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辦發文近一年後,已有多所高校建立期刊「負面清單」

2020-11-26 澎湃新聞

距離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文提出「支持相關機構發布國內和國際學術期刊預警名單」已近一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近日查詢發現,目前已有多所國內高校明確建立了各自的期刊預警名單。

不過,不同高校的期刊預警名單命名方式各不相同,包括《期刊黑名單》、《「重點監控期刊」目錄》等。

最新一例來自於雲南省昆明學院。

昆明學院科研處2019年4月12日在官網發布的《有關「科技部正在編制學術期刊黑名單」的相關提示》稱,2018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並配合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面打擊學術不端行為。2019年3月,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和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文件提出「科技部要建立學術期刊預警機制,支持相關機構發布國內和國際學術期刊預警名單,並實行動態跟蹤、及時調整。將罔顧學術質量、管理混亂、商業利益至上,造成惡劣影響的學術期刊,列入黑名單」。

昆明學院科研處稱,「目前該名單的準備與製備工作尚未公開」。此外,昆明學院科研處根據20份全國高校、醫院已公布的「期刊黑名單」,統計梳理了17個被5家以上機構拉黑的期刊,提醒「各位老師在近期投稿時注意長期影響,決定是否避開存在爭議的期刊」。

在昆明學院科研處公布的「期刊黑名單」中,<Medicine>和<Oncotarget>以被拉黑20次而名列榜首。

在此之前,華僑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多所高校已公布了各自的期刊預警名單。

2018年10月31日,華僑大學圖書館官網發布《投稿請避開SCI期刊黑名單》。華僑大學圖書館稱,「一本期刊自引率過高或者互引率過高,會被鎮壓(Suppressed),即被放入黑名單,JCR資料庫將不公布影響因子。若該期刊後期不整改,將會被剔除(Dropped)。所以我校老師投稿請儘可能避開這些刊源。」

華僑大學圖書館同時發布了《2016-2007被鎮壓的期刊目錄》以及《2017年被鎮壓的期刊目錄》,其中《2017年被鎮壓的期刊目錄》包括<AQUACULT ECON>等18種期刊。

2019年1月4日,合肥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發布《關於發布<「重點監控期刊」目錄>的通知》稱,「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為進一步強化科技管理與評價工作中重視科研誠信道德建設的導向、營造風清氣正健康發展的學術研究環境,經2018年12月11日校長辦公會研究決定建立《「重點監控期刊」目錄》。」

合肥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透露,《「重點監控期刊」目錄》來自國內學術機構公布的「需重點監控和評估的期刊」、「學術期刊負面清單」等,經校學術委員會、學部分委員會、學院學術分委員會審議後形成。

根據合肥工業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官網刊發的該通知顯示,<Advances in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等60種期刊被列入《「重點監控期刊」目錄》。

此前,據新華社2018年5月30日報導,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通知提出,科技部要建立學術期刊預警機制,支持相關機構發布國內和國際學術期刊預警名單,並實行動態跟蹤、及時調整。將罔顧學術質量、管理混亂、商業利益至上,造成惡劣影響的學術期刊,列入黑名單。論文作者所在單位應加強對本單位科研人員發表論文的管理,對在列入預警名單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科研人員,要及時警示提醒;對在列入黑名單的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在各類評審評價中不予認可,不得報銷論文發表的相關費用。

