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比增加兩成,2020年前三季度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發文數超過...
這10篇論文來自於7所高校,其中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發文3篇,北京協和醫學院、上海科技大學、西湖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5所高校的發文數均為1篇。中國海洋大學兩院士發表全球變暖研究成果9月3日,由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蔡文炬院士和吳立新院士作為共同通訊作者發表的文章「Butterfly effect and a self-modulating El Niño response to globalwarming」在Nature刊出,這也是中國海洋大學今年作為通訊作者單位發表的第二篇
-
中國高校之上海海洋大學
黃炎培創建於1912年的江蘇省立水產學校,1952年升格為中國第一所本科水產高校——上海水產學院,1985年更名為上海水產大學,2008年更名為上海海洋大學。科研平臺上海海洋大學科研實力強悍,擁有我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我國唯一的CNAS、CMA、DNV GL和USCG資質認定的船舶壓載水實驗室,建設亞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動水槽,研製
-
內地高校單年度發文數首超150篇!11月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內地高校單年度發文數首超150篇截至11月30日,中國內地高校今年的N&S總發文數達到了157篇,首度突破了單年度150篇的大關。目前共有62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表至少一篇文章。中國科學院大學單月再增3篇發文,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以27篇的總發文數在內地高校中獨居榜首。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均以17篇的總發文數並列全國第3位。
-
期刊jcr分區和期刊級別的區別
在發表論文時,我們要選擇期刊級別,且一些單位也期刊級別進行了認可限定。在發表sci論文時,出現了jcr分區,導致部分人把期刊jcr分區與期刊級別混淆。接下來本文就介紹下期刊jcr分區和期刊級別的區別。首先,期刊jcr分區期刊jcr分區,針對的是sci期刊,而不是所有的期刊,是一種把sci期刊分為四個區的劃分標準。具體情況是:JCR將收錄期刊分為176個不同學科類別。
-
中國大學SCI/SSCI發文排名,哪些期刊發文最多?
中國大學SCI/SSCI發文排名,哪些期刊發文最多?、港澳臺兩岸四地高校為檢索對象,限定2014年至今的SCI和SSCI論文,以article和review作為研究成果類型。
-
2020年7月內地高校再添17篇Nature & Science發文
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N&S原創論文17篇,佔比為10%,其中Nature論文11篇,Science論文6篇(統計數據來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網,僅包含已經刊出的期刊;部分已經接收或在線發表,但尚未刊出的期刊,會在後續統計中計入其刊出日期的月份內)。
-
從Nature & Science發文角度看中國高校抗疫成就
新冠疫情暴發以後,中國各大高校的學者一直活躍在新冠病毒研究的第一線,在N&S也發表了多篇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原創文章,成為全球科學界抗疫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這25篇論文來自於20所高校,其中復旦大學以6篇的發文數居首,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以5篇發文數居次席,中國科學院大學以4篇的發文數居第三位。
-
我國高校在Nature和Science期刊上發表的情況
易智編譯EaseEdting統計了今年我國高校在Nature和Science期刊這些頂尖期刊上發表的情況。易智編譯隸屬於北京易智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科研論文一站式服務,專業、高效、安全,期待為您服務!
-
上財發布「2018全球高校經濟學研究力排名」報告
以2013-2017五年的全球總體排名結果看,前10名的大學,在以上四種方法下都是前10名,儘管一些具體的名次會有變化;在前20名的大學名單中,有19所大學在四種方法下都進入前20名;在前50名的大學名單中,有42所大學在四種方法下都是前50名。並且,排名前10的學校基本都是世界上公認的具有頂尖經濟學科的學校。 從榜單動態變化看,整體上大陸高校在近五年來綜合排名呈上升趨勢。
-
2019年至今,哪些高校在NSC上發文?
