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的新冠「雲研究」,幾多荒謬?

2020-06-12 海鋒416

日前,哈佛大學醫學院一團隊發表論文稱,通過分析武漢醫院附近交通流量和相關百度搜索認為,新冠肺炎在去年8月底就可能傳播。川普也迅速在推特貼出了福克斯新聞臺報導該研究的畫面,作為攻擊中國的「炮彈」。

哈佛大學的新冠「雲研究」,幾多荒謬?

乍一看川普的截圖:「衛星圖像表明」,讓人摸不到頭腦。衛星圖像是如何捕捉新病毒的?再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研究發現,2019年夏末秋初,5家武漢醫院的停車場汽車數量比2018年大幅上漲。該研究使用了來自2018年10月的衛星圖像,研究者數了數,武漢一家醫院停車場當時有171輛汽車。一年後,在同樣的停車場,卻有285輛汽車,增長了67%。同時在中國網際網路搜尋引擎百度上,「腹瀉」和「咳嗽」這兩個關鍵詞的搜索量上升。

這更令人忍俊不禁:堂堂哈佛大學,開始依賴所謂的「衛星圖像」和「百度搜索」,遠在千裡之外進行學術研究了嗎?這種「雲學術」貌似確實符合研究領導者——波士頓兒童醫院首席創新官約翰·布朗斯坦的「創新」頭銜,但這種遠在「雲端」的「創新」研究又與科學和事實相距幾何呢?


哈佛大學的新冠「雲研究」,幾多荒謬?

美國媒體貼出了一張研究所用的湖北婦幼保健院停車場的照片。《環球時報》調查發現,所說的醫院正在進行重建。該醫院的一名員工證實,衛星圖上為一處停車場,近期才完成修建。

哈佛大學的新冠「雲研究」,幾多荒謬?

《環球時報》採訪的衛星專家表示,這些衛星照片並不是從同一角度拍攝的。比如中山醫院,2018的照片上車輛較少,只是因為從一個傾斜的角度拍攝,車輛被建築物擋住了。而從垂直角度拍攝,照片裡的車輛數目就較多。

對於一個1000萬人口的大城市來說,一個停車場增加100輛汽車究竟能說明什麼?武漢政府數據顯示,2019年3月,該市的機動車保有數量為320萬,比2018年增長27.8萬輛。

一位武漢當地居民向中國媒體表示,衛星影像上所拍攝的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停車場並非是醫院的專用停車場,而是在院區改造過程中,將暫時閒置的建設場地臨時用作停車場。從2018年到2019年,隨著建設場地的不斷拓寬,也就有了更多的停車位。湖北省婦幼保健院位於武漢市街道口商圈,許多周邊工作人員發現醫院內有停車位,選擇在此停車這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目前,該研究還沒有經過同行評議。但由於所關注的是「新冠肺炎」這一早已被美國政客政治化的命題,這一學術報告已引發各界關注。6月10日,世衛組織就此回應稱,地理空間信息可以用來追蹤氣候變化、人口遷移、環境汙染等,是一個有用的工具。但是不能對醫院停車場汽車數量的變化做過多解讀,然後「跳躍」兩三個步驟,得出推論,將此同新冠肺炎疫情相聯繫,這個證據本身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哈佛大學的新冠「雲研究」,幾多荒謬?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指出,如果僅從交通車流量等一些表象來得出這個結論,實在是出奇地荒謬。

華春瑩說:我倒是看到不久前有報導說美國國防部主要承包商——內華達山脈公司也有過類似報告,也是通過交通道路等方面的一些現象得出病毒源自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結論,但後來很快就被美國野獸日報網站「打臉」。該網站一一列舉事實,證明報告中所謂的「證據」漏洞百出,完全站不住腳。

正如華春瑩所說,病毒溯源問題應該尊重科學。面對美國媒體提到去年秋天美國的「電子菸疾病」等各種各樣的傳說,正確的辦法還是應該交給科學家,經過科學考察研究來得出符合事實的科學結論。「中美兩國以及國際社會現在面臨的一個共同任務,就是要與那些虛假信息作堅決鬥爭,團結一心,儘快戰勝疫情。」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相關焦點

