行為。
  • 5華人青年學者回懟哈佛醫學院「新冠論文」
    近日,來自中、美、德3國高校的5位華人青年學者深入分析發現,這篇文章不只「不嚴謹」,還可能存在刻意調整研究參數、只匯報對自己有力的證據等6大不當行為。為此,他們聯合在DASH上發文,針對這篇質量極差的「論文」,用學術界公認的方法「懟」回去。新論文得到包括Elisabeth Bik在內的美、德知名學術打假人士和哥廷根大學等多方支持。
  • 趙保路研究員:自由基理論並沒有「站不住腳」
    本期關注:自由基理論受質疑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日前發現,一些經過特殊處理他們由此認為自由基理論「站不住腳」;並指出抗氧化物抗衰老效果甚微,甚至無效,因此許多號稱抗衰老的護膚品只是「浪費錢財」。
  • 關於論文結論的理解
    結論,顧名思義就是前面研究部分的結果,也是論文三要素中的第三個要素。從理論上講,論文結論應該是針對前面的研究問題做出自己的回答,這一點理解起來很容易,但實際寫作中往往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很多論文沒有研究問題,導致沒有研究結果,於是無法對問題給出結論。
  • CRISPR致基因突變結論有誤?《自然》被要求撤論文
    CRISPR致基因突變結論有誤?但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網站近日報導,兩家基因編輯公司Editas藥物和Intellia製藥的科學家們分別寫信給《自然》雜誌編輯部,認為這一論文的結論完全錯誤,要求將該論文撤稿,並從科技文獻中刪除。  題為「體內CRISPR-Cas9編輯後引發不可預測的基因變異」的論文聲稱,全基因組測序表明,CRISPR工具在小鼠體內引入了大量意想不到的基因突變。
  • 學者查閱蔡英文博士論文:缺頁、沒結論,"比較另類"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稱,近日,牛津大學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查閱蔡英文博士論文,認為其論文多處「反常」。  徐永泰發現蔡英文的論文存在缺頁,並有多處手寫改動。他向圖書館提出疑問為什麼缺頁,圖書管理員無法回答。  「錯誤以手寫更改,比較另類。」 徐永泰稱,他認為蔡英文論文中用的很多字是美式拼法,也不符合常理。
  • 本科畢業論文結論
    作者:新風學術網 結論是本科畢業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篇論文的總論點,是論文當中的精髓和落腳點,結論所展示的是對於某個學科領域有所貢獻的新發現或者重要信息,很多導師都會通過論文結論來說判斷論文的質量,那麼本科畢業論文結論怎麼寫呢?
  • 河北科技大學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
    新華社石家莊9月1日電(記者 齊雷傑)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公布了備受輿論關注的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相關情況的調查處理結果,稱河北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
  • 江蘇大學教授抄襲國外本科論文?校方:正在調查 對此「零容忍」
    本報記者 郝嘉奇 北京報導北京時間4月9日,《自然》旗下《科學報告》雜誌在網站刊發聲明,撤回江蘇大學理學院教授戴美鳳團隊於2015年12月15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在解釋撤稿原因時,雜誌編輯部認為,該論文的主要內容和公式摘取於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本科生Roland Molontay於2013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而沒有註明出處。
  • 哈佛大學論文指疫情始於8月武漢,被發現數據造假
    美國哈佛大學的一個團隊在6月份發表了一篇論文,稱他們通過分析後認為武漢在2019年8月份的時候就開始了新冠疫情。他們的分析在邏輯上是不通的,已經被大量的學者及媒體所批判,甚至哈佛大學也已經把這篇文章撤稿。
  • 歷時一年調查,就這結論,韓春雨能過關嗎?
    持續兩年多的韓春雨論文事件有了最新結果。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發布該校副教授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 穀神星存在地下海洋的說法也許站不住腳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Mikhail Zolotov曾是七項研究之一的顧問,但他並沒有直接參與這項工作。他對高解析度的重力數據表示認可,但認為穀神星存在鹽水儲集層這一結論是「一廂情願」。2009年,他提出穀神星的地殼是多孔結構的,幾乎沒有冰,他仍然認為這個解釋比「黎明號」的結論更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