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導:不久前有媒體曝出,上海一名男童因為好奇,將零食裡的袋裝乾燥劑拆開,倒入裝有水的塑料瓶裡玩耍,結果塑料瓶瞬間爆炸,孩子右眼受傷失明。乾燥劑真有這麼大威力嗎?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360實驗室》,就去一探究竟。
【4種乾燥劑與水「相遇」 生石灰乾燥劑發生爆炸!】
小小乾燥劑究竟有多大威力呢?記者來到了揚州消防化工園區中隊,準備了所有的實驗器材。接下來,記者和和消防隊員一起,做幾個關於乾燥劑的實驗。
市面上常見的乾燥劑有4種:生石灰乾燥劑、礦物乾燥劑、矽膠乾燥劑和氯化鈣乾燥劑。稱重顯示,記者所選購的生石灰乾燥劑每包為22g,礦物乾燥劑每包20g,矽膠乾燥劑每包10g,氯化鈣乾燥劑每包31g。選取等量的乾燥劑,分別倒入330ml的空礦泉水瓶內,再加入100毫升水,究竟會發生什麼呢?
出於安全考慮,在實驗的過程中,記者也專門換上了消防員的戰鬥服!
石灰乾燥劑在生活中很常見,在很多零食當中,它都存在。22g生石灰乾燥劑,遇上100ml清水,稍作搖晃後,出現一些微小的氣泡,繼續加量,倒入第二包,這時,水中的生石灰含量達到44g,並且液體已經開始發燙,液體溫度已經達到29攝氏度。
當加入整整4包,總重量在88g生石灰時,液體溫度開始快速上升,礦泉水瓶受熱後徹底變形,無法站立。出於安全起見,消防隊員將其轉移到空曠地帶,不到2分鐘時間,測溫槍顯示液體溫度已經達到66攝氏度,這時,意外發生了。
隨著瓶子發生爆炸,瓶口凸出的部位被炸出一個大洞,瓶內的白色物質最遠噴射出去了近5米。距離瓶子僅1米的記者、攝像和消防隊員身上皆沾上了白色物質。
由此可見,生石灰乾燥劑在密閉空間遇水,會發生劇烈化學反應,溫度急劇上升,經搖晃後會發生爆炸,非常危險。
再來看看等量的礦物乾燥劑、矽膠乾燥劑和氯化鈣乾燥劑,表現如何。
和生石灰乾燥劑的實驗步驟一樣,消防人員,往礦泉水瓶中加入100ml清水,然後逐步加入礦物乾燥劑,當含量達到88g時,搖晃靜置後,沒有發現明顯的反應,但液體的溫度從27攝氏度上升到了29攝氏度。
記者注意到,一大部分礦物質乾燥劑已經溶化在水中了,目前瓶身有一些微微的發熱 ,但是沒有看到劇烈的化學反應。
矽膠乾燥劑加水後,立即出現了奇特的聲響。響聲持續5分鐘後消失,此時的液體溫度從28攝氏度上升到29攝氏度,有氣泡不斷冒出。
最後再來看看氯化鈣乾燥劑,它呈白色顆粒狀,作為近年來乾燥劑家族中的新興力量,一直被認為是吸潮率最高的一種,許多新型除溼產品,它都是主要成分。消防隊員將88g氯化鈣乾燥劑加水搖晃後,液體溫度出現明顯上升,瓶身也有一些變形。
靜置2分鐘後,瓶子內壁上形成了透明的結晶,原先的液體凝固成膠狀。但溫度仍在繼續上升,最終達到57攝氏度。而形成的結晶物質帶有明顯的刺鼻氣味。
生石灰乾燥劑遇水,會發生劇烈化學反應,溫度急劇上升,經搖晃後會發生爆炸。
礦物乾燥劑遇水,沒有明顯化學反應,溫度微有上升。
矽膠乾燥劑遇水,會有聲響,有氣泡,溫度微有上升。
氯化鈣乾燥劑遇水,形成膠狀結晶,有刺鼻氣味,溫度大幅上升。
【不少乾燥劑化學性質不穩定 儘量避免孩子接觸】
那麼,為何一包小小的乾燥劑會有這麼大的威力呢?
揚州消防宣傳科副科長吳菲菲解釋,不少乾燥劑的原理是通過化學方式吸收水分子,隨後改變自身化學結構,變成另一種物質。所以在不同的溫度、溼度條件下,都可能發生化學反應。其中,生石灰乾燥劑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鈣,氧化鈣遇水後,會發生急劇化學反應,生成鹼性的化學物質氫氧化鈣,反應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熱,使水變成水蒸氣。在密閉的塑料瓶中,水蒸氣會使瓶子急劇膨脹,導致塑料瓶爆炸。而噴射時溫度最高可達90攝氏度,能將人的皮膚灼傷,同時氫氧化鈣鹼性很強,對人體皮膚還有腐蝕作用。
相較而言,礦物乾燥劑、矽膠乾燥劑和氯化鈣乾燥劑加水後,發生的化學反應比較溫和。不過專家提醒,氯化鈣乾燥劑遇水,也會釋放大量的熱量,稍不留神仍可能被它燙傷,形成的結晶水化合物對皮膚也有一定刺激性。家長若發現食品包裝袋裡有乾燥劑,應第一時間收起,防止孩子接觸發生意外。如果不慎將生石灰乾燥劑弄入眼睛,最好的辦法是用清潔的水衝洗眼睛,千萬不要用手揉搓眼睛。如果是已經遇水的生石灰接觸到皮膚,要用大量清水衝洗。若不慎誤食,要喝水稀釋,及時就醫。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