  • BBC認為結論哈佛大學"新冠起源"論文站不住腳
    BBC對哈佛大學「新冠起源」論文作調查 認為結論站不住腳6月14日,BBC網站發表對哈佛大學論文進行事實核查的文章,認為論文的結論——去年8月就有新冠病毒在武漢傳播——是缺乏足夠證據的。文章報導了中國政府對於該論文的批駁,也提出一些獨立科學家對該論文的質疑。
  • 哈佛大學校長及妻子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據哈佛校報《哈佛深紅報》24日報導,哈佛大學校長巴科及其妻子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巴科在給全校的一份郵件中寫道,他和妻子周日開始出現症狀——先是咳嗽,然後發燒、發冷、肌肉疼痛,他們於周一聯繫了醫生並進行了測試,周二收到結果。
  • 鍾南山院士聯手哈佛大學攻堅新冠病毒;我國首顆5G衛星通信試驗成功...
    鍾南山院士聯手哈佛大學攻堅新冠病毒近日,鍾南山院士及其團隊在廣州與哈佛大學醫學專家再次進行了視頻會議,就新冠肺炎快速檢測診斷、臨床救治、藥物篩選、疫苗研究、流行病學等方面的合作進行交流研討。參與本次會議的人員包括鍾南山院士、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何建行教授、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教授、哈佛大學醫學院院長George Q. Daley、哈佛大學醫學院副院長David Golan、哈佛大學醫學院免疫系主任Arlene Sharpe、麻省總醫院-麻省理工-哈佛雷根研究所主任 Bruce Walker、恆大集團總裁夏海鈞等。
  • 新冠肺炎患者為何失去嗅覺?哈佛大學研究給出解釋
    哈佛大學研究給出解釋 圖源:GETTY海外網7月29日消息一些研究表明,與其他眾所周知的症狀,如發燒和咳嗽相比,這實際上是一種檢測是否被感染更好的方法。據《紐約郵報》報導,到目前為止,對於一些病人如何失去感官感覺,科學家們一直感到困惑。通過精確定位最易受新冠病毒感染的細胞類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了患者的嗅覺是如何被改變的。
  • 美國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與妻子新冠病毒檢測為陽性
    網站harvardcrimson3月25日報導,24日,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Lawrence·S·Bacow)在給哈佛員工的電子郵件中宣布,他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是陽性,也就是說,這位校長感染了新冠病毒。
  • 15位國際大咖與您雲相聚於空間轉錄組學國際峰會,聚焦新冠等研究熱點
    隨著空間生物學,特別是空間轉錄組學在腫瘤、發育生物學以及新冠病毒中的進一步應用,關於該領域的開發也迎來了更多突破。為更好地與廣大研究人員分享這些最新最燃的研究結果,15位來自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臺灣國立陽明大學的國際大咖將於9月16日北京時間上午11點雲聚一堂,將對空間靶向轉錄組學以及空間全轉錄組學在新冠病毒研究以及腫瘤、神經發育等多個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進行深入探討。
  • 哈佛大學驚人發現:新冠對人類未來影響巨大
    同時,一個極壞的消息傳來,近期哈佛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以及世衛組織的發言透露:新冠或永遠不會消失!新冠將長期成為老年人頭號殺手之前,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了一篇Science:根據論文中的描述,無論是否能研發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會陪伴人類到
  • 哈佛大學石破天驚的一項研究發現,頓時讓全世界的人惶恐不安
    近日,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公開了一項研究成果,這篇極具權威的論文一經發表,無疑就像是給地球上的人類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哈佛大學的研究結論,並非是一家獨言其實,哈佛大學的這項科學研究所論證的問題,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驗證。
  • 哈佛大學發現新冠對人類未來影響巨大
    之前,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了一篇Science:根據論文中的描述,無論是否能研發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會陪伴人類到2025年。……而哈佛大學的這篇論文,已經在不少程度上得到了驗證!中國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後,體內的抗體可能只能維持2到3個月。尤其無症狀感染者,抗體維持時間會更短。
  • 哈佛大學驚人發現:新冠對人類未來影響巨大
    關於第二波疫情,一起來看看張文宏在上海交通大學時的發言。之前,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了一篇Science:根據論文中的描述,無論是否能研發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會陪伴人類到2025年。那麼,2025年以後人類能擺脫新冠病毒嗎?