事實上,在兩辦發文明確提出相關要求之前,已有高校公布過本校的期刊預警名單。

2018年6月20日,華東政法大學研究生教育院官網刊發了該校研究生教育院、學生工作部(處)、科研處於當年1月1日聯合發布的《關於建立研究生論文發表期刊負面清單制度的通知》。通知稱,「為規範科研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積極向上的學術生態和學術氛圍,優化學術環境,經研究,決定建立研究生論文發表期刊負面清單制度,即負面清單所列舉的期刊雜誌在研究生評獎、評優和項目評審過程中不予認定成果和計分」。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華東政法大學當時公布的《負面清單期刊目錄》中,共包括中國中南傳媒主辦的《辦公室業務》,黑龍江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黑龍江經濟管理幹部學院主辦的《北方經貿》等67種期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高校再發「期刊黑名單」,74種期刊「上榜」!附期刊明細!
    圖片來源:華東政法大學研究生教育院官方網站《通知》稱借鑑和參考其他高校或學術評價機構的經驗和做法,負面清單主要源於「論文代理及相關期刊網站,列入負面清單的期刊(雜誌)一般未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中心』收錄。
  • 同比增加兩成,2020年前三季度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發文數超過...
    N&S論文統計8個本月7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2020年9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42篇,其中Nature刊出76篇,Science刊出66篇。
  • 科技日報:國內高校發布「期刊黑名單」,應告別唯論文浮躁風
    論文投稿,請避開「期刊黑名單」。據媒體報導,近日,雲南省昆明學院根據20份全國高校、醫院已公布的「期刊黑名單」,統計梳理了17個被5家以上機構拉黑的期刊。在昆明學院科研處公布的「期刊黑名單」中,Medicine和Oncotarget以被拉黑20次而名列榜首。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Nature& Science發文2020年11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這10篇論文來自於9所高校,其中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大學均發文3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均發文2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5所高校的發文數均為1篇,廣州中醫藥大學、山東大學2所高校均為今年首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文。
  • 「黑名單」能否堵死「爛期刊」
    研究成果要發論文,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們第一時間會選擇SCI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可就在最近的一年內,很多高校明確建立了各自的期刊預警名單。  根據相關媒體報導,最新一例來自於雲南省昆明學院。該學院科研處根據20份全國高校、醫院已公布的「期刊黑名單」,統計梳理了17個被5家以上機構拉黑的期刊,提醒「各位老師在近期投稿時注意長期影響,決定是否避開存在爭議的期刊」。
  • 8分一區TOP期刊也被納入黑名單,附最新名單
    隨著國內機構對水刊和學術不端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機構對SCI期刊進行黑名單管理,即對於某些質量不高的期刊,無法報銷版面費,無法用於晉升,不納入業績。 Theranostics雜誌是由 Ivyspring International出版商發行,於2011年創刊,比Journal of Cancer遲一年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N&S論文統計11個本月9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2020年11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42篇,其中Nature刊出81篇,Science刊出61篇。
  • 社科學術期刊不應只有「唯一」
    近兩年,全國人文社科類綜合期刊為提高「他引影響因子」指數,出現兩個趨勢:一是人文類稿件數量逐漸下降,關注政治、經濟和法律的社科類稿件明顯增多;二是一些大學學報減少發稿基數,發論文要求愈發嚴苛,不僅導致全國人文類研究數量減少,也極大挫傷了師生從事研究的積極性。
  • 13 所高校被美國納入「實體清單」,清華、北大不在列!為什麼?
    5 月 22 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分兩批將 33 個中國實體加入」實體清單」,它們將和華為一樣,和美國企業搞進出口需要美國的批准,說白了就是美國的技術制裁。其中包括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兩所高校。
  • 內地高校單年度發文數首超150篇!11月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內地高校單年度發文數首超150篇截至11月30日,中國內地高校今年的N&S總發文數達到了157篇,首度突破了單年度150篇的大關。目前共有62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表至少一篇文章。中國科學院大學單月再增3篇發文,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以27篇的總發文數在內地高校中獨居榜首。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均以17篇的總發文數並列全國第3位。
  • 深圳的兩所「其他高校」,世界排名卻超大部分雙一流
    在2021三大世界大學排名中,共有約40所內地高校進入全球500強榜單。其中,僅有兩所「其他高校」上榜,剩下的都是雙一流大學。這兩所威武霸氣的「其他高校」被稱為「深圳雙子星」,一所是深圳大學,另一所是南方科技大學。
  • 建立「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讓政府功能不斷「減肥」
    建立「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讓政府功能不斷「減肥」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9-11 16:24 來源: 中國政府網    [主持人]建立「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那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模式呢?
  • 2019年至今,哪些高校在NSC上發文?
    近年來,隨著國家科研經費投入的增加,中國基礎科學研究進步顯著,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中國科學家發表的高水平學術論文也越來越多
  • 2020年7月內地高校再添17篇Nature & Science發文
    N&S論文統計本月15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 Science發文2020年7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74篇,其中Nature刊出99篇,Science刊出75篇。
  • 劉雲:迷信「期刊影響因子」給高等教育帶來負面影響
    原標題:迷信「期刊影響因子」給高等教育帶來負面影響 編者按 一段時間以來,高校教師為論文所累開始為人詬病,不可否認,以論文發表數量尤其是所發表論文的期刊影響因子來評定教師的職業表現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本月9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2020年11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N&S原創論文10篇,佔比為7%,其中Nature論文5篇,Science論文5篇(統計數據來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網,僅包含已經刊出的期刊;部分已經接受或在線發表,但尚未刊出的期刊,會在後續統計中計入其刊出日期的月份內)。
  • 2012-2019高校Nature和Science論文發文變化,哪些高校發表最多?
    N&S,Nature和Science,國際上最為知名的兩大綜合性學術期刊,被譽為科研領域的皇冠,以成果質量高、發表難度大、影響力廣泛著稱。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發表最多的N&S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呢?
  • 2019年共374所高校在14家教育類期刊發表高等教育科研論文1938篇
    2019年,全國高校共有374所在上述14家期刊上發表了高等教育科研論文,佔院校總數的12.65%。其中,公辦本科高校315所,佔同類高校總數的38.32%,公辦高職高專院校37所,佔同類高校總數的3.37%,民辦高校(包括獨立學院與民辦高職高專)22所,佔同類院校總數的2.91%。1. 公辦本科高校發文情況。
  • 中國海洋大學在50種JCR漁業期刊總發文數全球高校第一
    中國海洋大學在50種JCR漁業期刊總發文數全球高校第一,簡稱JCR)中有影響因子的全部50種漁業期刊2009-2014年收錄的29912篇文獻為依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通訊作者發文量前5名的機構依次為:中國科學院、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日本水產綜合研究中心(Fisheries Res Agcy)、加拿大海洋漁業局(Fisheries & Oceans Canada)、中國海洋大學。
  • 兩部委發文打破論文「SCI至上」 新評價標準亟待建立
    多名學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認為,降低SCI論文的權重是為了避免唯文章論,避免一刀切。但是新的評價機制還是需要儘快建立,以免實際管理中遇到困難。SCI論文評價體系之爭的背後,折射出科研資源的分配難題,但所謂「不破不立」,更重要的還是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