2019年開年,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三大期刊發文表現依然優異。儘管過去不到兩個月,中國科學家已經在三大頂尖期刊上至少發表17篇研究論文,其中主要完成單位發文12篇,參與單位論文5篇,勢頭強勁。享譽世界的三大頂尖學術期刊Nature:《自然》是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出版的科技期刊,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
-
世界|全球主要海洋國家漁業資源治理經驗及啟示
全球海洋漁業過度捕撈問題突出(一)全球海洋漁業資源總體可持續性顯著下降2015年全球漁業總產量為1.68 億噸,其中,海洋捕撈量為8120萬噸,佔野生漁業捕撈量的87.6%, 佔漁業總產量的48.33%。
-
國內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下水 海洋科考又添新成員
上海海洋大學「淞航」號由農業部與上海市出資建造,它的建造完工為我國遠洋漁業資源調查和海洋科考事業提供堅實的保障,也將為我國從遠洋漁業大國向遠洋漁業強國轉變、增強國際漁業履約能力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淞航」號目前具備氣象、水文、生物等科考功能,配備多臺目前最先進的科考儀器設備,可進行水文、底棲生物、浮遊生物、海洋氣象、海洋大氣監測等調查取樣。 「淞航」號是上海市高校建造的第一艘海洋綜合調查科考船,交付後將作為上海市高校的海洋科研平臺,為國家和上海市重大海洋調查科考項目服務。
-
為什麼青島必須把中國海洋大學打造成國內第一方陣高校
有著「文史見長,生物學科中國最好,海洋學科遠東第一」的美譽。1958年10月奉命遷校濟南,海洋、水產和正籌建的地礦三系留在青島構成中國海洋大學前身。從此以後青島大地上再也沒有出現響徹全國的一流大學。2019年6月26日下午,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楊洪一行來到中國海洋大學,就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籌備、海洋科教發展現狀及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建設事宜等進行調研。校長於志剛代表學校對楊洪一行的來訪表示歡迎。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將發揮學校涉海學科的綜合優勢,助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
2018全球計算機與工程學科排名:MIT奪冠 中國23所高校上榜
在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科排名中,前十名中有7所美國大學,分別是:MIT、斯坦福、CMU、UC伯克利、UC洛杉磯、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 中國的清華排名全球第7,與瑞士的ETHZ(排名第4)以及新加坡的南洋理工(排名第9),成為進入前十的非美國高校。
-
中國六所「海洋大學」2020年本科招生計劃: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廣東海洋大學、浙江海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江蘇海洋大學
學校創建於1924年,1988年更名為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學校有嶗山校區、魚山校區和浮山校區3個校區,正在建設西海岸校區。設有19個學院和1個基礎教學中心。為教育部直屬「985 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 類)。
-
上財發布經濟學研究能力大學排名自己是第一
2017年恰逢上財建校百年校慶,在當年年底,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就聚焦上財的傳統優勢學科——經濟學,首次發布了2017全球高校經濟學研究力排行榜。上財在排行榜中的表現也「不負所望」:數據顯示:綜合2012-2016年的綜合權重排行,全球前10名均為歐美知名高校,而上財位居內地高校第一,而僅看2016年綜合權重排行,上財還「擠掉」香港科技大學,勇奪兩岸四地的第一名,並進入世界前50,位列第31名。
-
2018中國高校在3大頂級期刊CNS論文統計:清華、北大、復旦前3
關於cns這三大國際頂級期刊有多牛,在這裡也就不多介紹了,你只需要知道,就連中國科學院院士也不是隨便就能在上面發文,就ok了。2018已經過去了,縱觀這一年,我國高校科研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和進步,雖然也有些爭議和瑕疵的事情發生,但總體上來說,瑕不掩瑜。
-
2020全球高校經濟學研究力排名在滬發布:芝加哥大學列榜首,港大...
圖為芝加哥大學圖書館東方網記者傅文婧7月11日報導: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經濟學研究全球競爭力評估中心7月11日發布了《2020全球高校經濟學研究力排名報告》。報告顯示,全球排名第一為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分列二三名。
-
2020全球高校經濟學研究力排名在滬發布 哈佛大學居首
他表示,中國高校大多在進行國際化的一流經濟學科建設,如何構建一個具有國際基準、客觀透明、更為合理、科學有效的經濟學研究力評價體系,越來越受到國內高校重視和社會各界期待;高等研究院於2017年始每年定期推出完全靠數據說話的全球高校經濟學研究力排名年度報告,為國內高校了解自身在世界排名中所處的大致位置及其差距提供科學依據,為學科評估、學生報考、出國留學及科研機構間人員流動提供有效參照;論文發表數量和質量
-
2019年共374所高校在14家教育類期刊發表高等教育科研論文1938篇
》(上海)、《江蘇高教》(南京)、《中國高等教育》(北京)、《高教探索》(廣州)、《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北京)、《大學教育科學》(長沙)、《現代大學教育》(長沙)共計14家教育類期刊(以下簡稱14家期刊)上刊載的高等教育科研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