  • 朱德庸:世間幾多荒謬,且行且看且畫
    在荒謬的世界清醒地活著  「人沒有辦法同時賺錢又同時花錢,所以我們需要一個老婆。」「履歷表是一個成年人撒謊的最後機會。」「人生就像迷宮,我們用上半生找尋入口,用下半生找尋出口。」即便沒有完整讀過一本朱德庸的漫畫,人們也一定通過報刊、雜誌等其他渠道或多或少聽過這些漫畫中的「金句」。這些句子讓人們微笑之餘,也會度量和思忖。
  • 哈佛大學研究:美國需「保持社交距離」到2022年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不少專家都認為疫情難以在數月間消失。美國哈佛大學最近一項研究顯示,美國必須間歇性地保持社交距離相關措施,避免民眾聚集交叉感染,直到2022年。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5日報導,哈佛大學本周二在《科學》雜誌發表文章,稱研究人員使用美國的時間序列數據對病毒的季節性、免疫性和交叉免疫性進行估算,由此建立新冠病毒傳播模型。
  • 美國哈佛大學再一次細化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的「輸入口」
    然而,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簡稱「新冠病毒」)感染已超千例,讓人十分擔憂。這些新的變異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似乎比此前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要複雜很多。英國COVID-19基因組學聯盟的研究成員表示,在新出現的變異病毒毒株的刺突糖蛋白上發現多個變異,令人詫異,這難道是本次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傳染性極強的原因?這就需要研究人員更深入了解病毒蛋白與相關宿主因子的結構-功能關係。
  • 哈佛大學校長新冠肺炎康復:「感覺一夜間變成120歲老人」
    據美國哈佛大學校刊《哈佛公報》報導,此前確診新冠肺炎的哈佛校長勞倫斯·巴科(Lawrence Bacow)及其妻子已從感染中康復,「現在感覺好多了」。圖據《哈佛公報》「1月初,哈佛大學衛生服務部就開始關注中國疫情趨勢。我們利用了大量的專業知識來準備應對新冠病毒,並在此過程中做出一些明智的決定。」《公報》:您是如何度過這段社交孤立的時光的?您是否一直在刷屏看什麼或讀什麼特別的東西?巴科:光是看電子郵件就夠費勁的了。
  • 新冠讓人「變傻」!新研究:兩成新冠患者認知退化
    近日,一項針對美國新冠確診患者的大規模調查結果顯示,近兩成新冠檢測結果為陽性的人,在確診3個月內被診斷出患有精神疾病。這項由英國牛津大學主導的研究發表在《柳葉刀·精神病學》雜誌上。~8月期間美國6900萬人的電子健康記錄,其中包括6.2萬多例新冠病例。
  • 哈佛大學校長及夫人新冠康復,向大眾分享抗「疫」經歷
    3月24日,哈佛大學校長Bacow郵件表示他和妻子感染了新冠病毒,此前已經開始自我隔離、停止與外界接觸。當地時間4月6日,好消息傳來,在確診感染新冠病毒2周後,哈佛校長和夫人宣布痊癒。哈佛大學校長還接受了哈佛大學公報的採訪,分享了他們的經歷。
  • 學術頭條:哈佛校長夫婦確診新冠,全球肝癌發病率上升,考研國家線4...
    哈佛大學校長夫婦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目前隔離治療中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導,當地時間24日,哈佛大學宣布,該校校長巴科及其妻子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據報導,哈佛大學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聲明稱,該校校長拉裡·巴科和他的妻子阿黛爾正在家中接受治療。巴科說,他不確定自己和妻子是如何感染上病毒的,他們自3月14日起就開始在家工作。
  • 5華人青年學者回懟哈佛醫學院「新冠論文」
    科學網微信公號7月14日消息,今年6月,美國哈佛醫學院一篇發表在該校開放獲取資源庫DASH上的論文,通過分析武漢醫院停車場照片和百度搜索數據,斷定新冠疫情可能去年8月底就在武漢傳播。(相關閱讀:深度:哈佛醫學院這篇「新冠水文」,算是徹底砸牌子了!)論文上線後遭到多方譴責,被指所引用材料牽強之至,漏洞百出。
  • 新冠病毒研究進展:維生素D或許能挽救新冠患者
    76名新入院的新冠患者分成兩組。 他是英國伊莉莎白女王醫院的新冠病毒調查員和研究主任,伊利耶博士說維生素D可能會增加某些細胞酶的水平,而這有助於抵禦冠狀病毒。還有證據表明,維生素D的存在可能會抑制免疫系統中與新冠病毒相關的細胞因子風暴。這些只是維生素D預防新冠病毒的多種方法中的一個例子。
  • 得新冠喪失嗅覺?!哈佛科學家發現:都是暫時的
    暫時失去嗅覺,也被稱為「嗅覺喪失症」,是新冠病毒最早及最常見的症狀指標之一。事實上,此前的研究表明,它比發燒、咳嗽更能準確預示人感染了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對電子健康記錄的分析表明,與沒有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相比,新冠病毒患者失去嗅覺的可能性要高出27倍,但發熱、咳嗽或呼吸困難的可能性僅高出2.2至2.6倍左右。▲新冠病毒攻擊的是支持嗅覺神經元的細胞,而非神經元本身。圖據Getty Images但是,究竟什麼原因導致新冠病毒患者失去嗅覺卻一直未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